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4029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串行传输:

逐个比特按照时间顺序传输

6.数据通信系统模型(C):

 

源系统(或发送端、发送方)、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

7.信噪比公式(B):

信噪比的计量单位是dB,其计算方法是10lg(PS/PN),其中Ps和Pn分别代表信号和噪声的有效功率

8.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C式(B):

信道的带宽或信噪比越大,极限传输速率越高

9.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B):

双绞线:

最古老最常见的传输媒体,把两根互相绝缘的铜导线并排放在一起,然后用规则的方法绞合起来就构成了双绞线。

绞合可减少对相邻线的电磁干扰

在双绞线外面加上一层用金属丝编织成的屏蔽层,这就是屏蔽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缆:

10.信道复用技术(B):

FDM频分复用:

同样时间占不同带宽资源

TDM时分复用:

不同时间占同样频带宽度

WDM波分复用(光的频分复用)

CDM码分复用:

各用户使用经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

11.宽带接入技术(B):

xDSL:

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DSL:

数字用户线)

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12.点对点信道,广播信道(B):

点对点通信:

这种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tongxin方式

广播通信:

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

13.帧——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A):

帧:

frame一个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由一个数据链路层首部和其携带的封包所组成协议数据单元。

三层模型(网络层,数据链层,物理层)

14.链路的概念(B):

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路径的组成部分

15.透明传输(B):

当传送的帧是用文本文件组成时(键盘输入),其余数据不会出现SOH(帧开始符)或ETO(帧结束符)这样的帧定界控制符,不管从键盘上输入什么都可以从这样的帧中传输过去

16.差错控制,CRC(循环冗余检验)(A):

结合课后习题(3-07)(?

17.点对点协议PPP(B):

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层协议

18.PPPoE(B):

以太网上的PPP以太网上承载PPP协议(点到点连接协议),它利用以太网将大量主机组成网络,通过一个远端接入设备连入因特网,并对接入的每一个主机实现控制、计费功能。

19.零比特填充(A):

只要发现连续5个1,则立即填入一个0(删去一个0)

20.局域网的拓扑图(A):

星形,总线形,环线形,树形网(P77)

21.MACLLC:

为了更好的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把局域网的数字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即逻辑链路控制(LLC)和媒体接入控制(MLC),与接入到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都放在MAC子层,LLC子层与传输媒体无关,不管采用何种传输媒体和MAC子层的局域网对LLC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

22.CSMA/CD概念(B):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P81)

多点监听说明是总线型网络,协议的实质是载波监听和碰撞检测

载波监听就是发送前监听,发送数据前检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站在发送

碰撞检测就是边发送边监听,又称冲突检测

电磁波在1km电缆的传播时延为5μs

用CSMA/CD协议时,一个站不能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23.最短有效帧长(A)(习题3-20):

以太网规定了最短有效帧长为64字节

24.MAC地址(B):

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物理地址或Mac地址

25.MAC帧格式(C):

由5个字段组成,前两个字段分别为6字节长的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字段,第三个字段是2字节的类型字段,用来标志上一层使用的是什么协议,第四个是数据字段(46-1500字节之间),最后是4字节的帧检验序列FCS(用CRC检验),但数据字段小于46字节时,MAC在数据字段后面加入一个整数字节的填充字段,保证MAC帧长不小于64字节

26.单播,广播,多播,混杂模式(C):

单播帧:

一对一;

广播:

一对全体;

多播:

一对多;

混杂:

接收所有传输的帧

27.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C):

定义参数a

a=t(单程端到端时延)/T(帧的发送时间)a趋于0时表示一旦发生碰撞就能检测出来,所以a的值要尽可能的小

S(max)=1/(a+1),为极限信道利用率,a远小于1,S才能尽可能的高

28.网桥,透明网桥(B):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和过滤(丢弃),网桥依靠转发表(转发数据库或路由目录)来转发帧(但并不改变帧的源地址)。

透明网桥指以太网上的站点并不知道说发送的帧将经过哪几个网桥,并且即插即用。

29.以太网交换机(B):

实质是多接口网桥,可以无碰撞传输数据(P97)

30.高速以太网BASE,TX,FX,SX,LX,CX(B):

速率达到或超过100Mb/s

Base指的就是基带,基带是以太网使用的一种通信类型,同时它还意味着计算机使用的是所有可用的带宽进行传输

100BASE-TX:

运行在两对五类双绞线上的快速以太网;

100BASE-FX:

运行在光纤上的快速以太网,光纤类型可以是单模或多模;

1000BASE-SX:

用于多模光纤的短距离链接,最长距离为550米

1000BASE-LX:

用于单模或多模光纤的链接,单模光纤最长距离为10公里,多模光纤距离为550米

1000BASE-CX:

运行在同轴电缆上的1000M以太网。

31.FTTB图3-34(C):

光纤到大楼

32.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服务(A):

33.IPARPICMP基本概念(B):

IP:

网际协议

ARP:

地址解析协议

ICM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34.间接交付,直接交付(A):

通过查找路由表,看目的主机是否就在本网络上,如是,则不需要经过任何路由器完成直接交付,如不是则发送给路由器,路由器进行间接交付,直到由和目的主机在同一网络上的路由器完成字节交付

35.IP地址表示及分类方法(A):

IP地址= 

网络号+主机号

面向用户的文档中,由四段构成的32 

比特的IP地址被直观地表示为四个以圆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其中,每一个整数对应一个字节(8个比特为一个字节称为一段).ABC类最常用,D类为组播地址,E类为保留地址。

 

IPV6长度为128位, 

IPV4长度为32位

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地址范围从到。

可用的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网络能容纳1亿多个主机。

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地址范围从到。

可用的B类网络有16382个,每个网络能容纳6万多个主机。

一个C类IP地址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

范围从到。

C类网络可达209万余个,每个网络能容纳254个主机。

D类IP地址第一个字节以“lll0”开始,它是一个专门保留的地址。

它并不指向特定的网络,目前这一类地址被用在多点广播(Multicast)中。

多点广播地址用来一次寻址一组计算机,它标识共享同一协议的一组计算机。

E类IP地址以“llll0”开始,为将来使用保留。

36.IP地址与硬件地址(C):

硬件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用软件实现的逻辑地址。

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的首部,而硬件地址放在MAC帧的首部,在网络层和网络层以上使用IP地址,数据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硬件地址

37.IP数据报格式(A):

(P112)

38.IP分组转发的流程(A):

(P126)

39.子网掩码(A):

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地址,用于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别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并说明该IP地址是在局域网上,还是在远程网上。

40.子网划分(A):

(P132)对于A类地址来说,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0.0.0;

对于B类地址来说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255.0.0;

对于C类地址来说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

41.使用子网时的分组转发(A):

(P134)

1.使用子网划分后,路由表必须包含以下三项内容:

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和下一跳地址。

路由器转发分组的算法(流程)如下:

1).从收到的数据报首部提取目的IP地址D

2).先判断是否为直接交付。

对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进行逐个检查:

用各网络的子网掩码和D逐位相与,看结果是否和相对应的网络地址匹配。

若匹配,则把分组进行直接交付,转发任务结束。

否则就是间接交付,执行(3)。

3).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

否则执行(4)。

4).对路由表的每一行,用其中的子网掩码和D逐位相与,其结果为N。

若N与该行的目的网络地址匹配,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该行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

否则执行(5)。

5).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

否则执行(6)。

6).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42.无分类编址CIDR(C):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

43.ICMP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B):

差错报文有终点不可到达,源点抑制,时间超过,参数问题,改变路由

询问报文有回送请求和回答,时间请求和回答

44.Pingtraceroute(B):

PING:

分组网间检测,测试两个主机间之间的连通性

Traceroute:

用来跟踪一个从源点到终点的途径

45.AS,IGP,BGP概念(B):

因特网将整个互联网划分为许多较小的自治系统,成为AS,一个AS对其他AS表现出一个单一的和一致的路由选择策略。

IGP:

内部网关协议,即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而这与互联网中的其他自治系统选用什么协议无关

EGP:

外部网关协议,将路由选择信息传递到另一个自治系统中

46.RIP概念(B):

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本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优点是简单,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路由器所知道德全部信息,按固定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

47.距离向量协议基本原理(B):

(P149例4-5)

48.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基本原理(B):

(P152)

49.外部网关协议——路径向量协议(B):

BGP采用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一个BGP发言人与其他AS的BGP发言人建立TCP连接,交换BGP报文以建立BGP会话

50.路由器的构成(C):

路由器是一种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机,任务是转发分组。

路由器可分为两大部分:

路由选择(核心是路由选择处理机)和分组转发(交换结构,一组输入端口,一组输出端口)

51.VPNNAT基本概念(B):

虚拟专用网VPN,这种网络是为本机构的主机用于机构内部的通信,而不是用于和网络外非本机构的主机通信。

52.VPNNAT基本原理(B):

使用隧道技术构成虚拟专用网

53.运输层进程间通信概念(B):

两个主机进行通信是两个主机中的应用进程互相通信,通信的真正端点并不是主机而是主机中的进程,也就是端到端的通信。

网络层为主机间提供逻辑通信,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

运输车想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

54.TCP,UDP协议概念(A):

面向连接TCP(传输控制协议)和无连接的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在传输时不需要先建立连接,远地主机的运输层接收到UDP报文后,不需要给出任何确认,不提供可靠交付;

TCP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传送数据前必须先建立连接,结束后要释放连接,不提供广播或多播服务。

55.运输层的端口(A):

(P183)在运输层使用协议端口号,把要传送的报文交到目的主机的某一个合适的目的端口,剩下的工作由TCP来完成,端口号只具有本地意义,它只是为了标记本计算机应用层中的各个进程在和运输层交互时的层间接口。

运输层的端口号分为:

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号和客户端使用的端口号。

56.常用应用的熟知端口号(B):

57.UDP基本概念(A):

58.UDP首部格式图5-5(B)

59.UDP端口分用图5-6(A)

60.传输控制协议TCP基本概念(A)

61.TCP的最主要特点(A)

62.TCP的连接(A)

63.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停止等待协议(A)

64.连续ARQ协议(B)

65.TCP报文首部格式(A)

66.TCP可靠传输滑动窗口机制(A)

67.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B)

68.TCP流量控制(C)

69.TCP拥塞控制(C)

70.TCP连接建立过程(三次握手协议)(B)

71.TCP连接释放过程(B)

72.DNS基本概念(A)

73.分层域名结构(B)

74.几种不同类型的域名服务器(B)

75.域名查询过程(递归和迭代)(B)

76.文件传输协议基本概念(B)

77.基本工作原理(C)

78.TELNETNVT(B)

79.WWWURL(B)

80.HTTP协议概念(A)

81.面向事务的协议(概念)(B)

82.HTT1.0与1.1的异同(B)

83.代理服务器概念(B)

84.HTTP报文结构(B)

85.电子邮件SMTP,POP3,IMAP概念(A)

86.SMTP协议过程(B)

87.MIME概念(B)

88.BASE64(C)

89.DHCP名称含义(B)

90.DHCP其它(C)

91.SNMP名称含义(B)

92.远程进程间通信(B)

93.网络安全问题四种威胁(B)

94.对称密钥密码体制(概念)(B)

95.DES,IDEA(C)

96.公钥密码体制(B)

97.RSA(C)

98.数字签名,鉴别,SSL(C)

99.链路加密,端到端加密(C)

100.无线网络BSS概念(C)

101.APWSN概念(C)

102.IPv6的由来(C):

解决IP地址耗尽的问题,采用具有更大地址空间的新版本的IP协议

103.IPv6地址格式(B):

104.IPv4向IPv6的两种迁移方式(B):

双协议栈(装有两个协议栈)和隧道技术(将IP6数据报封装成IP4数据报)

105.P2P文件共享(C):

不需要使用集中式的媒体服务器,对等连接,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