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语文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0578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与语文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逻辑与语文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逻辑与语文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逻辑与语文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逻辑与语文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逻辑与语文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

《逻辑与语文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与语文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逻辑与语文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

外延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分子范围的反映。

内涵和外延相互依存。

(2)第一组展示讨论结果,多媒体公布答案,对照评点

第2题

阿Q——老舍(全异关系);

文学作品——小说(包含关系);

鲁迅——《孔乙己》的作者(全同关系);

教师——作家(交叉关系);

真理——谬误(矛盾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关系)。

第4题

①图书馆里有外国小说、古典小说和侦探小说等。

析:

“外国小说、古典小说、侦探小说”分别从国别、朝代和内容方面说的,属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②今天大扫除,女同学擦玻璃,团员扫地,班干部抹桌子。

“女同学、团员、班干部”三者之间属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③词可以分为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褒义词、贬义词。

“单音词、复音词”是从音节上分的;

“单纯词、合成词”是从词的构成上分的;

“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是从词的感情色彩上分的。

(3)点拨:

①、概念间有五种关系:

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如:

妈妈——母亲学生——中学生青年——演员生——死俯视——仰视

②、列举事物时概念划分标准前后要统一,否则导致语病

例1.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少女同志。

(“干部、青年、女同志”三个概念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使用。

例2.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抓不抓”是“肯定否定”两面,而“是关系到……的大事”则是一面,可在“事业”后加上“是否”。

(4)提升训练(多媒体展示)

①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③他是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外国名著。

④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2、命题

(1)、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2)第二组展示讨论结果,多媒体公布答案,对照评点

第1题把握概念和词语、命题和句子,体会语言妙处。

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罗贯中《杨修之死》)。

连用同一个“梦”字,表达不同的概念,巧妙揭示了事情真相:

前“梦”,睡梦;

后“梦”,糊涂、不明真相。

②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鲁迅《故乡》)。

“路”既指坐船行走,又指人生历程。

③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指“我无话可说”,事实上“话”却说了这么多,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愤怒、悲伤的情感。

④可是匪徒们走上几十里的大山背,他们没想到包马蹄的麻袋片全烂掉在马路上,露出了马脚(曲波《林海雪原》)。

“马脚”,双关,既是马走过的足迹,又指暴露了匪徒的行踪。

第2题说说句子的隐含信息。

①你完成今天的作业了吗?

(可能平时经常不完成作业、老师天天布置作业)

②我们继续学习文件。

(可能这个文件很长,要分段学;

或这个文件很重要,要经常学;

或由于特殊情况而突然中断,又接着学……)

③你准备坐飞机还是乘火车到上海?

(有人准备去上海,还没有成行,选择何种交通工具,有自己定夺)

④从那以后,祥林嫂就不再提那件令人伤心的事了。

(不是自愿的,有难言之隐,祥林嫂过去经常提起寻事)

第3题判断命题错误原因,说说语言运用给你的启示。

①报晓的雄鸡是我们起床的信号。

(“雄鸡是……信号”主谓搭配不当,应为“雄鸡报晓的声音……”)

②你这个意见很好,我想没有谁不会不同意。

(三重否定表示否定)

③他要么是个老师,要么是个作家。

(“老师”和“作家”是交叉关系,不能使用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④出入校门的师生必须出示工作证和学生证。

(不是并列关系,应是选择关系,改“必须”为“分别”或改“和”为“或”)

一句话在字面意义之外,还可能有“隐含义”,“潜台词”。

不是所有语句都表达命题,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命题(多义,可能造成歧义)。

例3.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例4.对于这种做法,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①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

②五一路乒乓球馆是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③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④继续保持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作用,已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3.推理

(1)推理是由已知命题得出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往往要通过复句的语言形式来体现。

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二难推理等。

推理是用复句或句群来表达的,表达中不要用虚假的前提进行推理,也不要滥用关联词语,强加因果关系,更不能偷换概念。

例5.他普通话说得很好,看来一定是个北京人。

(大前提“普通话说得很好的都是北京人”,显然虚假。

例6.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并不是“我这们朋友去了一趟南方”而造成的,属于强加因果造成语病。

(3)提升训练(多媒体展示)

①第四季度,全厂齐心协力抓产品质量,结果生产成本下降了2%。

②近两年来,他科研成果的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其中两项不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

③我们班同学全都按时返校了,只有两个同学还没有到校。

④他的文章写得不长,所以艺术成就很高。

4.逻辑规律

(1)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包括: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这三条规律要求思维必须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一贯性。

(2)第4组展示讨论结果,多媒体公布答案,对照评点

分析下面的例子,看看它们分别违背了什么思维规律。

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两个“群众”所表达的概念并非同一,前者是“群众”这个整体,后者指“群众”中的一员。

违背同一律。

⑵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违者“一触即死”,自然不能再行法办,违背矛盾律。

⑶这座山从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也从来没有下来过。

(违背矛盾律。

⑷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抛弃他的意见,我都不赞成。

(采纳他的意见与否,二者相互矛盾,不能同时否定也不能同时肯定),违反排中律。

⑸编辑同志,您说我的作品不够成熟,显得幼稚,那您就把它当成儿童文学发表吧。

(违反同一律。

这里的“幼稚”是指作品不成熟、不完善,并非是指内容适合“不成熟的人”阅读的文学作品。

①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②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③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④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五、小结

附:

板书

概念(词语):

内涵外延

命题(句子):

运用概念进行判断

逻辑理论推理:

三段论是最普遍的推理形式(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二难推理

逻辑规律: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六、布置作业:

观看同学的表演,思考问题。

打牌人的狡辩 

某甲到外地出差,住进一家旅馆。

半夜,他被一群打牌人的哄笑惊醒。

他善意地对打牌乙说:

“十二点了,你们该休息了!

“你睡你的,管我们不着。

”一个打牌乙说。

“你们这样大声吵闹,影响别人休息。

”某甲继续劝说。

“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

” 

“这是公共场所,应该注意点。

”某甲还是耐心劝说

“这是公共场所,又不是你家,你管什么闲事!

打牌人吵闹得更厉害了。

请你指出,打牌乙的答话除了有违公共道德,在逻辑上有什么错误。

七、快速完成语文书上P87的第2、4题和教案的病句题。

并用概念的知识解释病因。

1、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2、我们要努力提高政治觉悟,抵御某些错误思想的侵蚀。

3、早晨,灿烂的阳光从地平线冉冉升起。

八、探究:

探究一:

假一赔百

徐汇区的袁先生在一家超市的酒类专柜买了两瓶“五粮液”,购买时店家信誓旦旦保证酒是真的,并在发票上写下“假一赔一百”承诺。

然而,当袁先生将酒送去有关部门鉴定,得出的结论却是假酒,于是引发索赔纠纷。

袁先生要求经营者张先生按承诺退还购酒款1378元,并作出酒款一百倍即137800元的赔偿。

•但是,超市老板却解释说说“假一赔百”是指由家伙赔人民币一百元。

请用概念知识和语文知识,谈谈‘假一赔百’该怎么赔?

探究二打三折

小红和朋友一起去逛服装店,看见商店的促销牌写着“打三折”。

于是,小红和朋友很高兴地买了件标牌价100元的衣服,可收银员却叫他们付70元钱。

小红说“打三折不是减少70%的钱吗?

现在却要我付70%的钱。

你们不是在骗人吗?

我只给30元。

”双方闹得不可开交,所有的高兴劲全没了。

请用概念知识和语文知识,谈谈“打三折”该怎么算?

九、课后作业:

请指出下面两组词的区别。

1、定金和订金的区别•

2、鱼目混珠和鱼龙混杂的区别三折”该怎么算?

逻辑与语文教案(第2课时)

1、新课导入

珠宝店一块钻石被窃,据侦察,作案的是甲、乙、丙、丁中的一人。

在审讯中,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

钻石不是我偷的,我那天在外地。

乙:

钻石是丁偷的,那天,他去过珠宝店。

丙:

乙偷的,我看见他到黑市去卖过钻石。

丁:

乙与我有私仇,他有意陷害我。

现在,我们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讲真话,那么罪犯是谁?

你知道吗?

(在回答询问中,乙与丁的口供相矛盾,其中必有一个真,一个假。

如果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讲真话,那么,这个唯一讲真话的,必定是乙和丁之中的一个。

而甲、丙则属于讲假话之列。

即事实与甲和丙的口供相反。

因此,可知甲就是偷钻石的罪犯。

这个故事涉及到逻辑问题,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大致有四种词义:

第一,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第二,泛指思维的规律;

第三,在贬义上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和看问题的方法;

第四,特指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我们所说的“逻辑”一般指逻辑规律,即关于思维形式结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

在日常语文学习中应该了解几方面的逻辑知识。

二、课堂梳理探究阶段

1、理解概念的特点

⑴按学习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各学科涉及的概念和定义。

选择某一概念思考它包含哪些具体的对象,能否自己给概念下个定义。

(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概念,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划分,概念之间的关系。

(2)检测概念的相关内容梳理一下

2、从逻辑的角度看,“概念”揭示了某一事物或现象的

本质属性,我们凭借概念可以准确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与其他事物或现象区别开来。

3、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外延则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

4、概念与概念的关系,

主要有:

“全同关系”,例如;

“包含关系”,例如;

“交叉关系”,例如;

“矛盾关系”,例如;

“反对关系”,例如

三、完成P87第一题下定义时要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1、下面对某些概念下的定义是否正确?

为什么?

(1)主语是谓语的陈述对象。

谓语是对主语进行陈述的内容。

(循环定义)

(2)新闻就是对多数人感兴趣而带有刺激性的事件(比如战争、犯罪等)的报道(定义过窄)

(3)书本是印有字的纸张订成一本(定义过宽)

四、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有以下五种关系:

完成P87第二题和练习

1.概念和词语的关系概念和词语呈现非常复杂的关系。

①一个概念可以由多个词语表示。

“父亲”是“有子女的男子”,这是“父亲”的概念。

而“老子”“爹”“爸爸”“家严”“阿大”也可以表示这个概念,甚至“老爷子”“老头子”等在特定的场合也可以表示这个概念。

又如死是一种生理现象,中国人有上百种说法,一个字的有“亡”“故”“薨”;

两个字的有“断气”“长眠”“物化”;

三个字的“回老家”“上西天”“见阎王”;

四个字的有“与世长辞”“百年之后”“骑鹤西去”;

基督教有“上天堂”“下地狱”;

共产主义者把它幽默地说成“去见马克思”。

这些是同义词、近义词,词不相同,表示的概念却是一样的。

②一个词语也可以表示多个概念。

如北京是个内陆城市,但不少地方被称为海,“中南海”“北海”“什刹海”等,在这里,“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意思是花园,这是元代沿袭下来的名称。

语言当中的多义词常常表示了不止一个概念延伸:

写作中的运用

2.选词贴切和概念的明确性:

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词语是概念的表现形式。

词语运用得贴切、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概念的表达是否明确的问题。

例:

1.班长工作很模范

2.我做过一度家庭教师

3.词语搭配恰当性

要避免用词的错误,不仅要了解每个词的意义所表示的概念,还要注意词与词之间要有一定的搭配关系。

词语搭配不得当,往往会造成判断表达的不准确,使人不明其意。

1.老师留给我们的印象是良好而又深厚的。

2.他的病状一直没完全康复。

3.不能把中学生培养成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2、命题

梳理一下

1、“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2、逻辑中的命题和语言中的句子不是一一对应的。

同一个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例如:

“小刚打碎了暖瓶”可以说成小刚把暖瓶打碎了,或暖瓶被小刚打碎了,三个句子表达的是同一个命题。

3、同一语句可以表示不止一个命题,这就是多义句。

例如:

A“王小刚在飞机上写字”可以理解为------------------------------------------------------,也可以理解为---------------------------------------。

B、我们煤气厂今年夏天一定供好气。

可以理解为---------------------------。

或者---------------------------。

理解命题的特点

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语句“人是动物”就表达了一个命题。

我们看下列语句:

①红豆生南国,

②春来发几枝?

③愿君多采撷,

④此物最相思!

思考:

这些句子哪些是命题?

探究:

判断以下语句是否是命题

1 所有人是动物。

2 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

3 请随手关门。

4 如果天在下雨,那么地是湿的。

5 地球行星

6 今天,他会不会来呢?

不能算作命题,即不能下定义的情况

否定句比喻句描述句循环定义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

5、课后练习

从前有个青年从师学木工,手艺学得差不多了,就跟师傅闹翻了,回家单干。

可他一个人拉不动大锯,又去找师傅,见师傅正跟一个木头人在拉锯。

他回去后,也照样做了一个,可他的木头人不能动弹,只好厚着脸皮去请教。

师傅问:

“你量头了吗?

”“量了。

“量腰了吗?

”“量了。

“量腿了吗?

“量心了吗?

”“啊·

·

没有。

师傅说:

“对呀,没有量心怎么能做好呢?

思考:

师傅在对话中是如何巧妙地批评徒弟的?

该题要注意的是对话中的谐音双关。

试题中的师傅在徒弟第二次返回时巧借话题,妙作铺陈,自然引出“没有量心”。

“没有量心”表面上指没有测量木头人的心,而实际上是指徒弟闹翻了回家单干是没有良心的行为。

“量心”与“良心”语音相同,师傅正是以此来教育徒弟的。

逻辑与语文教案(第3课时)

一、课前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残暴的国王,统治着一个奇怪的国家。

这个残暴的国王颁布了一条奇怪的法令,所有从前线抓回来的俘虏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你来这里做什么?

如果答的是真话,就得用火烧死,如果回答的是假话,就得绞死。

看起来,任何俘虏都难逃噩运。

有一天前线送来了一个俘虏,执法官按照惯例问他:

你来这里干什么?

聪明的俘虏回答:

我来这里是为了被绞死。

听了俘虏的回答,执法官顿时傻了眼,不知道如何是好。

因为如果真的绞死这个俘虏,那么这个俘虏说的是真话,而说了真话是要被烧死的。

可是如果把这人烧死,那他答的就是假话,而说假话的是要被绞死的。

执法官不好处理,只好上报国王裁决。

国王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办法,最后只好把这个俘虏放了。

这个聪明的俘虏利用真话假话,绞死烧死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救了自己一命。

二、什么是逻辑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大致有四种词义:

第三,在狭义上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和看问题的方法;

我们所说的“逻辑”一般指逻辑规律,即关于思维形式结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

三、理解概念的特点

1、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围的思维形式。

属性包括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所谓本质属性,是决定该对象之所以成为该对象并区别于其他对象的属性;

所谓非本质属性,是对该对象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属性。

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有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二者是相互依存的。

3、概念与概念之间有以下五种关系:

①全同关系。

②包含关系。

③交叉关系。

④矛盾关系。

⑤反对关系。

4、实践练习:

课本练习

5、概念和词语的关系

概念和词语呈现非常复杂的关系。

“父亲”是“有子女的男子”,这是“父亲”的概念。

又如死是一种生理现象,中国人有上百种说法,一个字的有“亡”“故”“薨”;

②一个词语也可以表示多个概念。

语言当中的多义词常常表示了不止一个概念。

在选用词语时,一方面要注意区分意义上有细微差别的同义词的使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词性的辨认,千万不能将词语的误用当作词性的转换,否则就会用词不当,导致概念不明确的逻辑错误。

①班长工作很模范。

②我曾做过一度家庭教师。

③一盏盏灯光闪耀。

④运动员以惊人的迅速跑到了终点。

四、命题

1、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一般来说,只有陈述句才直接表达命题,但即使是陈述句,它与命题之间也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同一个命题可以有不同的语句表达形式。

这表现在不同的民族语言对同一个命题的表达是不同的,并且在同一民族语言中对同一命题的表达形式也是多样化的。

2、一个句子可以表示不止一个命题,这就是多义句。

如:

“王小刚在飞机上写字”,可以表示王小刚在飞机里面的桌子上写字,也可以表示王小刚把字写在飞机的机身上。

“我们煤气厂今年夏天一定供好气”,在书面语里表示了两个命题,一个命题是供应好的煤气,一个命题是要把供气工作做好。

这样的句子表示了哪个命题,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3、实践练习:

看课本练习

4、词与词之间要有一定的搭配关系。

词语搭配不得当,往往会造成判断表达得不恰当,使人不明其意。

①老师留给我们的印象是良好而又深厚的。

②他的病状一直没完全康复。

③教室成了我们唯一学习的时间。

④不能把中学生培养成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⑤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⑥工人师傅张大爷是苦水里长大的穷孩子。

⑦他是多少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⑧纪念五四青年节的到来。

五、推理

推理的特点: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推理中常见的有三段论推理和二难推理等。

1、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断为结论的间接推理。

这个定义注意三点:

一是三段论全由性质判断组成;

二是两个前提必须有一个共同项(相同的概念);

三是三段论是间接推理,因为它的前提是两个判断组成。

三段论推理如:

凡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抢劫行为是犯罪行为,

所以,抢劫行为是违法行为。

三段论有大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

①大前提:

包含大项的前提。

②小前提:

包含小项的前提。

③结论:

推出的新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