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带气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311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7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带气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自然带气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自然带气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自然带气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自然带气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带气候.docx

《自然带气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带气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带气候.docx

自然带气候

第三章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一节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一、学习目标

[标准]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理解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了解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重要作用。

2、能够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各要素的关联性,认识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形成、演化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树立地理环境各要素互相关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正确的环境观,认识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知识梳理

气候、水文、①等

气候与地理环境

地表物质: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不同,导致地区间⑨出现差异

形成陆地自然带

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地球环境的变化

三、学法点拨

重难点归纳

(1)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2)气候形成的因素:

主要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在各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气候类型。

世界各地区的气候类型,需重点掌握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和形成原因。

由于描述气候特征的主要指标是气温和降水,因此分析气候特征及成因,主要看气温和降水的最高值、最低值及平均值,降水的季节分配。

所以重点在分析各种因素对

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影响降水变化的因素

下垫面

(3)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形成原因

气候特点

典型植被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南北两侧,南北纬10°之间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终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终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热带季雨林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终年受副高和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少雨

热带荒漠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至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至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落叶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至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至60°之间的大陆西岸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纬度的大陆内部

终年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降水量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寒冷少雨

亚寒带针叶林

典型例题分析

读图3-1-1及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指导

在图中正确读出各地点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进行比较。

结合表格中的海拔高度,分析得出年降水量、年均温差异的原因

图3-1-1

地点

海拔高度(m)

4

2895

1288

1302

2261

23

8

年降水量(rnm)

559

966

61

1536

372

2045

975

年均温(℃)

12.2

6.6

11.7

17.2

5.5

24.1

24.3

(1)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及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2)分析④地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

(3)分析⑥⑦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解析】本题的三小题都是关于我国各地在某一气候要素方面差异的原因分析,解题时首先要清楚影响气候的主意因素有哪些,再灵活运用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对照表格,联系图中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

(1)表格中资料表明,①比②地的年均温高,图中两地的纬度相差不大,但表格中②比①地的海拔高度高出2891米,这正是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①位于东部沿海,③却深居我国西北内陆,海陆位置的差异是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2)由图中信息可知,④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即受到来自太平洋的水汽的影响,又受到来自印度洋水汽的影响,降水量必然很大;而⑤地位于内陆,离海洋距离远,海洋上的水汽不易到达。

所以④地降水量远高于⑤地。

(3)⑥⑦两地同位于海南岛上,⑥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地的东侧,⑦位于西侧,两地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均相近,故两地气温相差不大;但由于海南岛主要受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影响,⑥地由于位于面向太平洋的迎风坡,所以降水量较大,⑦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所以降水量大大降低。

答案:

(1)②地纬度较①地稍低,但①地临海,②地地势高,所以②地年均温较①地低;③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小于①地。

(2)④地地处我国西南,由于季风影响,即可接受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也可以接受来自印度洋的水汽,⑤地处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④地降水量高于⑤地。

(3)⑥⑦两地纬度及海拔均相近,故年均温接近,但⑥地位于面向太平洋,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⑦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量大大降低。

四、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有()

A.生物、村落B.交通、河流

C.地貌、气候D.村落、人口

2.一个地区气候变化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是()

A.对土壤的形成,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B.河流的流量、流向有重要影响

C.生物种类及景观的季节变化有决定性影响

D.地貌形态的影响很微弱

3.对于全球来说,影响气候形成的最基本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地面状况D.人类活动

4.下列各因子作为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的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下垫面D.地面

5.北纬30º-40º的大陆东西两岸气候截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不同B.环流形式不同

C.人类活动不同D.地面状况不同

6.人类活动对大气产生的影响有()

A.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多台风B.地中海沿岸夏季干燥

C.近几十年来全球气温上升D.华北地区春季多大风

7.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B.临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

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高度

8.青藏高原终年气温较低,影响该地最主要气候因子为()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面状况    D.人类活动

9.由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

C.地中海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10.读“四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1),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图3-1-2

11.二氧化碳是大气中最重要的()

A.形成酸雨的气体B.形成云雨的气体

C.破坏臭氧层的气体D.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12.由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A.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夏季炎热B.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

C.氟氯烃排放导致臭氧层破坏D.北京地下水超采形成漏斗区

13.当前,人类改变气候的重要途径之一是()

A.改良土壤B.修筑梯田

C.人工降雨D.人工造林

14.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的原因有()

A.亚马孙河的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的破坏

B.全球每年燃烧的各种化石燃料大量增加

C.全世界气候变暖造成大气成分改变

D.为了避免炎热,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

15.酸雨增多和臭氧减少造成危害的共同点是()

A.危害人体健康、危害森林B.使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C.使土壤、河流、湖泊酸化D.对建筑物都有腐蚀作用

二、综合题

16、读图3-1-3、图3-1-4,回答下列问题。

 

图3-1-3

 

 

图3-1-4

图2

(1)填出图2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类型与图3中A、B、c、D反映的气候特征相一致的是①②③④

(2)影响②和③两种气候类型的共同的气候因子是(选择填空)。

A.副热带高气压带B.西风带

c.海陆热力差异D.人类活动

(3)①地气候特征是。

形成原因主要是

(4)③地的气候特征与形成因子相符的一组是(选择填空)。

A.副高控制——夏季高温B.西风带控制——冬季寒冷

c.日温差和年温差大――海陆差异D.全年降水稀少――太阳辐射

17、读我国某山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3-1-5

(1)图中AB坡被称为坡,BC坡被称为坡,该山地地区如果形成降水,最有可能降落在(字母)一侧,理由是。

(2)如果A地夏季平均气温为25℃,则B地平均气温为℃。

18.读图3-1-6,回答下列问题。

图3-1-6

(1)1960年二氧化碳浓度达到约克/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逐渐。

主要原因有、。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多,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危害有、

、。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一、学习目标……………………………………………………………

【标准】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

1、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明地理环境存在着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并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

2、说明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能画出示意图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3、认识陆地环境的多样性、规律性及整体性,树立科学环境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认识尊重地理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二、知识梳理

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在发展

和⑺着

某一⑻的变化会导致其他⑼

甚至整个⑽的改变

物质迁移

地理环境的(6)

要素

意义

能量交流

维护生态平衡

自然带沿⑾变化方向更替

以⑿为基础,也有水分参与

⒀地区和⒁地区明显

地理环境

纬度地带性

自然带沿⒂变化方向更替

以⒃为基础,也有热量参与

⒄大陆明显

经度地带性

地域分异规律

由⒅更替

以⒆为基础

⒇的高山尤为明显

垂直地带性

因地制宜

非地带性

 

三、学法点拨

重难点归纳

(1)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掌握

所谓整体性,就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它有两种表现:

①各圈层之间不断进行着元素的迁移和物质循环。

如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

因此,我们说,陆地环境各要素是一个整体,即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统一体。

各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例如: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及相应的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温带荒漠带的显著特征。

②各组成要素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