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教方案第二课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969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助教方案第二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助教方案第二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助教方案第二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助教方案第二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助教方案第二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助教方案第二课时.docx

《助教方案第二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助教方案第二课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助教方案第二课时.docx

助教方案第二课时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

课题:

《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

设计者(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李吉)

教材分析

《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知多少”的第3课。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围绕清明节习俗、春节放爆竹习俗、推崇吉利数字习俗,组织学生展开民风、民俗大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并对待身边的民风、民俗现象。

第二部分,小主人社会责任意识的具体行动体现。

这部分体现了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注重活动的新课程理念。

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所肩负的使命是找出民风、民俗中的陋习,然后付诸行动,自觉抵制并劝说他人远离陋习。

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特别注重开放性。

第三部分,一份声明。

让学生以表决心的方式,阐明自己对民风、民俗的正确认识及明确态度。

同时,这也是一份倡议书,号召每一个家乡人都来关心家乡民风、民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为净化家乡民风、民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创建积极健康的民风、民俗文化尽自己应尽的义务。

在此体现的是民族小主人的责任意识。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继承民风、民俗文化精髓,摒弃糟粕。

2、初步具有社会责任感,为净化家乡民风、民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积极地为净化家乡民风、民俗尽自己的义务。

教具

学生:

寻找民风、民俗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

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基础教案

个性设计

(过程步骤)

一.看一看:

厚葬之风

教师:

上堂课我们进行了辩一辩论一论想一想三个版块的活动。

这堂课,我先请大家来看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想。

看完之后,请谈谈看法。

活动:

出示《厚葬之风何时止?

》。

学生思考。

交流:

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

你怎么看待厚葬之风?

预设:

很不好,明知家里穷还花大钱厚葬家人。

教师:

可是,我相信其他的人并不是这样想的,他们会怎么想?

预设:

人死了,要把丧事办得隆重一些,如果办得不隆重,感觉丢了自己的面子,被人看不起,至于欠下一屁股债,以后日子将过得如何艰苦,好像并不重要。

教师:

其实,子女有责任让父母活着的时候生活得更好一些,至于死去以后,出于感情,适当地通过一些仪式表达悲痛和怀念,也是无可厚非,但是表达感情是最重要的,一味攀比,过分注重形式排场,拖累了活人不说,还扭曲了情感。

可是

教学环节

基础教案

个性设计

(过程步骤)

这样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在那些只顾面子不顾他人死活的人面前,却是理直气壮。

这真让人悲哀。

二.说一说:

陈规陋习

1、找出民风、民俗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写在书本第50页。

2、对于身边的陈规陋习,你是如何看待的?

要点:

严于律己,自觉抵制不良习俗;劝说别人远离陋习。

三.倡一倡:

发表声明

教师:

面对各种陈规陋习,我们没有理由坐视而不作为。

我建议,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分辨民风民俗中合理健康的因素以及其中的迷信、愚昧和落后,别看我们不大,但我们背后有家庭,有亲友,我们的小手和真挚的心灵,也能为净化家乡的民风民俗出力。

教师:

请阅读书籍51页,小组起草声明。

以研究小组为单位,讨论拟定净化家乡民风、民俗声明。

内容包括:

态度表明、行动计划、倡议展望等。

交流:

1.全班交流声明,师生评价。

2.评选出最佳声明。

3.斟字酌句以后共同宣读。

4.将声明打印成大张,张贴,另择时间举行签名仪式。

5.将声明打印成小张,请学生带回,请家人亲友签名并在家中张贴或带回学校张贴。

板书设计

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

净化家乡的民风民俗创建健康的乡土文化

教学反思

教学资源:

1、厚葬之风何时止?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明代高启的诗句曾道尽了古人清明扫墓的凄楚感受。

眼下又到了清明节,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明前禁止用火”的习俗已渐渐被人淡忘……然而,就在人们用一些更理智、文明的方式进行祭扫活动的同时,一些本不应与祭扫相挂钩的现象,却多了起来。

   查阅一下近年来与殡葬相关的资料,“殡葬暴利”、“死不起”、“陈规陋习”、“倾家荡产只为厚葬”这些成为与之联系最为紧密的关键词。

   社会现实已迫使我们不得不进行这样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该如何以科学、文明的方式来对待亡灵和祭奠故人呢?

  厚祭成风,带动祭祀用品热销

  4月2日清晨,寂静的北郊路西段渐渐热闹起来,经销祭奠用品的小贩蜂拥至此,在道路右侧摆起延绵近两公里的摊位。

“从3月25日起就开始摆了。

一天能卖二三百,每年这时候都能挣个千儿八百的。

”一位身穿牛仔服的小贩笑着告诉记者,这里地处市郊临近国道没人管,再加上扫墓的人也大方,生意好做。

   8点刚过,上坟扫墓的人流、车流挤满了道路,出现了堵车。

据哈密市交警大队郊区中队值班交警玉素甫介绍,从3月底到清明节前,每天早晨9点到中午1点左右车都很多。

“每年都这样。

  随着车流,记者来到哈密市殡仪馆(火葬场),此时公墓区随处可见塑料袋、酒瓶等杂物,大量纸灰漫天飞舞,鞭炮声不绝于耳,整个墓区被一片弥漫的浓烟所笼罩。

   墓区管理员摆小龙说,墓区禁止燃放鞭炮,可现在根本无法管理。

“人太多了。

”一位来此祭扫公公陵墓的罗女士说:

“有的人烧很多很多纸;有的不光烧纸前放炮,烧纸后也放炮;更有甚者,还有人在墓区大吃大嚼……现在的清明,哪是在扫墓,简直是在‘烧钱’哩。

  丧葬攀比借钱“烧”

  “我是老哈密,也不知道办过多少丧事了。

现在不仅上坟在攀比,就连办丧事也都攀比。

你家买了什么档次的骨灰盒和墓地,我家就要比你更高级,不然好像就不孝顺似的。

”年届七旬的罗新万在谈到厚葬之风时,这样说道。

   罗新万,在小区里算是名人了。

因为他热心,熟知红白事的各种风俗,能机智稳妥地处理一切事宜,居民家里谁有了事都会请他出面,他因此也成了操办丧事的“行家里手”。

  3月31日下午,记者来到罗新万的家。

由于当天上午才忙完一场丧事,非常疲惫的他坐在床上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罗大爷说,因为存在攀比,现在的丧事大操大办,困难家庭甚至去借钱办丧事。

“我去帮忙买花圈的时候遇到了另一家人。

他们一下买了1400多块钱的纸扎,装了满满一辆双排座。

有啥用?

到最后还不都是一把火烧掉,人活着时照顾好点比什么都强!

  丧事花费知多少?

  3月中旬,家住建国北路的石先生母亲去世了,在办完丧事后,石先生一算帐,发现这场丧事前后花去了1.2万元。

   石先生说,最让他吃惊的是,南山墓园的一块4平方米的豪华墓地标价1.2万元。

“这简直是天价。

工薪家庭怎么买得起?

最后我们权衡再三,买了块5000多的,可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总觉得对不起我妈……”

  新疆众托律师事务所一位律师告诉记者,根据人身伤害赔偿办法哈密市丧葬费标准约7600元,而市区普通工薪阶层的平均收入不足千元,这一标准几近他们一年的收入。

   据了解,铁路、石油等地区一个人的丧葬费大多在2万元以上,其中最大的开销是骨灰盒和墓地,一只高档骨灰盒3千元以上,一个豪华墓穴1.2万元,中档的墓穴也都在6000元以上。

 “在哈密,一场稍体面点的丧事,花费超过了1万元。

”罗新万介绍,丧事中的花销名目繁多,一般包括净身、穿寿衣、照遗像、买花圈纸扎、香烛黄纸、招待费用、买墓地、追悼会用品、出殡、接尸、火化等直至出殡后的丧宴,至此丧事才算告一段落,以后的逢七、周年上坟等还得家属自行安排。

  厚葬背后是厚利

  成本不到10元的纸扎能卖80元以上

  在哈密市北郊路,沿路有大大小小几十家花圈寿衣店。

  在原军马场二十连附近的一家花圈店里,记者看到一套包装精美的寿衣售价在800元左右。

此外,女店主热情地把记者领到马路对面的一间房里,这里有维妙维肖,与实物相仿的纸“汽车”、纸“楼房”、纸“手机”、纸“电视”及纸人等模型……

   “只要世上有的都可以做,(这个)价格一般在几十到百元之间,等出殡时烧掉,这些东西就可以在阴间用了。

”店主向记者表示,这些物品都属于封建迷信,有关部门查得很严。

“有人买才让看看。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内人士说,一套纸“楼房”成本不到10元,从内地进货组装起来就可以卖80元以上,“丧家很少讨价还价,谁也不在乎这个。

  成本400元的骨灰盒卖到1300元以上

 “寿衣纸扎看着利大,但和骨灰盒墓地相比,就小打小闹了。

一个木制骨灰盒能卖几千,顶上买一套实木沙发的;几平方米的墓地能卖上万元,比市中心的商业用地还贵。

”这名行内人士继续说道。

 记者采访了一位骨灰盒经销商张先生,他算了一笔账:

厂家雕一个木制骨灰盒,原材料成本100元左右,加工后成本约400元左右。

“等零售时,价格升到1300元以上,越是高档的利润越高。

  既然殡仪馆出售的骨灰盒价高,那消费者是否选择“外购”呢?

一位知情人否定了记者的疑问:

“好比是去饭馆吃饭,你占用人家的桌椅,能自带酒菜吗?

”他告诉记者,殡仪馆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只要丧家在殡仪馆办理骨灰安放手续,他们就习惯在此购买骨灰盒。

  墓穴的单位面积价格远高于房地产水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墓穴的利润更丰厚。

若按单位面积计算,其价格已远高于房地产平均水平。

1亩地可造墓200多个,每个按售价5000元左右,1亩地的卖价就在100万元。

  殡仪馆公墓管理员摆小龙告诉记者,墓穴的价位差不在于地皮,而是在外部装修上。

如果选用地产黑冰花及内地汉白玉的墓穴,价格一般在5000元以上。

“要是做工精细些,墓碑上加雕龙凤、屋檐甚至墓穴前加装石狮子等等的,那价格就会在万元以上。

   记者在公墓墓区看到,许多墓地装修豪华,有的还圈起了院子,旁边放有石狮子,修建得比住房还要气派。

  殡葬管理人员:

厚葬是观念问题

  这几年,殡葬业因独家经营而被冠以各种恶名备受苛责。

对此,哈密市殡葬管理所副所长、殡仪馆馆长段新春有些委屈:

“实行殡葬改革以来,我们一直倡导厚养薄葬。

现在选用什么处理方式也是消费者自愿决定,怎么能说是因为殡葬业的垄断造成厚葬之风呢?

  从事殡葬工作18年的段新春,说起厚葬之风,有他自己的感受。

   “这是和生活水平提高大有关系。

”他说,厚葬亲人是中国人几千年的传统,以前生活水平不高,想厚葬没条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当老人去世后,子女都想借办丧事寄托哀思,以厚葬来弥补心中的缺憾。

  段新春告诉记者,殡仪馆的骨灰盒和墓穴的销售不存在任何强迫。

政府一贯主张厚养薄葬,厚葬之风是丧家之间的攀比风气带起来的。

“其实厚葬除了浪费钱财外,没有任何意义。

老人在时孝顺,比走后大操大办要好得多。

” 

  与其厚葬,不如厚养

  古语云:

“百善以孝为先”。

中国人历来提倡晚辈要对长辈多行孝道,而对于丧葬、祭祀等活动更是相当讲究,因为这关系到“孝道”问题。

   现实生活中,对活人行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对死者仅是清明一次,因此就出现了“薄养厚葬”的现象。

虽然也有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应当“厚养薄葬”,然而现实中,“厚葬”之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采访中,一位社会学人士表示,“厚葬”与人们固有的攀比、争先心理有关。

富有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富足心态,而穷人家则是爱面子,祈求逝者的冥冥保佑,于是乎,“厚葬之风”愈吹愈烈。

   然而,厚葬真的有用吗?

   记得一副对联这样写道:

“昨日君身归黄土,它日我体亦当然。

”这句话提醒人们,人死后肉身要成灰土,又何必在意墓园的豪华呢?

   其实,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赡养除了要照顾他们的日常所需外,还应考虑到他们的精神需求。

让他们含饴弄孙是晚年生活最好的享受,也是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

   与其厚葬,真还不如厚养。

2、厚葬与薄葬

厚葬制度的产生

据考证,远古时代的丧葬仪式是极其简单的,虽然也采取土葬方式,但没有任何陪葬品,到旧石器时代后期,距今一万八千年的山顶洞人时代,葬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