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高新区高届统一测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9202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成都高新区高届统一测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成都高新区高届统一测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成都高新区高届统一测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成都高新区高届统一测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成都高新区高届统一测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成都高新区高届统一测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四川成都高新区高届统一测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成都高新区高届统一测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成都高新区高届统一测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

”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中日《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B.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C.中国自古以来就反对君主专制集权D.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8.南京某大礼堂,门外有“和平永奠”的牌楼,又有胜利屏一幅,上缀大红“V”字。

门内下面悬挂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

这一场景应出现在(  )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B.红军长征胜利后

C.日本无条件投降后D.渡江战役胜利后

9.图2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图2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0.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这反映出当时(  )

A.造船航海技术进步B.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C.重农抑商政策废止D.新航路的开辟

11.图3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

这一国家是(  )

图3

A.德国B.日本C.俄国D.英国

12.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建立失业保险制度B.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C.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13.图4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漫画,画中内容是希腊女神正在将债务投向远方。

由此可知,这位同学进行课题研究的核心主题最有可能是()

A.贸易区域化

B.经济全球化

C.一带一路经济战略

D.冷战思维影响下的乌克兰危机

14.《尚书·

酒诰》云:

“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以民为本B.主权在民C.兼爱尚贤D.道法自然

15.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B.倡导变法维新C.主张三权分立D.颠覆孔孟学说

16.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

这一“重大改革”是(  )

A.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17.“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为了培养变法人才和减少“人民疾苦”,(王安石)采取了系列改革措施。

其中,不能直接减轻农民负担的是()

A.青苗法B.募役法C.时务策D.方田均税法

18.“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

”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

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

A.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19.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

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  )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20.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

“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C.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21.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D.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22.图5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

它表明(  )

A.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B.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图5

23.某同学为写历史小论文设计了左侧提纲,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是(  )

A.能源革命与人类生活

B.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

C.科学进步与征服自然

D.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

24.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D.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52分)

25.(22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并

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

(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前202年~公元184年)

罗马强盛时期

(前201年~公元192年)

④公元3世纪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

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

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

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⑤公元4世纪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⑥公元5~6世纪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

(4分)

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2分)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

国会(立法权)

总统(行政权)

最高法院(司法权)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

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任命联邦法官。

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

总统任命的司法法官必需经参议院确认。

国会可依法弹劾总统。

总统无权解散国会,但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据《1787年宪法》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基本特征。

(6分)

材料三孙中山在1911年巴黎的演讲中说:

“中国……面积实较全欧大。

各省气候不同,故人民之习惯性质亦各随而有差异。

似此情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于中央集权,偏用北美联邦制度、最为相宜。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孙中山的观点(8分)

材料四“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摘自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色。

26.(16分)经济政治的变革,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社会文明进步。

材料一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图6)。

图6

(1)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材料二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2)表中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

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5分)

材料三 

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

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

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

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

27.(14分)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盛大阅兵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陕甘宁边区的“豆选诗”:

金豆豆,银豆豆;

豆豆不能随便投;

选好人,办好事;

投在好人碗里头。

徐中约的《中国的奋斗》中记载了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总统驻华特使赫尔利在访问延安后评价说中共是“中国惟一真正的民主分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陕甘宁边区的选举有何特点?

(2分)该选举体现了什么原则?

(1分)

材料二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1分),并说明修改理由。

(2分)(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评述两个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8分)

2015年高2016届成都高新区学月统一检测试题

(9月)

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

(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22分)

(1)(6分)

(2)(6分)

(3)(8分)

(4)(2分)

26.(16分)

(2)(5分)

(3)(5分)

27.(14分)

(1)(3分)

(2)(11分)

2015年高2016届成都高新区学月统一检测试题(9月)

历史参考答案

1.D2.B3.D4.A5.B6.C7.D8.C9.C10.A11.B12.A

13.B14.A15.B16.D17.C18.A19.D20.B21.D22.B23.B24.C

25.(22分)

特征:

①两者都制定了法律。

②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

③两者都进入强盛时期。

④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

⑤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

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专制集权统治。

(任答两点4分)

现象:

两者虽相距遥远,但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

(2)说明特征:

①人民主权。

(民主选举产生国会议员、总统)

②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③法治(国会可依法弹劾总统,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违宪)

观点:

主张在中国采用联邦制度最为相宜(2分)

背景:

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独立(2分)

评价:

是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否定,反映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愿望(2分);

革命后地方军阀割据混战不断,民族危机严重,缺乏必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基础,联邦制未能在中国成为现实(2分)

(4)特色:

(任答2点得2分)

①权力主体是人民(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通过普选产生人大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大会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权力广泛(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提取历史信息

层次一:

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

例:

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

“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

层次二:

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

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

层次三:

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

进行历史解释

层次一:

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

如:

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

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

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

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

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

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

历史表述

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

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辞不达意。

评分说明:

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

趋势:

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

原因:

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

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政府更加注重民生。

(3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中美正式建交;

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思想解放。

注意:

持借鉴态度,不能照搬,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坚持唯物史观。

(1)特点:

适合普通群众的直接选举;

具有普选性质。

原则:

三三制原则。

建议:

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理由:

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评述(8分):

(背景)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后,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的背景下,(2分)(内容)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主要担负从正面抵御日军进攻的重任,取得了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等重大胜利,(1分)沉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1分);

敌后战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积极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打击日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胜利,(1分)(作用影响)鼓舞坚定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逐步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分)(认识地位)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