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政治测试习题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2532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政治测试习题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政治测试习题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政治测试习题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政治测试习题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政治测试习题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政治测试习题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高二政治测试习题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政治测试习题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政治测试习题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docWord文件下载.docx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5.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的音乐,须由三人以上进行演唱。

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

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

侗族大歌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与侗族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

这表明侗族大歌

(  )

①是侗族文化的直接表现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③源于侗族人民的生活实践 ④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继承是发展的障碍

7.2010年12月21日,全国首届“推进素质教育,开展有效教学”学术研讨会在盱眙县举行。

研讨会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更好地开展交流教育研究与实践经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

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育、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加强教育改革发展的舆论引导和理论指导为主旨有效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关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被动传承文化的活动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C.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越来越小

D.教育的作用不受教育方式的影响

8.我们在电视上赞叹日本的“织巧节”和韩国的“孟兰盆节”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文化传统,却忽视了礼仪之邦的中国才是它们的起源之地;

在艳羡西方载歌载舞数日不眠的狂欢节时,却不知“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夜鱼龙舞”的元宵节恰恰是我国的狂欢节。

这说明(  )

A.外国节日比中国节日更科学更优秀B.中国节日比外国节日更优秀更科学

C.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继承的重要性D.民族节日传播的重要性

9.2010年12月17日,大学生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英才杯”演讲比赛在山东英才学院举行,比赛以“对话古代圣贤,弘扬中华智慧”为主题。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要彻底抛弃

B.坚持辩证的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我们要继承

D.文化对人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不可小看

10.历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基本上都遵循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理念,力争将最耀眼的本土文化呈现给世人。

这体现了(  )

A.文化可以分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两部分

B.民族文化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C.民族文化都值得发扬光大

D.正是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才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11.客家是汉族的独特民系,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如客家的围屋在中国民居中是独树一帜的,客家话形成一种独特的方言。

当客家人向海外移民时,又将中国文化带到异国他乡。

①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中原文化是先进文化,而岭南文化是落后文化④客家文化的独特性表明与其他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④

12.2010年12月7日,“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加坡开幕。

它的成功举办,对于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推进中华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特别是新加坡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和合作,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华文明对世界其他民族有很大的吸引力。

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①华侨下南洋 ②朝鲜与韩国在历史长河中曾经长期使用汉语 ③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来学习 ④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②③

13.2010年12月22日文化学者余秋雨做客《文化讲坛》时指出,要少点复古文化多点创新文化。

但也有人认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同以前的文化一刀两断,自主创新,不拘于前人。

这种主张(  )

A.具有革命性质,符合马克思主义B.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表现

C.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D.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14.在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文化部向山东省实验中学、济南市纬十路小学授予了“京剧传承基地”称号。

此前,教育部决定在全国开展京剧唱段进入中小学课堂的试点工作。

上述做法(  )

①有利于文化传承与教育的结合 ②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发挥了教育的文化传承作用 ④表明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唯一方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有许多已经被今天的社会所排斥。

A.古代伦理道德观念是错误的B.不同时代文化标准往往是不同的

C.文化在批判而不是在传承中得以发D.历史文化会随着社会发展逐渐丧失其合理性

16.2010年12月,广东东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王道平到长安镇调研文化建设时表示,长安要继续开拓创新,贴近实际和群众,努力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提升全民文化素养,促进我市文化名城建设。

“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

①全民学习 ②活到老学到老 ③终身学习 ④把学习作为人的第一需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17.中国古有“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今有“八荣八耻”。

这表明(  )

①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时代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 ③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④践行“八荣八耻”应是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

18.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设计融入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岭南文化元素,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贡献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

C.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D.世界各国的文化逐渐走向趋同

19.2010年12月1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印文化界人士座谈时说,中印是合作伙伴,不是竞争对手。

文化交流是心与心的对话与沟通,影响会更深远。

文化是沟通两个民族的桥梁,必须重视两国文化交流,必须重视加强两国人民的沟通。

对于文化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文化竞争排斥文化合作B.文化合作取代文化竞争

C.在文化竞争的同时,需要加强文化合作D.有的文化之间是竞争,有的是合作

20.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是(  )

①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②文化竞争又排斥文化合作的过程 ③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从2010年10月起,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开始举行,意大利各地几乎成了中国文化的舞台。

大红灯笼高高悬挂,茶室茶亭弥漫着浓郁的茶香,各大小展览馆不断展示中国从古至今的艺术精品,各剧院不时演出中国的戏曲、木偶、皮影等,一系列有关中国的文化讲座在这里持续亮相。

据此回答21~23题。

21.意大利中国文化年的举行,有利于(  )

①不同民族文化间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②消除两国文化差异 ③我国在文化交流中取长补短,实现文化创新 ④促进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2.大红灯笼高高悬挂,茶室茶亭弥漫着浓郁的茶香。

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

A.相对的稳定性B.鲜明的民族性

C.鲜明的时代性D.明显的优越性

23.“世界就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

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

”从文化视角看,上面这句话要表达的思想是(  )

①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4.20多年来,注重个人拼搏、竞争发展,成为以人为主体的广东文化的内涵。

而在新的转型期,注重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应成为广东探索粤文化和文化创新的要义。

这说明了(  )

A.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D.文化创新必须借鉴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25.近年来,有不少的经典影视作品被翻拍,可其中有不少作品却被观众诟病。

相比之下,《亮剑》、《历史的天空》、《士兵突击》等原创作品的热播则告诉人们,与其频繁向经典剧“借光”,还不如多花点心思,让今天的原创作品成为明日的经典。

这告诉我们(  )

A.经典作品没有翻拍的价值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只有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才是真正的发展D.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就是原创作品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观点一:

传统文化是财富。

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

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

观点二:

传统文化是包袱。

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

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根据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以上两种观点加以评述。

(14分)

 

27.山东是“齐鲁之邦”,有着深厚的人文、地理资源优势。

近几年来,齐鲁音像出版社根据文化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广泛与山东各地方剧团合作,已累积完成拍摄出版吕剧、山东梆子、枣梆等150余部山东地方戏曲,年发行量200多万盘。

同时以山东风光、齐鲁文化为切入点,相继出版了《中华泰山》、《孔子与曲阜》等大型历史文化片和介绍青岛、蓬莱等各地的“山东风光”系列旅游片。

这些措施不但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为拯救民族传统文化、振兴山东戏曲,让更多的传统剧种以现代的传媒方式延续和流传,为齐鲁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

(1)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正确态度?

(6分)

(2)你对齐鲁音像出版社的做法是怎样认识的?

(12分)

28.近年来,中外文化年活动频繁举行。

继2005年法国文化年、2006年意大利文化年和2007年中西(西班牙)文化年之后,中俄互办“语言年”活动2009年拉开序幕。

2010年10月,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开幕。

三位同学就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发生了争论。

甲同学:

外来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该照搬过来。

乙同学:

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不相容,应该坚决抵制。

丙同学:

外来文化中有优秀的部分,也有落后的部分,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1)以上三位同学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并指出错误观点的主要倾向。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请你根据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全面阐述自己的认识。

(12分)

答案解析

1.C [材料强调庆祝民族节日的意义,选C。

A、B、D观点错误。

]

2.C [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可能保持全球文化的高度统一,③观点错误。

3.A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因此,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②③正确,故选A。

4.C [一些重大发明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说明文化的交流、借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C项能够与题干构成因果关系,符合题意。

A、B、D三项与题干均不构成因果关系,不选。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立意,找出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

5.D [①②③④都是对侗族大歌的正确认识。

故选D。

6.A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继承就无从发展,④观点错误。

7.B [教育是能动性的活动,A项错误;

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C项错误;

不同的教育方式、理念,教育的效果是不同的,D项错误。

8.C

9.B [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辩证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项正确,A项错误。

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C项观点不全面;

D项不符合题意。

10.D [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将本土文化呈现给世人,即说明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构成世界文化,选D。

11.C [该题③④观点错误。

题干中“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体现了①②,应选C。

12.D [①不符合题意,④体现了民族文化是联系本民族的精神纽带,不符合题意。

②③体现了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

13.C [题干中的主张,完全抛弃民族文化,拒绝继承,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应选C。

A、B、D判断错误。

14.A ④观点错误,排除。

15.B [古代伦理道德中既有合理因素,能够不断传承,也有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落后的东西,A、C、D的观点具有片面性。

题干中的现象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认识不同,文化标准也不同,应选B。

16.C [对综合探究部分的基础知识考查。

②④是学习型社会的特点。

17.B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①排除。

18.A [B、C与题意不符;

D观点错误。

会徽融合中国特有民族文化元素,同时也是全世界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因此选A。

19.C [不同文化之间,既竞争又合作,A、B、D观点错误。

C项正确。

20.D [本题考查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过程,是学习过程、平等交流过程、取长补短过程。

②观点错误。

21.C 22.B

23.A [材料主要讲的是文化的多样性。

③与材料无关;

④是间接的选项。

排除③④。

24.B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目的这一知识点,解答本题要结合材料,注意答案的完整性与全面性,材料既强调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又强调了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只有B答案讲到了这两个方面的意思,故选B项。

A、C、D与材料结合不紧密。

25.B [A、C、D本身说法有误,应排除。

原创影视作品的热播,说明文化创新能促进文化发展繁荣,故选B。

26.

(1)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要一分为二地辩证认识。

(2)观点一看到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一面,但认为传统文化都是财富则是不科学的。

(3)观点二认为传统文化中有保守的因素也有不合理因素,是正确的。

但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则是不科学的。

(4)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解析 此题是一道辨析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作为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我们要坚持辩证的态度。

27.

(1)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齐鲁音像社借助资源优势,搞文化产业开发取得了可观效益。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齐鲁音像出版社的做法有利于齐鲁文化的传播。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齐鲁音像社的做法有利于齐鲁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④文化创新不但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同时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齐鲁音像社的做法有利于促进齐鲁文化的繁荣,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解析 第

(1)问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依据教材基础知识整理即可;

(2)问谈认识,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28.

(1)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丙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甲同学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乙同学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2)①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

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解析 文化创新要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即“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甲、乙同学的观点正是这两种错误倾向的具体表现;

(2)问如何实现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实质上是考查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注意和教材知识联系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