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2879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心理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心理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心理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心理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心理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在自然条件下,试验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的表情、动作、语言、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3.实验法:

通过有目的、有方向、严格的控制或创设一个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出现或变化,从而进行规律性探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

对被试在较长时间里(一年几年或者更长时间)连续进行了解,以研究其心理的发展变化

四简单题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答: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

2.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1.探索心理规律,科学地解释人的心理现象2.运用心理规律,有效地调解人的心理活动3.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单选题

1.人的“生命中枢”是指(脑干)

2.人的视觉中枢在(枕叶),躯体感觉中枢在(顶叶),运动中枢在(额叶),嗅觉中枢在(海马回沟)

3.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4.成语“谈虎色变”是指(第二信号系统)

5.当全身管制看书时,人们对周围正在发生的事“视而不见一,听而不闻”这种现象属于(负诱导)

6.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动作的是(小脑)

7.对复合刺激物系统的比较巩固的刻板式的反应叫(动力定型)

8.由身体传入到脑的信息和由脑传出到身体的信息都要经过的地方,即神经通路的“中转站”是(间脑即丘脑)

9.人的听觉中枢在(颞叶)

10.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叫做(反射)

11.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或神经机构叫(反射弧)

12.由词和语言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13.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兴奋过程叫(正诱导)

二多项选择题

1.动力定型的特点主要是(定型化、自动化、概括型、)

2.脑干是深藏在大脑下面的一个奇迹而显得很复杂的结构,它包括(延脑、桥脑、中脑)

3.大脑皮层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沟、顶枕裂,它们将大脑两半球分为(额叶、颞叶、顶叶、枕叶)

4.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做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

1.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固定的反射。

2.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有的反射。

3.动力定型:

它是复杂的、固定的条件反射系统,是对复合刺激物系统的比较巩固的刻板式的反应。

4.相互诱导:

一种神经过程的活动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的活动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感官?

1.日常生活经验证明2.医学临床应验证明3.科学实验证明

2.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

1.兴奋与抑制的扩散和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一,单选

1.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叫(感觉)

2.刚刚能觉察出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

3.观察者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的实际运动连续刺激视网膜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是(真动知觉)

4.俗话说: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如鲍鱼之肆,久而不问其臭。

”这是(嗅觉的适应现象)

5.将实际上不动的静止之物,知觉为运动的一种现象是(似动现象)

6.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

7.从明亮处进入已灭灯的电影院,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就能分辨物体的轮廓,这是(暗适应)

8.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叫做(知觉)

9.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叫(诱导运动)

10.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就叫做(绝对感觉阈限)

11.先吃糖后吃苹果感觉是酸的,先吃杨梅再吃苹果感觉是甜的,这种现象属于(感觉对比)

12.人们把感觉最小差别量(即最小变化量)的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

13.我们在知觉任何事物时,总是根据已有的认知或经验来解释它,并用语言、词把它标志出来,这一特点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14.尽管客观事物具有各种不同属性,由各种不同不同部分组成,但我们总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来感知,这一特点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15.从黑暗处到光亮处,开始是耀眼发眩,什么都看不清,稍过几秒钟就能看清楚周围的物体,这是指(明适应)

16.感受性和感受阈限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17.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是知觉的(选择性)

18.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是指知觉的(恒常性)

19.如果个体在暗室中注视一个静止的光点,过一段时间便会感觉到它在不停的运动,这叫做(自主运动)

1.下列感觉中属于外部感觉的是(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肤觉)

2.知觉活动的规律主要体现在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3.人的内部感觉主要是(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4.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

1.感觉:

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受性暂时起伏波动,这种现象叫差别感觉阈限

3.感觉适应:

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感受性暂时起伏被动,这种现象感觉适应

4.知觉的恒常性或者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这种稳定性或不变性

5.观察:

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四简答

1.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1.联系,首先感觉是知觉的基础,其次感觉和知觉都属于心理过程中的认识过程。

2.区别,首先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多种分析属性的整体反映。

其次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再次,经验在感觉中可有可无,经验在知觉中必不可少的。

2.说明观察与感知的联系和区别

1.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这是两者的联系。

2.

(1)观察是一种主动认知对象的形式,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所指引的。

(2)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活动,而感知只是分析器的综合活动。

(3)观察有意注意,感知不必有这一要求(4)观察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感知较少受到这种影响

3.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数

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2.对象的活动性3.刺激物的新颖性4.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

四记忆

1.以词语所概括出来的逻辑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是(逻辑记忆力)

2.第一个研究遗忘规律的人是(艾宾浩斯)

3.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找出材料之间的本质联系,因果关系或者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之后而进行的那种识记是(意义识记)

4.人们接受知识经验的速度,即在大脑中建立暂时神经联系的程度是(记忆的敏捷性)

5.在完全识记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又继续增加学习或练习的次数,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能背诵的程度叫(过度学习)

6.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后摄抑制)

7.有预定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并在必要时经过一定的努力所进行的识记(有意识记)

8.没有预定的目的,不必经过任何努力,也没有运用任何专门的方法所进行的识记叫做(无意识记)

9.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了(遗忘曲线)

10.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人们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做(前摄抑制)

11.对所识记的知识经验保持的时间,即在大脑中刑场暂时神经联系的牢固性叫做(记忆的持久性)

12.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采取多次重复的方式所进行的识记被称为(机械识记)

13.对识记的知识经验能否及时提款、灵活运用,这反映的是记忆的(记忆的准备性)

14.保持时间在2秒至1分钟的记忆是(短时记忆)

15.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就是指(形象记忆)

16.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是指(运动记忆)

17.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是指(情绪记忆)

18.保持时间在1秒钟左右的记忆是(瞬间记忆)

19.保持时间长,从一分钟到几年甚至终生是指(长时记忆)

20.对知识的知识经验准确无误是指记忆的(记忆的正确性)

1.人们在回忆时可以利用的联想主要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

2.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保持过程的信息存储系统有(瞬时储存系统、短时储存系统、长时储存系统)

3.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

1.记忆:

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心理过程,记忆是由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密切联系而统一的心理过程。

2.表象:

是曾经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的心理形式

3.遗忘:

由于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和回忆的现象

4.前摄抑制:

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

5.后摄抑制:

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6.联想:

由一事物想起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现象就是联想

1.如何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

1.让学习或复习的材料达到100%的巩固。

2.减少前后学习或复习的两种材料的类似程度3.避免回忆材料时的顺序干扰。

4.注意科学用脑

2.正确组织复习

1.复习要及时2.复习要多样化.3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布复习的方法

3.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

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慢,遗忘的发展进程是不均衡的,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多,以后忘得少。

4.识记的规律

1.要有明确的识记目的2.合理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3.根据材料性质,精心组织识记4.让识记材料成为直接操作的对象5.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6.合理选择识记方法7.运用尝试回忆8.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五论述题

1.试试中小学习记忆能力的培养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2.培养学生对记忆内容的兴趣3.加强对记忆材料的理解4.对记忆材料的充分应用5.使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6.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7.科学用脑、合理用脑8.树立记忆的信息

六案例分析题

1.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

“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很多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

把“急躁”写成“急燥”。

教师教学生记住:

“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脚”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应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关系;

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实际的效果就好,教室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2.学生在记忆材料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描写都很容易记住,文章中间的描写不容易记牢;

一页单词表中的单词,由于单词的序列位置不同,遗忘的情况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对材料的前部和后部的记忆要优于材料的中部。

请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前后记忆材料之间发生抑制造成的,遗忘中的抑制有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开始部分几乎没有前摄抑制只受后摄抑制的影响。

结果部分几乎没有后抑制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中间部分既有前摄抑制也有后摄抑制影响。

3.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让学生识记材料时,为了提高识记的效果,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有的教师还采取让学生反复写一个字50遍。

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此做法违背了记忆的规律,是一种不良的教育现象。

记忆的规律告诉我们学生的实际效果与实际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

在一定的时间内不易过多否则容易引起学生过度疲劳,降低学生的效果,同时这种做法还容易使学生丧失学生兴趣信心和主动性甚至造成心理障碍

五思维与想象

一单项选择

1.人通过已有的经验或以其他事物为中介来认识事物,这是指思维的(间接性)

2.在人脑里把学到的知识分门类别地按一定程序整理成层次分明的系统的思维过程叫(系统化)

3.人在思维过程中,善于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深入事物的内部本质,这是指思维的(深刻性)

4.对头脑内部的认知活动的认知和控制叫(元认知)

5.在人脑里把同类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而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叫(抽象)

6.以一般原理为根据而推演出特殊事物并得出肯定结论的思维方法叫(演绎法)

7.不受别人的暗室与干扰,不随大流,不人云亦云,这样的外显行为表现出其思维的(独立性)

8.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由一定的刺激引起的、不由自主进行的想象叫做(无意想象)

9.在人脑里把事物分解成若干属性、方面、要素、组成部分、发展阶段,而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叫做(分析)

10.以观察到许多事例为根据,而推演出某个新原理、定理的思维方法叫做(归纳法)

11.人在思维活动中能主动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机动灵活地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探讨问题的新方案,这是指思维的(灵活性)

12.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形象思维)

13.在人脑里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若干本质属性联合起来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程叫(概括)

14.从两个对象的部分属性相似推演出这两个对象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似的思维方法叫做(类比法)

15.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解决同类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习惯性反应,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依然沿用习惯程序去解决问题是指(思维定势的影响)

16.根据别人的描述在人头脑里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叫做(再造想象)

17.在人脑里把事物的组成成分、属性、方面、要素和发展的阶段等按照一定关系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的过程叫做(综合)

18.人在思维过程中能快速地在较短时间内找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这是指思维的(敏捷性)

19.以类似事物为原型,经过类比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叫做(原型启发)

20.根据一定目的在人脑里独特地构思新表象的过程叫(创造想象)

21.在人脑里把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概念、理论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叫(具体化)

22.按事物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叫(分类)

23.在人脑里确定事物之间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思维过程叫(比较)

24.全面辩证地思考问题,防止思维的片面性,是指思维的(广阔性)

25.创造性思维的结构十分复杂,形象多样,但主要是指(求异思维)

26.复合社会发展规律并可能实现的幻想叫做(理想)

二多选选择

1.求异思维的主要特点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2.演绎推理是由下列哪些部分所组成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3.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把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为一下几个阶段(准备阶段、孕育阶段、豁然开朗阶段、检验假设阶段)

4.思维的主要特征是(间接性、概括性)

5.思维的功能主要有(理性认识功能、学习功能、创造功能、调控功能)

6.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和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

7.推理一般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8.良好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9.人脑对表象的加工、改造有五种基本方式(拼合、联合、夸张、典型性、猜想)

1.想象:

是人根据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通过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来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2.功能固着:

只知道熟悉事物通常的用途,而不知道它的新功能,这就是功能固着。

3.思维定势:

指的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解决同类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习惯性反应,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仍然沿用习惯程序去解决问题.

4.原型启发:

指的是以类似事物为原型,经过类比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5.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6.创造性思维:

是用独特的、新颖的方法来解决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是发明创造的思维方式

7.求异思维:

也叫发散思维,是对所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从多方面加以思考,并提出许多新假设和找到许多新答案的思维方式。

1.思维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1.分析与综合2.分析和综合3比较与分类4抽象和概括5具体化和系统化

2.思维与语言有什么关系?

语言是物质现象,思维是精神现象

3.简述解决新问题包括哪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2.孕育阶段3.豁然开朗阶段4.检验假设阶段

五.论述题

试论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1.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2.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维活动3.提高本元认知能力,教给学生思维策略4.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和创造方法5.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6.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7.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品质8.提供创造性活动条件,让学生大胆创造

六注意

一担选择

1.我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停课,突然从教室外闯进一个人来,这时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朝向他,这种现象是(无意注意)

2.同一时间内人们清晰地观察到的事物的数量是指(注意的广度)

3.有明确目的而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后注意)

4.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是指(注意的分配)

5.在较长时间内,人们把注意保持集中在某种事物或果冻上,这是指注意的(稳定性)

6.下列哪个心理现象不能称为心理活动过程是(注意)

7.能使注意对象得到清晰、准确、深刻的反映,并能把事物的折现映像和内容保持在意识之中,直到活动的目的完全实现为止。

这是指注意的(保持功能)

8.有预定目的而且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注意)

9.根据新的任务,有意思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是指(注意的转移)

二多项选择

1.注意的功能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控制功能、调节功能)

2.注意的品质主要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

1.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现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策略:

指对自己有意注意的认知和调控

1.影响注意转移快慢与难易的因数有哪些?

1.原来的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2.新的活动和任务的特点3.事先是否有转移注意的信号4.人的神经类型与生活习惯

2.简述注意的外部表现

1.产生适应性活动2.无关动作被抑制3.呼吸的变化

试论述教师应如何让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学习。

第一要尽量防止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的干扰。

第二,新颖的教学内容。

第三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

第四,培养学生的兴趣。

2.要善于运用有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第一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第二,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适当。

第三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第四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第五组织学生实际操作

3.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六案例分析

以为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1.这种做法事与愿违,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不良效果。

2.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花卉植物这些新奇的刺激物,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

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更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新奇的刺激物上从而影响了学生停课。

七动机

一单项选择

1.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人是(马斯洛)

2.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叫(正强化)

3.生活上人们常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指(双趋势冲突)

4.一个人面临两个威胁性的目的的并且必须接受其中一时的心理矛盾状态是指(双趋势冲突)

5.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如对学生来说给予批评就是(I型惩罚)

6.人的意志行动的关键阶段是(执行决定阶段)

7.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是指(习惯性无力感)

8.一个人在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善于支配自我、调节自我的心理品质是指意志的(自制性)

9.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如对儿童来说禁看动画片就是指(II型惩罚)

10.与盲从性和独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指(自觉性)

11.在活动过程中,使人经常意识到目标,不断提醒自己为达到目标而不懈努力,从而使活动起到及爱情那个的作用,指是指动机的(强化功能)

12.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叫(负强化)

13.一个人在意志行为中所表现出的善于适时地、坚决地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的心理品质是指意志的(果断性)

14.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机叫做(学习动机)

15.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管判断或评价叫做(自我效能感)

16.激励和维持人的行为,并将该行动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这是指(动机)

17.当一个人对同一目的抱有趋向和退避两种不同动机而进行选择时的心理矛盾状态,这是指(趋势式冲突)

18.一个人经常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活动的目的及其社会意义,并随时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于行动目的和意义的心理品质是指意志的(自觉性)

19.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有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性。

20.不良好的意志品质有盲从性、独断性、武断和优柔寡断、动摇性和顽固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