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上2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4414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心理健康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上2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心理健康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上2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心理健康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上2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心理健康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上2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心理健康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上2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心理健康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上22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心理健康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上2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心理健康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上22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心理健康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上22Word文档格式.docx

团体心理辅导是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团体辅导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尝试了针对不同需求、不同问题学生的小团体辅导。

学生的某些问题或者某阶段的问题往往带有普遍性,比如考试焦虑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等,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来解决。

在辅导的过程中,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对具有共性问题的学生开展学生小团体辅导,效果很好。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表明,尽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很多,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条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途径。

各门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各科教学中度过的。

指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承担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感发展水平,根据自身教学内容的特点,深挖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并采用不同的方式,结合自身的学科教学任务来融汇和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意图,从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逐渐形成全体教师都关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格局。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运用学科教学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几个问题:

(1)要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

(2)要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

(3)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4、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由各学校的心理辅导员承担,针对各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问题通过专题讲座或活动课的形式,促进学生的互动合作,感受体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品质的目的。

而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十分重要的。

在心理活动课上,运用心理辅导活动方法开展心理教育,活动设计要多样化,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猜谜、讨论、文体活动等;

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向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

心理活动的开展尽量与班对活动和第二课堂等活动结合起来,不要使活动成为一种新的课业负担;

同时,教师对心理辅导活动要精心准备和组织。

5、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包括课外活动、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提高了心理素质,培养了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因此,如何在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6、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之一还是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学校利用学校广播、电视,通过创办心理健康报、利用校园局域网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网页、知识竞赛、电影欣赏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及常见的心理障碍的调适方法,提高学生心理自我保健的意识和技巧。

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中最为常见的途径是广播和板报的宣传。

心理健康专题广播。

通过学校广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以提高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能力。

还可通过广播公开解答一些学生提出的各类心理问题,这种方式影响大,效率高,不失为一种好的宣传方式。

板报宣传。

运用黑板报或墙报的形式,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和富有成效的好办法。

由于板报宣传具有方便、快捷和普及性强的特点,因此最适宜于各班级运用,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要具备心理辅导老师的素质,这样才能发挥好板报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7、建立“三级维护监控网络”的个别辅导与咨询

国内外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证明:

个别心理辅导工作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与任务。

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个别学生认清自己的问题所在,提高其应付挫折和各种不幸事件的能力,使之能够自强自立,自己面对和处理人生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使他们产生某种转变,使其健康的成长。

为了使对个别学生的辅导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利用“学生心理健康三级维护监控网络”,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与咨询。

“班级—学校—区中心三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监控网络”的各级具体职能为:

班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进入班级工作之中,班主任老师要用心理辅导的方法与学生沟通交流;

并在班级中开展班级辅导活动;

班主任要及时发现有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并转介到学校心理咨询机构。

学校:

校级心理咨询室负责本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维护与监控,建立与管理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协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活动;

对轻度心理障碍或适应不良的学生进行个别或团体心理辅导,调节学生情绪,缓解学生的压力。

对于中、重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应及时转介到区心理咨询室或其他心理咨询机构。

区级:

由区级研修部门负责,面向全区学生、教师、家长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接待学校转介来的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和治疗。

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应及时向高一级专业心理治疗机构转介。

个别心理辅导主要是对少数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辅导,以帮他们解除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

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有:

a、要平等待人,尊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人格,要使自己成为这些学生的朋友,

这样才能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b.慎用测验,要科学准确地诊断心理问题而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c.与家庭密切配合,帮助家长提高心理辅导水平,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行为表现,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心理辅导合力。

小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方法:

a.心理谈话和咨询。

通过心理谈话和咨询,了解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并在谈话过程中对所了解的心理问题进行解释和辅导,指明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

b.心理行为训练,即针对个别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设计专门的活动对其进行心理行为训练,通过训练达到提高某种心理品质的目的;

c.心理诊断与心理治疗,对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疾病)的学生,通过科学的心理测验和诊断,找出心理病原,再运用心理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如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放松训练法、模仿学习法、行为排演法、心理分析法、森田疗法等,都是科学有效的方法。

8、建立个别学生成长档案

为了更多的关注学生,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学校可以尝试建立个别学生成长档案,为辅导个别学生、帮助其健康成长提供依据。

9、朋辈辅导

在面向个别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过程中,在学生中开展朋辈辅导是有效的心理辅导的形式。

朋辈辅导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咨询形式,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的过程,由受训或督导过的学生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过程。

研究表明,朋辈辅导活动对于每一位参与的学生的自信心、自我接纳、沟通技巧、人际关系技巧、支持与关心他人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影响。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田彤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概述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概念

指在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心课程教学计划内,列入“活动课程”板块的,以教学班为辅导单位,针对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开展的一种团体辅导形式。

指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目标,以班级团体活动为载体,以班级全体学生为辅导对象,以发展和预防为主要功能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是教师应用心理学的知识,针对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情境设计,角色扮演,问题辨析,游戏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心理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全人格、促进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基本性质

团体——互动互助

这里的团体不是一般的人员群体,而是具有特殊的意义,成员要在互动中达到良好的互助作用。

n每个成员可以在这个团体中倾诉真情实感,并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关怀;

n可以在团体中分享彼此的经验,并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在互动中,首先获得的是温暖而美好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团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这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价值之一。

学生还可以:

n从对团体的信任信任周围的其他人

从对团体的归属感扩大到对学校、社会及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心理——注重体验

体验是伴随着一种经历、一些亲身的活动,所带来的内心体会和感受。

是内在的,是体验式学习,是由内而外的学习过程。

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在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在体验中形成的认知,促进学生的理解、认同和接纳,更愿意付诸行动。

辅导——助人自助促人自悟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必须通过自由选择成长起来,别人的选择和过分控制只会削弱他的能力。

事实上,即便是“正确”的内容,由受教育者自我探索、自由选择而得到都比被迫接受效果要好,因为有自由选择才会有当事人对自己选择的责任承担。

这段话诠释了“自助、自悟”的重要性。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师生之间尊重、理解的平等关系,“助人自助,促人自悟”的辅导原则,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

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助人自助、促人自悟,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进行交流,悟出道理,体验做人的真谛,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

通过掌握一些方法原理,在今后面临生活的困境时,能够很好的面对、解决。

*相信学生有自我成长的力量

1、注重活动体验。

以学生的体验活动为主要内容,拒绝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学科知识。

“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各种社会生活场景,成为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重要学习方式。

课程内容充满弹性,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心理需求及成长关键期、关键点设计辅导活动内容,充满个性化的设计,针对性强。

2、发展性团体辅导

辅导的目的是发展、预防;

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辅导的效果取决于团体动力;

辅导教师的角色特点的体现及与学生建立的关系是关键。

(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特点

1、满足全体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

2、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设了团体氛围

3、为学校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供了课程保证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原则

1、助人自助,促人自悟

(1)在活动中互动

用活动吸引学生,引发互动,不是强行命令学生参与,也不是学生自由状态下的互动,而是有方向的,从辅导目标出发设计和选择活动。

(2)在互动中产生体验

给学生一个体验生活的时间、空间。

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

不要强求学生的体验是统一的,对同一事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体验

(3)在体验中获得感悟

引导学生不要停留在对某一具体活动环节的情绪情感的体验中,而是从体验中悟出点什么

(4)在感悟中建立认知

是对心理体验、感悟的升华,归纳出对同一类事物的看法和规律性的应对方法,有助于学生用来迁移到生活实践中,引导自己调适情绪,把握自己行为

(5)认知引导培养良好行为

 

2、活动线清晰,与辅导目标相匹配。

3、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体差异有机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本原则。

学生的主体性应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体现着助人自助的心理教育理念。

因此,辅导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树立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成为生活的强者。

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中,在学生的自然表露中,老师要敏锐地发现那些

需要给予特殊帮助和干预的学生。

要做好这些学生的行为表现记录。

团体辅导活动后,及时给予特殊帮助,或转介到学校心理辅导室,由学校专职的心理辅导员实施个别辅导。

特别严重的,还可转介到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

4、善于组织,使学生参与活动时,活泼而不混乱,有序而不压抑

音乐调控、口令调控、肢体语言调控……

5、运用科学、巧妙的组织策略,对活动过程进行指导与调控。

肢体参与法、矛盾抉择法、角色扮演法、投射测验法、任务完成法、对比发现法、虚拟类比法……

(二)正确体现心理健康辅导的理念

1、对辅导主题的理论辨析

2、对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把握

年龄特征主要包括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两方面,这里侧重谈心理特征。

整个小学阶段都体现着为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而产生的发展需要与原有的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在整个小学阶段,这种心理发展的矛盾运动是连续不断的,但同时又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1)低年级:

适应学校生活

(2)中年级:

智力发展关键期

(3)高年级:

自我意识发展的上升期

3、选择有针对性的辅导主题。

(1)低年级发展性主题:

n入学适应性问题;

n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n感觉统合能力培养的最后敏感期。

(2)中年级发展性主题:

n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

n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期。

(3)高年级发展性主题:

n个性发展的关键期;

n中小衔接的关键期。

(三)恰当设定辅导目标

1、确定辅导目标的原则

(1)符合心理发展规律;

(2)目标必须清晰明确;

(3)目标必须集中;

(4)目标必须可操作;

(5)贴近学生发展需要

2、确定辅导目标的依据

(1)来源于学生的需要

(2)来源于心理健康标准(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3)来源于心理学理论

3、确定辅导目标的方法

(1)分解辅导主题:

将辅导主题依据心理学意义,按照递进或并列的关系进行分解,以分析该辅导主题的目标结构,从而确定各年级段的辅导目标。

(2)做好前期调查,发现学生心理需要:

前期调查中,可通过问卷调查、在参与学生活动中进行观察、个别访谈和组织学生座谈等多种手段,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发展需求进行专题调查,以确保辅导目标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策略。

做好前期调查的步骤:

结合辅导主题明确调查目的;

选定恰当的前期调查法;

准备调查工具;

实施调查;

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

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提炼问题;

转化为辅导目标。

开展前期调查要注意:

辅导者要准确掌握所选用的调查手段的操作方法;

遵循保密原则,科学使用调查结果。

(3)关注情感,改善认知,指导行为。

关注情感:

即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探究其意义所在。

要注重把握辅导前学生的情绪状态,尤其是辅导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变化,更要努力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改善认知:

是指班级心理辅导中,要注重引领学生发现自我成长的力量,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并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不合理信念,通过有效的辅导引领学生建构正确的认知。

指导行为:

即追求知情意行的统一,注重鼓励学生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积极尝试适合自己的各种技能技巧,从中获得自我成长。

(四)精心设计辅导活动

1、基本环节:

(1)前期调查

在准备阶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得客观信息,从而找到辅导的重点和突破口。

在此基础上设定的辅导目标才会具体、明确、可操作,才能贴近学生需要。

(2)热身活动

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机地为辅导作铺垫

(3)引发问题

引领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共同探讨的主题

(4)共同探讨

组织学生通过参与若干活动,围绕主题展开探讨,促使学生获得心理体验与感悟。

(5)观点汇集

组织学生分享各自在活动中获得的体验与感悟,并形成认知。

(6)尝试实践

通过完成一定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尝试运用和巩固获得的认知和技能

(7)自我设计

应用正确的认知与获得的技能指导实际生活的行动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建立的良好行为,使之成为行为习惯。

(8)后续辅导

对辅导过程中发现的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开展的课后辅导。

辅导的形式有小组辅导、个别辅导、书面辅导、家庭辅导

2、各环节活动设计形式:

(1)热身阶段:

热身活动:

游戏、音乐

引发问题:

角色扮演、录像或电影剪辑呈现问题、游戏情境

(2)工作阶段:

共同探讨、观点汇集、尝试实践

团体讨论、创意思考、心理投射、联想活动、心理剧、体验游戏

(3)结束阶段:

自我设计

情绪日记、努力目标、成长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