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小故事ok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1719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传统文化小故事ok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华传统文化小故事ok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华传统文化小故事ok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华传统文化小故事ok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华传统文化小故事ok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传统文化小故事okWord格式.docx

《中华传统文化小故事ok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传统文化小故事ok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传统文化小故事okWord格式.docx

他的工作态度非常严谨,对许多章节都做了反复修改。

全书编成时共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包括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

宋神宗将这部书定名为《资治通鉴》。

宋神宗熙宁三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京师,住在洛阳独乐园。

这段时间里他经常与邵雍闲游谈心。

有一次,司马光问邵雍:

“你看,我这个人怎么样?

”邵雍回答说:

“君实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啊!

”邵雍对司马光的评价确实恰如其分,不愧是司马光的知己。

释义:

本义指双脚在地面上站稳,踏踏实实做事。

形容做事认识,作风质朴,不虚夸,不浮华,不投机取巧。

《邵氏见闻录》

4.路不拾遗——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经武阳(今河北大名、馆陶一带),不小心把一件心爱的衣服丢了。

他走了几十里后才发觉,心中很着急,有人劝慰他说:

“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得到。

”那人听了半信半疑,心里话:

这可能吗?

转而又一想,找找也无妨。

于是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他失去的衣服。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

形容国家安定,人们思想品德高尚,社会风气很好。

《旧唐书》

5.见贤思齐——老子是楚国的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曾在周朝担任文官,负责古代图书典籍的收藏和管理,但当他看到周王室日渐没落,周王对有识之士的治国之策根本不予理睬后,愤然辞官,开始了讲学活动,在周王朝成了一个很有社会地位和知识渊博的学者。

当时孔子在鲁国,正是青年好学的时候,他一面讲学,一面四方求学拜师。

有一天,他听到学生南宫敬叔称赞老子是一个有真才韬略的学者,便决定去拜见。

孔子请南宫敬叔作引导,不远千里从鲁国去会见老子。

孔子经过长途跋涉,带着学生们来到洛邑。

老子异常兴奋,特地带着徒弟前去迎接。

相见后,尽管年龄相差悬殊,双方稍有几分拘谨,由于孔子的真诚求教,老子还是毫无保留地传授了治学的道理,并赠给孔子有关的图书典籍,二人从此结为知己。

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指十分有上进心和进取心。

《论语·

里仁》

6.内助之贤——晏婴是战国时齐景公的宰相,躯体不甚高大,据云长不满六尺(相当现在四尺三寸)但他很有才干,名闻诸侯,有一天晏婴出门,坐着车子,由他的御者(马车夫)驾车。

那位御者的妻子很贤淑,当御者驾着车子,经过自己家的门口时,他的妻子在门缝里偷看,看见她丈夫挥着马鞭,现出洋洋得意的样子。

  当天晚上她丈夫回家时,她就责他道:

“晏婴身长不满六尺,当了齐国的宰相,而且名闻天下,各国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

我看他的态度,还是很谦虚,一点也没有自满的意思;

你身长八尺,外表比他雄伟得多,只做了他的驾车人,还洋洋得意,显得很骄傲的样子,所以你不会发达,只能做些低贱的职务,我实在替你觉得难为情啊!

  御者自从听了他妻子的话后,态度逐渐转变了,处处显得谦虚和蔼,晏婴看见御者突然谦和起来,觉得很奇怪,问他的原因;

御者就把妻子所说的一番话老老实实地告诉晏婴。

晏婴为他听到谏劝,能够马上改过,是一个值得提拔的人,于是推荐他当了大夫的官。

由这内助之贤的故事,后人把它引伸出来,恭维人家有贤淑的妻子。

今日一般人对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都有了进展,增加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就称他有内助之贤。

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有进步,提高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

《宋史·

后妃传上·

序》

7.糟糠之妻——宋弘,字仲子,东汉初期的名臣,他不仅以清节威德著称于世,在处理夫妻关系上的所作所为,也为后世称道。

汉光武帝即位以后,宋弘被拜为太中大夫,后来又做了大司空,被封为侯。

他将自己所有的田地租税收入和朝廷的俸禄,用来赡养九族中的人,而自己官高位显,家中却没有多少财产。

这一年,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光武帝念及姐弟之情,时常请她入宫见面、聊天,也想替姐姐再找一个好丈夫。

一天,两人坐在一起议论朝中大臣,光武帝想趁此机会看看姐姐态度,于是问道:

“看我这朝中众臣,谁是真正的贤士?

”公主回答说:

“依我之见,宋弘为人有威望,有道德,其他人无法跟他相比。

”这样一来,皇帝明白了姐姐的意思,她是看中了宋弘的人品,就宽慰姐姐说:

“别急,等我想个办法,慢慢找机会把这事办了。

”由于深知宋弘的为人,光武帝颇动了一番脑筋。

他知道要是让人直接去说媒,而宋弘不同意,这岂不是让姐姐的面子丢尽了,自己也不好下台。

于是过了几天,他找个机会召见宋弘,让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听他们谈话。

光武帝问宋弘:

“我听说民间有这样的谚语,说一个人当了高官,他过去的旧相识就要被换掉,不再来往了;

一个人要发了大财,他过去的妻子就会被抛弃,另寻新人,是这样的吧?

这是人之常情啊!

宋弘听了,明白了皇上的意思,他正色回答皇上的问话说:

“臣听说人贫贱时交的朋友,富贵的时候不能忘记他们;

贫贱时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妻子,也不能因为自己富裕了就休弃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贤达之士所做的。

”听了这话,皇上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更佩服他的为人了。

同枕之缘几生修来,结为夫妇,就应该终生相守、相敬如宾,怎么能因为一方地位的变化而变化呢?

更不能嫌妻子老丑而另择新欢。

应该牵手走过人生之路,不离不弃、共进共退。

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

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后汉书·

宋弘传》

8.见义勇为——天下有名的巧匠公输般,为楚国制造了一种叫云梯的攻城器械。

楚王想要用这种器械攻打宋国。

墨子当时正在鲁国,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动身,走了十天十夜直奔楚国的都城,去见公输般。

墨子对公输般说:

“北方有人侮辱我,我想借你之力杀掉他,请允许我送你十镒黄金作为报酬。

”公输般很不高兴,他说:

“我义度行事,决不去随意杀人。

”墨子起身向公输般拜揖说:

“我听说你造了云梯,用来攻打宋国。

宋国有什么罪呢?

楚国的土地有余而人口不足,现在牺牲本来就不足的人口,去争夺自己已经有余的土地,这不能算是聪明。

宋国没有罪而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

你明白这些道理却不去谏止,不能算作忠。

你不杀一人而准备杀宋国的众人,确实不是一个明智的人。

”公输般认为墨子说的很对,但觉的已经答应了楚国,不好反悔。

墨子请他引见去见楚王,公输般答应了。

墨子见到楚王,晓以大义,说的楚王心服口服,但楚王还是说:

“公输般为我制造了云梯,我一定要攻打宋国。

墨子于是解下腰带围作城墙,用小木块作为守城的器械,要与公输般较量一番。

公输般几次设置了攻城的妙计,墨子则全部加以抵御,公输般只好认输,但却说:

“我已经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你,不过我不想说出来。

”墨子说:

“我也知道你用来对付我的方法是什么,我也是不想说出来罢了。

”楚王问两人到底在说什么,墨子说:

“公输般的意思不过是要杀死我,杀死了我,宋国就无人能守城,楚国就可以放心的去攻打宋国。

可是我已经安排了我的学生300人,带着我设计的守城器械,正在宋国的城墙上等着楚国的进攻呢?

所以,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绝懂防守之道的人,楚国还是无法攻破宋国。

”于是,楚王放弃了进攻宋国的打算。

墨子成功的劝阻了楚王,便起程回鲁国。

途径宋国时,适逢天降大雨,于是想到一个闾门内避雨,看守闾门的人却不让他进去。

殊不知,正是墨子刚刚挽救了宋国,使宋人免遭灭顶之灾,实在是宋国的恩人。

宋人却毫不知情,而墨子也不求任何回报。

指见到合乎正义的事情就勇敢地去做。

为政》

廉政篇

1.励精图治——公元前68年,汉朝名将霍光因病去世。

御史大夫魏相根据历史教训和霍氏家族的专权胡为,建议宣帝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权力。

霍氏对魏相极度怨恨和恐惧,便假借太后命令,准备先杀魏相,然后废掉宣帝。

宣帝得知此事后,先发制人,采取行动,将霍氏满门抄斩。

  从此以后,汉宣帝亲自处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

他直接听取群臣意见,严格考查和要求各级官员;

还降低盐价,提倡节约,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魏相领着百官尽职,很符合汉宣帝的心意。

汉宣帝在魏相的配合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的有效措施,终于使国家兴旺发达起来。

他在位二十五年使已经衰落的西汉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指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

《汉书·

魏相传》

2.克己奉公——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颍阳人。

祭遵从小喜欢读书,知书达理,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

  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颍阳一带,祭遵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下吏。

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

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循私情,为大家所称道。

  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依法把这小侍从处以死刑。

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想祭遵竟敢处罚他身边的人,欲降罪于祭遵。

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说:

“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

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

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

  刘秀听了觉得有理。

后来,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征虏将军,颍阳侯。

  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

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装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祭遵死后多年,汉光武帝刘秀仍对他的克己奉公精神十分怀念。

本义指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

比喻一个人对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

祭遵传》

3.两袖清风——于谦是明朝浙江钱塘人,二十四岁中进士,不久做了监察御史。

他同情百姓疾苦,在任期间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明宣宗很赏识他。

于谦被破格提升为河南、山西巡抚后,衣食住行仍很俭朴。

明宣宗九岁即位,宦官王振专权。

王振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外省官员进京,总要向王振进献礼品。

一次,于谦入朝,手下人建议他带着蘑菇等土特产去联络感情。

于谦哈哈大笑,提笔写下一手诗,表明他的一身正气:

      绢帕蘑菇及钱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

比喻做官廉洁。

《次韵吴江道中》

4.明察秋毫——从前有个叫唐宗普珍的姑娘正在洗衣服,她把一对金戒指放在岸边的石头上。

无赖小偷格桑趁她不注意,把金戒指偷走了。

姑娘向法官报了案。

法官查问无赖格桑,格桑说:

“戒指是我死去的母亲送给我的。

”法官想了想,说:

“此案没有旁证,干脆你们一人拿走一只戒指算了。

”格桑想:

“这倒不错!

一是顺从了法官,二是不化代价得到一只金戒指,我没吃一点亏。

”于是点头同意。

唐宗普珍想:

“不能平白无故失去一只金戒指,就说是送给他,也讨不了一份人情。

”于是大声说:

“我不同意这样做,法官的判决不公平。

”法官说:

“好了,好了!

现在证明金戒指是唐宗普珍姑娘的。

因为那本是她的东西,所以她不想无缘无故送给别人。

无赖格桑不化代价就能得到一只金戒指,所以他同意这样做。

”就这样,法官根据姑娘和小偷的态度,判断出了金戒指的主人是谁。

本义指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孟子·

梁惠王上》

5.兼听则明——唐太宗问魏征:

“君主怎样叫明,怎样叫暗?

”魏征答: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

帝舜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驩兜不能蒙蔽他。

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

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被软禁饿死;

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贵族大臣不敢蒙蔽,下情得以上达。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潜夫论·

明暗》

6.集思广益——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蜀国的大小政事都由丞相诸葛亮处理。

诸葛亮在朝野的威望很高,但他并不居功自傲,经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

当时负责丞相府文书事务的主簿官杨颙,对诸葛亮亲自过问每一件事的做法提出了异议,他说:

“处理国家军政大事,上下之间分工应该不同。

”劝说诸葛亮应抓住军政大事而不必过问一些琐碎小事。

诸葛亮对于杨颙的劝告和关心很是感激,但他怕有负刘备所托,仍然亲自处理大小事务。

后来杨颙病死,诸葛亮非常难过。

为了鼓励下属踊跃参与政事,诸葛亮特意写了《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这篇文章,文中写道“丞相府里让大家都来参与议论国家大事,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的听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议,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

7.公而忘私——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大夫,名叫祁黄羊,品德高尚,是晋平公的得力谋臣。

晋平公要决定什么大事,都要同他商议。

有一天,晋平公把祁黄羊招进宫,问祁黄羊说:

“南阳县还缺个县令谁可以去担当这个职务?

”祁黄羊想了想说:

“解虎去比较合适。

解虎与祁黄羊之间有矛盾,是晋平公也知道的。

他听到祁黄羊举荐解虎,有点出乎意料,就问:

“解虎不是与你有仇吗?

你怎么推荐他去当县令?

”祁黄羊说:

“您问的是谁可以去当南阳县令,又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晋平公点了点头,说:

“好吧!

”于是就派解虎去当南阳县令。

解虎到了南阳,把南阳治理得很好,老百姓都很拥戴他。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

“现在还缺少一个军尉,你看谁能够胜任?

”祁黄羊回答说:

“祁午可以担任这个职务。

晋平公听了,又吃了一惊。

原来祁午是祁黄羊的儿子。

当时,推荐自己的亲属当官是很忌讳的事情,因为很容易招来闲话。

晋平公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就说: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你推荐他去当军尉,就不怕别人说你徇私情?

“你问的是谁可以当军尉,又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

我是谁胜任这个职务就推荐谁,不管他和我有没有关系,怕什么闲话呢?

晋平公很赞赏他的坦荡,就说:

“那好,就派祁午去吧!

”就又任用了祁午,祁午果真非常称职。

后来,孔子听了这件事,就感慨地说:

“乞黄羊的话说得太好了!

举荐人才不回避跟自己有仇的人,也不回避自己的儿子,真是公而忘私啊!

为了公事,忘记私事。

指一心为公。

《吕氏春秋·

孟春纪·

去私》

8.陶母教子——陶侃是东晋浔阳人,曾任荆州、江州等地刺史,是晋代很有作为的官员。

陶侃幼年丧父,家中十分贫穷,他的母亲湛氏靠纺织供养他读书,湛氏还教导他要好好做人。

长大后,陶侃做过管理捕鱼的小官,名谓“鱼梁吏”。

一次,很爱母亲的他派人给妈妈送去了一罐鱼干,以表自己的孝心。

谁知湛氏见了,并不领情,她让来人原封不动地把东西带回去,同时还捎去了一封信。

在信中,湛氏批评儿子道:

“你在外当差,把公家的东西送给我,这是不孝顺,你这样做会让我为你担心啊!

陶侃听了母亲的教诲,十分后悔,此后再也不敢占公家的东西。

后来,陶侃成为一名很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陶侃的成就,与他母亲的谆谆教诲是分不开的。

陶母湛氏教育自己的孩子要从小事做起,奉公守法,廉洁自律。

《世说新语·

贤媛》

修身篇

1.闭门思过——西汉昭帝时,燕人韩延寿曾做过东郡(今山东郓城)的太守。

他善于听取部下的劝告,积极采纳好的主意。

他在东郡当官三年,号令严明,办案果断迅速,结果,社会风气大大好转,使东郡成为当时全国治理得最好的一个郡县。

后来,韩延寿又当上了左冯翊(今陕西大荔)的太守。

在任的前几年,他从不到地方巡视。

有一次,有一个部下劝他到下面走一走,视察一下各地县官的政绩。

韩延寿说:

“各县都有贤明的长官,督邮也能明辨善恶,我下去巡视恐怕用处不大反而增加麻烦。

”部下又说:

“现在正值春忙时节,下去也好看看农民的耕种之事。

”韩延寿只好出行。

他刚走到高陵县(今陕西高陵),就有兄弟俩因争田之事直接找他告状。

这件事使他感到非常难过,他说:

“我作为太守,是一郡之长,却不能救化百姓,结果导致民众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又使贤人孝子受辱,责任全都在我身上,我还是自己退职让贤吧。

”第二天,他就推辞称病,闭门思过。

地方官员见他这样,也都深感自己失职。

韩延寿的举动也深深感化了争田地的那兄弟俩,他们两人由互争变为互让,并且主动前来负荆请罪。

韩延寿非常高兴,亲自接见,并以酒肉热情地款待,勉励他们知错能改。

这件事让当地老百姓和官员都对韩延寿更加敬重,从此,在左冯翊再也没有争讼之事发生。

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错。

比喻人有自知之明能够自我批评,检查自己的过失。

《镜花缘》

2.从善如流——郑国是春秋时的小国。

它为了防御楚国,和晋国签订了盟约。

结盟的第二年,楚国即发兵进犯郑国。

晋军有约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与楚军相遇,楚军不战而退。

晋将赵同等人主张乘机攻占楚国的蔡地。

他们催请栾书元帅下令行动,但知庄子不让栾书元帅发兵,说:

“楚军已撤,郑国转危为安,我们就不该进攻楚国。

”栾书元帅觉得有理,毅然命令大军撤回晋国。

对此,《左传》称赞栾书的举动是“从善如流,宜哉。

形容乐于听取正确的意见,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

《左传·

成公八年》

3.名正言顺——公元前501年,五十一岁的孔子当了鲁国的中都宰。

孔子做了一年,很有成绩,被提升为管理建设工程的司空;

不久,转而为司寇。

在五十六岁那一年,孔子又代理相国职务。

他参与国政,仅仅三个月,鲁国的风俗就大大变了样。

孔子的成就使齐景公感到害怕,他特地挑了八十个美貌的女子,让她们穿上华丽的衣服,教她们学会舞蹈,加上一百二十匹骏马,一起送给贪图享乐的鲁定公,以腐蚀他的意志。

这一计果然奏效,鲁定公沉湎于歌舞淫乐之中,不再过问政事。

孔子的学生子路见到这种情况,便对孔子说:

“老师,我们可以离开这里了吧!

孔子回答说:

“鲁国现在就要在郊外祭祀,如果能按照礼法把典礼后的烤肉分给大夫们,那我还可以留下不走。

结果,鲁定公违背常礼,没有把烤肉分给大夫们,于是孔子离开鲁国,来到了卫国。

卫灵公问孔子,他在鲁国得到的俸禄是多少,孔子回答说是俸米六万斗。

于是,卫灵公也给他这个数的俸米。

跟随孔子的学生们见有了安身之处,都很高兴。

子路尤其高兴,问孔子道:

“卫国的国君让您去治理国政,您首先干些什么?

孔子略为思索一下,说:

“我以为首先要纠正名分。

子路不客气的说:

“老师未免太迂腐了,这有什么纠正的必要呢?

孔子说:

“君子对他所不知道的只存疑在心中。

名分不正,道理也就讲不通;

道理不通,事情也就办不成;

事情办不成,国家的礼乐教化也就兴办不起来;

礼乐教化兴办不起来,刑罚就不会得当;

刑罚不得当,老百姓就会不知如何是好,连手脚都不晓得往何处摆了。

所以君子用的名分,一定要有道理可以说的出来,讲出来的道理也一定要行得通。

不久,有人向卫灵公说了孔子不少坏话,卫灵公就派人监视孔子的出入。

孔子怕继续留在这里出事,在卫国只居住了十个月,就离开了。

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后多指做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子路》

4.三思而行——季文子是当年的鲁国大夫,他办事办得很谨慎,什么事情都先想来想去,经过仔细思考以后再决定怎么做。

孔夫子听后说,只要正面考虑一下,反面考虑一下,就可以去做了。

遇事当断则断,又不能鲁莽,要从好处即顺利的方面想一下,也要从坏处即失败的方面想一下,作好了最好的打算和最坏的打算后,就要做出果断的决定,立即执行或放弃。

指经过多次考虑才去做。

《南齐书·

公冶度》

5.安步当车——战国时,齐宣王有一次召见隐士颜躅,让他步行过来讲话时,颜躅拒绝了。

他对齐宣王说:

“我如果按大王的话走过去,那就意味着我屈从权势;

而大王要是能够屈尊走过来,却能够显示出大王您礼贤下士的风度。

您说是我仰慕权势好呢,还是大王尊重贤人好呢?

后来,齐宣王认为他是个贤士,便邀他留下。

颜躅却拒绝说:

“大王,我是过惯隐居生活的人,已习惯于饥饿时把饭当肉吃,把慢慢走路当做乘车,您还是让我回去吧!

”说完,颜躅 便告别齐宣王,重返山林,继续过他的隐居生活去了。

本义指慢慢地步行,权当是乘车。

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得其乐。

《战国策·

齐策四》

6.大器晚成——东汉末年,有一个叫崔琰的人在袁绍的手下当兵。

他见袁绍的兵每经过一个地方,就挖开那里的坟墓抢夺金银财宝,非常不道德,就向袁绍提建议。

袁绍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就让他做了门官。

后来,袁绍被曹操打败,崔琰被俘虏了。

曹操觉得崔琰是个人才,就没有杀他,并让他在自己的身边任职。

有一次,匈奴的使者来朝见曹操。

曹操觉得自己长得不够魁梧,就让崔琰假装成自己,而他自己却装成个侍卫。

由此可见,崔琰深得曹操赏识。

崔琰的堂弟崔林,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喜欢说话。

因此亲友们都说,崔林和崔琰相比,简直相差太大了。

但崔琰并不这样认为。

他每次碰到亲友把他和崔林相比,就对他们说:

“崔林其实很有内才,只是现在暂时还没有被人发现,但将来一定会有人发现他的。

古人说‘大器晚成’,意思就是说,做好大器皿要比小器皿需要的时间长很多。

同样的道理,像我这样的小人物,自然很快就会被人知道。

但像崔林那样的大人物,人们了解他就要迟一点了。

因此,你们千万不要小看崔林。

后来,果真像崔琰说的那样,崔林被曹操发现了。

曹操先任命他做自己的主薄。

而后又升职,成为曹操的得力助手,地位和成就都远远超过了崔琰。

原指大的或贵重的器物需要很长时间的加工才能完成。

现指有才能的人要长期磨练,往往很晚才取得成就。

也用作对长期不得志者的安慰话。

《三国志·

魏书·

崔琰传》

7.心悦诚服——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治理国家,反对靠实力来使人归服。

他明确提出凡靠实力来压服人家的,人家是不会心悦诚服的。

他在一次谈话中,以商汤和周文王得天下的道理以及孔门弟子心服孔子的事例进一步说明了自己的主张。

他说:

“想依靠实力并假借仁义来达到称霸诸侯的,一定要凭借强大的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