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备课教案与课时划分参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2345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性学习备课教案与课时划分参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综合性学习备课教案与课时划分参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综合性学习备课教案与课时划分参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综合性学习备课教案与课时划分参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综合性学习备课教案与课时划分参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性学习备课教案与课时划分参考Word下载.docx

《综合性学习备课教案与课时划分参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性学习备课教案与课时划分参考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性学习备课教案与课时划分参考Word下载.docx

(1)组内充分讨论:

想开展哪些活动?

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五、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

张贴,装订成册等。

4、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7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感受《网上呼救》中紧张的气氛,体会桑恩热心救人的品质。

3、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1、学习阅读材料,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通过朗读阅读材料,讨论交流的方式,说出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通过课前预习,随文识字,认识7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并向热心救人的桑恩学习。

目标3:

说说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讨论交流如何正确使用媒体,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列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等四篇阅读材料。

三、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

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

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

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但是有个叫斐迪辟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千米……”

②不精确。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多媒体。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

◇“他赶紧问:

‘你在什么地方?

’答案是‘芬兰’。

3、再次阅读材料,思考:

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

驿差长途跋涉—→近代:

()—→现代:

()—→当代:

广播、电视和()。

4、根据课堂讨论,填写表格。

种类特点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四、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哪些信息传递方式?

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五、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

“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

李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

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政府—→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教师要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六、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第三课时

1、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认识文中7个生字。

2、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能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通过课前预习,认识文中7个生字。

朗读阅读材料,说一说沉迷于网络的危害,能下决心告别网吧。

交流演讲稿的一般特点,能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通过辩论赛的展示,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

一、谈话引入:

1、教师谈网络的负面影响。

2、揭题板书。

三、阅读理解:

1、默读阅读材料,想一想:

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1)沉迷于网络的危害:

①影响学习成绩。

②影响身体健康。

③导致犯罪

(2)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他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1)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网络的危险。

③小结:

网络中有份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的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2)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四、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1、自由朗读演讲稿,想想:

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1)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听众。

(2)有鼓动性,竭力说服听众。

(3)摆事实,讲道理。

4、有感情的朗读这篇演讲稿。

五、写演讲稿:

1、学习小组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玩网络游戏好处多

◆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上网聊天多交朋友

◆上网交友危险大

2、开展辩论会。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3、根据讨论的结果,尝试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4、课堂交流。

第四课时

1、阅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认识5个生字。

2、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阅读两篇研究报告,说说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能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通过课前预习,认识5个生字。

朗读两篇研究报告,说一说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

小组合作,确定研究主题,制定并交流自己的研究计划。

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

1、我们身边充满了信息,信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2、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搜集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来解决。

三、阅读报告,了解特点:

1、通读两篇研究报告,学习生字。

2、说说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3、、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1)观察记录天气(风向)的变化。

(2)了解有关知识。

(3)收集相关的资料。

4、小结:

研究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在掌握尽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研究。

四、开拓思路,确定主题:

1、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打开学生的思路。

(1)牛顿发现苹果掉在地上,通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

(2)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开的情景,通过研究,发明了蒸汽机。

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研究的问题。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4、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如:

(1)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

(2)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

(3)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

(4)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5)究竟有没有“UFO”

(6)火星上有没有生命

5、学生竞争选择研究主题,组成研究小组。

五、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1、出示研究计划的范例。

2、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3、课堂交流各组研究计划。

六、课外作业:

按照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越多越好。

第五课时

1、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1、研读两篇研究报告,小组交流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谈一谈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

搜集、整理信息,小组合作写一篇简单的研究报告。

一、揭示主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研读研究报告,领悟写作要点:

1、认真研读两篇研究报告,思考:

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归纳:

(1)相同点:

①两个研究都有明确的结论。

②都有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

(2)不同点:

①《奇怪的东南风》的写作思路:

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②《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写作思路:

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

③两篇研究报告的语言个有特点:

前一篇语言更形象生动一些;

后一篇更严肃一些。

三、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1、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

(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

(2)我们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3)我们有哪些治疗?

可以怎样表达?

(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

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

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

四、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

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

五、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六、教师小结。

第六课时

1、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2、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交流汇报各小组的研究报告,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通过小组交流展示,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通过各别发言、小组交流等方式,说说今后自己如何搜集、运用信息。

一、回顾复习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

三、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

(1)小组内的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题。

②调查研究的过程。

③研究的结论。

(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

(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

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

四、评价研究成果:

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评价,如,打分、评星级等。

2、教师作出综合评价。

五、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

1、自由交流: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1)经常浏览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比如:

简报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今后查找。

(2)经常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的使用各种信息的习惯。

(3)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可以汇编自己的研究报告集。

(4)交流今后如何搜集、运用信息。

六、教师总结。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计划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

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

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

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

(1)自由组成小组

(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

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

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

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

(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

(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

(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

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四、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诗海拾贝阅读材料《诗经·

采薇》《春夜喜雨》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激情导入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的文化瑰宝中熠熠闪光。

大家能背一背自己喜欢的诗歌吗?

……看来大家都乐于学诗、背诗。

这就好。

大家熟读成诵的都是唐诗宋词元曲,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两千多年前的古诗,这首古诗非常经典,可谓千古绝唱,我们今天来做一回知音,听一听这首遥远的绝响。

师板书课题:

《诗经·

采薇》(节选)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教师范读,学生根据老师范读划分节奏。

3、学生自由读诗,老师指名学生朗读。

4、对照注释,学生自由读诗。

5、再次对照注释,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三、质疑、释疑

俗话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同学们,你们读了这几句诗之后,一定会有很多疑问,现在请你们提出来。

学生的疑问可能有:

1、为什么要像老师那样读,能不能按我们自己的想法来读?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运用对比的方式。

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

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2、提有关《诗经》的问题。

(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3、题目是《诗经·

采薇》(节选),为什么没有一句话提到采薇呢?

4、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句诗里,我们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

那么“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呢?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5、“往”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来”又是什么意思?

6、从这一“来”一“往”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再次自由诵读,释疑。

四、指名学生读诗,想象“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情景。

你能由“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联想到哪些诗句?

或者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景?

你能用比喻、拟人或者夸张的手法来写一写吗?

(五)拓展

“一切景语皆情语”。

短短的几句诗,十六个字,可是有着丰富的的意蕴。

大家能够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为了帮助理解,我可以给大家补充一点资料。

老师作一些简要补充。

诗的后两句: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表现戍边战士的人生追忆,多年军旅,饱经风霜,回归家园时的感伤怀恋和悲思。

杨柳是别离的意象。

雨雪是现实的冰冷遭际。

了解了诗人的经历,我们再次读这首诗,你有新的感受和体验吗?

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六)总结学习方法:

同学们,你们觉得学古诗难吗?

回顾这节课,我们总结一下学习方法吧!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七)小结:

大家掌握了这套学习方法,以后可以试着在学习中运用它。

相信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与诗人取得了心灵的沟通。

作为诗人的知音,让我们一齐背诵这首诗,去感怀那时的景,那时的人,那时的情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