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北伐战争》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135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 北伐战争》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15课 北伐战争》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15课 北伐战争》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15课 北伐战争》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15课 北伐战争》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5课 北伐战争》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docx

《《第15课 北伐战争》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 北伐战争》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5课 北伐战争》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docx

《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北伐战争中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知道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北伐战争。

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埔军校对联:

升官发财行住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

革命者来。

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

大家谈的很好。

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

第15课:

北伐战争,了解那段悲壮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国共合作的实现

1.教师讲述:

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是什么?

学生回答:

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时间

1924年,广州

参会人员

孙中山主持,李大钊、毛泽东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内容

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意义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4.教师强调:

新三民主义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进行的明确,因此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5.教师出示: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并结合教材,提炼有关黄埔军校的信息。

学生回答:

回答一:

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起来的。

回答二:

1924年5月创办,地点在广州

回答三: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回答四: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目标导学二:

北伐胜利进军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北伐胜利进军的相关信息。

北伐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总指挥

蒋介石

主战场

湖南、湖北

重要战役

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

北伐路线

①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

②福建——浙江——上海

2.教师提问:

为什么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被称之为“铁军”?

这支“铁军”在北伐战争中取得了哪些战役的胜利?

学生回答:

叶挺所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因此为称之为“铁军”。

主要有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打败吴佩孚主力。

3.教师展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教师讲解:

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先后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4.教师提问:

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为什么在短期内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

一是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二是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三是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北伐战争时,中国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

蓬勃发展。

农民协会组织会员大量增加,农民运动发展急速;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重大发展。

北伐战争的进行有力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工农运动的发展又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由此来看,工农群众的支持应是北伐胜利进军的一个原因。

6.教师过渡:

然而,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时,统一战线却破裂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

目标导学三: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及原因?

学生回答: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原因:

蒋介石与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只掌握有一小部分武装,还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力量弱小。

2.教师讲述: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

3.教师提问:

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最终结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

统一中国。

最终结果是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三、课堂总结

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跌宕起伏,虽写下了辉煌壮烈的篇章,却终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没有完成统一全国的任务。

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国共的破裂也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中共吸取教训,拿起武器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十年内战的枪声最终浩然打响。

❸板书设计➷

 

条件:

中共“三大”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国共合作的实现实现:

中国国民党“一大”

合作:

黄埔军校的建立

北伐战争

条件: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广州国民政府建立

目标:

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胜利进军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汀泗桥、贺胜桥之战

结果:

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生——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南京国民政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客观主观

府的成立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927年4月

二次北伐和张学良东北易帜

❹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除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面外,还作出了如下的努力和尝试。

①准确把握了教学的三维目标;②选择了丰富而多样的教学素材,有地图、实物图等,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

③注重进行探究性的小组讨论,在分组讨论北洋军胜利进军的原因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探究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完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以及对史料的充分解读,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第15课 北伐战争》课堂教学实录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1.知道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重要战役;概述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3.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使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到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斗争中,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说明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与支持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5.中国革命的进程是在曲折中发展的,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共产党对革命的领导权。

重点

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右图是黄埔军校的校门上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这副对联使人耳目一新,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

但后来却有人将其改为“升官发财莫往他处;贪生怕死请入斯门!

”这又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了解那一段轰轰烈烈的革命时期。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国共合作的实现

教师:

(展示材料)

材料一 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

……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文

材料二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

……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宣言

教师:

(总结)当孙中山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意识到自己的孤单;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自己的弱小。

那国共两党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学生:

(分析,得出结论)国共两党都需要合作。

教师:

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了。

教师:

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

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教师:

在此基础上,国共携手,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2.黄埔军校的建立

教师:

(展示幻灯片)

教师:

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那你知道政治部主任是谁吗?

学生:

周恩来。

教师:

领导人的组成说明什么?

学生:

国共合作

教师:

(总结)国共合作最直接的成果就是成立了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成立为国民革命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学生:

培养出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教师:

(总结)黄埔军校最大的价值在于培养了中国革命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这些年轻的革命者代表着中国未来的希望。

这六期的学生之中,有不少人日后也成了共产党的高级将领。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有四人出自黄埔军校。

徐向前、林彪、聂荣臻、叶剑英。

国共携手在反帝反封建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为北伐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黄埔群英创建的国民革命军为北伐战争奠定了军事基础。

二、北伐胜利进军

教师:

(播放《国民革命军军歌》)

教师:

(总结)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北伐战争,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

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

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

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其主要战场在哪里?

代表性战役有哪些?

学生:

(结合《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阅读教材“北伐胜利进军”一目)

学生:

(合作探究,回答)

北伐从1926年开始。

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北伐军总司令为蒋介石。

北伐的主战场是湖南、湖北。

湖北战场的代表性战役是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之战。

教师:

(补充)在汀泗桥、贺胜桥战役中,发挥先锋作用的是被誉为“铁军”的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这是一支大部分由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组成的队伍。

教师:

北伐战争取得胜利了吗?

学生:

北伐军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所以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

教师:

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

学生:

(小组讨论探究)

教师:

(总结)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

(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正义战争。

(2)作战方针正确。

(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

(过渡)北伐战争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

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了武汉。

就在北伐战争将要继续北上消灭张作霖的时候却风云突变,阴霾突降!

那么北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教师:

(展示图片)

教师设问:

(1)1927年4月12日发生了什么事件?

(2)结合上面的两幅图片,你认为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

(阅读教材P73本目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