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计算机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245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计算机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计算机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计算机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计算机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计算机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计算机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docx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计算机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计算机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计算机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docx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计算机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

《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名称、诞生时间及运算性能;

名称: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

诞生时间:

1946年2月14日。

运算性能:

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

2.计算机发展四个阶段的名称、特点,划分的主要依据;

第1代:

电子管数字机

依据:

逻辑元件采用真空电子管。

特点:

体积大,功耗大,速度慢

第2代:

晶体管数字机

依据:

采用晶体管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特点:

第二代计算机和第一代相比体积减小、重量减轻、速度加快、可靠性增强

第3代:

集成电路数字机

依据:

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特点:

体积功能进一步减少,可靠性及速度进一步提高。

第4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机

依据:

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特点:

性能到规模提高,价格大幅度降低,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走进办公室和家庭。

3.计算机的特点及分类;

特点:

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逻辑运算能力强4.存储容量大5.自动化程度高

分类:

根据计算机综合性能指标划分为如下五大类:

1.高性能计算机2.微型计算机3.工作站4.服务器5.嵌入式计算机

4.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

1.科学计算2.信息管理3.过程控制4.辅助技术5.人工智能6.电子商务7.数字娱乐

5.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运算能力将大幅度提升,应用领域扩展变得更加人性化,未来的计算机将向着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等多方向发展。

6.数据与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主要特征;

数据概念:

记录信息的可识别符号,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信息概念:

一种被加工为特定形式的数据。

信息的主要特征:

1.信息源于物质和能量,它是客观存在的。

2.信息是可以感知的3.信息是可存储加工传递和可再生的

 

7.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

 

8.计算机中整数的表示:

无符号数与有符号数的表示方法,有符号数的原、反、补码计算;

 

9.计算机中浮点数的表示形式:

尾数+阶码;

 

10.常用英文字符的ASCII码的值(十进制值):

数字,大小写字母,空格,回车,换行;

 

11.GB2312汉字编码中的区位码,国标码和机内码之间的换算;

 

12.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六种主要的感觉媒体;

媒体:

信息的载体,也称媒介。

多媒体:

即多重媒体,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

多媒体技术概念:

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1集成性2交互性3多样性

六种主要的感觉媒体:

文字,图形,图画,动画,音频,视频

13.计算机中图像表示方式,常用图像格式,计算未压缩图像的大小;

a.图像表示方式:

由数字阵列信息组成,阵列中的各项数字用来描述构成图像的各个点的强度与颜色等信息,所以图像也称位图。

b.图像格式:

BMP,GIF,PNG,JPEG,

c.计算未压缩图像的大小:

p25

14.计算机中视频表示方式,常用视频格式,计算未压缩视频的大小;

a.视频表示方式:

视频的数字化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对视频信号进行捕获并加以采样形成数字化数据

b.视频格式:

AVI,FLV,rmvb,mp4,wmv

c.计算未压缩视频的大小:

p26

15.计算机中音频表示方式,常用音频格式,计算未压缩音频的大小;

a.音频表示方式:

计算机在处理声音时,除了输出仍用波形外形式外,而且进行数字化,是时间上连续变化的波形声音变为一串0,1构成的数字序列,这种数字序列就是数字音频。

b.音频格式:

MP3,wav,wma

c.计算未压缩音频的大小:

p29

16.计算机中音频数字化的过程;

模拟音频信号-采样-量化-编码-压缩(可选)-音频文件

17.JPEG的压缩模式,通用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及音频压缩技术;

a.压缩模式:

顺序是编码,递增是编码,无失真编码,阶梯式编码

b.视频压缩编码标准:

H.261,MPEG和DVI

c.音频压缩技术:

MP3,ACC

18.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与特征,防范计算机病毒的主要方法。

a.概念:

认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b.特征:

1.传染性2隐蔽性3潜伏性4可触发性5破坏性

c.防范方法:

1.修补操作系统以及其捆绑的软件的漏洞2.安装并及时更新杀毒软件与防火墙产品。

3.不要点击来路不明连接以及运行不明程序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应用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分类(作用范围、通信方式、拓扑结构);

4.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软件组成和网络连接的设备;

5.OSI参考模型的组成,TCP/IP参考模型的组成;

6.域名的基本组成及逻辑结构,IP地址的构成及标记法,IP地址的分类及方法;

7.网络的不安全因素,常用的网络安全策略和信息安全技术;

8.Internet的概念,Internet的客户/服务器结构原理,常用的Internet接入方式;

9.IE浏览器窗口的基本组成,设置浏览器主页的方法;

10.FTP文件传输的方法;

11.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过程,电子邮件的格式,使用OutlookExpress进行邮件帐户设置、发送、接收、阅读、回复、删除的方法。

第三章计算机组成与操作系统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2.现代计算机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3.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4.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及分类,常用的操作系统;

 

5.windows7操作系统基本操作(键盘、鼠标、启动、退出、注销)、配置(桌面背景、屏幕分辨率、控制面板)、应用(任务栏、窗口、记事本、画图、汉字输入法、格式化),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及操作。

 

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

1.Word的主要功能:

文字编辑、文字校对、格式排版、图文处理、表格绘制、帮助;

2.Word的启动和退出方法;

3.Word工作窗口的基本构成:

标题栏、功能区、工具栏、标尺、文档编辑区、滚动条、状态栏、最小化按钮、还原/最大化按钮、关闭按钮、任务窗格;

4.文档的基本操作:

新建、打开、保存、关闭;

5.Word视图的使用:

页面、大纲、WEB版式、阅读版式、草稿;

6.文本编辑的基本操作(移动和定位,文本的选择,插入内容,删除、撤消,剪切、移动和复制操作,定位、替换和查找操作、插入符号操作)的方法;

7.Word文档格式与版面设置,包括:

(1)字体和段落格式设置:

字符格式、段落格式、首字下沉、分栏排版;

(2)项目符号和编号;(3)边框、底纹、页眉和页脚的添加;

 

8.Word表格的建立与编辑,包括:

(1)表格的建立(3种方法:

插入表格、“表格”绘制、文本转换成表格);

(2)表格格式和内容的基本编辑;

表格选择:

表格的选定,单元格的选定,行的选定,列的选定,可以用鼠标直接选定。

表格编辑:

包括插入新的行、列、单元格;删除单元格、行、列,删除全表的操作。

删除操作则先选中要删除的内容,然后单击鼠标右键,在打开的快捷菜单中选定相应操作。

表格修饰:

包括表格的拆分,表格的合并,添加表头斜线,自动套用格式的应用。

表格的拆分包括拆分单元格,拆分整行,拆分整列各单元格,这些操作可以通过先选定相应内容。

表格的合并操作主要有合并单元格,合并整行、整列,这些操作可以通过选定相应内容后,然后单击鼠标右键,在打开的快捷菜单中选定相应操作即可。

添加表头斜线可以通过打开“表格”并选定“绘制斜线表头”项,弹出的“插入斜线表头”对话框来进行。

自动套用格式的应用可通过打开“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对话框来进行。

表格格式化:

表格的排版包括表格中文字的对齐,修改表格框线和添加底纹,表格位置调整。

9.Word对象的插入,包括:

(1)图片的插入剪贴画、来自文件;

(2)文本框的插入插入、编辑、调整大小、移动、设置属性;(3)图文混排技术嵌入型、四周型、紧密型、文字上方、文字下方。

第五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10

1.Excel2010窗口及其组成;

2.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关系,数量关系,默认工作表数量及名称;

3.单元格地址及单元格区域的表示方法;

4.拆分和冻结的含义及作用;

5.如何在单元格中另起一行输入数据(换行);

6.单元格格式的设置;

7.单元格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单元格的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方法;

8.公式的使用和常用函数使用;

9.数据排序分类,分类汇总方法;

10.图表的建立、编辑、修改及修饰;

11.工作表的页面设置。

 

第六章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2010

1.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演示文稿的视图模式和使用。

2.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主题设置、背景设置、母版制作和使用。

3.幻灯片中文本、图形、SmartArt、图像(片)、图表、音频、视频、艺术字等对象的编辑和应用。

4.幻灯片中对象动画、幻灯片切换效果、链接操作等交互设置。

5.幻灯片放映设置,演示文稿的打包和输出。

 

第七章程序设计基础与基本数据结构

1.程序设计方法学与风格(概念)

2.结构化程序设计(概念及特点)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主要的基本概念,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性;与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比较)

4.算法与数据结构(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5.基本线性数据结构(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6.基本非线性数据结构(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7.基本数据结构的应用(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插入类排序)

 

第八章数据库系统与软件工程基础

(一)数据库系统基础部分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2.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E-R图,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3.关系代数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及选择、投影、连接运算,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4.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

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相关策略。

(二)软件工程基础部分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2.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

测试。

5.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二、考试方式及题型

1.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时间120分钟。

2.考试题型:

试卷满分100分,包括单项选择题(20%),填空题(20%),判断题(20%),简答题(40%)。

三、各章内容分布比例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约20%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应用约15%

第三章计算机组成与操作系统约15%

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约20%

第五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10约10%

第六章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2010约10%

第七章程序设计基础与基本数据结构约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