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6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4411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点6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知识点6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知识点6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知识点6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知识点6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点6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Word格式.docx

《知识点6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点6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点6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Word格式.docx

a峰、b峰、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DNA的变化。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细胞周期及其应用。

a峰中的细胞内DNA相对含量为40,b峰中的细胞内DNA相对含量为80,故A项正确。

a峰中的细胞为还未进行DNA复制的细胞,b峰中的细胞为已完成DNA复制的细胞,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故B项正确。

分裂期的细胞必然已完成DNA复制,所以应被计数在b峰中,故C项错误。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a峰中的细胞数量几乎没有变化,b峰中的细胞明显减少,可见此药物抑制了DNA的复制过程,故D项正确。

3.(2015·

全国卷Ⅱ·

T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1)题干关键信息:

“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

端粒酶与RNA聚合酶的成分区别;

端粒DNA与细胞分裂的关系。

本题考查染色体的结构及端粒酶的作用。

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故A错误,C正确。

在细胞中端粒酶是负责端粒的延长的一种酶,是基本的核蛋白逆转录酶,可将端粒DNA加至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故B错误。

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故D错误。

4.(2015·

江苏高考·

T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

B.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

C.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

D.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解题指南】关键知识:

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癌细胞的特点、细胞增殖和细胞衰老与个体的关系。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般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细胞的全能性越低,故A项错误。

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会造成细胞增殖失控,故B项正确。

正常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不是完全同步的,如幼年个体的体内也有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故C项错误。

幼年和成年个体都需要细胞增殖,故D项错误。

5.(2015·

T6)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DNA含量相同

B.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

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D.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解题指南】隐含信息:

神经细胞、卵细胞、白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来自同一人体,它们是由受精卵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本题主要考查对细胞分化的理解及图形的识别能力。

A项,卵细胞的核DNA数量是其他体细胞核DNA数量的一半,故错误。

B项,除卵细胞外,其他体细胞携带的基因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各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同,故错误。

C项,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水,故正确。

D项,开始肠腔中葡萄糖的浓度高于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此时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仅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这种运输方式称为协助扩散;

当肠腔中葡萄糖的浓度低于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时,才消耗能量,这时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而其他三种细胞都是靠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故错误。

6.(2015·

重庆高考·

T1)比较胚胎干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相同的是(  )

A.线粒体的功能B.发育的全能性

C.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D.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

对“胚胎干细胞”和“胰腺腺泡细胞”的功能分析。

(2)隐含信息:

“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化知识。

A项,线粒体在任何真核细胞内都是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故正确。

B项,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而胰腺腺泡细胞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低,故错误。

C项,胚胎干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功能不同,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肯定不同,故错误。

D项,胰腺腺泡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分泌蛋白,其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多,故错误。

7.(2015·

海南高考·

T5)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

B.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C.细胞凋亡不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

(1)题干关键词:

“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的概念、实质、特点和作用。

本题考查细胞凋亡的有关知识。

细胞凋亡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是正常的细胞生命活动,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A项、B项正确;

细胞凋亡可出现在个体发育全过程中,C错误;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正确。

8.(2015·

T6)关于人体造血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

B.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C.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其骨髓中

D.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寿命不同

“造血干细胞”。

细胞分化的实质和特点。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有关知识。

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

动物体内细胞的分化是不可逆的,故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B错误;

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其骨髓中,C正确;

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寿命不同,前者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故寿命较后者短,这一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D正确。

9.(2015·

安徽高考·

T3)如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镜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

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

C.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含量相同

D.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长短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变化特点。

甲细胞与乙细胞染色体在细胞中的位置不同。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知识。

图中甲表示有丝分裂中期,乙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而不是细胞板上,故A项错误;

乙细胞中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故B项正确;

甲和乙细胞DNA含量相同,但染色体数目不相等,且乙细胞染色体数是甲细胞的2倍,故C项错误;

分别统计图中的分裂间期与分裂期细胞的数量可以估算出各时期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的时间长短,但不能计算出一个细胞周期的长短,故D项错误。

10.(2015·

浙江高考·

T31)现有一种细菌M,能够合成某种酶,并能分泌到细胞外。

为了研究其培养时间与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

若干个培养瓶、培养液、细菌M

(要求与说明:

实验仅设一组;

实验仪器、试剂、用具及操作不作具体要求;

实验条件适宜)

请回答:

(1)实验思路: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预测的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曲线):

(3)测定总酶浓度时,应对细胞做     处理。

【解题指南】题中关键词:

研究“时间”与“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示在“同一个坐标系”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

(1)设计实验时注意题目要求“实验仅设一组”,充分利用隐含信息“若干个培养瓶”,设计实验时应体现将细菌M稀释接种于不同培养瓶中培养,取其中培养瓶,分别测定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

重复多次测量。

描述时注意单一变量原则。

(2)随着培养时间的不断延长,培养液中的细胞数量在不断增加,最终保持稳定,而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也在不断增加最后达到稳定,且总酶浓度要高于细胞外酶浓度。

绘制曲线时,横坐标为培养时间,纵坐标为相对值,画出三条曲线:

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总酶浓度。

(3)测定总酶浓度时,需对细胞进行破碎处理,以便统计胞内酶与胞外酶的总量。

答案:

(1)①取细菌M,稀释后,分别等量接种于若干个含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

②取其中的培养瓶,分别测定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并记录。

③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重复②。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见下图:

(3)破碎

11.(2015·

福建高考·

T26)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探究,结果如下表。

可可碱浓度

(mmol·

L-1)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种子发

芽率(%)

有丝分裂

指数(%)

分裂期细胞占比(%)

前期和

中期

后期和

末期

3.73

3.04

0.69

81.5

0.1

2.90

2.16

0.74

68.1

0.5

2.10

1.72

0.38

18.6

1.0

1.96

0.24

2.3

注:

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的总数×

100%

(1)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     。

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  期。

(2)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mmol·

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      。

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3)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      。

为探究可可碱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可能原因,某同学提出假设:

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

现欲通过实验检验上述假设,请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

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占比、种子发芽率的变化规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探究实验的设计等有关知识。

(1)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盐酸和酒精,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分裂期的中期。

(2)实验数据中可可碱浓度达到1.0mmol·

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占比为0.24%,而对照组为0.69%。

产生这种结果可能的原因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3)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降低。

探究实验中假设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则其实验原理是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

该实验的自变量应为一定浓度梯度的可可碱溶液,实验结果(因变量)为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

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为以不同浓度的可可碱分别处理多组等量的鬼针草种子,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分析可可碱浓度与赤霉素含量的关系。

(1)盐酸(或盐酸和酒精) 中

(2)减少 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3)降低 以不同浓度的可可碱处理鬼针草种子,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分析可可碱浓度与赤霉素含量的关系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5光合作用

T3)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

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

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暗反应进行的场所与条件、酶活性的检测方法。

(2)思维流程:

同位素标记法

14CO2+C5

214C3,检测产物的放射性强度

本题主要考查与光合作用过程中暗反应有关的实验分析。

A项中,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属于光合作用过程的暗反应阶段,反应场所是在叶绿体基质中,故正确。

B项中,上述反应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故错误。

C项中,由题干中的信息“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可知,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故正确。

D项中,由题干中的信息“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可知,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故正确。

T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B.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D.将洋葱表皮放入0.3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

浸入层析液、时间过短、保持细胞活性、水分交换平衡。

观察质壁分离过程、绿叶中色素的分离方法、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A项,层析液是有机溶剂,叶绿素易溶于其中,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会导致色素溶解而无法进行分离,得不到色素带,故错误。

B项,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适宜刺激会使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若处理时间过短,染色体加倍的细胞过少,难以观察到,故正确。

C项,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过程包括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过程中细胞被杀死,观察到的是分别处于不同时期的不同细胞,而非一个细胞的连续分裂过程,故错误。

D项,在观察质壁分离实验中,先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再采用引流法使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故错误。

T4)将如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

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2和O2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黑暗条件下,①增大、④减小

B.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①、③增大

C.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②、③保持不变

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②减小、④增大

“密闭容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

根据选项所给条件判断细胞生理状态,即细胞呼吸大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小于光合作用→细胞对O2和CO2的利用和产生情况。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O2和CO2的产生和消耗情况。

A项条件下只进行细胞呼吸,B项条件下细胞呼吸大于光合作用,表观只进行细胞呼吸,这两项均消耗O2,产生CO2,则①②增大,③④减小,故A项叙述正确,B项叙述错误。

C项条件下,细胞呼吸等于光合作用,O2和CO2产生、消耗动态平衡,②③保持不变,故该叙述正确。

D项条件下,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表观只进行光合作用,①②减小、③④增大,故该叙述正确。

四川高考·

T4)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物种

指标    

马尾松

苦槠

石栎

青冈

光补偿点

(μmol·

m-2·

s-1)

140

66

37

22

光饱和点

1425

1255

976

924

(光补偿点:

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

光饱和点:

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

A.光强大于140μmol·

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光强小于1255μmol·

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适宜温度”“大气CO2浓度”“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2)题表信息: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的含义。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A项,光强大于140μmol·

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产生的O2部分进入线粒体,其余释放到细胞外,故错误。

B项,题干条件“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

1255μmol·

s-1是苦槠的光饱和点,小于1255μmol·

s-1时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故错误。

C项,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生产者的呼吸消耗,故错误。

D项,相对其他植物,青冈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较低,属阴生植物,所以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更适宜其生存,故正确。

T9)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

B.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C.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

D.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

“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

从曲线可看出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先增后减,不同温度下影响不同。

本题考查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太阳能,A项正确;

由曲线可知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高于植物乙,B项正确;

植物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即净光合速率,由曲线可知在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小于植物乙,C项正确;

由曲线可知,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不为0,故D项错误。

T24)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

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

在上述整个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O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

A.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B.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

C.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密闭的玻璃容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玻璃容器内CO2浓度”。

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本题考查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有关知识。

密闭容器内的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有氧呼吸,植物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只要大于0,则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就大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

根据题意,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说明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从光照开始就下降,当净光合速率下降为0时,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停止下降,然后净光合速率为0保持不变,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保持不变,所以B项正确,A、C、D项错误。

T2)如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

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

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形成C5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光反应过程与暗反应过程及反应条件。

暗反应阶段CO2的固定过程、C3的还原过程。

(3)隐含信息:

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ATP和[H]。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相关物质的变化。

在暗反应过程中,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进来的CO2,不能直接被[H]还原,首先与叶绿体基质中C5结合生成C3,该过程叫CO2的固定,故A、B项错误。

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又形成C5,故C项正确。

D项中,光照强度变弱,光反应速度减慢,[H]和ATP的产生量减少,使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速度减慢,生成C5减少,而CO2的固定短时间内正常进行,消耗C5增多,导致C5含量减少,故D项错误。

T21)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下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C.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

(1)图示信息:

强光照后Ⅰ和Ⅱ色素带变宽,而Ⅲ和Ⅳ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