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和汉乐府中的婚姻爱情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论《诗经》和汉乐府中的婚姻爱情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诗经》和汉乐府中的婚姻爱情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再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阐述她们的成因和差异,了解其内在的特征;
最后,从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和句式方面比较她们的异同。
一、基本概况
《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大约有八十多首,她们主要保存在《国风》中,另外,《雅》中也有一小部分。
《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它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桧风、陈风、曹风、豳风等十五国风。
豳风全部是西周的作品,其他除少数产生于西周外,大部分是东周的作品[2]。
《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就主要分布在这些风中,而又郑风最多。
这些诗产生的年代,也主要是西周末年到春秋中叶。
她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一带。
又由于《国风》是周王朝组织的大规模民间收集诗歌活动收集而来的,因而她们的作者多是民间的各阶层人士,《雅》中的婚姻爱情诗则是贵族阶级所作,篇数很少。
因而我们说《诗经》的婚姻爱情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广泛的民众性,且能真实而生动的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和文化心态。
从以上可以看出,《诗经》和汉乐府中的婚姻爱情诗均采自民间,作者也多是下层人民,涉及的地域很广,反映的时代很长,它们均是统治阶级为其政治目的而保存下来的[5],但她们是人类是处于幼年和童年时代的歌唱,有着比较纯净和自由的心怀。
从前后关系看,汉乐府在很多方面都继承了《诗经》的优良传统,但它并不是一味的复制和模仿,有着自己的个性和气质,比较两者有着深深的意义和久远的价值。
二、内容分类
根据张西堂的《诗经六义》,可以把《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分为十种[6],第一种描写的是各式各样的单相思,如《汉广》、《简兮》、《干旄》、《有狐》、《丘中有麻》、《有女同车》、《东门之墠》、《风雨》、《蒹葭》、《汾沮洳》、《东门之池》、《月出》、《隰桑》等。
在这些诗中,有表现女子单相思的,也有表现男子单相思的,相思者都对对方有着美好的期待、崇高的评价和热烈的赞美,同时在这美好的憧憬中也夹杂着淡淡的哀愁。
前者如《邶风•简兮》全诗从女子对男子的敏捷身手和英勇雄健的赞叹中传达出深深的爱慕、浓浓的相思,既甜美,又忧伤。
后者如《汉广》,男子在“想求”和“不可求”的矛盾中徘徊、挣扎,最后以忧伤的心情真诚的祝福女子能够幸福,这是一种真爱。
第二种描写的是各式各样的两情相好,有写两人约会及约会后美好心情的,有写幽会的,还有写在欢快的日子里私下定情的,均把男女双方在热恋中的欢乐和激动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如《野死有麕》、《桑中》、《静女》、《野有蔓草》、《溱洧》、《东方之日》、《十亩之间》、《宛丘》、《东门之枌》、《东门之杨》、《隰有苌楚》等。
第三种描写暂别的想念,表现了恋爱中人渴望融为一体和“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想念,如《采葛》、《大车》、《子衿》、《甫田》等。
第四种描写失恋后的心情,如《江有汜》、《终风》、《遵大路》、《山有扶苏》、《狡童》、《蹇裳》等。
第五种描写女子对于封建恋爱不自由的控诉,如《鄘•柏舟》、《将仲子》。
第六种描写婚后感情的日益笃厚,如《君子阳阳》、《女曰鸡鸣》、《出其东门》、《郑•扬之水》、《防有鹊巢》等。
第七种写婚后久别的想念,如《卷耳》、《汝坟》、《草虫》、《殷其靁》,《击鼓》、《伯兮》、《君子于役》、《王•扬之水》、《小戎》、《晨风》、《杕杜》、《小明》等都反映了夫妻情深似海。
第八种描写婚后夫妻反目,女子遭受遗弃,如《邶•柏舟》、《日月》、《谷风》、《氓》、《中谷有蓷》、《墓门》、《雅•谷风》,反映了女子在遭受不幸的婚姻中的痛苦和无奈。
第九种描写结婚、送嫁、亲迎等仪式的诗,如《关雎》、《桃夭》、《鹊巢》、《丰》、《著》、《绸缪》、《伐柯》、《鸳鸯》、《车牵》等。
第十种是其他关于恋爱婚姻的诗,如《行路》、《摽有梅》、《新台》、《木瓜》、《萚兮》、《葛生》、《素冠》等。
总之,她们共同反映了广阔的爱情生活。
汉乐府中的婚姻爱情诗也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写热恋中的诗歌,如《江南》、《上邪》[7]。
《江南》描绘了男女青年在劳动过程中相互嬉戏、相互追逐的欢乐场面;
《上邪》是一首震撼人心的爱的誓言;
第二类写失恋的,表现的是女性含泪的决绝,是经过冷静思索后,理智的弃绝“假爱”,追求真爱的艰难过程,有对对方一往情深,但听对方另有所爱后果断的将珍贵的信物“拉杂摧烧之”的刚烈女性,如《有所思》;
有为了追求真爱长相守的幸福,毅然与变心丈夫决绝的崇高女性,如《白头吟》;
第三类描写婚后的生活的,这类又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表现婚后幸福生活的,即婚后夫妻感情和睦,生活富裕的,有《陌上桑》、《羽林郎》。
另一种是表现婚后的不幸生活的,又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描写夫妻感情融洽,但因极端贫困而被迫分离的,如《艳歌何尝行》、《东门行》;
第二种写夫妻感情融洽,但却面临生离死别的,如《饮马长城窟行》、《妇病行》、《孔雀东南飞》;
第三种写婚后女子被冷落或女子被遗弃的,如《怨歌行》、《上山采蘼芜》等。
从以上可以看出,《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比汉乐府中的表现的感情更加具体和全面,对人类在恋爱中可能产生的感情几乎无所不包,汉乐府中的婚姻爱情诗多反映婚后的生活,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感情。
目的更多倾向于反映现实,真正体现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它更注重的是反映家庭生活,在反映中表现感情,而《诗经》是从感情出发表现生活。
三、特定时代下的特殊意蕴
任何作品都要受一定的时代因素的影响,时代因素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部分,经济基础是指特定时代经济发展状况,上层建筑包括思想意识、文化状况等因素。
第一,从经济基础看,《诗经》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很落后的阶段,虽然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的社会,但母系文化的残余还存在。
农业逐渐成为社会的基础,但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情感比较淳朴。
又由于在母系社会中,妇女的采摘活动和种植活动比起男子的狩猎活动要稳定,能给生活带来保障,其经济地位便高于男子。
再加上群婚制带来的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状况,又必然在亲缘选择关系上提高母亲的地位。
因此女性在家庭中处于支配的地位,受到男性的尊敬。
综观《诗经》时代,是女性地位逐渐下降,而男性地位逐渐上升的时代,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都在社会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特别是在一些诸侯国中。
朱东润在《诗三百篇探故》中曾说:
“在吾先代社会,女子之地位决不逊于男子,有所歆慕,有所眷恋,自可发而为诗歌,矢口而出。
”
四、形象分析
()女性形象
《诗经》中塑造了丰富的女性形象,有学者统计,《诗经》中涉及的女性形象的诗歌共有一百首,约占《诗经》篇目的三分之一,据此《诗经》被称为女性文学,而据王宗石的《诗经分类诠释》一书的分类,《国风》中的爱情诗共有五十二首,其中以男子为主角的诗有十七首,而关于女子的诗是其两倍多,达三十五首。
在这么多诗中,鲜明的体现了各类女性的生活和思想,塑造出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1、恋爱中的女性形象
(1)单相思中的女子,在这其中的女子多对男子有一种强烈的赞美之情。
有对其外貌的赞美,如《简矣》中的女子对周天子仪仗队中的男子颇有好感,赞美其高大魁梧,身手敏捷;
有对男子的内在素质进行热烈赞美的,《隰桑》中的女子就用桑树茂盛的枝叶比喻在野贤人的美好素质;
还有对外表和内心都存赞美的诗篇,如《汾沮洳》,从中我们看到的是女子对男子深沉炽烈的爱,显示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被动特点,她们没有男子那上下求索,“左右采之”、“钟鼓乐之”的行动,有的只是一种缠绵悱恻的相思相恋,表现出女性的羞涩和矜持,也可以看出它们对男子的审美标准。
(2)热恋中的女子,如果说单相思中的女子还有一些矜持的话,恋爱中女子便显得大胆自由、主动热情了。
其中反映的内容也很丰富,一写女子大胆主动的与男子欢会的。
《桑中》写男女约会时的缠绵,约会完了,他们仍恋恋不舍,于是,女子送了男子一程又一程,从桑村直过了淇水,她是温柔缱绻的,多情的,感情真挚的;
《十亩之间》是女性大胆的与男性同归的,这里蕴涵着自由和爱恋;
《东门》、《溱洧》中的女子更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可称的上是自由恋爱、自主定情,她们突破了“父母之命,媒约之约”的纲常束缚;
而在《东方之日》中,这种情感发展到了极致,女子主动来与男子幽会,这不仅在过去的很多年代,就是在现代,也算是比较开放的举动了。
二写恋爱中深受相思之苦的女子的。
由于女性本身的柔韧性和依附性,她们对男子总是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怀,当她们很久不能见到男子时,由衷的思念便涌上心头,且久久不能化解开去,她们沉浸在极度的相思苦恼中,又因男子的善变性,由此,又产生出一丝丝的难得放心的牵挂和忧虑,以至苦恼和怨愤、责怪和猜疑成为最基本的在所难免的感情。
因而便有了《旄丘》和《子衿》的“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慨叹;
有了《甫田》中难以解脱的怨恨和思恋;
有了《式威》中女子的自我标榜,表达自己对礼制束缚自由和爱情的不满和无奈;
但也有具有一定的把爱情进行到底的勇气的女子,如《柏舟》中女子为此发出的“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之死矢靡它”的呼喊的;
《将仲子》名为告戒,但也含有一定批判意义的。
总之以上表达了女的大胆热烈和对感情的积极追求的执著精神。
(3)失恋的女子,由于郑风独特的比较自由的文化环境,因此这类诗在郑风中最多,由于女子在恋爱时是非常投入的,她们一旦面临失恋的痛苦,很难接受,也很难摆脱,她们均是异常难过,由爱生恨,如《狡童》就是写女子失恋后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而又无可奈何的痛苦情形,《蹇裳》写出了失恋后的自慰之词,发出“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的愤怒之语。
这一类诗篇在卫风中也有表现,如《终风》,写的是一个受人玩弄,又无可奈何的女子,只能怨而已。
这些女子皆是一些无法主宰自己的爱,在男子抛弃的情况下,只能悲歌一曲,除此之外,别无它法的。
她们是软弱无奈的,遭人爱怜的。
2、婚后的女子形象
一、当夫妻感情和悦时,女子是一个贤惠的夫人,她时刻以丈夫为中心,妇随夫唱,也常常警戒丈夫,是丈夫事业上的小助手,如《女约鸡鸣》中的女子清晨唤醒丈夫,让其起床上朝;
在《君子阳阳》中,写男女相乐,夫妻鸳鸯戏水,这个结果是女性柔情和贤淑的表现。
二、与丈夫离别后的妻子。
在《诗经》年代,由于战乱频繁,夫妻分别是常有的事,在这漫长的分离中征夫思妇的相思是贯穿始终的。
妻子往往由于极度的思念,而赌物怀人,《君子于役》中的妻子在看到“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之后,陡然想起自己远在千里的丈夫,想到他是不是“苟无饥渴”,是不是能够早些归来;
《殷其靁》写的是妻子听见雷响后担心不归的丈夫会受惊吓。
多么细腻的感情。
《卷耳》写因思念丈夫而心不在焉的,她“采采卷耳,不盈顷筐”是因为“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思念之深,牵挂之切,亦可见矣。
三、写女子被弃后的痛苦心情。
《柏舟》写女子被弃的痛苦,无亲人为自己撑腰,只好自己坚强的挺过去,《日月》中的女子无处倾诉自己的痛苦,只有向日月倾诉,写出了不被人关心的苦闷。
《谷风》和《氓》是最有名的两首,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女子的恋爱历程和被弃的经过,还找出了被弃的原因是“女与士耽,且不可脱也”,而“士不与女耽,即使有所耽,仍可脱也”,是女子色衰而男子喜新厌旧之因。
总之,诗经中的女子是纯柔恬静、温柔敦厚,柔和善良的;
她们爱的真纯,爱的大胆热烈,反映了当时的女性特征。
而汉乐府中的女子,有大胆热列的一面,但受礼教的影响大一些,她们表现的尤为坚强,承受苦难的能力增大了,她们已不只限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了,而是融进了更多的催人泪下的悲痛力量。
一、恋爱过程中的女子:
恋爱中的女子大胆热烈,如《上邪》中的女主人公发出“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坚决誓言,表明自己对爱情执著的态度,后又列举出五种自然界不会发生的事,以此,更加激烈的表白自己至死不渝的爱情,她大胆、热烈、坚贞、真挚;
当女子面临失恋时,她们内心充满忧虑、悲伤,但仍怀着冷静的心情与男子决绝,并表明自己的恋爱态度,如《有所思》中的女子,当她发现男子变心后,便忍痛将珍贵的礼物“双珠玳瑁梁”“拉杂摧烧之”又“当风扬其灰”,可见,她的爱是热烈的,又是纯洁而坚定的。
除这真诚坦率的恋歌外,她们很少直接叙述自己的感情、情怀,这两首写的都是婚前的事情。
二、婚后的女子:
婚后的女子是坚强的,守礼的,她们承受着巨大的苦难,要么得忍受生活中的贫困,忍受因贫困而造成的夫妻离散的痛苦,如《东门行》中的女子;
要么带着对孩子的苦苦留恋而与丈夫死别,如《妇病行》中的女子;
要么被困在礼教的束缚中,忍痛与丈夫生离死别,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要么忍受着被丈夫抛弃后的巨大痛苦勉强度日,如《上山采蘼芜》中的弃妇。
总之,婚后的女子承受着巨大的苦难,表现出一种带着痛苦的坚强。
她们已经没有了《诗经》时代婚后妇女的纯情思念,和被弃后的大胆倾诉和呐喊,有的只是逆来顺受的宽容和谅解,是在那沉默的表情中透着拂不尽的哀伤。
这个时代的妇女承受了更多的苦闷和艰辛,心酸和泪水,包容心很大,她们不会呐喊,只学会了默默承受,《诗经》时代直抒心意的手法变成了《上山采蘼芜》中含蓄的叙事,她们更内敛,更不善于表现。
没有了纯真感情的描述,有的只是混乱和徭役下痛苦的生活。
因而,汉乐府诗中的女子更显成熟,也更少激情和自由了,成熟的完全被束缚在礼教之中,节制的就只剩丈夫和生活了。
更多关于论文的文章内容,请点击/tags/lu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