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一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194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0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必修一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湘教版必修一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湘教版必修一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湘教版必修一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湘教版必修一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必修一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学案.docx

《湘教版必修一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必修一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必修一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学案.docx

湘教版必修一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

2.了解不同历史阶段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3.理解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一、自然资源概述

1.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属性:

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

3.分类

4.自然资源可再生与非可再生分类的相对性

1.雷电、汽油、棉花都是自然资源吗?

为什么?

答案 雷电虽然来自自然界且蕴涵大量能量,但受技术条件限制,目前人类尚不能将其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因此不能称为自然资源。

汽油虽然能提供动力,但它是人类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不是直接来自自然界,不能称为自然资源。

棉花的生长过程离不开人类的管理,因此不是直接来自自然界,也不能称为自然资源。

2.水、草原、森林等可再生资源永远不会枯竭吗?

答案 自然资源可再生与非可再生的分类是相对的。

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

如果利用的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其再生的数量或速度,或者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就会出现资源的短缺或枯竭。

3.煤炭、石油、天然气按性质划分为何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答案 这些自然资源的形成需漫长的地质年代,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属于不可再生。

归纳总结 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联系

自然环境

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这几个概念的关系:

自然资源

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

也可以说自然资源是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矿产资源

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

能源

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方法技巧] 判断自然资源的方法

判断某些物质和能量是不是自然资源,要看其在一定时间条件下是否同时具备两个属性:

(1)自然属性:

即存在于自然界中,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的物质或能量。

(2)社会属性:

即“有用性”,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或能量。

阅读下列图片,完成

(1)~(3)题。

(1)图片中的物质与图例丙所示物质同类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表示自然资源的图片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3)图片中,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得到恢复和再生的自然资源是(  )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答案 

(1)D 

(2)A (3)B

解析 第

(1)题,图片①~④依次表示煤炭、沙漠、梯田、汽油;图例丙所示物质表示不属于自然资源的能源,四种物质中,只有汽油符合这一条件。

(2)题,矿产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汽油不是自然资源。

第(3)题,“被人类开发利用后”是关键信息,沙漠和梯田属于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1.人们认识和利用煤炭资源的过程

前煤炭时期

煤炭时期

后煤炭时期

时间

18世纪中期以前

20世纪初期

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不发达

以蒸汽机为标志的产业革命

内燃机的使用

主体能源

木柴、水力为主

以煤为主

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能源结构多样化

能源时代

木柴时代

煤炭时代

石油时代

根本原因:

各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2.能源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

名词百科 能源消费结构与化石能源的含义

(1)能源消费结构:

是指供给消费的各类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2)化石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统称为化石能源,又称化石燃料,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气等。

1.结合教材中的“木柴时代”“煤炭时代”“石油时代”,回答下列问题。

(1)迄今为止,能源开发经历了哪些过程?

(2)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大吗?

(3)未来能源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如何?

答案 

(1)18世纪中期以前称为能源的“木柴时代”。

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很低。

20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了以煤为主的“煤炭时代”。

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优势地位逐渐被石油和天然气所取代,世界能源进入“石油时代”。

(2)随着科技的发展、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交通运输成本的降低,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影响也日趋弱化。

(3)从长远看,能源消费结构将从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为主的能源多样化利用阶段,在转换的过渡期仍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

2.读教材P104图4-29“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能源的消费结构如何?

(2)据图说明1978年~2001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对于中西部地区新一轮的煤炭开发,你认为下列哪种方式较为合理?

并说明理由。

①直接销售煤炭 ②建坑口电站,出售电力 ③发展煤气化、液化工业 ④发展高耗能工业

答案 

(1)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石油、天然气、水电的消费呈上升趋势。

(2)煤炭所占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石油比重先下降后上升,天然气、水电比重持续上升。

这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后曾出现过一次“石油危机”,受其影响石油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煤炭比重上升。

(3)①不合理。

直接销售煤炭,产品的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并加重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③相对合理。

因为这些方式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也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④不合理,高耗能工业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应限制其发展。

归纳总结 我国的能源问题

项目

具体内容

主要

表现

①石油供应紧张,长期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

②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中国进口石油一半左右来自中东,这些地区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我国石油进口的可靠性

③中国石油进口运输以外国油轮运输为主,增加了石油进口的脆弱性

成因

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②我国能耗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④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的需求

⑤国际石油价格波动

开源

①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

②积极开发水能资源,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节流

①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能源开采率

②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

区际协调

①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供应

②将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国外生产,降低能源使用量

1.下图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

A.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

B.石油、天然气、煤、水电和核电

C.天然气、石油、煤、水电和核电

D.煤、水电和核电、石油、天然气

(2)在本国能源消费构成中,该图所示能源③居首位的国家是(  )

A.瑞士B.法国C.中国D.英国

答案 

(1)B 

(2)C

解析 在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石油,其次是煤炭,最小的是水电和核电。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仍以煤为主。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的建设,将在我国西南地区开辟新的油气资源陆路进口通道,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进口多元化,增强国家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有利于促进西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西南能源结构,促进和带动云南社会经济发展,造福各族人民群众。

材料二 

(1)从甲图可以看出,巨大的供需缺口将使我国石油的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扩大,对外依赖程度将于________年之前超过50%;从乙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石油主要来源于________地区。

(2)试分析我国石油安全受到威胁的原因。

(3)简述解决我国能源不足问题的主要措施。

(4)与从“马六甲海峡”运油相比,中缅管道有何优势?

答案 

(1)2015 中东(波斯湾、西亚)

(2)①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工业生产、生活对石油需求量增加;②国内石油产量不断下降;③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特别是海湾地区战争不断,影响石油进口安全。

(3)①进口石油,拓展能源进口渠道多样化;②开发核能和其他新能源,走能源多样化道路;③通过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④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耗能少的工业;⑤加强石油勘探工作。

(4)运距短,节省运费;可避开“马六甲困局”,运输安全。

解析 第

(1)题,由两图可看出石油的供需变化和主要来源地区。

(2)题,从生产量、需求量、国际局势等方面分析我国石油安全受到威胁的原因。

第(3)题,从开源(勘探、进口、开发利用新能源)、节流、调整产业结构等几方面分析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对策。

第(4)题,从距离、安全等方面分析中缅管道对比“马六甲”航线体现出的优点。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阶段

特征

自然资源对人

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

举例

农业社会阶段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

地形、气候、水文等

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谷地、尼罗河谷地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工业社会

阶段

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决定性影响

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

以大庆、克拉玛依、东营等为代表的石油工业城市,以鞍山、本溪、攀枝花等为代表的钢铁工业城市,以金昌、铜陵、个旧等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工业城市,都靠近资源富集的地区

后工业化阶段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

后天性资源

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新兴电子工业主要分布在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

趋势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促使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但在不同的阶段,人类社会利用资源的程度也不一样。

读“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生产和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有什么特点?

古代城市主要形成在哪些地区?

(2)在工业社会阶段,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工业化后期,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哪种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深度有什么样的变化?

答案 

(1)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地受到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制约。

在一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并形成古代城市。

(2)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和交通运输便利程度。

(3)工业化后期,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后天性资源的地位迅速上升。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扩大、深度逐步拓展。

归纳总结 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社会时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小

B.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