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考点梳理卷第七单元附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380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考点梳理卷第七单元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考点梳理卷第七单元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考点梳理卷第七单元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考点梳理卷第七单元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考点梳理卷第七单元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考点梳理卷第七单元附答案.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考点梳理卷第七单元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考点梳理卷第七单元附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考点梳理卷第七单元附答案.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考点梳理卷第七单元附答案

7积累与运用考点梳理卷(第七单元)

时间:

40分钟

一、字词句基础。

1.[字音]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浣女(wán)窠臼(kē)B.湖畔(pàn)嫉妒(jí)

C.三更(gēng)锨刃(xīn)D.凛冽(lǐn)袅袅(niáo)

2.[字形]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夜幕 红晕 画眉 应接不瑕

B.纠正 黎明 容树 心旷神怡

C.炭火 树梢 走郎 面面相觑

D.涨潮 闲逸 照耀 无边无际

3.[字义]“雉”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  )

A.弓矢 B.野鸡 C.知道 D.幼稚

4.[字词义]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随意春芳歇(休息)

B.王孙自可留(贵族子弟)

C.聒碎乡心梦不成(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D.身向榆关那畔行(那边湖畔)

5.[词语辨析]在横线上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都______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

A.瞠目结舌B.面面相觑C.屏气凝神D.呆若木鸡

6.[古诗朗读]下列诗词中,朗读停顿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7.[修辞手法]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没有绿叶的衬托,鲜花怎么会这么美丽?

C.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D.老虎张开大口,好像要一下子把山羊吞进肚里似的。

8.[诗文押韵]“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________。

”根据诗文押韵的规律,填入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苍松B.青山C.红花D.红叶

9.[写作手法]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景物动态美的一项是(  )

A.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B.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C.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D.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10.[句子衔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语句是(  )。

一时间,“纳米热”遍及全球。

________,纳米科技在我国也逐渐受到重视。

现在,以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注册的公司已达近100个。

________,虽然我国在纳米科技领域已取得一些出色成绩,但在这方面的水平与美、日、欧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________,中国科学家充满使命感和紧迫感。

①环球同此凉热

②这当然也包括中国

③但形势不容乐观

④“纳米热”中也有冷思考⑤面对未来⑥针对这种情况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⑤

二、积累与背诵。

11.《枫桥夜泊》一诗中,写到寒山寺的夜半钟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欢声笑语,那是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

这情景让我想起了王维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这句词写的是,将士们听着帐外的风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的月夜固然美,__________的暗夜,也有__________的萤火虫______________。

三、课文主题与理解。

16.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中的两个“鸟的天堂”意思一样。

(  )

(2)《四季之美》表明的观点是,春天最美是早晨,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黎明,冬天最美是黄昏。

(  )

(3)《鸟的天堂》记叙了巴金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榕树旁群鸟活动的景象。

(  )

17.理解语段,完成练习。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这段话主要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

A.静态描写B.动态描写C.心理描写D.语言描写

(2)画横线的句子主要从鸟的哪三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  )

A.大小、颜色、动作B.声音、颜色、动作

C.数量、种类、动作D.数量、颜色、动作

(3)仿照上面画横线句子的写法,将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水牛在草地上吃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积累与运用考点梳理卷(第七单元)

一、1.B 2.D 3.B 4.C 5.B

6.D 7.D 8.A 9.A 10.B

二、11.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2.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13.斜风细雨不须归

14.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示例:

故乡的温暖、宁静、祥和

15.明亮 漆黑漆黑 无数 翩翩飞舞

三、16.

(1)× 

(2)× (3)√

17.

(1)B 

(2)A

(3)示例:

五六只水牛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哞哞”地长叫几声,好像在说:

“我吃饱了,我吃饱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4积累背诵与课文理解专项突破卷

时间:

40分钟

一、积累与背诵。

1.[知识积累]下列选项中,作品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落花生》——许地山

B.《忆读书》——叶文玲

C.《慈母情深》——梁启超

D.《少年中国说(节选)》——梁晓声

2.[词语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古代宝剑名)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识)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荡荡的山林)

D.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代指全国)

3.[知识积累]下列不属于民间故事的是(  )。

A.牛郎织女B.八仙过海C.完璧归赵D.田螺姑娘

4.[写作手法]《落花生》这篇课文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

A.借景抒情B.欲扬先抑C.前后照应D.借物喻人

5.[词语理解]“王孙自可留”中的“王孙”指的是(  )。

A.贵族子弟B.诗人自己

C.姓王的孙子D.洗衣物的女子

6.[诗句理解]下列不是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是(  )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D.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7.[知识积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话出自(  )的作品。

A.葛洪B.岳飞C.陶渊明D.毛泽东

8.[句子理解]“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这句话出自《四季之美》的(  )之美。

A.春天 B.夏天 C.秋天D.冬天

9.[积累运用]

(1)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不弃功于寸阴。

(4)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西湖歌舞几时休?

(6)九州生气恃风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9)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尚书》中这样提到勤俭:

“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用纯这样教导我们:

“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时间稍纵即逝,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毛泽东这样说:

“多少事,_______;天地转,_________。

一万年太久,_______。

10.[课文背诵]

(1)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不在此,则眼________,心眼__________,却只__________,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__________。

(2)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非____________,好古,____________。

(4)吾尝终日不食,_________,__________,无益,_________。

(5)_________,其道大光。

_________,一泻汪洋。

__________,鳞爪飞扬。

__________,百兽震惶。

__________,风尘吸张。

__________,矞矞皇皇。

(6)夏天最美是________。

________的月夜固然美,_________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_________。

即使是_________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________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二、理解与运用。

11.[句子理解]“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下列对这两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准确写出了英法联军的野蛮和暴力。

B.让我们感受到圆明园破坏严重。

C.表现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

D.说明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12.[诗句理解]下列诗句中,描写乞巧节的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3.[课文理解]下列选项中,人物和特点不对应的一项是(  )。

A.织女——追求自由B.海力布——舍己救人

C.蔺相如——知错就改D.王母娘娘——残酷无情

14.[课文理解]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鹭》这篇课文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B.在《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篇课文中,作者指出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C.《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

D.《“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作者认为母亲对他的鼓励是爱,父亲对他的严厉不是爱。

15.[巧对对联]江西九江琵琶亭有副对联,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