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陶笛校本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0716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1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陶笛校本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小学陶笛校本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小学陶笛校本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小学陶笛校本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小学陶笛校本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陶笛校本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陶笛校本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陶笛校本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陶笛校本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

1、掌握简谱记谱法的基本法则,能比较准确地视唱节奏较为简单的、以四分音符或八分音符为一拍的,每小节有2、3、4或6拍的乐谱。

2、了解陶笛的起源、发展历史及其在世界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特殊地位。

3、熟练掌握陶笛演奏的三大基本技巧——正确的呼吸方法、熟练的指法和各种吐音的运用。

4、掌握陶笛的正确演奏姿势和平吹、俯吹两种吹奏方法;

熟练掌握C调(全按为Do)和F调(全按为So)的两种指法,尝试运用G调、D调和bB调的指法。

5、掌握连音、滑音、打音、气震音、单吐和双吐音等特殊演奏技巧。

6、学会视奏简单的乐曲,会看常用的演奏法标记,并且能完整地演奏五首练习曲和五首以上的初级乐曲。

7、学会正确地保护和保养陶笛。

三、课程的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包括陶笛简介、陶笛的基本吹奏方法、陶笛的使用常识、陶笛的基本演奏技巧、陶笛演奏实践技巧五个部分,共分为五讲,32课时。

其中陶笛的起源和简介、使用常识、记谱法常识约占4课时,基本吹奏方法、基本演奏技巧约占12课时,实践技巧约占14课时,期末音乐会2课时。

学生除了课堂训练外,必须在平时自觉练习应不少于16课时的时间。

第一章陶笛简介

第一节陶笛溯源

第二节陶笛的种类

第三节陶笛的特点

第二章陶笛的保养常识

第三章陶笛吹奏基本知识

第一节陶笛的演奏姿势

第二节陶笛的呼吸方法

第四章陶笛的演奏基础

第一节简谱基本知识

第二节气息练习

第三节技巧练习

第四节陶笛的按孔方法、简易练习

第五章实践与提高

第一节初级练习

第二节中级练习

第三节:

高级练习

1、中国的陶笛发展

埙是陶土乐器的鼻祖,是一种用陶土烧制的乐器,是先民们以诱捕猎物而模仿鸟兽的叫声所制成的,材质繁多种类型有石制、古制、陶土制。

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目前我国发现最古老的埙,浙江杭州湾河姆渡文化以及西安半坡村母系社会,发掘於这两个地方。

埙可能用于远古时期打猎或祭祀时吹奏。

随着时代发展,春秋时期在楚国一带出现了现代陶笛雏形---呜嘟。

这种乐器八孔或十孔、没有烧制,形状像鱼形(寓意吉祥富裕),结构和现代陶笛完全相同,指法较复杂,吹奏气息量较大。

后来出现了古陶笛,这种乐器中国大陆南北皆有,后来发展成现在的泥哨,亦称泥叫、叫吹等。

在我国有著名的四大泥哨,即山东沂蒙泥哨、贵州黄平泥哨、山西泥哨、河南浚县泥哨、陕西狄寨泥哨。

这种只能吹两三个音,为简单的民间工艺品。

泥哨样式多样,造型生动,深受人们喜爱。

小资料

沂蒙泥哨是流传在沂蒙山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距今已有340多年的历史。

中国民间玩具简史记载:

临沂市东去三里是九曲乡褚庄,盛产牛头哨、双音哨.....

  传统的泥哨造型粗犷夸张,外观朴素奇巧,色彩简练艳丽,具有浓重的沂蒙民间文化气息,系上五色线绳佩带在胸前,寓意吉祥,可观可玩,孩童爱不释手。

历史上一度曾经销量大增,远销到江苏、河北。

等地,成为当地一大收入,从业者十之有七....

每当春暖花开,不少村庄里便可听到“咕咕叽叽”的泥哨声,这种泥哨颇受孩子们的喜欢。

泥哨的题材广泛,花样颇多。

造形有动物、人物,往往同一题材就有多种不同的动态和不同的神态造型。

其中常见的有鸡、鸽子、鹰、燕子、猪、狗、猴、鱼、龟、青蛙等,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善于挖掘各种动物潜在的美,使小小的泥哨富有吸引力。

泥哨的制作用泥很讲究,先把土晒干磨碎,用箩筛成细粉,掺水(土水比例为8:

3),泡制一天左右后,再掺入麻纸,用木棒锤打,直到用铁丝绷子切泥时,无渣无气眼为合适,叫熟泥。

捏时不粘手,翻时不硬擞,干后不裂缝,做出的泥哨皮薄且坚硬,声音脆亮悦耳。

  制做泥哨的工具较简单,几根圆、扁竹签,几个大小不等的竹筒和用来按印纹样的陶模。

先用手捏成大体形状后,用竹签压出眼、口、鼻等细部,再用硬模按上花纹,最后在头部和背上用竹筒扎出吹孔。

腔的大小,泥的薄厚,吹孔的位置、方向都会影响哨音的优劣。

阴干后,一层麦秸,一层泥哨,用微火烧十二小时取出,撒上松香末,来回搅动,松香末受热化于表皮,乌黑发亮美观坚韧。

2、国外的陶笛发展

早期的陶笛,大都以动物造型为主,开孔有多有少,例如:

公元前1000年中墨西哥高地玛雅人的鸟笛……

公元前400年厄瓜多尔蜗牛壳/大螺壳陶笛、贝壳陶笛……

公元前300年哥斯达黎加容器式陶笛……

公元前100年西墨西哥狐狸和乌龟造型陶笛……

公元500年后巴拿马双头鸟笛(单管四孔)……

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兴起,20世纪开始形成产业,中期已经流传到了世界各地,特别是北美、日韩等国。

1870年意大利杜纳提制出10孔奥卡里那笛。

1879年后奥地利开始批量生产陶笛,多达28个品种。

1880年法国巴黎查尔斯•马修(CharlesMathieu)生产金属陶笛。

1890年后马西提等开始研制双管陶笛。

1912年,伊克罗•马西提(ErcoleMezzetti)半孔音栓陶笛(可调音)。

1928年日本人明田川孝(TakashiAketagawa)把欧式10孔陶笛改良成12孔。

1963年英国约翰•泰勒(JohnTaylor)发明了交叉指法的4孔陶笛……

课外拓展

陶笛的名称ocarina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法被广泛接受,在意大利的北部的小村有位叫juzeppe的面包师经常用自家的烤箱烧制低温陶制玩具,有一次他烧出了一种上面有像脖子一样的哨口蛋形玩具,因为很像小鹅的形状,所以就起名为“ocarina”,意大利方言就是“小鹅”的意思,音译做奥卡里那笛,而我们通常陶笛的叫法是沿用台湾的叫法。

陶笛音乐被国人所熟知是在港台武侠剧热播的时候,日本著名演奏家宗次郎一曲《故乡的原风景》出现在多部香港和台湾的多部影视剧中,曾经在TVB《鹿鼎记》(陈小春版)中的曾柔出场时作为她的箫声而运用。

在《神雕侠侣》(古天乐版)中也用过。

当小龙女跳崖的那一刻这首音乐作为配乐出现时被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和剧情配合的天衣无缝,幽怨的旋律刻画出了杨过的悲伤和无奈的心情。

高耸的山峰,瑟瑟的寒风,无一不衬托出剧情中场面的悲凉,加上陶笛深邃的旋律,那种生离死别的感觉仿佛感染这每一个观众。

说到陶笛音乐在中国的发展不得不提到的两个人一个是台湾的游学志,一个是大陆的周子雷。

2003年游学志的两张专辑《陶笛奇遇记》、《陶笛异想乐园》两张专辑创下超过十万张的销量佳绩。

在非主流唱片界可算是奇迹,不到两年时间,上百场陶笛体验活动哦昂得到了数十万人的热情响应,使陶笛为更多的人所熟知。

周子雷出生与音乐世家,从小与竹笛结缘,以至于在后来的陶笛作品中加入了很多竹笛的技巧,其代表作品《东风》充分展示了竹笛的技巧,现代节奏与古朴旋律的撞击,技巧与思想的完美体现,花哨的音符与典雅东方音韵的合二为一,让人不由的惊叹,原来陶笛还可以这样吹。

而其成名曲《千年风雅》更是融合了埙的千年神韵,千年风雅质朴的东方韵律,透彻透底地诉说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风雅,世事沧桑。

陶笛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

一、按照发音管来分可分为单管陶笛和复管陶笛

单管陶笛有一个吹嘴和4到12个指孔,通常分为四孔、六孔、七孔、八孔、十孔和十二孔陶笛等;

这类陶笛音域在10到13度左右,只能演奏单旋律。

八孔以下的陶笛造型样多种多样,而十孔以上的陶笛则大多为潜艇造型。

复管陶笛是在单管笛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到两个附管的大型陶笛,它以附管数量多少来命名,称为“双腔陶笛”或“三腔陶笛”。

这种大型陶笛有两个或三个吹气孔和18至32个指孔。

常见的复管陶笛有18孔、24孔和32孔三种规格;

这种陶笛的音域可以达到两个八度以上,还能奏出和声效果,主要供专业演奏者使用。

总之,从入门到专业学习者都很容易找到相适应的规格陶笛和作品。

二、按照调性来分

低音大陶笛:

2kg左右

按照调性来分,常见的陶笛有C调、G调和F调的三类。

每一类又按照从小到大分为高音、中音或低音三种不同规格。

三、按照体积大小。

一般来说,音越高的陶笛体积越小。

按C调陶笛来说按体积的从小到大排列应该是:

SC 

AC 

BC 

四、按材料分

陶笛按照材质来分为陶笛(陶土烧制的)、瓷笛(瓷泥烧制的)、树脂笛(树脂合成的)、塑料制的、金属的和木雕的等多种类型。

五、按功用性来区分

造型陶笛:

6至9个指孔,音域在11度左右。

专业陶笛:

10个以上指孔,音域达14度以上,基本为潜艇造型。

欣赏

多姿多彩的造型:

专业陶笛——以潜水艇形为主……

色彩艳丽,不忍释手……

普及、造型陶笛——各种动植物、卡通,如:

海星:

贝壳:

小动物等:

一、简单易学的设计

陶笛在设计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易于演奏。

它是最容易吹响的管乐器之一,吹奏时对气息、口型等都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即可正常发响。

陶笛与我国的古埙的发声原理和构造有些类似。

但是,古埙是闭管式乐器,没有出音孔,而陶笛则有出音孔,是开管是乐器。

所以它的音色比古埙的要透亮一些,也更容易被吹响。

陶笛和古埙比较:

古埙:

陶笛:

二、轻松自如的指法

陶笛的指法也非常简单:

它的设计完全顺应人的手指生理特性。

它背面的泛音孔用两个较粗的大拇指来按,而这两个手指相对动得较少,同时也起着握住陶笛并使之平衡的作用;

笛身正面的孔是用除拇指外的八个相对比较灵活的手指来按的。

这样,陶笛在演奏起来就非常轻松自如。

12孔陶笛按指方法:

三、个性化的艺术设计

陶笛不但小巧便携,而且可以实现个性化设计,能根据需要打造出多种形状。

使用色釉和彩陶技术也可以把任何花纹、图案烧制在这种乐器上。

小巧可爱的陶笛既可当作装饰品和陈列摆设品,又能作为乐器走出美妙的音乐。

四、清洗方便,适应性强

陶笛虽然小巧精致,但它既不像由多种零件组成的乐器那么娇贵,也比一般的吹管乐器要干净、卫生一些。

这主要是由它的材质所决定的。

陶笛的材质通常为瓷土或陶土,烧制后就不会再走样、变形或开裂;

这种烧制过的乐器具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能适应冷、热、干、湿等各种复杂的气候条件,在使用后可以直接用湿布擦拭干净。

资料卡

你知道陶笛是怎样制作的吗?

将陶土捏成所需要的陶笛实心外形

等外形稍微干后,用切线沿着吹口将模型切开

插上竹片,固定吹口送气口

在送气口(及内部竹片末端处)挖一个小孔,孔的大小与竹片的宽度一致

量好竹片的位置,绕过此一区块,开始将土块挖空,需注意厚度小于1cm,以避免烧制时胚体爆裂

另一片土块由竹片以下的位置挖空

将两片土壁连同竹片一起用泥浆接合

泥浆接合后,等待晾干

在可修坯的硬度达到要求时,便可开始挖决定音阶的孔,待土坯全干时便可开始进行初步的微调

刨光

素烧(850~950℃)

素烧后在调整音准

再次烧至更高温度(固烧>

1080℃)

用金刚钻头做最后的斜面与开孔修正

你看,美观实用的陶笛就制作成功了,有意思吧!

课后实践

1、说说陶笛的特点。

2、将你的陶笛介绍给同学。

一、建议初学者使用挂绳

由于初学者对陶笛的按孔不熟悉,容易在变化指法的时候失手掉落陶笛,所以陶笛原配的挂绳要小心绑牢在陶笛的绳孔上,让挂绳套在手腕或者脖子上,防止意外摔笛。

演奏十二孔陶笛较为熟练的朋友,则建议取下挂绳不再使用,因为快速演奏陶笛时,挂绳的存在也有可能妨碍陶笛背面出音孔的外泄气道(影响音准)和左手大拇指的音孔。

不演奏陶笛或者要带陶笛外出,最好放入笛套或笛盒,防止意外的碰摔。

二、清洁陶笛的办法

演奏陶笛前要保持口腔的卫生,最好养成吹笛前漱口的好习惯。

无论是什么材质的陶笛,清洁陶笛表面最常用的是用湿棉布擦拭,蘸上清水或者医用消毒酒精均可。

陶笛在演奏一段时间后,陶笛的音准会出现不准甚至出现哑音的情况,多数情况是因为吹嘴内的气道有异物在里面。

如果是凝结过多的水分,对着陶笛吹口爆吹一下就会通畅。

如果是长期积累的污垢或杂物影响气道,则需要一个合适的小通条来清理气道。

用刀片或剪刀裁一片2倍宽于陶笛气道的厚纸(和名片厚薄即可),长度气道略长可,然后折叠成窄窄的条,从吹嘴穿进气道,往复几次就可以了。

三、注意演奏陶笛时的气温

陶笛的整体音高受气温影响比较明显,冬天气温低时,陶笛的音准相对标准音高会偏低;

夏天气温高时陶笛音准会偏高。

一般在冬天没有暖气的地方演奏陶笛如果要合伴奏,演奏前最好把陶笛在怀里揣热一会儿再吹奏,刚开始吹奏冷陶笛时,也可适当加大演奏气息的力度来提高音高,陶笛吹热后恢复正常气息演奏。

夏天天热可适度轻吹获得正常的音准。

真正的陶笛演奏高手会特别注意气温的变化对陶笛演奏所产生的微妙影响并立刻用自己的耳朵分辨音准程度,用适当的气息力度进行调整。

用学到的陶笛保养知识养护自己的陶笛。

两种基本姿势:

(1)平吹——

要领:

胸要挺直,眼睛平视;

右手略抬高;

吸气时不要耸肩或挺肚子;

乐器与身体的角度控制在90度以内。

如下图:

(2)俯吹——

用大陶笛吹奏高音时用的特殊技巧。

在平吹的基础上,略将头低下,类似俯视地面,双手也随之往里收。

这样,下巴和领口可挡住一部分从出音口吹出来的气流,以改善高音音质,使之更饱和、圆润,也避免发出沙音。

基本口型

先闭嘴,呈微笑状,双唇略向外拉;

不看手,凭感觉固定好陶笛,按紧每一个指孔;

然后将吹口轻轻放在下唇上,吹口的位置在上下唇之间,门牙紧,不可以用门牙咬住吹口,也不宜含太深,含住半公分左右即可。

持笛方法

吹笛子需要双手持笛,开按指孔,才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来。

因此要使每个手指灵活而有弹性,能持久、独立地活动和相互配合,就需要进行严格地训练。

吹奏时双臂和手要松弛,手指自然弯曲,用第一节指肚中部轻轻盖严笛孔(小笛子管径小.孔距近,用指尖按较合适)。

开放音孔时,手指不要抬得过高,大约离指孔一到一点五厘米左右。

手指过高动作不迅速,影响吹奏速度;

手指太低会使音准变低、音量变小、音色变闷。

手指盖闭音孔要严密,不能漏气,但也不要僵硬。

当迅速开闭指孔(颤音)和连续从上至下按闭指孔时(演奏历音时),都应有弹性地击打发音孔。

正面图:

背面图:

不要挡住出音孔!

平常不拿笛子也可进行手指各关节(尤其是第三关节)的放松和击打动作的训练,频率由慢渐快,越快越要保持松驰和弹性。

无名指一般最不灵活,更要加强训练,小指不用时,要轻贴笛身,不要用小指活动来帮助其他手指。

这样在以后吹奏各种颤音和装饰音时,就能轻松流畅,运用自如。

小技巧:

主要靠两个大拇指与其它手指配合来固定陶笛,放孔时可以在指孔旁边继续托住,不轻易离开笛身,其它手指放孔时也尽可能顶住或护住乐器。

如何让陶笛发出声音?

步骤一:

距离嘴巴大概一尺外放一根蜡烛,用嘴巴聚集气流去吹蜡烛的火焰,火焰要被吹偏离开原来的位置,气流不能过大吹灭了,也不能让火焰摇摆不定。

(如果没有蜡烛,可以用想象去感觉,不用真放。

步骤二:

保持气流平稳,同时拿好陶笛(陶笛的指孔按与不按都可以),将吹嘴移动到嘴边。

步骤三:

将平稳的气流送入到陶笛的吹嘴,陶笛就可以发出声音了(陶笛的指孔按与不按、按放多少都可以)。

怎么样?

很简单吧!

快拿出你的陶笛试试吹响吧!

吹奏陶笛的时候会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而且容易疲劳,应该如何科学有效地的呼吸?

陶笛的呼吸和平时说话时的呼吸是不大一样的。

它需要采用“腹式”或“胸腹联合”的呼吸方法,就像要吹灭1米以外的一支蜡烛,不是简单地把肺部的气通过喉头呼出,而应该下意识的深吸一口气,并且下意识引导至丹田(脐下少许小腹处),这时的吸气一定是自然松弛,并且是胸腹联合的。

呼气的感觉就像在一座山头呼喊另一山头的同伴,必须把气息尽可能拉长,就是高声唱歌和抒情吟颂的状态。

细水长流而非突然暴泻,练习时一口气不得少于8秒,8秒钟内能用腹部支撑和控制气息,做到发音强弱收放自如。

吹奏陶笛发音的质量和艺术感染力主要取决于是否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吸气:

吸气速度要快,和自然呼吸不同的是,胸腹要联合动作,让肺部快速吸到更多的气,正常情况下用鼻子吸气,特殊情况下需要更多的吸气时,可以用口协助吸气。

呼气:

呼气速度要慢,用口呼气,和自然呼吸不同的是,胸腹要联合动作,把吸入的气控制住,根据演奏需要慢慢释放。

吐音:

要有吹“蜡烛”感觉。

注意:

腹部的动作只是为了辅助肺部吸入更多的空气,并非是将空气吸入到肺部,尤其要注意不能鼓腮帮。

1、手持陶笛,尝试吹出声音。

2、练习正确的陶笛呼吸方法。

用胸腹式呼吸法吸一口气,吹奏下面的音符,每个音符持续四拍(心里默数四下),换气后再吹奏下一个音符。

换气符号是简谱中常用演奏符号,表示这个地方应该换气。

如果吸入的气没有用完,也不要接着吹奏,而是要赶快再用胸腹式呼吸法吸足一口气再吹奏。

第四章陶笛演奏基础

简谱也叫数字谱,是记谱法一种。

由于它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在记谱、读谱上有很大的方便,因此在我国广泛流传。

简谱的创造和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进化过程,它最早出现是在1742年8月22日,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卢梭在法国科学院的年会上提出的,1743年他又写文章更加详细地介绍了数字谱的用法。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有了如今的简谱记谱法。

在这一过程中,法国的加林(1786-1821)和谢维(1804-1864)、英国的格兰威尔(1785-1867)和葛尔文(1816-1880)、德国的那多尔普等人都在简谱体系方面,作过研究和整理,并进一步研究、推广,才有了当今的简谱体系。

其中,法国的谢维对于简谱的推广和发展功绩最大,所以有人将简谱称为“谢氏谱”或“谢维体系”。

我国的简谱是由日本传来的。

这种体系与谢维的体系已有所不同。

按照舍维体系,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短线,都加在音符的上方。

简谱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它的缺点。

例如记合奏、合唱,它就不象五线谱在视觉上那么清楚,而记钢琴谱几乎是不可能的。

1、音的高低

在简谱体系中,音的相对高度是用“1、2、3、4、5、6、7”这七个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

这七个数字就是简谱中的“音符”,用它来记录音的高低。

如有更高的音,就在音符(数字)的上面加一小圆点,即表示高八度演唱,加两个圆点表示高两个八度,这个点就叫“高音点”;

反之,如果遇到更低的音,就要在数字下面加一个圆点,即表示低八度演唱,加两个圆点表示低两个八度,这个点就叫“低音点”。

不带点的音符叫做“中音”,带高音点的音符叫高音,带低音点的音符叫低音,带两个高音点的音符叫倍高音,带两个低音点的音符叫倍低音。

音符上带点的要比不带点的高一个八度,即高出一个音组;

同样,带两个点的比带一个点的高一个八度、比不带点的高两个八度。

音符下面带点的比不带点的低一个八度,即低一个音组;

同样,带两个点的比带一个点的低一个八度、比不带点的低两个八度。

标记:

 

i

唱法:

doremifasollasido

在这七个音的相互关系,除“3-4”、“7-i”半音外,其他全为全音。

为了避免在音符的上面或下面过多的加点,在合唱、合奏谱中,往往应用移高或移低八度的方法来记低声部或高声部。

例如:

男高音、男低音、琵琶、低胡用高八度记谱;

梆笛、板胡用低八度记谱等便是。

2、音的长短

在简谱中,音的长短是在音符后面或下面加短横线来表示的。

如:

全音符:

  x---

二分音符:

 x-

四分音符:

 x

八分音符:

十六分音符:

 x

音符后面的横线叫增时线,表示该音增加一拍(四分音符)的时值;

音符下面的横线叫减时线,表示该音减少一半时值。

在简谱体系中也应用附点。

但只到四分音符为止;

再长的音符,如二分音符、全音符则继续用增加短横线(增时线)来表示。

附点全音符:

  x-----

附点二分音符:

 x--

附点四分音符:

 1.

附点八分音符:

附点十六分音符:

1.

速度标记和表情术语记在第一行乐谱开始处的上面。

在多声部的记谱中,小节线多半是分开的,各声部单独记写。

但有的器乐曲的小节线是按照乐器的分组连起来的。

不论是分开或不分开,各声部的小节线一定要上下对齐。

记谱时要注意音符的空间距离,使小节与小节,拍与拍的距离大致相等,一拍之内音符少的要写松一些;

音符多的要写紧一些。

少于四分音符的各种音符,低音点和倍低音点要写在减时线的下面。

简谱体系中音值组合法的规则,基本上与五线谱相同。

只是在复拍子中不用代表整小节的一个音符,而用连线把音符按单拍子分组后连结起来。

休止符的组合法和上面所谈情况相同,当然不必再用连线。

连音记号记在音符的上面,用开口的括弧加上表示连音的数目字来标记。

3、休止符

表示音的休止的基本符号是0。

为了表示不同长度的休止,可用增加0的数目、在0的右面加附点来标记。

通常所用的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