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4660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Word文件下载.docx

《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Word文件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Word文件下载.docx

(四)游览景区规划7

(五)规划用地平衡表8

(六)游览观光组织8

(七)游览服务项目8

四、园区容量与游览规模9

(一)环境容量分析方法9

(二)环境容量9

(三)客源分析10

五、项目开发规划11

(一)现状分析11

(二)主要建设项目12

六、道路交通规划14

(一)现状分析14

(二)规划目标14

(三)道路规划14

(四)停车场14

(五)游览步行路14

七、基础设施规划15

(一)给水工程规划15

(二)排水工程规划16

(三)电力工程规划16

(四)电信工程规划17

八、植被保育与绿化规划17

(一)、布局原则17

(二)、树种选择及植物配置18

(三)配置比例18

九、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8

(一)、总体目标18

(二)观光种植规划19

(三)环境治理规划19

十、环境卫生规划20

(一)规划目标20

(二)规划措施20

十一、游览安全保障规划21

(一)规划目标21

(二)规划措施21

十二、建设项目投资估算22

十三、规划实施管理建议23

(一)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23

(二)处理好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关系23

(三)做好招商引资和宣传推介的工作23

(四)把好整个工程的技术质量关23

前言

2002年4月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传统建筑与风景园林研究所接受西安市灞桥区美桥园林绿化工程公司的委托,进行《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五月上旬,我们进行了规划现场的初步踏勘,提出了初步的规划构思方案,经过与委托单位以及有关专家、顾问的充分讨论和完善后,五月中旬正式开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我们对规划地段的环境作了深入调查研究,走访了当地群众,了解到现场的各种状况,充分地收集基础资料,拍摄了大量现场景观照片,足迹踏遍规划地段的每条沟壑和梁峁,对现场的植被、景观、道路、人口、资源、基础设施都获取了完备的第一手资料。

在充分掌握基础资料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精心的规划与设计。

工作过程中,我们又数次带着成果与委托单位的领导、专家和技术人员交换意见。

六月下旬提出了正式的规划方案。

此后,在规划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多次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不断对方案进行修改、提炼和完善。

七月中旬,正式提出总体规划编制的成果。

至此,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欣告完成。

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是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政策而开发的新型农业科技观光园。

它不仅要建成含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水平的农业示范园区,体现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还进一步地具有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和观光的生态型旅游景区,满足现代城市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开发对于促进西安市灞桥区乡镇的招商引资,加速城市郊区的发展建设,促进当地科技、经济进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有重要作用。

在规划编制的工作过程中,始终得到委托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为工作顺利地进行提供了很多的方便。

在此,谨向委托单位的领导、专家和技术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祝愿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开发建设早日成功。

一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基本概况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BailuyuanPanoramaofEcologicalAgriculture

观光农业是20世纪90年代新兴的一种旅游产业,它是一种将现代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旅游项目。

这种旅游活动的特点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利用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条件,集农业生产、生活与旅游观光、参与为一体,通过身临其境的参与活动,享受具有自然景致和田园乐趣的休闲旅游。

这种旅游活动能够维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发挥农业生产与游览观光相结合的效果,将科普教育融于旅游中,使游客充分体会到在自然环境中参与劳作带来的物质满足和精神享受,用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来实现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

由于发展观光农业能够优化农业、林业的产业经济组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陶冶人们的精神情操和丰富生活情趣,普及现代农业科学知识,具有“生态型”绿色旅游产业的特点,对于推进社会文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因此,西方发达的工业国家在70年代开始进行了观光农业的开发,例如美国、荷兰、日本、新加坡,为满足城市市民“回归自然、向往自然生态”的生活需求,大力开发“生态型”绿色旅游产业,让人们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兴建了一批农业科技公园或农业观光园,吸引人们游览观赏丰富多彩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

如马来西亚国家农业部1986年投资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座国家级农业旅游公园,该园每年接待的游客达140多万人次。

西班牙从六十年代开始就兴起农场旅游,开展徒步旅行、骑马、漂流、务农等项目,农场设有“帕莱多国营客栈”,目前全国已有84家。

法国在七十年代就流行“工人菜园”。

目前法国全国已有16万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他们推出的农庄旅游,每年可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全国旅游业收入的1/4。

美国从七十年代开始不少小农场就开始开发旅游功能,如推出植物迷宫、乡村音乐会、农时比赛会、垂钓比赛等,目前仅东部地区就有1500多家观光农场,2000年全年接待游客达1800万人次,收入超过50亿美元。

(三)生态农业与观光农业

生态农业是由美国学者威廉姆·

阿尔伯卫奇(WilliamAlberwhich)于70年代提出的,它的特征是运用现代生态学原理,基于自然生态良性循环原则的一种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它要求按生态学经济原理、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建立和发展农业体系,把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种植业与牧、副、渔业相结合,发展农业与发展第二、三产业相结合,把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相结合,实行综合治理。

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生态农业的发展更是方兴未艾,展现了充满活力的前景。

与此同时,生态农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

其中发展最快的就是在旅游产业方面的长足进步,形成了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被认为是21世纪出现的具有“生态型”特色的绿色旅游产业,它符合当代人们注重生态,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维理念和生活要求,也给传统的农业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也同时也开辟了旅游产业的新天地,达到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和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区位分析

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依托的城市西安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是我国机械、电子、纺织、国防工业基地,也是国家金融、贸易、文化、教育和旅游中心之一。

被誉为“十三朝古都”,名列我国七大古都之首,拥有一大批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

秦兵马俑、始皇陵、华清池、半坡博物馆、碑林、大雁塔、小雁塔、西安城墙、钟楼、唐兴庆宫遗址、黄帝陵、茂陵、昭陵、乾陵、法门寺,以及太白山、华山、楼观台等风景名胜。

据西安市旅游局的统计资料表明:

2001年来西安旅游的国内游客为1685万人次,收入105亿元人民币。

2002年上半年的旅游收入为68亿元人民币。

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位于西安市东郊灞桥区狄寨镇南2公里的狄寨乡三塘村,南与长安县炮里乡的张家沟为界,北邻水安公路,东以柏子沟为界,西邻车村孙家沟。

地理坐标为东经109°

4′至109°

10′,北纬34°

距离西安市区20公里,距离西安火车站18公里,距离市区中心的钟楼20公里,距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55公里,距离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22公里。

灞桥区位于西安市东郊,东与临潼区、蓝田县接壤,西与雁塔区、新城区、未央区相连,南与长安县为邻,北以渭河为界与高陵县隔水相望。

自然风景优美,历史遗存较多。

其中,仰韶文化时期的半坡遗址,是华夏文明的始肇开篇;

长安八景之一的“灞柳风雪”,声名遐迩;

西汉文帝的霸陵,开历史帝王陵墓“薄葬”之先河;

中华神州第一桥—古灞桥,距今逾2000余年。

鲸鱼沟(亦称荆峪沟)为当地自然名胜,沟首自蓝田县安岱场村,沟尾至灞桥区高桥乡,总长度约15公里。

规划区域内的所在段是鲸鱼沟的风景最佳处,沟壑纷歧、溪流曲折、翠竹丛生、鸟语花香。

1993年西安市将鲸鱼沟开辟为自然风光旅游区,目前已经形成规模,中外游客络绎不绝,逐年增加,春秋两季更是游人如潮,成为西安市近郊的旅游胜地。

(五)交通状况

园区位于西安市东郊,规划区北面有水安路,经此可以接半(坡)引(镇)公路与西安绕城公路相接,东接312国道,西与210国道相连。

陇海铁路贯通全境,铁路支线通过7个乡(镇),站点20个。

规划园区的交通方便,通讯发达,公用设施配套齐全。

陇海铁路贯通灞桥区全境,铁路支线通过7个乡(镇),车站20个。

西(安)-临(潼)、西(安)-阎(良)、西(安)-蓝(田)绕城高速公路均从本区起始,西(安)-韩(城)公路经过本区三个乡、镇,通往陕北、内蒙等地,310、312国道贯穿区内,本区的11个乡、镇街道均有公路通过。

除此之外,市区公交的406路等多条线路的公共汽车来往于区内。

(六)气候特点

园区属于温带半干旱地区,光、热、水、气、土等自然条件优越。

年降雨量635mm,日照时间为2026~2719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2~13.3℃,极端最高气温为41。

7℃,绝对最低气温为-20.6℃。

年大于10℃的有效积温为3650~4325℃,年无霜期202~208天。

年初霜日期为11月1日以后,终霜期为4月1日以后。

风向频率(静风频率)为30%左右,平均风速为2M/S。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左右。

全年适于旅游的天数为290天,其中最佳的旅游时节为3月中旬至6月底、8月初至11月中旬,约210天。

(七)地形地貌

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区域内的地质构造属于渭河断陷形成的阶梯式下降复式地堑,阶地台塬沟堑内以砂孵石、砾石及土状堆积物为主,并有丰厚的新生代沉积。

台塬上区地形平缓,地势北高南低,以农业用地为主,地形由南向北依次递减至沟沿,沟顶海拔600m~750m,沟底海拔160m~600m之间,长度约3公里,坡度约30°

左右,地面切割成的沟谷长度约为1000~2000m/km2。

地面切割程序在孙家沟、三塘村地段形成较多的阳坡,构成了柏子沟、长春沟等大小四条沟渠,并形成一些断崖沟堑;

沟底及支沟两边属松散覆盖层孔隙水含水岩类、沿沟底均有泉水出露,泉水可以顺支沟流入主沟水库内,构成上下游水库的重要水源之一。

尤其在孙家沟东侧支沟内的泉眼甚多,水质甘甜清冽,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生活用水来源。

土壤类型以黄垩土、白垩土、褐色土以及少量的红色土,有机质丰富,保墒性能好,但是透气性差,适宜农业种植以及建设现代化的农业观光区。

根据我国地震烈度分区,规划区域内的抗震烈度为8度设防区。

(八)生物资源

塬上植物以小麦、玉米、豆类等农作物以及蔬菜、瓜果、药材等经济作物。

沟坡上部的坡阶地生长着枣子、石榴、杏子等;

沟坡下部为成片生长的竹林和竹树混合林,间生核桃、杏树等杂果林和次生林;

支沟内生长有酸枣、刺槐、灌木等次生林及花草。

沟坡的林木茂盛,植被覆盖状况良好。

沟坡内的动物资源主要有麋鹿、黑头鹤、麻雀,野兔、野鸡、野猪、野牛、喜鹊、麻雀等多种野生鸟类。

(九)水利资源

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区域上游有杨家庭沟水库、惠家河水库、下游有车村水库、打虎潭水库、红旗水库。

有效总库容为1040M3,水源充足,水质优良。

(十)基础设施

1.给、排水

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用地内现有深井三口,井深约170~180m,总出水量为60~70M3/h,出水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向当地村民提供生活饮用水。

观光园建成后,不足的部分可以考虑另行打井补充。

另外,鲸鱼沟上游有杨家沟、惠家河水库、下游有车村水库、打虎潭水库、红旗水库可向当地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

目前,排水系统尚未健全,村民的生活用水为无组织自由排放,农田提灌用水为自渗蒸发排放。

2.电力

电力由城市供电网的狄寨变电站引入,现有变压器2台,分别是位于三塘村水塔旁的110KVA变压器和三塘村小学校旁的75KVA变压器。

拟于新学校旁增建一所变电站,以满足建成后观光园的电力供应。

3、电讯

狄寨镇设邮电所,村村通邮路。

城网自动电话和全国程控电话联网,可方便拨打IDD、DDD电话,公共电话设施完备,信息交换和通讯联络极为方便。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三秦通的无线通讯网络已经覆盖本区。

目前,互联网的宽带网(ADSL)尚待接通,西安市小灵通(PAS)电话网络也未覆盖。

4、热力

规划区域内现无热力网络系统。

按照西安市城市天然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蓝天工程”,2005年该地区接通西安的城市天然气。

目前居民用燃料为罐装石油液化气,同时积极推广采用农家积肥和秸秆生产无污染、生态环保的沼气燃料。

(十一)综合社会现状

1、经济:

本区经济形式以农业为主,兼有林业、渔业等多样经营。

农业产品以优质小麦为主,农副产品有瓜果、蔬菜、药材等。

林业资源以竹子为主,沟坡地种植桃、杏、核桃、柿子等小杂果,以及材林、果林的培植。

水产主要为淡水养殖,规模较小。

乡镇企业主要以家具沙发的加工生产为主,从业人员占农村总劳力的70%。

2001年的人均产值为3400元人民币,人均收入为2000元人民币。

2、人口

根据当地的人口调查数据,规划区域内现有南塘、北塘、西塘、孙家沟四个自然村,共计人口1700人,420户。

人口出生率为1.8‰。

3、土地性质

规划区域内的土地性质为集体所有制,土地类型为一类耕地0.93平方公里,合1395亩,沟坡林地1.39平方公里,合2085亩。

合计为2.32平方公里,3475亩。

二、总体规划序论

(一)界限范围

规划园区北邻水安路,东以柏子沟为界,西邻车村孙家沟,南与长安县炮里乡的张家沟为界,规划用地的平面呈不规则的鞋靴状,总面积为2.32平方公里,合232公顷,或3480亩。

(二)总体规划依据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它以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农业实施两个转变为背景,因此,本次总体规划依据下列法律法规以及指导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全国人大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1989年12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1991年6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大1988年1月)

5、国务院发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年—2010年)》2001年4月

6、《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办发[1985]76号)

7、《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建设部GB50298-1999)

8、《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建城[1993]848号)

9、《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西安市规划局2000年

10、《陕西省旅游规划暂行办法》陕西省旅游局2000年发

11、灞桥区政府发(94)44号文件《关于鲸鱼沟风景名胜区管理的暂行规定》1994年

12、《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地形测绘图,1:

10000》1974年

13、李岚清副总理在杨陵农业高新科技产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

14、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SustainableAgricultureandRuralDevelopment》报告,1992年

(三)规划期限

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期限为5年,即2002-2006年。

其中:

前期建设为3年,即2002-2004年,主要完成园区内的农业观光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

后期建设为2年,即2005-2006年,主要完善园区内的服务配套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建设。

考虑到项目开发和建设的可操作性,建议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第二阶段主要开发建设塬上部分和沟坡部分,在前三年完成,率先取得效益。

第三阶段主要进行园区的生态环境的建设。

1、本规划应加强生态环境的整治,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将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并重考虑,努力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

2、尊重和体现白鹿塬生态旅游观光园的文化属性和形态特点,充分利用白鹿塬的自然地形与地貌,展示西安作为我国著名旅游城市的丰富内涵,营造一个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文化主题景园。

3、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原则,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惬意的游览组织,充分体现文化生态旅游的特点。

实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浓厚的地方文化的特点和新颖的农业观光的特色。

4、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使观光园的总体规划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以及适度的超前性,同时安排好项目建设前期与后期的过渡与衔接。

5、满足城乡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充分照顾当地的经济构成特点,进一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本规划遵循的指导思想是: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贯彻“治理生态、保护环境,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提高效益、促进经济”的工作方针,树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态优先、保护为主、促进旅游、繁荣经济的思想。

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农业生产与旅游产业,前期工程与后期工程各方面的关系,坚持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力求建成一座集纳观赏性、科普性、休闲性、参与性与生产性为一体、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特色、以现代农业与游览观光相结合的城郊型旅游观光园。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现代农业生产的氛围营造,突出游览观光的功能,体现“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表现主题,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心理要求,形成具有田园之乐的郊野旅游观光胜地。

2、从自然生态、农业生产、旅游观光、艺术环境、旅游观光五个方面进行创意,力求达到生态环境优美、功能作用完备,文化气氛浓郁、地方特色明显、服务质量优良。

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现有耕地的生产效益,改善沟坡林地的生态质量,以发展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为基础,发展旅游产业。

4、通过规划促进项目的实施,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周边乡镇的经济繁荣。

5、与周边旅游景点如半坡、灞桥、汉薄太后陵等形成旅游景群,丰富我市东线旅游网络的内容,满足更多游客的需要。

三、园区规划与建设

(一)园区性质与地位

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性质可定义为:

以独特的地理形态、典型的农业文化和良好的生态资源为主体,以现代农业为核心,以生态旅游为特色,以观光游憩为方式的、具有游览、观光、娱乐、餐饮以及农事活动的多功能的大型农业文化主题景园。

目前,在西安市旅游网络中,她是具有自然风貌(台塬沟壑)和文化内涵(灞桥与白鹿塬)双重特色的旅游景点之一。

(二)总体规划构思

根据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设想和用地条件,园区以“一轴三区”为基本构架。

一轴——贯穿全园区的一条“农业+生态”的主轴,长度4.2公里,它的功能既是交通轴,也是景观轴,用此轴来组织“农业+生态”场景的依次展开。

三区——分别为塬上的现代农业观光区、沟坡的自然生态展示区和沟底的滨水风光游览区,三区具有不同的地貌形态、不同的景观特征以及不同的游览内容,由此形成园区景观与游览的特色,充分体现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基本性质和主题意义。

(三)功能组织与分区

根据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的要求,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开发单位的发展远景设想以及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功能特性,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划分为五个功能区,它们分别是:

入口门户展示区、现代农业观光区、中央服务管理区、自然生态保护区、滨水风光游览区。

每个区的功能和规模概述如下:

1、入口门户展示区

该区位于观光园的北端,面积为3.19公顷。

该区作为的观光园门户空间,主要功能为组织进出观光园的游客,具有导引和提示的作用。

观光园的主入口(大门)布置在这里,紧邻水安路,出入方便。

主要设置公交车站、主入口标志、观光车换乘广场、景观大道起点等内容,要求场地平坦、视域开阔;

标志醒目、造型新颖,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现代农业观光区

该区位于观光园的北部,是观光园的核心景区之一,面积为79.91公顷。

主要功能为游客提供现代农业观光的游览内容。

主要项目有千亩樱桃园、提子园、花卉园、草药园、科研示范园,以及游憩小庭园和观光环形路。

游客在这里可以进行观光、认知、采摘、品尝、购买等参与性游览活动。

果木花草的用地划分既符合园艺要求,同时又满足观光与游赏的需要。

游客漫步园中,清风拂面、果香扑鼻、花艳悦目,恍若置身桃源,乐而忘返。

3、自然生态展示区

该区为观光园南部的沟坡地带,是观光园中自然生态的重点保护区,同时也是观光园的核心景区之一,面积为121.13公顷。

主要功能是展示黄土沟壑的自然风貌、生态状况,以及人文历史和地方习俗。

建设的重点是植被的恢复、补植和保育。

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自然地貌特色,加强水源涵养地的作用。

树木繁茂的丛林中点缀着成片的鲜花,随形就势的小路蜿蜒其中,亭、台、廊、舍掩映显没,虫啾鸟鸣、蜂飞蝶舞,山风习习、溪水淙淙。

游客在这里可以亲身体验到自然生态环境中的舒畅和惬意。

4、滨水风光游览区

该区位于观光园南部的沟底,以自然形态的水面景观为主,也是观光园的核心景区之一,面积为11.4公顷。

主要功能是提供以水体为介质的观光、游览和娱乐项目。

建设的主要内容有拦坝蓄水、修整水岸、修建道路以及滨水游览服务设施。

在这里可以展开各种水上观光、游览和娱乐活动,例如荡轻舟,坐快艇,玩碰碰船、踏鸳鸯船,或滑索飞身,或高台跳水,以及临近水面的茶水榭、棋牌亭、歌舞台,游客在这里嬉戏水中,贴近自然。

好友亲朋,闲暇小聚,或浅酌低饮、或纹秤高低、或轻歌曼舞,在回归自然的氛围里,做到心旷神怡,酣畅淋漓。

5、中央管理服务区:

该区位于观光园的中部,是园区的管理服务中心,面积为19.68公顷。

该区设置在中部,是为了有效地联系北端的现代农业观光区与南端的自然生态展示区和滨水风光游览区。

主要功能是向整个观光园提供游览管理、综合服务和后勤供给等服务。

同时,与各景区的管理服务点形成灵活便捷的管理服务网。

主要设施有旅游宾馆、餐饮娱乐、停车场地、服务中心等建筑。

要求总体布局合理,流线清晰,功能明确。

建筑体量适宜,高低有致,疏密得当,风格朴实,具有关中田园山庄的风貌。

(四)游览景区规划

根据“一轴三区”的基本构架,游览景区的规划组织为:

1、现代农业观光区:

景观轴自北向南从该区的中央穿过,景点布置在景观轴的两侧,形成环视型景观场。

该区主要有八个景点,观赏的内容主要为樱桃、提子、花卉、草药等。

但是,各个景点的空间构成形式不同,打破农田景色一望无际而统一单调的感觉,可向游人提供多样化的视觉感受,形成观光农业园区的特有的景观环境,游人在这里选择随意自由的观览方式和路线。

2、自然生态展示区:

景观轴转折成为自东向西从该区的北侧穿过,这里的景点基本以自然形态展示,景点同样也是布置在景观轴的两侧。

该区采用中国园林“借景”的手法,将南、北两坡均作为景场,布置了八个景点。

由于景点分布在沟坡上,具有可视面积大、景深层次多的特点。

因此,深思熟虑地布置景点,更好地发挥景点的观赏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