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4913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

非凸耳=3:

丙×

A.凸耳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B.甲、乙、丙均为纯合子

C.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2均表现为凸耳

D.乙和丙杂交得到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凸耳:

4.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①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

②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

③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完全连锁

④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aa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abb:

AAbb=l:

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

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5/8B.3/5C.1/4D.3/4

6.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D与d)控制,研究发现

当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且A基因对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如图甲所示)。

某黄色突变体细胞基因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

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黄花性状的可能基因型有6种

B.若子代中黄色:

橙红色=1:

3,,则其为突变体①,

C.若子代中黄色:

1,,则其为突变体②

D.若子代中黄色:

5,则其为突变体③

7.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病概率大于女性

8.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

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一

P:

刚毛(♀)×

截毛(♂)→F1全部刚毛

杂交组合二

截毛(♀)×

刚毛(♂)→F1刚毛(♀):

截毛(♂)=l:

杂交组合三

刚毛(♂)→F1截毛(♀):

刚毛(♂)=l:

A.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B.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在减数分裂中也会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发生基因重组

C.通过杂交组合三,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D.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9.下图表示某研究小组调查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确定甲病的遗传方式基本方法是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B.甲、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Ⅰ1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D.Ⅱ7和Ⅱ8再生一个健康男孩的概率为25%

10.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常会导致不同类型的人类遗传病,分析、研究人类遗传病对人类遗传病防治起着重要作用。

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所生的女儿不一定患病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

C.某家庭中母亲患血友病,父亲正常,生了一个凝血正常且性染色体为XXY的孩子,则其形成原因可能是卵细胞异常

D.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则所生子女不患该病的概率是9/19

11.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DNA片段,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可致病,对青霉素敏感。

在多代培养的s型细菌中分离出了两种突变型:

R型,无荚膜,菌落粗糙,不致病;

抗青霉素的S型(记为PenrS型)。

现用PenrS型细菌和R型细菌进行下列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甲组中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后均可康复

B.乙组中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仍有两种菌落继续生长

C.丙组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生长的菌落是PenrS型细菌

D.丁组培养基中无菌落生长

12.下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尚病毒的蛋白质和RNA

B.TMV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中

C.侵入烟草细胞的RNA进行了逆转录过程

D.RNA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

13.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在31P环境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已知噬菌体DNA上有m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n个。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原料和酶等

B.噬菌体DNA含有(2m+n)个氢键

C.该噬菌体繁殖4次,子代中只有14个含有31P

D.噬菌体DNA第4次复制共需要8(m-n)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14.下图中DNA分子片段中一条链由15N构成,另一条链由14N构成。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处为磷酸二酯键,DNA解旋酶作用于③处

B.②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C.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则无法确定整个DNA分子中T的含量

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

15.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元中形成的R-loop结构有关。

R-l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的非模板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R-loop结构中杂合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B.R-l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

C.R-loop结构中的DNA单链也可转录形成相同的mRNA

D.R-loop结构的形成会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

16.下图为真核细胞细胞核中某基因的结构及变化示意图(基因突变仅涉及图中1对碱基改变)。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基因1链中相邻碱基之间通过“一脱氧核糖一磷酸一脱氧核糖一”连接

B.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中(A+T)/(G+C)的值减小,而(A+G)/(T+C)的值增大

C.RNA聚合酶进入细胞核参加转录过程,能催化核糖核苷酸形成mRNA

D.基因复制过程中1链和2链均为模板,复制后形成的两个基因中遗传信息相同

17.图1和图2是基因控制胰蛋白酶合成的两个主要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和图2所示过程的进行方向都是从右往左

B.图1中乙与丁是同一种物质

C.图2中共有RNA、多肽和多糖三种大分子物质

D.图1和图2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18.图甲、乙、丙表示细胞内正在进行的新陈代谢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不恰当的是

A.正常人体细胞内不会进行4、6、7过程

B.1、4、6、8、10过程均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C.1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3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参与

D.病毒体内不能单独进行图甲、乙或丙所代表的新陈代谢过程

19.反义RNA是指与mRNA或其他RNA互补的小分子RNA,当其与特定基因的mRNA互补结合,可阻断该基因的表达。

研究发现抑癌基因的一个邻近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RNA,其作用机理如下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转录成反义RNA的模板链与转录成mRNA的抑癌基因模板链相同

B.将该反义RNA导入正常细胞,会导致正常细胞癌变

C.反义RNA能与DNA互补结合,故能用其制作DNA探针

D.能够抑制该反义RNA形成的药物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

20.下列关于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一所示过程相当于图三的⑩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

B.若图一的③中A占23%,U占25%,则相应的双链DNA片段中A占24%

C.图二所示过程相当于图三的©

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

D.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可能发生的是⑨⑩⑪⑬过程

21.周期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由编码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遗传病,该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的长度不变,但翻译的肽链缩短导致通道蛋白结构异常。

下列有关该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翻译的肽链缩短说明基因一定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

B.突变导致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改变

C.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D.该病可能是由碱基对的转接而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22.H2O2能将鸟嘌呤氧化损伤为8-氧-7-氢脱氧鸟嘌呤(8-oxodG),8-oxodG与腺嘌呤互补配对。

若下图所示DNA片段中有两个鸟嘌呤发生上述氧化损伤后,再正常复制多次形成大量的子代DNA,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TCTCGA—

—AGAGCT—

A.子代DNA分子都有可能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

B.部分子代DNA中嘧啶碱基的比例可能会增加

C.子代D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不发生改变

D.氧化损伤可能诱发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突变

23.下图1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2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

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1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部分时期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

B.若图1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l

C.若图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

D.图2所示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相应变化发生在图1中的b点时

24.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主要区别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增加、缺失或替换等,而基因突变则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加或缺失

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但只有真核生物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C.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其对生物体影响较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其对生物体影响较

D.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而基因突变则不能

25.人类目前所食用的香蕉均来自三倍体香蕉植株,下图是三倍体香蕉的培育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无子香蕉的培育过程主要运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

B.图中染色体加倍的主要原因是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不能形成

C.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能产生三倍体,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若图中无子香蕉的基因型均为Aaa,则有子香蕉的基因型可以是AAaa

26.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六倍体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经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形成的,据此可推断出

A.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秋水仙素能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八倍体小黑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出来的植株是四倍体

D.八倍体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不可育

27.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

下列有关玉米染色体特殊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1图2

A.异常9号染色体的产生称为基因重组

B.异常的9号染色体可为C和wx的基因重组提供细胞学标记

C.图2中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不能发生联会

D.图2中的亲本杂交,F1出现了无色蜡质个体,说明亲代母本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28.下图表示培育新品种(或新物种)的不同育种方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⑥过程是动物育种则可用射线处理幼年动物

B.①②③育种过程加速农作物进化,但不产生新物种

C.⑤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种子获得纯合品

D.若⑦过程采用低温处理,低温可抑制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加倍

29.基因流指的是遗传物质在种间和种内群体间的传递和交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之间的基因流被地理隔离所阻断是形成新物种的唯一途径

B.基因流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强度将会显著影响物种形成的概率

C.不同物种间的基因流可以极大地丰富自然界生物多样化的程度

D.由于地理隔离阻止种内群体基因流,可以导致生殖隔离逐渐形成

30.啮齿类动物如兔、鼠等主要以植物为食,下图表示某草原上啮齿类动物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啮齿类的存在可能会引起部分植物种群密度增大

B.啮齿类的存在可定向改变某些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

C.啮齿类动物的适度有利于提高草原上植物的多样性

D.随着啮齿类密度的增加,植物种群密度呈现出先升后降趋势

31.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32.冬季是诺如病毒的高发期,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泄。

A.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

B.反复感染该病的原因是机体不能产生抗体

C.诺如病毒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D.发热过程是机体散热大于产热的结果,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33.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02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

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

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

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

34.如图是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营养不良,④中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④

C.正常情况下①处的CO2浓度低于⑤处

D.饭后4小时①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⑤处

35.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相应的抗体会较多地出现于A液中

B.B液能流回到1转变为A液,A液中的部分小分子物质可以进入C液

C.当人进食1小时后,A液中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会迅速升高

D.若A液中的蛋白质减少时,C液中水分会减少

36.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②④⑤B.②⑤⑥C.①③⑥D.①③④

37.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

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38.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反射弧中的传导都是单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K+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39.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

图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

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剌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

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

B.未受剌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图中共有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剌痛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

40.将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

如图为剌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上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正电

B.兴奋传到b点时电流计的指针将向右侧偏转

C.兴奋的产生与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有关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

41.如下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

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

下列有关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

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兴奋

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C.若正常成年人的b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

D.若正常成年人的m和n受到损伤,其排尿反射仍会存在

42.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记忆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C.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D.K+外流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的主要原因

43.以下图1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

图2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1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

B.图1运输K+的载体蛋白甲和通道蛋白乙也都能运输Na+

C.图2兴奋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D.图2③处膜外为负电位,而Na+浓度膜外大于膜内

44.Y-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Y-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麻药和Y-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45.2017年马拉松比赛在国内的众多城市举办,引领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关运动员在运动时体内的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肌糖原分解以升高血糖浓度

B.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加快

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的pH显著降低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46.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质而发挥作用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D.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47.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C.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48.胰岛B细胞在病毒感染、分泌蛋白合成过量等因素作用下,引起内质网功能的紊乱,称为内质网应激(ERS),表现为分泌蛋白合成暂停而ERS蛋白表达等。

ERS有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并使之存活,但长

时间的ERS可引起细胞凋亡。

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凋亡对机体有利,ERS使机体不会发生糖尿病

B.ERS现象的发生,与有关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C.长期高血糖可能是引起胰岛B细胞产生ERS的原因之一

D.ERS过程,体现了细胞通过反馈调节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细胞的稳态

49.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到某一外界剌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因此其含量能较长时间在血液中保持相对稳定

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

C.下丘脑促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机理相同

D.下丘脑中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糖皮质激素的受体

50.下列有关人体调节的图解或曲线中,正确的是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合计50分)

51.已知蔷薇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为红色基因,B为红色淡化基因。

薇的花色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基因型

aaB_、aabb或ABB

A_Bb

A_bb

表现型

白色

粉红色

红色

现取三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色纯合品种甲、乙、丙分别与红色纯合品种丁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的基因型为;

用甲、乙、丙品种中的两个品种杂交可得到粉红色品种的子代。

(2)实验二的F2中白色:

粉红色:

红色=,其中白色的基因型有种。

(3)从实验二F2的群体中选择一开红色花的植株,为了鉴定其基因型,将其与基因型为aabb的蔷薇杂交,得到子代种子;

种植子代种子,待其长成植株开花后,观察其花的颜色及比例。

①若所得植株花色及比例为,则该开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②若所得植株花色及比例为,则该开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52.大豆的高产(A)和低产(a)、抗病(B)和不抗病(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

科研人员欲以低产不抗病大豆(甲)为材料,培育稳定遗传的高产抗病大豆。

现进行如下实验。

过程一将甲种子经紫外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获得高产不抗病植株(乙)和低产抗病植株(丙)。

过程二将乙与丙杂交,子一代中出现高产抗病、高产不抗病、低产抗病、低产不抗病四种植株。

过程三选取子一代中高产抗病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筛选出纯合的高产抗病大豆植株。

(1)过程一依据的原理是,该技术的优点是。

(2)过程二的育种方式为,子一代中出现高产抗病、高产不抗病、低产抗病、低产不抗病植株的比例为。

(3)过程三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53.如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甲状腺肿的发病与治疗机理。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