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故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9737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联故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对联故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对联故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对联故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对联故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联故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对联故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联故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联故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蜀世家》,

宋·

张唐英《蜀梼机》。

2.最早的扇联

范质是后唐进士,在朝廷里做官。

后来,他对后唐君臣的腐败无能十分不满,就辞官回家了。

范质回到家乡以后,曾经在自己的白纸扇上写了一副对联:

大暑去酷吏;

清风来故人。

意思是,让人气闷难忍的酷暑天气,赶紧跟那些贪官污吏一起滚走吧。

扇子一摇,凉风习习,要好的老朋友就要跟清风一道儿来我这儿做客了。

这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一副扇联。

以后,各个朝代都有不少文人喜欢在扇子上题联,留下了不少好扇联。

据宋·

文莹《玉壶清话》。

3.吕蒙正的一副怪联

当过北宋两朝丞相的吕蒙正,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得厉害。

大了以后,家里也没什么起色,还是穷得叮当响。

这一年,到了过年的时候,他在家门口贴了一副奇怪的春联,

上联是:

二三四五;

下联是:

六七八九。

横额是:

南北

怪联贴出来以后,不大工夫,就围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

大伙儿莫名其妙,猜不出对联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都站在那儿瞎嘀咕。

一会儿,有个小伙子咂摸出味儿来了,他对大伙儿说:

“你们看,上联少个‘一’,是说‘缺衣

(一)’、缺穿的;

下联少个‘十’,是说‘少食(十)’、少吃的;

横额只有‘南北’,是说没有‘东西’呀!

”吕蒙正在屋里听了,哈哈大笑,走出来对小伙子说:

“不简单,猜得对。

大年下的,我这会儿真说的上是:

缺衣

(一)少食(十)没有东西!

大伙儿要是不信,欢迎进屋观看。

”看热闹的人全笑了,大伙儿都说吕蒙正写的这副春联,怪有意思的。

4.“蜘蛛虽巧不如蚕”

王禹偁[chēng]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

他小时候家里挺穷,父亲靠给人家磨面挣点钱,日子过得很艰难。

可王禹偁人穷志不穷,自己努力读书,刻苦学习。

当地有个叫毕垵[ǎn]的官,听说王禹偁是个要强的孩子,就把他找了来,对他说:

“你们家靠磨面过日子,你能不能拿石磨作首诗?

”小禹偁想了想,就作了一首:

但存心里正,何愁眼下迟。

得人轻借力,便是转身时。

诗中的“心”,是指磨盘的中心;

“眼”,指磨盘上用来灌麦粒的窟窿眼儿。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

只要磨盘安得正,不怕磨得慢。

只要有人稍微使点劲,磨盘就能转起来。

这首诗表面说的是石磨,其实王禹偁是在说自个儿呐:

只要我心正肯努力。

还怕眼下进步慢?

要是有人能帮帮忙,我就会有大显身手的时候!

毕垵听了,惊奇得不得了,心里还真佩服小家伙有志气。

他知道王禹偁家里穷,读书困难大,想“得人轻借力”,自己一定得帮小家伙这个忙。

毕垵就让王禹偁跟自己的孩子一块到私塾

里念书去了。

有一天,当地的知府[管理一个府的地方大官]请客吃饭,毕垵也去了。

吃到半截儿,知府说了个对子上联,让客人们对:

鹦鹉能言难似凤;

意思是,虽说鹦鹉能学人说话,可它嘴再巧,外表长得再美,也比不上鸟王凤凰。

在座的客人没人能对,毕垵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好下联。

他回家以后,就把对联写在屋里的屏风上了。

碰巧,这个上联让王禹偁看见了,他就对了一句:

蜘蛛虽巧不如蚕。

意思是,蜘蛛虽说也能拉丝,可比蚕差远了。

蚕吐出的蚕丝能织出漂亮的绸缎,可蛛丝就不成了。

毕垵一听小禹偁对得这么好,挺佩服。

往后,也不拿他当晚辈看了,见面就叫他“小友”,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小”朋友。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九《内翰王公》

5.杨大年巧对翰林院

宋朝时候,有人在翰林学士院的墙上,写了这么一句上联:

李伯阳生指李木为姓,生而知之;

句中的“李伯阳”指的是老子。

老子是春秋时候有名的思想家。

他姓李名耳,字伯阳。

李耳又叫老聃[dān]、老子。

传说,李伯阳刚生下来,就用手指着门外的李树。

后来,他就用李树的“李”做了自己的姓。

老子死后好多年,到了汉朝,兴起了道教。

那些道教徒抬出了老子当他们的教主,硬说道教是老子创立的,还说他“生而知之”——刚一生下,就知道天下大事了。

墙上的这句上联,说的就是这么个事儿。

这当然是不可信的。

上联出得挺妙,妙在几个地方。

第一,前半句人名的姓[李]得跟一样东西[李树]有关系;

第二,“生”是“姓”的偏旁;

第三,下半句是个成语,还得用前半句的“生”字开头;

最后,整句说的又是古人的一件事儿。

对上这个上联,得符合这好几条,够多难!

翰林院里头,净是些有学问的人。

可大伙儿看了这个上联,都皱着眉头不言语,过了好长时候,也没人能对出下联。

一天,诗人杨大年[又叫杨亿]来翰林院找一个朋友。

他进了院子,一眼就看见了墙上的题句。

杨大年挺感兴趣,朋友也不找了,就站在那儿琢磨下联。

一会儿工夫,杨大年一拍大腿,大叫了一声:

“有了!

”他这一喊,把屋里的人吓了一跳,都走出来看看出了什么事。

他们看见杨大年正用毛笔在墙上添下联呐。

他写的是:

马文渊死以马革裹屍,死而后已。

“屍”是尸的繁体字。

杨大年的下联说的也是一个古人。

马文渊

就是马援,是东汉初年有名的大将,人称伏波将军。

马援一生立下了好多战功。

他曾豪迈地立下过誓言:

“男子汉应当勇敢地死在战场上,用马皮裹着尸体回家乡!

”后来,马援病死在军中,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死而后已”是个成语,意思是干事情要一直到死,才算完了。

这个成语用在马援身上,特别合适。

杨大年的对联实在高明,不单是对得整齐,还全符合上联的几条妙处。

我们不妨把两句对照一下看:

△·

△·

★·

那些翰林们看了杨大年的下联,一个劲儿地挑大拇哥,没有一个不佩服。

范正敏《噱斋闲览·

谐噱·

学士院题》,

赵令畤《侯鲭录》。

6.“面前人”妙对寇宰相

寇准是北宋有名的宰相。

一天,他跟几个大官儿聊天儿,写了个上联让他们来对:

水底日为天上日;

是说水里的太阳,不过是天上的太阳照出来的影儿。

这几个大官听了,大眼儿瞪小眼儿,谁也对不上来。

赶巧,杨大年这会儿进来,要跟寇宰相谈公事。

寇准跟杨大年谈完了公事,就把刚才的上联跟他说了。

杨大年盯着寇准的两眼,稍微一琢磨,马上

对了一句:

眼中人是面前人。

寇准说的是日影,杨大年就对了个人影。

我往你眼前一站,你眼珠里准能照出我的人影,这就叫“眼中人是面前人”。

读者朋友要是不信,你就盯住别人的眼珠儿试试看!

欧阳修《归田录》卷下,

曾敏行《独醒杂志》。

7.杨大年答对骂奸臣

杨大年成了翰林,在朝廷里当工部侍郎。

杨大年长得挺精神,特别是他的胡子又密又长,都过了胸脯,真叫漂亮。

一天下了早朝,杨大年从皇宫里出来,正好碰上了丁谓。

丁谓看着杨大年的那把长胡子,就跟他开玩笑说:

内翰拜时须扫地;

内翰,就是翰林。

意思是说,你这个大胡子翰林,向皇上磕头下拜的时候,长胡子就跟笤帚[tiá

ozhǒu]似的直扫地。

这个丁谓是个什么人呐?

这可是个大人物!

丁谓和奸臣王钦若几个排挤抗辽宰相寇准,末了他当上了宰相、晋国公。

丁谓和王钦若,还有三个坏家伙,被人们叫做“朝廷五鬼”。

杨大年对这个“五鬼”里头的“大鬼”,早就恨透了,他看了丁谓一眼,冷冷地对了这么一句:

相公坐处幕漫天!

“相公”,指宰相丁谓:

“幕”是大帐子。

杨大年在说,你这个宰相净排挤好人,独霸朝廷,真能一手遮天!

丁谓一听杨大年拐着弯儿骂自己,挺有气。

可又一想,这是自己招出来的,也没法发火,只好干笑了几声。

欧阳修《归田录》。

8.十根竹子一片叶

北宋有个诗人叫王琪,他年轻时候挺傲气。

有点不知天高地厚,老觉着自个儿能耐大。

有一天,他到一个花园去玩,看见一片竹林子,竹子绿绿的,长得真好看。

王琪看了,马上想了个联句。

提笔写了出来:

叶垂千口剑;

竿耸万条枪。

王琪把耷拉下来的竹叶子比作宝剑,直直的竹竿比作长枪,比方得还算形象。

他拿这副联句让朋友们看,大家伙儿全夸他写得好。

王琪美滋滋地把对联贴在了屋里墙上。

他还吹出这样的大话:

“谁要是能改一个字,我白送他十两金子!

”多狂啊。

过了些天,大学士苏东坡上他这儿来串门,看见了对联,可没言声。

王琪装模作样地对苏学士说:

“我写的这两句,请学士指教。

”苏东坡微微一笑,对王琪说:

“联句比方得还不错,可惜就是十根竹子才一片叶儿!

”王琪细一想,可不是嘛!

自己写的是“千叶”、“万竿”,

叶儿少竿儿多,平均十根竹子才长一片叶儿,这叫什么竹子呐!

王琪的脸一下臊得跟大红布似的,一个劲儿地向苏东坡道谢,连声说:

“提得好,提得好。

打这儿起,王琪再也不狂了,老老实实地做学问。

往后,他成了个有真才实学的诗人。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一。

 

9.晏殊求对儿得佳句

晏殊[yà

nshū]是北宋有名的“神童”。

他七岁就能写文章,十四岁就成了小进士,后来做官一直做到了宰相。

晏殊不单是个大官,还是当时有名的大词人,他的词写得挺好。

后来的一些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比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这些人,全是他的学生。

有一次,晏殊路过杨州,在城里走累了,就进大明寺里休息。

晏殊进了庙里,看见墙上写了好些题诗。

他挺感兴趣,就找了把椅子坐下。

然后,让随从给他念墙上的诗,可不许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身分。

晏殊听了会儿,觉得有一首诗写得挺不错,就问:

“哪位写的?

”随从回答说:

“写诗的人叫王琪。

”晏殊就叫人去找这个王琪。

王琪被找来了,拜见了晏殊。

晏殊跟他一聊,挺谈得来,就高兴地请他吃饭。

俩人吃完饭,一块到后花园去散步。

这会儿正是晚春时候,满地都是落花。

一阵小风吹过,花瓣一团团地随风飘舞,好看极了。

晏殊看了,猛地触动了自己的心事,不由得对王琪说:

“王先生,我每想出个好句子,就写在墙上,再琢磨个下句。

可有个句子,我想了好几年,也没琢磨出个好下句。

”王琪连忙问:

“请大人说说是个什么句子?

”晏殊就念了一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听了,马上就说:

“您干吗不对个——‘似曾相识燕归来?

’”

下句的意思是说,天气转暖,燕子又从南方飞回来了,这些燕子好像去年见过面。

晏殊一听,拍手叫好,连声说:

“妙,妙,太妙了!

王琪的下句对得确实好,跟上句一样,说的都是春天的景色。

拿“燕归来”对“花落去”,又工整又巧妙。

用“似曾相识”对“无可奈何”也恰到处。

这两句的音调正好平仄相对,念起来非常和谐好听。

晏殊对这两句非常喜欢,他写过一首词《浣溪沙》,里边就用上了这副联语: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写作者在花园饮酒,看到满地落花,心里十分伤感。

虽说词的情调不太高,不过,写得情景交融,艺术上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晏殊太喜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了,后来他在一首七言律诗里,又用了这两句。

这在我国古代诗词作品里,还是不多见的。

据清·

赵翼《檐曝杂记》卷五。

10.“成八字”和“叫三声”

晏殊当了一辈子大官,家里有的是钱,他又性格豪爽,特别好交朋友。

这么一来,当时好多文人名士都成了他家的座上客。

他的幕僚里边有两个顶有学问了,一个就是前边提

到的王琪,另一个叫张亢。

这两位长得可都是其貌不扬,张亢满身肥肉,是个大胖子,王琪老爱叫他“肥牛”。

王琪呐?

跟张亢正好相反,骨瘦如柴,是个小瘦子,张亢就叫他“瘦猴”。

这俩人很要好,平时还老好开个玩笑。

这一天,晏殊请客。

大伙儿喝得正高兴,王琪瞅着张亢,笑嘻嘻地说:

“张亢触墙成八字。

意思是说,张亢一撞上墙,就成了个“八”字。

这是在挖苦张亢,说他是头笨牛,牛脑袋撞上墙,头上的两个犄角一分开,不正像个“八”字吗。

大伙儿一听,“哄”地笑开了。

张亢脑子来得快极了,听了马上反唇相讥,冲着王琪说:

“王琪望月叫三声!

这句里边的“叫三声”是个典故。

古代诗歌里有一句“猿啼三声泪沾裳”,意思是一听见猴子那凄凉的叫声,不由得勾起了自己的伤心事,流下的眼泪把衣裳都给沾湿了。

这是在嘲笑王琪是只猴子。

他俩风趣的舌战,引得满座的人哈哈大笑。

大伙儿看着胖大的张亢和瘦小的王琪,再一琢磨“成八字”和“叫三声”,乐得更欢了。

这两句其实还是谜对儿,上句暗藏着“牛”,下句藏了个“猴”。

欧阳修《归田录》卷上。

15.“松子、棋子落”和“柳丝、钓丝悬”

有一天,苏东坡跟好朋友黄庭坚在松树下边下围棋。

下到半截儿,从树上忽然掉下来几颗松子,“啪啪”正好落在棋盘上,圆圆的松子就跟围棋子似的。

苏东坡盯着棋盘上的松子,心里一动,随口就说: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一听,明白了,这是让我对下联呐!

碰巧,离他们不远的河边上坐着个渔夫,正在柳树下头钓鱼。

鱼竿上的鱼线跟长长的柳条,一块儿垂在水里。

黄庭坚一眼瞅[chǒu]见了,马上对了一句: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