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4955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不分厚薄,同样看待;

(2)光阴;

(3)这两段话写出了珍惜时间的人就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4)略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快乐阅读,完成练习。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

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

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

”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

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

“滚!

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

"

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

多尔先生想。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

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

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

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fá

)。

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

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

“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

”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ló

ng)。

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

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

”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

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

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

”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

”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

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

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

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

他的眼前模糊了。

(1)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或写汉字。

弄________脏 

单薄________ 

蒸ló

ng________ 

处fá

________

(2)写出近义词。

思忖——________ 

虔诚——________

(3)用“横线一个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________。

(4)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

他所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5)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一枚硬币都磨的亮晶晶的”表明了什么?

(6)对小乞丐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

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活处境?

(7)文章最后说“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是什么强烈冲击着多尔先生?

“模糊”说明了什么?

【答案】

(1)nò

ng;

笼;

(2)思考(思量);

恭敬

(3)如:

……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热。

(4)小乞丐;

在母亲生日这天用讨来的钱买一束鲜花献到母亲坟前。

(5)钱放在口袋里的时间长,只靠长期乞讨积攒起来的,得来不易

(6)衣衫褴褛,又黑又脏|无依无靠|艰难困苦

(7)多尔先生被小乞丐对母亲的一片真情所感动。

“模糊”说明多尔先生被感动得流泪了。

(1)①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②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6)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

即对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7)体会划线词语,了解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

为文章增色;

关键词心服务。

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

(1)nò

ng、bó

、笼、罚

(2)思考(思量)、恭敬

(3)如:

(4)小乞丐;

(5)钱放在口袋里的时间长,只靠长期乞讨积攒起来的,得来不易

(6)衣衫褴褛,又黑又脏、无依无靠、艰难困苦

(7)多尔先生被小乞丐对母亲的一片真情所感动。

(1)①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②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6)此题主要考查对外貌描写方法的掌握能力。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7)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课外阅读。

刷子李(冯骥才)

①刷子李专干粉刷一行。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别不信!

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②这是传说。

人信也不会全信。

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③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

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④那一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镇南道给姓李的人家新造的楼房刷浆。

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

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

这楼房有九间屋,得刷九天。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穿上这身黑,就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⑤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

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一掉准掉在身上。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

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⑥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

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

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⑦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

完了!

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⑧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

“小三,你看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

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

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⑨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

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

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

里边的白衬裤从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⑩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

“好好学本事吧!

⑾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1)“刷子李”这个称号透露了这样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

他和曹小三两人是________关系。

(2)“好好学本事吧”中“本事”的意思是________,刷子李值得曹小三学的“本事”是________。

(3)刷子李不愧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奇人,文中哪些方面写出了他的奇?

请作简要概括。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4)这篇文章写了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经过学徒头一天的看、听,他对师傅那手绝活由开始的________,终于变得________。

文章的主角是刷子李,写曹小三的表现,作用是________

(5)“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能明白呢。

”你认为曹小三学徒头一天究竟明白了什么?

【答案】

(1)职业;

姓氏;

师徒

(2)本领(技术技艺手艺);

穿一身黑衣服刷墙,身上没有一点儿白点

(3)着装奇;

规矩奇;

技艺奇

(4)半信半疑;

佩服得五体投地;

反衬刷子李高超的技艺

(5)刷子李的确有绝活;

刷子李的绝活是自我挑战、不断练习的结果

(1)理解文题一要透过字面理解它的意思,二要要着眼于全篇,把握它的内涵。

(2)第一空词语理解的考查。

第二空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

(1)职业、姓氏、师徒

(2)1、本领(技术技艺手艺)2、穿一身黑衣服刷墙,身上没有一点儿白点

(3)1、着装奇2、规矩奇3、技艺奇

(4)半信半疑2、佩服得五体投地3、反衬刷子李高超的技艺

刷子李的绝活是自我挑战、不断练习的结果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对文题的理解能力。

(2)第一空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第二空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5)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等待一颗种子发芽

小时候,我喜爱栽花种草。

每年春夏,我家小小的院子总是被我装点得①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散发出阵阵清香。

然而,最初的三次种花经历却让我终生难忘。

那年初春,母亲向邻居要来一把向日葵籽,准备种在田间地头。

我突然也想在院子里种上几棵向日葵,便趁机向母亲要种子。

母亲吝惜地从手里捏出几颗向日葵籽,对我说:

“你先种上一颗试试。

”我便郑重地在院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于是,每天早上一从床上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院子里,在我埋下种子的地方双膝跪下,身子趴下,眼睛几乎贴着泥土,看看那一小块地面是否已经开始隆起。

然而一直等了五天,地面仍然纹丝未动。

我终于等不及了,刨开泥土,却发现种子已经霉烂了。

母亲捡起那颗再也不能发芽的“种子”,说:

“记住!

播种之前首先要选好种子。

”我点了点头,挑选了一颗饱满的种子又埋入泥土里。

这一次,我比上一次更急切,每天几次地观察。

三天过去了,我终于发现我整天②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形容万分思念的那块地面裂开了一条小缝,我想肯定是我的种子要破土而出了!

果然,一棵嫩芽正在新奇地向外张望!

我轻轻地用一根小树枝撬开土盖,帮它破土而出!

然而令我难过的是,太阳一晒,它便萎蔫了。

母亲摇了摇头说:

“孩子,你太心急了!

一颗种子在泥土里生根发芽,凭的是自己的力气啊。

我又第三次种下了一颗种子。

这次我把种子深深地埋入土里,耐心地等待起来。

我足足等了十天,地面仍然没有丝毫反应!

我疑惑地一点点刨土,发现了一棵粗壮的根苗——因为埋得太深,它蜷缩在一起,像个侏儒一般!

颜色也已发黄发黑。

母亲叹息道:

“没用了,埋得太深,太久了。

后来,我终于种出了自己的幼苗,也终于收获了满院的芬芳!

人生的奋斗历程其实就像一颗种子发芽,要想让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首先要选好理想的种子,其次要有顽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心,再者让自己心中的种子接近灿烂的阳光——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让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得太久。

(1)根据画线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②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大方________ 

迟缓________ 

暗淡________

(3)文中写了“我”______次种花的收获,不是这几次种花收获的一项是( 

A.明白了要挑饱满的种子。

B.明白了种子发芽要靠自己的力气,不能帮它破土而出。

C.终于收获了满院的芬芳。

D.懂得了不能将种子埋得太深太久。

(4)“一棵嫩芽正在新奇地向外张望”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时________。

【答案】

(1)五彩斑斓;

魂牵梦萦

(2)吝惜;

急切;

灿烂

(3)C

(4)拟人;

当时嫩芽在土盖下快破土而出的情态。

(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把“一棵嫩芽”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1)五彩斑斓、魂牵梦萦;

(2)吝惜、急切、灿烂;

(3)C;

(4)拟人、当时嫩芽在土盖下快破土而出的情态。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5.阅读理解

可燃冰

①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

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

②形成可燃冰,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

C;

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

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

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③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

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

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大陆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

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

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④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极具开采价值。

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

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

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

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

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

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⑤然而,专家担忧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露。

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

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会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

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⑥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

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1)善于捕捉关键词语,有助于把握主要信息,快速理解内容。

请分别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列出第②到⑤自然段的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一(价值)→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就是可燃冰。

②可燃冰大部分分布在极地地区,还有少部分分布在海洋中的海底。

③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

这意味着,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到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3)第④自然段画线句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________。

(4)“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会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

”这句中的“可能”是否可以去掉?

为什么?

【答案】

(1)形成;

分布;

危害

(2)正确;

错误;

错误

(3)作比较;

列数字;

可燃冰极具开采价值。

(4)不可以去掉。

去掉就说明海底可燃冰分解必定会造成海底地质灾害,这与事实不符。

加上“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1)考查拟定自然段的小标题。

阅读段落,就可以概括出段意,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正确;

②错误;

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

③错误;

(3)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

②分类别;

③打比方;

④列数字;

⑤作比较;

⑥下定义;

⑦列图表;

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4)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其特点,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

故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