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人口城市交通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3102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4 人口城市交通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专题04 人口城市交通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专题04 人口城市交通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专题04 人口城市交通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专题04 人口城市交通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4 人口城市交通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专题04 人口城市交通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4 人口城市交通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4 人口城市交通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江苏卷】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

据此回答问题。

(1)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高考点2】人口结构构成和我国人口问题

1.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其可直观地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进而可分析该地区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判读时,可关注以下几点: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所占人口的比例,以及男女比例差异。

(2)定类型。

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①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口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甲图);

②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较尖;

③年老型(缩减型)——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人口比重较大,塔形上下窄中宽(丙图)。

(3)析变化

①从年轻型到年老型的正常转变(如上图)。

其变化主要是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而转变。

②异常变化

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变小(如丁图①处)。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a.由于计划生育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

b.由于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

c.人口的大量外迁。

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增加(如丁图②处)。

其变化可能是由于就业、升学等原因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丁图③处)。

可能是战争导致的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2.我国人口的主要特征

(1)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尽管我国目前的人口出生率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加的人口仍在700万左右。

(2)人口分布不均,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3)流动人口数量大。

(4)农村人口比重大。

人口自然增长率农村高于城市,近年内人口出生率回升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5)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

2005年,65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8%以上。

(6)人口素质较低。

文盲、半文盲80%以上分布在农村和贫困地区,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紧迫而又艰巨。

7)近年来出生婴儿比例失调,男性比例偏高。

3.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人均国民收入低。

(2)人口增长快,每年新增国民收入相当一部分由于新增人口,使得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低,人口的消费水平增长缓慢。

(3)我国资源拥有量大,但人均相对量小,我国的生态环境压力巨大。

(4)人口流动多为无序流动,伴随着的种种社会问题亟待解决。

(5)普通劳动力过剩,劳动就业问题相当严重,增加就业与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矛盾突出。

同时,高技术的劳动力匮乏。

(6)学龄人口比重大,教育经费增长缓慢,从而影响教育的发展,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4.我国的人口政策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是晚生、晚育、少生、优生,其中少生是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优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先决条件。

计划生育已使我国人口再生产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

5.全面做好我国的人口工作

我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改善出生人口素质和结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权益。

为此,要通过建立健全人口发展的政策、制度、政府组织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形成人口发展的综合治理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011·

上海卷】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问题。

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

(1)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    

 

%。

(2)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

    

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

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3)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2010年,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

偏高,这说明    

年到    

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

(4)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0~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

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953年:

  

1982年:

【高考点3】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1.从风向角度考虑工矿企业的合理布局:

对大气有污染(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的工矿企业(如石油化工厂、火力发电厂等),如果当地为一个主导风向,应布局在下风向;

如果当地为季风区,则应布局在与冬夏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外。

2.从河流流向角度考虑工矿企业的合理布局:

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如印染厂、农药厂、化肥厂等)应布局在远离生活区和生活用水取水口的下游河段。

3.从环境综合效益的角度考虑居民区的合理布局:

居民点可以和无污染、规模小但劳动力需求多的工厂企业(如电子装配厂、家具制造厂等)交错分布,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矿企业应当

与居民点有一定的距离,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矿企业应远离居民区,并有卫生防护带加以隔离。

1.城市内部功能区类型多样,其空间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环境质量。

2.通过识记、比较法记忆各功能区的主要特点;

结合自然地理要素的认知规律,明确风向、河流等与城市各功能区的关系。

3.把握各功能区特点,明确各功能区的布局原则,是正确进行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基础;

准确地把功能区布局与自然要素相结合,使城市环境质量达到最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海南卷】图10-3示意某城市交通、工业区的分布。

读图,完成

(1)~

(2)题。

(1)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地形影响B.运输方便    C.考虑盛行风向D.接近居住区

(2)该城市新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在于接近(  )

A.高速公路B.市中心C.运河D.机场

【高考点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变、产业构成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对地理环境带来深刻影响,具体可从三方面分析:

1.景观变化的影响

(1)不利影响

(2)有利影响: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实现协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

2.产业

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

3.城市化也会改变人们的地域联系方式和频率,以及文化和观念。

1.城市化是一个地区人口、土地利用及生产活动由农业性质向非农业性质转化的过程;

城市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自然环境、产业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2.从纵向看某一地区的城市化表现、过程及影响;

从横向比较不同国家的地区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的差异。

3.从概念入手分析城市化及其表现,对比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差异,是认识城市化影响的基础,结合整体性理论进行理解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江苏卷】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双选)

(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A.兴建污水处理厂B.疏浚河道   C.加强道路建设D.完善排水系统

【高考点5】交通运输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

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从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的。

1.自然条件

2.资源条件

3.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4.科学技术因素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

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1.自然条件是影响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因素,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已经降低。

2.开发资源是交通运输建设的动力因素之一,交通运输的发展为资源开发提供了可能。

3.广义的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科学技术因素,目前社会经济条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已经超过自然条件成为最主要因素。

全国卷】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图10-7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

据此完成

(1)~(3)题。

(1)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2)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

(3)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

A.武汉—广州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  D.兰州—北京

【预测2012高考试题】

图1为“我国197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

回答1—2题。

1.关于1970—2000年间人口变化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出生率基本保持不变,死亡率不断下降,自然增长率也不断下降

B.人口增长模式完成了高高低特征向三低特征的过渡和转变

C.1975—1985年期间,我国人口数量先增后降

D.1985—2000年人口变化显示了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2.根据2000年—2010年间人口变化特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环境、资源相适应   B.仍面临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带来的问题

C.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D.人口变化特点与人口迁移密切相关

表1是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在该地居住的离开原籍半年以上的人口)的普查数据,读后完成3—5题。

省(直辖市)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占

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占

甲省

7.17

7.15

乙省

7.31

7.02

丙省

6.83

7.79

丁市

1.32

1.72

3.

表中内容反映,甲、乙、丙三省

A.已

出现人口负增长B.人口流动量大    C.经济发达D.人口大省

4.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快,人口出生率高B.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增长率高

C.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D.经济发达,迁入人口数量多

5.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年间,人口数量增长率最高的是

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市

6.生育旺盛年龄一般是指20~34岁。

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段

(5岁为一个年龄段)人口数量与生育旺盛年龄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读图回

(1)~

(2)题。

(1)该图显示该国人口增长模式是(  )

A.“高低高”模式B.“高高高”模式C.“高高低”模式D.“低低低”模式

(2)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  )

A.该国目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B.该国国内人口迁移规模很小

C.该国的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在50年后 

D.该国的“夕阳”产业潜力很大

读下表,完成7~9题。

表:

某年四城市人口变化资料(单位:

万人)

城市

年初人口

年净迁入人口

年末人口

25

1.95

26.90

21

4.21

2

5.21

0.85

25.90

18

-2.21

15.97

7.该年四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排列的是(  )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   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

8.下列关于城市④人口迁移对其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必然导致该城人口老龄化    B.有利于该城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C.必然加剧该城的环境污染    D.可以缓解该城用地紧张的状况

9.表中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下列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  )

A.地区政策B.晚婚习俗   C.优美的环境D.文化观念

图甲是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图乙是该城市地价分布概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e依次递减),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乙中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

A.与商品产地距离大小的影响B.与市中心距离大小的影响

C.交通通达度高低的影响D.环境质量优劣的影响

11.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厂址的最佳位置在(  )

A.①B.②C.③D.④

读某城市规划略图,回答12~13题。

12.N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  )

A.客货物流区B.高新技术区C.旅游度假区D.金融商业区

13.某大型跨国零售企业欲在该市投资建设一大

型超市,最合理的选择是(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开拓新空间。

据此回答14—15题。

13.下列有关“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境较好 

   B.是本地人口的主要居住区

C.民风淳朴,治安状况较好    

D.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

14.区域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温室气体排放多,“热岛”现象加剧     

B.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

C.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D.城市建设使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读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城市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16~18题。

16.影响该地区城市空间分布的因素可能是(  )

①河流②地形③矿产资源④交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7.近年来,该地区提出优先发展大城市的战略。

限制该地区大城市发展的自然因素是(  )

A.土壤B.能源与矿产C.气候D.水资源

18.为强化中心城市服务功能,该地区应发展(  )

A.大城市B.中等城市  C.小城市D.集镇

根据下表资料,完成19~20题。

西安市南郊1996~2006年土地用途变化数据(单位:

hm2)

1996年

2006年

居住用地

3271.8

2802.2

公共设施用地

1852.6

5610.7

工业用地

144.6

159.6

仓储用地

9.8

14.5

对外交通用地

9.2

17.7

道路广场用地

891.4

1578.8

市政设施用地

9.5

54.1

绿地

129.9

150.8

特殊用地

86.4

90.7

水域和其他用地

13069.9

8996

合计

19475.1

19.下列有关西安市南郊土地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

A.道路交通条件无明显改善B.公共设施用地增长幅度最大

C.郊区农耕地面积减少较小D.约20%非城市用地转为城建用地

20.有关西安市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B.郊区城市化,城区扩展  

C.城市化速度发展缓慢 

D.南郊形成了工业卫星城

21.《十二五规划》提出:

我国将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若干城市群为依托、其他城市化地区和城市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如下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据图推测(  )

A.主要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B.第一级阶梯城市分布较密集

C.长三角地区将持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乡村人口将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城市

(2)区域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A.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B.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量减少

C.温室气体排放多,“热岛”现象加剧D.城市建设使地表径流的汇集速度减慢

图4是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某区域图,读后回答22-25题。

22.城市①、②、③的规模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

23.影响北部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B.地形和河流

C.气候和河流D.矿产和交通

24.经过③城市的交通干线在修建时的主要限制条件是

A.沿线河网密布B.沿线冰川广布

C.沿线地势起伏大D.沿线多沙漠

25.城市①和④的气候差异是

A.①市的一月均温比④市的高,①市的年降水量比④市的多

B.①市的一月均温比④市的高,①市的年降水量比④市的少

C.①市的一月均温比④市的低,①市的年降水量比④市的多

D.①市的一月均温比④市的低,①市的年降水量比④市的少

铁路运输供需缺口=经济发展需要的铁路网长度(DL)-已建成的铁路网长度(SL)。

据图回答26-27题。

26.根据图示判断,铁路运输压力最大的阶段是

A.T1B.T2C.T3D.T4

27.T4阶段,铁路运输供需缺口变化趋势表明

A.经济发展严重衰退B.区域间贸易往来减少 C.工业化程度提高D.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

山东省将建设“五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公路网以济南为中心,已形成“井”字形网络格局,全省17个地市境内都通了高速公路,省会至各大中城市实现了快速直达、当日往返。

“一日生活圈”在山东半岛已经形成。

完成28~29题。

28.山东省高速公路形成“井”字形网络格局,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受到了山东地区中部山地的影响,为了避开山区   B.主要受政府的规划,为了平均分布路网

C.是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考虑到各大城市的分布D.主要考虑山东经济的发展,很少考虑到全国的路网分布

29.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高速公路修建的要求应当是(  )

A.以联系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为主   B.以直达为主,兼顾沿线经济点

C.以行车高速为主,不考虑地形因素 D.以联系较多的经济点,促进经济发展为主

读下图,回答30-32题。

30.为了加强甲、乙两村与城市的联系,拟建两条公路,图中八条规划线中,最合理的是(  )

A.②a    B.③b    C.④d    D.①c

31.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

①穿越河流②邻近港湾③穿越城区④坡度太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2.修建铁路后城市形态发生变化,下列最有可能是将来城市形态的是(  )

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受到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影响。

据此回答33-34题。

33.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

A.空间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   

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   D.草场资源丰富

34.右图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

A.①B.②C.③D.④

人口性别比是指平均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正常的人口性别比约为102100~107100。

下图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统计图。

读图回答35-36题。

35.传统的重男轻女的生育意愿是导致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重要原因,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 B.中国的儒家文化没有“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