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优质教学设计方案三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2564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二年级优质教学设计方案三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学二年级优质教学设计方案三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数学二年级优质教学设计方案三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数学二年级优质教学设计方案三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数学二年级优质教学设计方案三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二年级优质教学设计方案三篇Word格式.docx

《数学二年级优质教学设计方案三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二年级优质教学设计方案三篇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二年级优质教学设计方案三篇Word格式.docx

有3个方阵。

3、提出问题

根据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1个方阵有多少人?

[教学预设]:

学生可能提出:

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2个方阵有多少人?

3个方阵有多少人?

3个方阵比一个方阵多多少人?

等等。

4、解决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独立解决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5、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学生汇报时候要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即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教学预设]学生已经学过用一步乘法算式解决问题,看到主题图后会很快收集到数学信息,学生也能清楚表达出思考的过程,如下:

(1)、10×

8=80(人)表示求8个1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8×

10=80(人)表示求10个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7、总结学习方法

师生加以提炼学习方法:

读----想----做----说,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

8、揭示课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运用学过的一步乘法算式引入新课,了解学生思维的基础,激活学生思维。

然后经过总结学习方法,表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考过程来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充分准备。

二、探究新知训练思维

1、出示刚才提出的问题:

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

2、思考解决方法

(1)独立列式,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组长统计:

本组有几种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评价

[教学预设]学生的解决策略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

10×

8=60(人)80×

3=240(人)

第二种:

10=60(人)80×

第三种:

3=24人24×

10=240人

第四种:

3=30人30×

8=240人

第五种:

80×

3=240人

第六种:

3=240人或者8×

[预设处理:

根据学生的回答与解释,教师相机用课件演示学生思考过程,利用课件的直观效应帮助中下水平学生渡过思维困区。

黑板上去掉相同的做法,展示不同的算式。

比较每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最简单的方法。

基本方法鼓励全体学生都尝试做一做。

3、课堂小结

(本环节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读、想、做、说等解决问题的思路中,做到先思后说,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注意严密规范把解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变为外在的表现形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有序性和合理性,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三、巩固应用发展思维

1、课本中的做一做学生独立试做

(设计意图:

做一做的练习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通过这道题引导学生利用学会的思维方式,掌握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能判断出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补充问题并解答:

小青有两本相册,每本有24页,每页可以放4张照片,()?

帮助学生初步应用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篇二】

1.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2.进一步巩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培养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用三角尺拼角是一项内涵丰富的数学活动,又是安排在第三单元最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它既能巩固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学生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还能使学生更加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灵活运用角的知识拼角。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充分准备

(一)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

1.观察一副三角尺中两个三角尺中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2.给一副三角尺上的每个角编号。

如:

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编为A尺,其中的直角为A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A尺①号锐角和A尺②号锐角;

另一块三角尺编为B尺,它的直角为B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B尺①号锐角和B尺②号锐角。

(二)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锐角、直角、钝角有什么关系?

(锐角【篇三】

【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实际长度。

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教材先说明尺子的用处,之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小尺子,认识1厘米、2厘米……的长度。

例1,是用尺子录图钉的长度。

使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的大致长度。

例2.安排了让学生录一条线段和录自己手指宽度的实际动手活动。

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

以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

例3.是量纸条的长度。

使学生知道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通过例题和综合应用练习。

使学生初步学会量物体的长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本课的设计上。

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顺应学生认知规律。

渗透学法。

本课认识I厘米和几厘米。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用厘米量三个知识点的教学。

我都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实践创造”的模式进行。

创设一系列的情境。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水到渠成地掌握新知。

2.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细致、到位。

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

形成技能。

3.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用厘米录。

学生对物体的长度己有初步的认识。

但这节课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必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

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长度概念。

学会录长度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并能够在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筛得测最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并学会用厘米录比较短(整厘米长)的物体的长度。

2.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

初步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获得成功的体验。

建立自信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学生尺子。

学生指、比、找所用的卡片。

学生准备:

学生尺子、剪刀、图钉、线、宽I.厘米的白纸条、小棒、彩条卡片(黄彩条长8厘米。

红彩条长5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小方块、数字卡片、反馈牌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电脑显示:

两条线段。

一根长10厘米。

竖放;

另一根长11厘米。

横放。

请同学们猜一猜。

这两条线段。

哪根长?

哪根短?

学生可能猜竖放的长。

也可能猜两根一样长。

设问:

用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它们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

开课。

通过比较线段的长短。

使学生回忆己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得出要知道物体的长度。

需要用尺子最。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刻度尺教师提出问题,折导学生分组讨论。

电脑显示讨论题:

1.拿出你们的尺子。

认真观察。

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2.关于这些共同点。

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中。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师生评价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从学生天天使用的尺子入手。

让学生看一看、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找一找。

指导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

学会从变化多样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

同时也提供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契机。

便于学生进入积极探求新知的状态中。

(二)认识厘米1.1厘米有多长?

请大家尝试着在尺子上指出来。

2.电脑显示从0到1,从1到2.从2到3……每段的长都是I厘米。

通过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出:

每相邻两条较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从0到2.这两条刻度线之间有几厘米?

从0到3呢?

从0到5呢?

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多少厘米?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