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网络.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244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与网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鲁迅与网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鲁迅与网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鲁迅与网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鲁迅与网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迅与网络.docx

《鲁迅与网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与网络.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迅与网络.docx

鲁迅与网络

鲁迅:

网络时代的作家

  刘松萝

  

  鲁迅去世于1936年,当然不可能在互联网上写作和评论。

不过鲁迅的杂文,特别是后期的杂文却很像网络上的文章。

批评和辩论性的文章居多,篇幅短小,观点鲜明,这些都是网文的特点。

最早还只是内容上的接近,到了1933年出版《伪自由书》以后,鲁迅的文集在形式上也与网文接近了。

  晚年的鲁迅编杂文集的时候,常常把自己与对手在论战中的文章放在一起,有时甚至会出现几个回合的辩论。

其中有与王平陵关于警民冲突报道的辩论,关于萧伯纳访华的辩论,与王慈关于“辣椒救国”的辩论,关于“文人无文”的辩论,关于“以夷制夷”的辩论,与施蛰存关于《庄子》和《文选》的辩论,与章克标关于“登龙术”的辩论,等等。

鲁迅还喜欢写很长的后记,讲述杂文写作的过程,辩论的前前后后,还有前面的文章没有收进来的辩论。

鲁迅还在《准风月谈》的后记中提到,《社会新闻》曾经批评说,刊行《伪自由书》的本意完全是为了一条尾巴——《后记》。

  于是,我们就可以从鲁迅的文集中看到主贴、跟贴以及作者的答复。

与现在不同的是,贴子要印在报纸上,对方要看到,再写跟贴,写完了发表,这样的一个回合就需要几天的时间。

等到编入集子,几个月就过去了。

其实,文章脱离了当时的背景,辩论中缺少了对方的言论,我们得到的信息就残缺了。

可以想象,鲁迅如果生活在今天,身体状况又足够好,一定是网上的活跃人物。

  看一看鲁迅与对手的辩论,会感到明显胜过了他们。

敢于把自己和对手的言论放在一起,或多或少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有一位文学高人说过,鲁迅在辩论中不但会进攻,而且会防守,还会找出别人在高谈阔论中的漏洞。

他说,写文章一定要经得起反问,而经得起反问的前提是首先要向自己设问。

据说在上个世纪50年代胡风就说过,毛泽东的有些文章“经不起反问三句”。

以后的种种大批判文章和官样文章,正是继承了这一光荣传统。

  现在鲁迅不怎么受欢迎,这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我想,中国的很多作者不擅长逻辑思维,他们在写出了雄文和美文正等待喝彩之际,突然出现一个鲁迅,挑出了其中的硬伤,心胸不开阔者会恨一辈子的。

鲁迅虽然不在了,他的文章还会让有的人如芒刺在背。

如今的各路文学大师们有幸生活在“不争论”的年月,他们的作品就很不幸地经不住反问。

网上的勇士频频地向他们挑战,其实就是在继续扮演鲁迅的角色。

所以对于那些自封的文豪们来说,不把鲁迅打倒,位子是坐不稳的。

  有人说鲁迅刻薄,这里就暂时不讨论了,容我以后详细谈一谈鲁迅与辩论。

  前些日子倚栏读简写过一篇文章,《网络现象——“B超思维”》。

他说,对于网络辩论不要过于考虑对方的动机。

这个观点我基本上赞同,只不过有时候动机也值得参考,否则就是天真了。

  比如,鲁迅在《不通两种》中,找出了警民冲突报道的漏洞。

紧接着,一位王平陵就此写了一些阴阳怪气的文字。

鲁迅的反应则是:

“这位王平陵先生不知道是笔名还是真名?

但看他投稿的地方,立论的腔调,就明白是属于‘官方’的。

  又比如,鲁迅给日本的《改造》杂志写了3篇短论,有人把其中的《谈监狱》翻译后发表在《人言》上面。

而《人言》的“编者注”则露出了杀机:

鲁迅先生的文章,最近是在查禁之列。

此文译自日文,当可逃避军法审判。

  鲁迅在辩论中也冤枉过别人。

施蛰存曾经向年轻人推荐了两本古书——《庄子》和《文选》,为此鲁迅不断地冷嘲热讽,以至于在很多不相干的文章里也要提上一句。

现在看来,读古文是必要的。

有讽刺意义的是,施蛰存推荐古文,他的文章却没有表现出多少古文功底,而鲁迅却恰恰相反。

还有,王慈写了《提倡辣椒救国》,自然是无聊的文章。

鲁迅把此文与“民族主义文学”联系在一起,有些扯远了。

  辩论对双方都有益处。

即使是像王平陵那样的人,其观点也不乏可取之处。

比如他说,“在中国的作家之林,当然还没有人能超过鲁迅先生。

”他还说,“如果中国人不能从文化本身上做一点基础的工夫,就这样大家空喊一阵口号,糊闹一阵,我想,把世界上无论哪种最新颖最时髦的东西拿到中国来,都是毫无用处。

”现在看来,确实是灼见。

  前些日子,有两位网友谈到鲁迅的各种马甲,这又是与网络相似的地方。

不过,鲁迅使用马甲倒不是为了别的什么目的,而是“鲁迅”这个ID被锁定了,无法通过新闻检查。

批判鲁迅的文章多矣,还没看到谁说过鲁迅用马甲顶过自己。

相反,鲁迅还发表声明,拒收“思想巨人”之类的桂冠。

  鲁迅多次提到,有人自己办一个什么社,再出版作家词典将自己的名字收进去,这其实就是利用马甲了。

在鲁迅时代,像挂名的名人主编、名人校阅等等就已经出现了,只是一经披露,多少还有些无地自容。

不像我们这个时代,旁门左道已经成为常规手段了。

名不副实者坦坦荡荡,提出质询的人反倒会被群起而攻之。

  看了鲁迅的文章,网上的种种伎俩也就一目了然了。

文章虽然早已不是什么“经国之盛事”,但还是要真诚,要言之有物。

而对于写文章的人来说,某某姐姐的手法毕竟太原始了。

每当想到这里,总有把这些事情写出来的欲望。

好在殷鉴不远,有前人的遭遇提醒我不要多事。

    2006.3.16.

  参考资料

  1.不通两种.鲁迅全集,第5卷,伪自由书.

  2.颂萧.鲁迅全集,第5卷,伪自由书.

  3.止哭文学.鲁迅全集,第5卷,伪自由书.

  4.文人无文.鲁迅全集,第5卷,伪自由书.

  5.“以夷制夷”.鲁迅全集,第5卷,伪自由书.

  6.后记.鲁迅全集,第5卷,伪自由书.

  7.登龙术拾遗.鲁迅全集,第5卷,准风月谈.

  8.扑空.鲁迅全集,第5卷,准风月谈.

  9.后记.鲁迅全集,第5卷,准风月谈.

  10.大小骗.鲁迅全集,第5卷,花边文学.

  11.第四野战军:

一位拥有200多个“马甲”的高人(附:

清单).凯迪,猫眼看人.2006-2-1915:

00:

00

  12.另一篇关于“鲁迅与马甲”的网文,待查。

 

网络写手鲁迅的遭遇——80年前的BBS论战实录(周小鱼)

  周小鱼

  1925-1935年间的上海,汇聚了无数网络写手!

各种BBS层出不穷,三月风BBS,晨报BBS是其中影响较大者。

其余的小型BBS今天开坛,明天关张,倒也热闹非凡。

  最著名的写手当然是鲁迅了,他以日发千帖闻名全上海,拥有马甲无数,后来研究此段BBS历史的人专门著有《鲁迅马甲知多少?

》一文。

鲁迅倒是很想用自己本来的ID来着,只可惜各大坛子的斑竹都接到命令,不准刊登鲁迅的帖子。

鲁迅没办法,只好用各种马甲混迹于坛子中间,从“鲁迅1”一直用到“鲁迅N”,有时候也很直接,就用“我是鲁迅的马甲”发帖子。

不过即使他用的ID谁都不认识,也有无数的fans一眼就认出他的帖来。

  那时候的网络,极端地不发达,即使如帖王鲁迅者,也不过用几K的小猫上BBS,而且还老断线。

有时老鲁刚骂到酣处,我考,断线了!

老鲁没有存盘的习惯,往往只好重写,郁闷之极!

  那次左联网络公司的五个刚出道的写手柔石什么的准备合伙*一个莽原BBS,过来请老鲁在上面发发帖,壮壮人气,老鲁倒是去了。

可惜这五个写手太没有商业经验,只知道烧钱,再加上没有一个严格的审帖过滤机制,很快就被抓住把柄,被封了坛子。

不过这五位的钱也烧得差不多了,风险投资方也不再继续注入资金,正好可以借磨下驴。

后来这五位因为经常发反对当局的帖子,结果关进了龙华监狱,挂了。

老鲁听说,无比惋惜,特写强帖《为了忘却的纪念》,后被选入中学课本。

  老鲁由于常年留连于网上,每每与网上各大写手大战,以至于根本没心思写些大部头,最后好容易弄了两个:

《朝花夕拾》和《野草》。

不过后来老鲁把自己的帖子打包以后,倒是弄了十几个网上发帖集,什么《华盖集》、《且介亭集》,也是一大堆。

后来老鲁的fans们又鼓捣了一个《老鲁回帖集》。

因为老鲁这人厚道,除了写自己的主帖之外,也经常热心回帖,还有些新手常给老鲁发些站内信件什么的,老鲁都不厌其烦地回帖回信,于是老鲁的fans也是越来越多。

  老鲁肝火很旺,每次发帖之后总有些不自量力之流乱骂一气,按说老鲁不理这帮人也就算了,但是老鲁偏不,不管多晚立马也要回帖回骂。

这样一来二去老鲁的帖子总是拉的很长,看者如云,三月风BBS什么的几个大BBS就是这样被老鲁给捧红了。

老鲁的帖子几乎篇篇飘红,斑竹都是老鲁的晚辈,不飘红能行吗?

就这老鲁还不愿意呢。

每次老鲁的帖子一出来,服务器立马嘎吱嘎吱的,好几次歇工,可见老鲁的号召力有多强。

平时一般人不敢骂老鲁,否则立马被fans们给灭掉。

常骂老鲁的也就这么几位:

陈源(字西滢)、高长虹、阿英、梁实秋、苏雪林。

还有后来的郭沫若、成仿吾,各个都是各个坛子的风云人物。

这帮人在这里骂来骂去,每个人的fans们跟着对骂,再加上各位大佬的一大堆马甲上阵,刷新率吓死人。

有一次一个家伙用“狄克”的ID上去对着老鲁就是一通大骂,差点没把老鲁气死。

老鲁立马回了一个长帖愣是把那个狄克给骂了个狗血淋头。

这家伙当时刚来上海,寂寂无名,这么骂了几回愣是也在各个坛子算是露个小脸。

三十年后,此人风来水转,得为四人×帮之一,张春桥是也。

著名传记写手叶永烈还专门对此钩沉了一番。

  后来这帮兄弟眼看老鲁骂功炉火纯青,于是又出一招,在网络大传老鲁的绯闻!

称老鲁某晚偷看弟媳妇洗澡!

老鲁连连辟谣都不好使,最后被弟弟周作人上门来吵得不可开交。

本来老鲁兄弟两个都是网上最有名的写手之一,经常双双出马,横扫各大论坛。

结果自此一役,老鲁兄弟反目,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老鲁那次在网络聊天,遇到一个MM,许广平是也。

两人一见钟情,演绎了一段绝美的网恋神话!

最后老鲁一脚把原来那个不懂上网的老婆子踹了。

从此夫妻俩双双战于各大坛子,不亦乐乎!

  老鲁交游广阔,那次网络上白色恐怖盛行,没人能够发帖,老鲁跑到租界,果然这里不限IP,而且老鲁连用了几次跳板之后谁也逮不到他了。

老鲁大悦,发帖无数,那帮专门跟老鲁作对的家伙全都因IP被封等原因集体失声。

快哉!

  老鲁每天发帖,回帖,有时还要见网友,每天睡得极少,最后体重只有不到80斤!

最后终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老鲁最后留下一句话:

“骂我的帖主,我一个也不原谅!

 

鲁迅来到了网络论坛

  槟郎

  

  鲁迅活着的时候,还没有网络这个东西,因此,鲁迅到网络论坛来做网虾,肯定只能是一种假定。

不过,咱们大多数当代人来网络就是图个消遣的目的,只管自家玩的高兴,就不妨冒着“不敬”的罪名拿他老人家“开涮”一下。

如得罪了那位与鲁迅沾亲带故的网友仁兄,先赔礼道歉了。

  首先假定鲁迅在一个有报刊杂志,又有网络论坛的时代,他会不会到网络论坛来发贴?

肯定会。

鲁迅是一个满怀着启蒙主义理想的作家,而网络也是启蒙家的一个重要广场,他不会放过到这里来启蒙大众。

再说,鲁迅特别关心青年,而网络上百分之七十的虾子都是青年,网络青年是鲁迅关怀的对象,何况极有可能崇拜大作家鲁迅的网虾主动三请四邀鲁迅先生到论坛来“指导青年”呢。

当然,也不是没有可能,鲁迅被网站邀请到论坛来当斑竹,这样就不愁论坛没有人气了。

  再次假定鲁迅是大网虾还是小网虾?

有人会说,这还有疑问?

那么大的作家肯是大虾了。

我看不一定,就鲁迅和他同时代的许多作家相比,他的创作的数量并不很多,他老人家创作和翻译数量大致各占一半,但翻译在网络上只能算“转贴”,而这方面肯定有人比他凶猛得多。

就创作来说,现在有些很年轻的网虾网络文字的数量就已经超过鲁迅一生的文章数目了。

这也可理解,鲁迅毛笔写文章,而现在网虾电脑打字,鲁迅引用别人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而用上电脑只要复制一下便可。

不过,我们既然假定他是鲁迅,就应该假定他为大虾吧。

来到论坛,鲁迅先生发贴大作文章了,奇怪,鲁迅睁大了眼睛。

原来,电脑屏幕上显示,“您的大作须经审查后才能发表”。

鲁迅不由得叫道:

仰东恕杀,这玩意儿我见怪不怪了,咱大中华民国时书报检查不就是这玩艺儿吗?

对付这个,鲁迅是老手了,“准风月谈”?

书报检查制度那么严,他还不是照样发表了许多文章!

于是,鲁迅坐在电脑边,抽烟,吃鱼肝油,等着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