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经济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0085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经济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经济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经济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经济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经济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经济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经济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经济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经济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2.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分析:

一个国家的储蓄率增长对该国声量有何影响?

六、材料分析题(1题,20分)

武汉市城市供水价格表(单位:

元/立方米)

用水类别

供水价格

污水处理费

用户价格

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

第一级

户月用水量中(户籍人口4人以下,下同25立方米(含本数)以内的水量;

月人均用水量(户籍人口5人以上,下同)6.25立方米(含本数)以内的水量

1.10

0.80

1.90

第二级

户月用水量中25立方米(不含本数)至33立方米(含本数)的水量;

月人均水量中6.25立方米(不含本数)至8.25立方米(含本数)的水量。

1.65

2.45

第三级

户月用水量中超过33立方米(不含本数)的水量;

月人均用水量中超过8.25立方米(不含本数)的水量。

2.20

行政事业用水

1.50

2.30

工业用水

经营服务用水

2.35

3.15

特种行业用水

4.80

5.60

说明:

收纳依据:

武汉市物价局武函[2006]16号文;

执行时间:

20XX年5月1日抄见水量起执行;

资料来源:

武汉水务网2006-06-19。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

武汉市城市各类用水价格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答:

供求定理是关于商品的需求或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影响的一个一般规律。

其具体内容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具体变化如下:

(1)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

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

(2)需求增加,使均衡产量增加;

需求减少,使均衡产量减少。

因此,需求的变动要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3)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

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

(4)供给增加,使均衡产量增加;

供给减少,使均衡产量减少。

因此,供给的变动与均衡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而与均衡产量呈同方向变动。

边际产品价值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在生产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等于边际物质产品(MP)与价格(P)的乘积,即VMP=MP·

P。

因为存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随着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多,其边际物质产品递减,从而边际产品价值也逐渐下降,所以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为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收益(MR)等于平均收益(AR),也等于产品价格,从而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边际收益产品(MRP),即已知:

MRP=MP·

MR,MR=AR=P

所以,

VMP=MP·

P=MP·

MR=MRP

因此,这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与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互相重合,该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同时就是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从而也就是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该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MR、AR、P三者不全相等,厂商必须降低商品价格才能出售更多的产品,因此边际收益产品必然小于边际产品价值。

VMP、MRP两条曲线不再重合,此时仅有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代表了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目前我国计算GDP是用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三者之和求得。

在1991年11月之前,美国均是用GNP作为对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

后来改用GDP,原因是大多国家都用GDP。

同时,由于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则较易衡量,再加上GDP相对于GNP来说是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衡量指标(本国使用外资时解决的是本国就业问题)。

当然,对美国来说,GDP和GNP的差异较小,二者使用差别并不大。

4.资本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是指资本的预期利润率,即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是凯恩斯理论体系中的三大基本定律之一。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而根据这种贴现率,在资本资产的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收益的现值能等于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

资本边际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Cp表示资本的供给价格,Q1、Q2、……、Qn表示资本预期未来的收益,r表示资本边际效率。

资本的供给价格也就是资本的重置成本。

公式表明,资本边际效率与资本重置成本成反比,与资本预期收益成正比。

凯恩斯认为,预期收益的减少与重置成本的上升都会使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解:

(1)由方程组

可以解得均衡收入为:

y=1100(10亿美元)。

(2)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的有关乘数公式可得:

投资乘数为:

政府支出乘数为:

税收乘数为:

转移支付乘数为:

平衡预算乘数为:

(3)原来均衡收入为1100亿美元,现在需要达到1500亿元,则缺口△y=1500-1100=400(10亿美元)。

①政府购买应该增加:

(10亿美元);

②税收应减少:

③政府购买和税收应该同时增加:

(10亿美元)。

1.如何解释“谷贱伤农”这种经济现象?

“谷贱伤农”指风调雨顺时,农民粮食增收,粮价却下降,卖粮收入反而比往年少的现象。

“谷贱伤农”这种经济现象可以用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来加以解释。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的变动。

其原因在于:

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

这意味着需求量的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并不能全部抵消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

所以,降价最终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造成“谷贱伤农”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

以图1来具体说明。

图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

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

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

下降为

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

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

的面积之差。

图1谷贱伤农

2。

为什么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答:

正常商品是指其需求数量与收入同方向变化的商品。

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即正常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对商品需求量的增加。

图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现用图2说明正常物品价格下降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图中的横轴

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其中,商品1是正常商品。

在商品价格变化之前,消费者的预算线为AB,该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

相切于a点,a点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一个均衡点。

在a均衡点上,相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为

现假定商品1的价格

下降使预算线的位置由AB移至

新的预算线

与另一条代表较低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

相切于b点,b点是商品1的价格下降以后的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在b均衡点上,相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为

比较a、b两个均衡点,商品1的需求量的增加量为

,这便是商品1的价格

下降所引起的总效应。

这个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

通过作与预算线

平行且与无差异曲线

相切的补偿预算线

,便可将总效应分解成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具体地看,

下降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使消费者由均衡点a运动到均衡点c,相应的需求增加量为

,这就是替代效应,它是一个正值。

下降引起的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使消费者由均衡点c运动到均衡点b,需求量由

增加到

,这就是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也是一个正值。

这是因为,当

下降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增加时,消费者必定会增加对正常商品1的购买。

这也就是说,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3.完全竞争厂商进行生产时,只要出现亏损就停止生产吗?

(1)完全竞争厂商进行生产时,短期内出现亏损,未必要停止生产。

其原因是:

在短期内,完全竞争厂商的暂时停止营业点的条件是

在这种情况下,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是因为如果厂商生产的话,则全部收益只能弥补全部的可变成本,不变成本得不到任何弥补,如果厂商不生产的话,厂商虽然不必支付可变成本,但是全部不变成本仍然存在。

由于在这一均衡点上,厂商处于关闭企业的临界点,所以被称作为停止营业点。

在短期,如果

,这是完全竞争厂商会出现亏损,但是,此时从事生产仍是有利的,因为从事生产除了可以弥补全部可变成本外,还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

因此,此时尽管出现了亏损,厂商未必要停止生产。

(2)在长期内,美如果出现亏损,则厂商应该停止生产。

其原因为:

厂商可以通过在长期中调整生产要素而获得收益,当在长期中市场价格低于长期平均成本时,厂商会退出市场。

因为在长期中,当厂商获得利润时,行业外的厂商进入该行业,市场上的供给就增加,市场价格下降。

相反,当市场价格低于长期平均成本时,厂商经营不能获利,市场必须减少供给才能使价格上升到长期平均成本,在这个条件下,厂商可能退出市场。

4.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

(1)菲利普斯曲线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交替变动关系的一条曲线。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会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即认为:

失业率高,通胀率就低;

失业率低,通胀率就高,并认为二者间这种关系可为政府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即通胀率或失业率太高时,可用提高失业率的紧缩政策或提高通胀率的扩张政策来降低通胀率或降低失业率,以免经济过分波动。

菲利普斯曲线可用图3说明。

图3菲利普斯曲线

令图中W为货币工资增长率,U为社会的失业率,L即为菲利普斯曲线。

当失业率由U2降到U1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由W2上升到W1。

这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有着一种交替关系。

也就是说,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然会出现较高的物价上涨率。

由于货币工资变动率与物价上涨率有关,而通货膨胀又用物价上涨率来表示。

因而,进一步对此图引申,便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2)菲利普斯曲线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和通货膨胀是此消彼长的,即:

失业的减少会增加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的降低又会带来失业的上升。

这也就是说,在二者之间存在着为西方学者所承认的“替换关系”。

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组合,可以用失业来医治通货膨胀;

也可以用通货膨胀来医治失业。

例如,只要能够容忍高通货膨胀,就可以拥有低的失业率。

或者可以通过高失业来维持低通货膨胀率。

(1)一般来看,内需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

内需不足,其实质是由市场决定的部分超值消费服务、物品和资源供给过剩,由政府或社会提供的基本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一方面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诸如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换句话说,一方面,出现市场意义上的供给过剩,另一方面,更广泛意义上的基本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

这使得广大群众以自己的收入为自己提供公共服务,同时只能牺牲消费。

我国目前内需不足,主要体现为居民消费需求不足。

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大学取消了免费教育后,大学生人数却逐年增加,一部分居民需要为供养子女上大学准备资金从而减少消费;

我国医疗制度尤其是养老金制度的改革牵动了许多人,人们普遍对未来医疗和养老保障信心不足,这会促使人们相应将少消费、增加储蓄;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相当一部分原有职工开始下岗,从隐性失业转为显性失业。

这一转变在削减下岗人员消费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在岗人员对是否能够继续就业的担心,使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消费;

福利分房制度的取消是人们必须用自己的积累来购买住房。

这在当前的收入条件下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许多人为了将来买房进行储蓄,但能够买得起房并愿意买房的人寥寥无几。

②由于收入分配体制的原因,人们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也对增加消费需求起了阻碍的作用,为数不多的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较低,为数众多的低收入者无力或不敢多消费,而作为消费的主力群体的中等收入群体的队伍尚不大。

信用消费在我国刚刚开始,除受传统的影响外,来自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和金融制度方面的因素也多少不利于其扩大。

③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是最突出的问题。

农民收入低、增长缓慢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已成为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最重要原因,由于农民的人数众多,它又成为增加整个居民个人消费需求的最大障碍。

而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消费需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虽然能起一些作用,如改进农产品特产税的征收、在农村推行费改税的改革、制止乱收费。

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和银行扶贫贷款,增加财政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如保障电力供应)的投资直接或间接地拉动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也是有作用的,但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消费需求,一般地说已经不可能实施,因为我国的农产品价格大多已远远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后,我国的农产品价格大多只会降低,而不会提高,政府也不能实行价格补贴。

(2)根据造成我国需求不足的原因,解决我国需求不足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继续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我国解决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需要在发展中解决存在的问题,因此,只有经济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②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居民消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未来的不确定性,因而虽然银行利率一直下降,居民也宁愿储蓄而不愿意消费。

建立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减少医疗改革、住房改革、教育改革、就业改革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居民可以消费、敢消费。

③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的消费在我国消费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民收入增长过慢是制约农民消费最重要的原因。

为了增加收入,首先需要进行费改税,大力降低农民需要承担的税费,以降低农民负担;

其次要保证农产品价格,任何一个国家对农业都有各种各样的保护措施,我国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国家需要保证农产品价格或者加大对农业的补贴;

最后,放开户籍制度,消除农村和城市之间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同时要保证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合法权益。

④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调整投资方向,促进投资需求。

政府应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的发展。

加大我国技术的升级,培养新的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从而培养新的投资方向。

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具有国际眼光,走出国门,大力扩大出口需求,以出口需求推动投资需求。

(1)微观经济理论关于生产者行为的一个核心假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因此,生产者对要素投入的最优选择也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个目标。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又称为生产者均衡,指在既定产量下总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使得总产量最大的生产要素组合。

在图形上,表现为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切点所对应的要素组合。

这个切点,在微观经济学中叫做生产者均衡点。

(2)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必须满足的条件

由于等产量曲线的斜率是两种生产要素的技术替代率,等成本曲线的斜率是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比率,所以最优要素组合的边际条件是:

,即两种生产要素的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比率。

又由于两种生产要素的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实物产量的比率,所以,此条件又可表示为:

,即

该公式表示生产者的每一单位成本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获得的边际实物产品都相等。

厂商的生产在生产者均衡点上进行,也就是达到了利润最大化。

如图4所示,生产者使用一定的经费而获得最大的产量。

I1,I2和I3分别代表三条不同的等产量曲线,L1K1代表生产者在一定经费下的等成本线。

显然,生产者不可能达到I3的产量水平。

生产者可以达到I1和I2的产量水平,例如在A或B点组合进行生产。

但是,这种组合并没有使产量最大化,沿着L1K1等成本线从A点朝E点靠近,或从B点朝E点靠近,都可以在同样经费支出情况下获得更多产量,越靠近E点,产出量越大,到达E点,产量最大化。

E点为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的一点。

这一点就是生产者均衡点。

从图中可看出,生产者最佳的投入组合为LE单位的劳动和KE单位的资本。

图4生产者均衡——既定成本下产出最大图5生产者均衡——既定产出下成本最小

生产者均衡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即生产者在一定的产量中寻求最小的投入成本。

如图5所示,在既定的劳动和资本价格水平下,等产量曲线为I,可以根据三条等成L1、L2和L3进行选择。

要达到I所代表的生产量水平,显然,生产者只能选择成本线。

任何低于L2的等成本线,如L1是不可能使生产达到I所代表的水平的。

任何高于L2的等成本线是不足取的,因为不符合成本最小化原则。

例如生产者开始误选了L3等成本线,寻找出A点和B点两个组合点,他将很快发现应当沿着等产量曲线I向下或向上移动,一直到E点。

E点是最佳投入要素组合点,即生产者均衡点。

在E点,生产者应当购买LE单位的劳动和KE单位的资本。

一个国家的储蓄率增长对该国生产量有何影响?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一国储蓄率上升,会导致人均资本的上升,而人均收入是人均资本的增函数,因而储蓄率上升会增加人均产量,直到经济达到新的均衡为止。

另一方面,储蓄率的上升不能影响到稳态的增长率,从这点上说,储蓄率的变动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

在图7-1中,经济最初位于C点的稳态均衡。

现在假定人们想增加储蓄。

这使储蓄曲线上移至s'f(k)的位置。

这时新的稳态为C′,比较C点和C′点,可知储蓄率的增加提高了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

图7-1储蓄率增加的影响

从短期看,更高的储蓄率也导致了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增长率的增加,这可以从人均资本从初始稳态的k0上升到新的稳态中的k'

这一事实中看出。

因为增加人均资本的惟一途径是资本存量比劳动力更快地增长,进而又引起产量的更快增长。

由于C点和C'

点都是稳态,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稳态中的产量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因而从长期看,随着资本积累,增长率逐渐降低,最终又回落到原来的水平。

户月用水量中(户籍人口4人以下,下同)25立方米(含本数)以内的水量;

(1)武汉市城市各类用水价格存在以下特点:

①不同种类的用水价格不同。

例如,居民生活用水一般较低,而特种行业用水价格最高。

②居民用水根据用水量大小分为三个等级,用水超标部分将支付较高的水价。

(2)武汉市城市用水价格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通过价格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调控人们的用水行为,培养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兼顾社会效益。

其具体原因为:

①近年来,水污染严重,水资源减少,水质改善要求调价。

虽然武汉地区的水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污染严重,水质差,水质性缺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