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307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解析版

2019年昆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含答案)

语文试题卷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①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

出门时,母亲递过的外套是最贴心的礼物;学习中,同学提供的帮助是最真诚的礼物;,……这些礼物陪伴、呵护着你,在生命的历程中散发出迷人的馨香。

②生活中的精彩与黯淡,教会你坦然面对平凡的自己;旅途中的温暖与寒凉让你学会了珍惜,懂得了感恩。

于是,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你才能放平心态,幸福生活。

这时,你就获得了成长。

成长就是你送给自己的礼物。

③当然,我们接受礼物,也应该回赠礼物。

当你送出礼物时,你也会获得,“手有余香”的快乐。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肩负着一份使命。

用你的双手去丰富这个世界,回馈这个世界,世界就会变得更绚丽多彩。

这是你给世界的礼物。

④从物质到精神,从具体到抽象,礼物丰厚而美好。

它芬芳如鲜花,灿烂如烟火,闪耀如星辰…

(1)请用正楷将第②③段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①馨香()②黯淡()③旅途()④回馈()

(3)请在第①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前面的句子语意连贯,句式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③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正确书写即可。

(2).

(2)xīn(3).àn(4).lǚ(5).kuì(6).(3)示例:

校园里,老师给予的教诲是最珍贵的礼物;失落时,朋友伸出的双臂是最踏实的礼物;大雨中,父亲撑起的雨伞是最温暖的礼物。

(7).(4)第②段:

于是,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你都能放平心态,幸福生活。

第③段:

每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肩负着一份使命。

或: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肩负着一份使命。

【解析】

【详解】

(1)抄写汉字,要做到:

准确,即不要抄错字;规范,即笔划要清楚;正楷字书写,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间架结构合理,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整洁,即不要涂改。

(2)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馨香”:

芳香。

读“xīnxiāng”,注意据义定音。

而“馈”不要读成“guì”。

(3)仿句,要求有三:

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

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抓住前例句“学习中,同学提供的帮助是最真诚的礼物”。

句式结构为“……中,是……的礼物”。

内容是受到关爱的具体事件。

且要与前两句相谐。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4)第②段“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你才能放平心态,幸福生活”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把“才”改为“都”即可。

第③段“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肩负着一份使命”语意重复。

去掉“人”或“的人”即可。

2.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娴熟祖藉销毁新陈代谢如愿以偿

(2)渊博秘诀诠释光怪陆离金壁辉煌

(1)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1)藉

(2).籍(3).

(2)璧(4).碧

【解析】

【详解】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藉”与“籍”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再如“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比喻陈设华丽。

“碧”:

翠绿色。

注意据义定形。

3.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这种文体的代表作之一。

B.王维,字摩话,宋代诗人。

他的诗作色彩鲜明,意境恬淡。

苏轼称赞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莫言,当代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红高粱》《蛙》等作品。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卖白菜》。

D.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B项“王维,字摩话,宋代诗人”说法有误。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唐代诗人。

4.请按要求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做秋思》)

(3)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4)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

(5)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6)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一次行走,一道风景;一段旅程,一种人生。

诗人王湾乘船来到北固山,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的诗句,描绘了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的壮景;杜牧夜泊秦淮河,触景生情,在《泊秦淮》中写下了“___。

___”的诗句,表面斥责歌女,实际讽刺了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陆游去职回乡,在《游山西村》中以“____,_____”的诗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8)“东”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方位。

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东”字的连续两句:

____,______。

【答案】

(1).

(1)独怆然而涕下

(2).

(2)燕然未勒归无计(3).(3)恨别鸟惊心(4).(4)可怜身上衣正单(5).(5)晴川历历汉阳树(6).(6)水中藻荇交横(7).(7)海日生残夜,(8).江春入旧年(9).商女不知亡国恨,(10).隔江犹唱《后庭花》;(11).山重水复疑无路(12).柳暗花明又一村(13).(8)示例:

东风不与周郎便,(14).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析】

【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藻荇”“庭”“郎”“雀”等字词的书写。

(8)答案比较开放,只要是写出古诗词中含有“东”字的连续两句均可。

5.品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请具体分析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案】“花落去”表达了作者对春花消逝的怜惜和无力挽回的无奈之情;而归来的燕子似乎给作者带来一丝喜悦;但物是人非,作者独自徘徊于“香径”,越发孤寂伤感。

【解析】

【详解】要求分析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读懂诗句大意的作答的前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

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蕴含着欣慰的情感。

而最后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

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所以情感变化:

怜惜和无奈—欣慰和喜悦—孤寂伤感。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

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家书》)

注释:

①日:

一天天地。

②朴陋:

粗俗鄙陋。

③颐指气使:

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6.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

______

(2)淫慢则不能励精励精:

__________

(3)悲守穷庐穷庐:

________(4)此即日习于傲矣习:

________

7.请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

B.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

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二虫尽为所吞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9.【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___”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诚弟弟,提出做事宜“B____”,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C___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10.【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答案】6.

(1).致远:

实现远大目标

(2).励精:

振奋精神(3).穷庐:

偏偏简陋的房屋(4).习:

习惯,熟悉7.C

8.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

9.

(1).A.遂成枯落

(2).B.平心静气(3).C.躁(险躁/焦躁)

10.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

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

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解析】

6题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励精”:

振奋精神。

“穷庐”:

偏偏简陋的房屋。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习”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习惯,熟悉”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7题详解】

C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

两个“而”都表顺承关系。

A项前者介词“依靠、凭借”(“静以修身”宾语前置,应为“以静修身”);后者动词“认为”。

B项前者表承接“就”,后者表转折“却”。

D项前者“成为,养成”,后者“被”。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无以”:

没有办法,不能。

“明”:

明确。

“志”:

志向。

【9题详解】

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如甲文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