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 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3297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政策 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宏观经济政策 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宏观经济政策 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宏观经济政策 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宏观经济政策 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政策 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宏观经济政策 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政策 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政策 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收人水平上升时,失业率下降,失业救济金和其它福利支出减少;

收入水平下降时,失业率上升,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增多。

西方学者认为,政府转移支付在通货膨胀时减少,在衰退时增加,这种自动伸缩性也是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稳定因素。

西方学者认为,政府收入和支出的自动变化对宏观经济活动都起稳定作用。

但是两者比较而言,政府收入自动变化的稳定作用要大于政府支出自动变化的稳定作用。

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被认为是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它对经济波动起减震器的作用,但不足以完全消除经济波动。

西方学者认为,要消除经济波动,必须依靠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手段两个方面。

财政政

策是西方国家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西方学者对财政政策的定义一般是:

为了影响经济活动的总水平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人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西方经济学认为,财政政策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

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政府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收入,刺激总支出,以解决衰退和失业问题;

相反,当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的时候,政府要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收入,抑制总支出,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

当失业率连续两三个月超过一定数值,或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连续两三个月下降时,政府就要考虑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措施;

反之,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幅度超过一定限度时,政府就要考虑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措施。

西方学者对国家预算收支是否应该平衡的看法大致分为三类:

(1)年度平衡预算。

年度

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财政收支平衡,这是在1929一1933年经济危机以前被普遍采取的政策原则。

后来这个原则遭到凯恩斯主义者的攻击。

他们认为,衰退时,税收必然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为了减少赤字,只有减少政府支出或提高税率,其结果会加深衰退;

当通货膨胀存在时,税收必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为了减少盈余,只有增加政府支出或降低税率,其结果反而会加剧通货膨胀。

总之,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年度平衡预算会便经济波动更为严重。

(2)周期平衡预算。

周期平衡预算又名瑞典预算,它是30年代首先在瑞典出现的一种预算。

这种财政预算用经济周期代替财政年度,它不要求财政收支在每一财政年度中平衡,而只要求在一个经济周期中平衡。

(3)职能财政,又称功能财政。

按照职能财政制度,预算平衡不是财政政策的主要问题,重要的是财政政策要保证经济社会处于持续增长的、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

为此,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应实行赤字预算;

通货膨胀时,政府财政预算应有结余。

政府增加收入的办法不应只限于增加税收和增加公债,还可以增发货币。

主张职能财政的西方学者认为,职能财政的预算应是一种不平衡预算,在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方面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西方政府通常使用的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有:

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改变转移支付水平和改

变税率等。

(1)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在总支出不足、失业增多时,政府要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

需求,提高购买水平,以抑制衰退。

相反,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不断上升时,政府要缩小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降低购买水平,以抑制通货膨胀。

(2)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在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政府要增加社会福利费用,提高转移支付水平;

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升时,政府要减少社会福利费用,降低转移支付水平。

除了失业救济金、养老金等福利费用外,退伍军人额外津贴、为维护农产品价格对农民的付款、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限的长短等也常随经济风向而变动。

(3)改变税率。

税收是西方国家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所得税在税收中又是所占比重最大的,因此,改变税率主要是改变所得税的税率。

在总支出不足、失业增多时,政府采取减税措施,给公众多留一些可支配收入;

相反,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升时,政府采取增税措施,给公众少留一些可支配收入。

西方学者认为,减税可以增大总支出,因而是反衰退的重要措施;

增税可以减少总支出,因而是反通货膨胀的重要措施。

3.试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一般而言,考察一国宏观经济活动水平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该国的国民收入。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政府收支变动(包括变动税率、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曲线移动,从而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显然,从IS和LM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曲线和LM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反之IS曲线越平缓,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如图5-1中的(a)、(b)所示。

在图5-1(a)、(b)中,假定LM曲线完全相同,并且起初的均衡收入

和利率

也完全相同,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现在假定是增加一笔支出ΔG,则会使IS曲线右移到IS1,右移的距离都是EE2,EE2为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即EE2=

ΔG。

在图形上就是指收入应从Y0增加至Y3,Y0Y3=

但实际上收入不可能增加到Y3,因为如果要增加到Y3,则必须假定利率

不上升。

可是,利率不可能不上升,因为IS曲线向右上移动时,国民收入增加了,因而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了,但货币供给没有变化(即LM曲线不移动),因而人们用于投机需求的货币必须减少,这就要求利率上升。

因此,无论是图5-1(a)还是图5-1(b)中,均衡利率都上升了,利率的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资,这就是所谓“挤出效应”。

由于存在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问题,因此新的均衡点只能处于E1,收入不可能从Y0增加到Y3,而只能分别增加到Y1和Y2。

5-1(b)

从图5-1可见,Y0Y1<Y0Y2,也就是图5-1(a)中表示的政策效果小于图5-1(b),原因在于图5-1(a)中IS曲线比较平缓,而图5-1(b)中IS曲线较陡峭。

IS曲线斜率大小主要由投资的利率敏感度所决定,IS曲线越平缓,表示投资对利率敏感度越大,即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所引起的投资变动的幅度越大。

若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映较敏感,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时,就会使私人投资下降很多,就是挤出效应较大,因此IS曲线越平坦,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被挤出的私人投资就越多,从而使得国民收人增加较少。

图5-1(a)中的Y2Y3即是由于利率上升而被挤出的私人投资所减少的国民收入,Y0Y1是这项财政政策带来的收人。

图5-1(b)中IS曲线较陡峭,说明私人投资对利率变动不敏感,所以挤出效应较小,政策效果也较前者大。

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因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

LM曲线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反之,LM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如图5-2中所示。

5-2(b)

图5-2中,假设IS曲线斜率相同,但LM曲线斜率不同,起初均衡收人Yo和利率ro都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增加支出ΔG,则它使IS右移到ISl,右移的距离E1E2即Y0Y3,Y0Y3是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但由于利率上升会产生“挤出效应”,使国民收入实际分别只增加YoYl和YoY2。

从图5-2可以看出,政府同样增加一笔支出,在LM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时,引起国民收入变化较小,也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小;

而LM曲线较平坦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较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其原因是:

当LM曲线斜率较大时,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较小,这意味着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使利率上升较多,从而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结果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

相反,当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较大(从而LM曲线较平坦)时,政府由于增加支出,即使向私人借了很多钱(通过出售公债),也不会使利率上升很多,从而不会对私人投资产生很大影响,这样,政府增加支出就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较多,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上面说明了投资对利率敏感性和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此外,支出乘数也会影响政策效果,这是因为,较大的支出乘数意味着一笔政府支出会带来较多的收入增加,从而有较大的政策效果。

然而,如果经济处于投资对利率高度敏感,而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的状态,则即使支出乘数很大也无法使财政政策产生强有力的效果。

只有当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会使利率上升很多,或利率上升对投资影响较小时,它才会对总需求有较强的效果。

4.论述宏观货币政策及其手段。

货币政策是西方国家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包括对铸币、纸币和活期存款的管理。

在货币供给中,占比例最大的不是铸币和纸币,而是活期存款,所以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主要是对活期存款的管理,而对活期存款进行管理的关键是准备金。

因此,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采取措施管理准备金,来实现对货币供给的管理。

西方经济学认为,使用货币政策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

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的时候,中央银行就要增加货币供给,刺激总支出,以解决衰退和失业问题;

相反,当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的时候,中央银行就要减少货币供给,抑制总支出,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简单地说,大量失业时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时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货币政策,被称为补偿性货币政策。

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调节总支出的步骤是:

(1)采取措施,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2)银行准备金的增加,通过货币创造乘数的作用,引起活期存款多倍扩大;

(3)货币供给量的扩大,使银根松动,这不仅使人们容易得到信贷,而且使利率降低;

(4)信贷的放宽和利率的下降,对投资起刺激作用,使私人投资和公共投资上升;

(5)投资的上升,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大大提高收入、价格和就业机会。

据称,这样就可以消除衰退和失业。

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中央银行调节总支出的步骤是:

(1)采取措施,减少商业银行的

准备金;

(2)银行准备金的减少,通过货币创造乘数的作用,引起活期存款多倍收缩;

(3)货币供给的收缩,使银根抽紧,这不仅使人们难以得到信贷,而且便利率提高;

(4)信贷的收紧和利率的上升,对投资起抑制作用,使私人投资和公共投资下降;

(5)投资的下降,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大大降低收入、价格和就业机会。

据称,这样就可以消除通货膨胀。

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和信贷、降低或提高利率的主要政策手段是:

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和改变银行准备率。

现在依次作出简要的说明。

手段一:

公开市场业务。

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的一种政策手段。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最经常使用的政策手段,也是最灵活的政策手段。

公开市场业务是逆对经济风向行事的。

当经济风向显示出总支出不足,因而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

商业银行将持有的一部分政府债券卖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付款,这样,中央银行的支票进入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通过票据清算存入中央银行,这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如果卖出政府债券的是其他人,这些人卖出债券以后就会通过票据清算,把中央银行的支票存入商业银行,增加活期存款。

商业银行因而也就会增加准备金。

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时,会使政府债券价格提高到现有市场价格以上,而债券价格的上涨就等于利率的下降。

同时,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加会使活期存款多倍扩大,活期存款即货币供给的增加也使利率下降。

利率的下降会引起投资上升,从而引起收入、价格和就业的上升。

反之,当经济风向显示出总支出过大,因而价格水平有持续上涨的趋势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商业银行买进政府债券,向中央银行付款。

这样,商业银行的支票就进入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在商业银行中的准备金中如数扣除,这就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如果买进政府债券的是其他人,这些人就会减少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因而也就会减少准备金。

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时,会使政府债券价格降低到现有市场价格以下,而债券价格的下降就等于利率的上升。

同时,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减少会使活期存款多倍收缩,活期存款即货币供给的减少也使利率上升。

利率的上升会引起投资下降,从而引起收入、价格和就业的下降。

手段二:

改变贴现率。

中央银行也给商业银行贷款银行准备金,但商业银行必须用商业票据或政府债券作担保。

美国在联邦准备制度成立之初,贴现率政策曾经被看做是最重要的政策。

商业银行将商业票据拿到联邦准备银行再贴现,以增加准备金。

但是,在1929一1933年经济大危机之后,商业银行主要不再用商业票据而是用政策债券作为担保向中央银行借款。

因此,现在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叫做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叫做贴现率。

中央银行逆对经济风向改变贴现率。

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就降低贴现率,扩大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投资。

贴现率降低时,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一般都会提高;

贴现率提高时,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一般都会降低。

贴现率政策和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使利率降低或提高时,就必须相应地改变贴现率,使贴现率和利率大致相适应。

中央银行的贴现率的变动成了货币当局给银行界和公众的重要信号:

贴现率的下降表示货币当局要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贴现率的上升表示货币当局要收缩货币和信贷供给。

中央银行在降低或提高贴现率时,用控制银行准备金的办法迫使商业银行相应地降低或提高贷款利率。

手段三:

改变银行准备率。

银行准备率是银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例,由于这一比例是法定的,因而又名法定准备率。

准备率的高低因银行类型、存款种类、存款期限和数额等不同而有所区别。

城市银行的准备率高于农村银行的准备率,活期存款的准备率高于定期存款的准备率。

法定准备率有最高限和最低限。

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最大利润,一般都愿意尽可能按最低准备率提留准备金。

中央银行可以在法定的范围内改变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准备率来调节货币和信用供给,如果要突破法定准备率的最高限或最低限,就必须请求立法机构授予这项权力。

改变法定准备率被认为是一项强有力的手段,这种手段由于影响太强烈而不常使用。

中央银行逆对经济风向改变银行准备率。

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可以降低银行准备率。

如果有必要,中央银行可以将准备率一直降到法定的最低限。

准备率的下降,便商业银行能够按更低的准备率,也就是按更多的倍数扩大贷款。

准备率下降的影响还不止于此。

在一般情况下,准备率的下降,使商业银行形成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扩大了商业银行增加信用的基础,增大了贷款能力。

反之,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有持续增长的趋势时,可以提高银行准备率,直到法定最高限。

准备率的提高,使商业银行必须按更高的准备率也就是按较低的倍数扩大贷款。

准备率的提高,还使商业银行准备金不足,准备金不足缩小了商业银行扩张货币和信用的基础,减少了贷款能力。

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一般不主张提高银行准备率。

上述三种手段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手段。

就重要程度而言,贴现率政策虽然曾经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政策手段,但是现在已被放在次要地位,而公开市场则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政策手段。

银行准备率具有法律效力,能对银行信用产生直接影响,这种直接影响不同于公开市场业务和改变贴现率对银行信用产生的间接影响。

银行准备率的变动能直接造成超额准备金或准备金不足,从而可以增强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率政策的效果。

因此西方学者认为,法定准备率政策既能独立起作用,又能作为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率政策的补充。

一般地说,以上三项重要手段既可以单独运用,又可以配合使用。

在通常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率的配合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水平,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运用准备率政策。

除了上述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和改变银行准备率三种重要政策手段外,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有时还采用一些次要手段,例如,道义上的劝告、选择性控制和证券信贷的控制,以及分期付款信贷控制和抵押信贷控制等。

5.用IS—LM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

按西方经济学家观点,由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关系,因而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当利率上升到相当高度时,因保留闲置货币而产生的利息损失将变得很大,而利率进一步上升将引起的资本损失风险变得很小,这就使货币的投机需求完全消失,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利率很高,意味着债券价格很低。

当债券价格低到正常水平以下时,买进债券不会再使本金受到因债券价格再下跌的损失,因而手中任何闲置货币都可用来购买债券而不愿再让它保留在手中,这就是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的意思。

由于利率涨到足够高度使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货币需求全由交易动机产生,因而货币需求曲线从而LM曲线就表现为垂直线形状。

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是由交易动机而产生,只和收入有关,而和利率波动而产生的投机需求无关,这是古典学派的观点,因此,垂直的LM曲线区域被认为是古典区域。

当LM呈垂直形状时,变动预算收支的财政政策不可能影响产出和收入,相反,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则对国民收入有很大作用,这正是古典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和主张。

因此,古典学派强调货币政策作用的观点和主张,就表现为IS曲线移动(它表现财政政策)在垂直的LM曲线区域、即古典区域不会影响产出和收入(见图5-3),而移动LM曲线(它表现为货币政策)却对产出和收入有很大作用(见图5-4)。

LM1

为什么LM曲线为垂直形状时货币政策极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呢?

这是因为,当人们只有交易需求而没有投机需求时,如政府采用膨胀性货币政策,这些增加的货币将全部用来购买债券,而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样,增加货币供给就会导致债券价格大幅度上升,而利率大幅度下降,使投资和收入大幅度增加,因而货币政策很有效。

如图5-4。

相反,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完全无效,因为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会导致利率大幅度上升(因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小,几近于零),从而导致极大的挤出效应,因而使得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效果极小。

如图5-3。

所以古典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而否定财政政策的作用。

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呢?

因为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低到很低水平时,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可是如果将货币购买债券的话,由于债券价格异常高(利率极低表示债券价格极高),因而只会跌而不会再涨,从而使购买债券的货币资本损失的风险变得很大。

这时,人们即使有闲置货币也不肯去买债券,这就是说,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很大甚至无限大,经济陷入所谓“灵活偏好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状态,这时的货币需求曲线从而LM曲线呈水平状。

如果政府增加支出,IS曲线右移,货币需求增加,并不会引起利率上升而发生“挤出效应”,于是财政政策极有效,这可以在图5-5(a)上得到表现,相反,这时政府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则不可能再使利率进一步下降,因为人们再不肯去用多余的货币

购买债券而宁愿让货币持在手中,因此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即利率不会下降,既然如此,想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并增加投资和国民收入,就不可能,因此货币政策无效,这可以在图5-5(b)上得到表现,因而凯恩斯主义首先强调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的作用。

LM

6.试评析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以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

这些目标看起来很理想,但是许多西方国家的实践证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很难同时达到这些目标。

现在,越来越多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手段无法实现这些政策目标。

现代西方经济学只宣称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也就是只把经济稳定和发展说成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完全讳言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服务于垄断资本这一本质。

事实上,根据凯恩斯主义制定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都是资产阶级国家代表垄断资本利益、干预经济的具体形式。

财政政策是国家把税收入公债制度和财政支出作为调节经济的杠杆,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并企图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和以中央银行为中心的银行体系,按照垄断资本的要求和经济稳定与发展的需要,控制货币供给、利率和信贷,调节投资,从而调节宏观经济活动。

收入政策是国家为了垄断资本的利益强制地或非强制地限制工人的工资,并试图抑制通货膨胀。

当然,凯恩斯主义政策给垄断资本带来了巨大利益。

然而,就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而论,这种宏观的经济政策实际效果,远不象西方国家政府和经济学家原先认为的那样理想。

扩张性政策在一个时期内对减轻经济危机从而减轻失业和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起过一些作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多年中,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危机的深度、广度、持续时间和破坏程度有所减轻。

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除了扩张性政策所起的作用外,诸如战时经济转为和平经济引起的固定资木更新、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美国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等因素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西方经济学者中有人认为,即使没有凯恩斯主义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特殊环境也会使西方经济在一个时期内获得较快的发展。

紧缩性政策在一定条件下对减轻通货膨胀也起过一些作用。

造成通货膨胀率下降的因素也很多,中央银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是因素之一。

美国经济学者中有人认为,衰退、高失业和石油价格下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