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之名词解释简答选择.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912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之名词解释简答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之名词解释简答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之名词解释简答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之名词解释简答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之名词解释简答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之名词解释简答选择.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之名词解释简答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之名词解释简答选择.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之名词解释简答选择.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之名词解释简答选择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心理学》之名词解释&简答&选择

名词解释

个别辅导:

以个别学生为对象,以学生问题和需要为基础,用尊重、接纳和理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通过聆听、疏导、咨询、活动等途径,予以适当启发和诱导,使学生能够从有心理问题发展成为心理健康。

 

  聆听法:

即咨询者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诉说的方法。

 

  松弛法:

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的肌肉从头到脚逐步放松的方法。

 

  系统脱敏法:

指有步骤地由弱到强逐渐适应某种过敏反应的刺激源。

 

  分题讨论法: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经过讨论争辨得出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

 

  角色扮演法:

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因素,优化学生心理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增进文化的同时,以潜移默化方式获得渗透性心理教育,促进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快乐学习:

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都有积极的情感投入。

 

  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

指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认知态度,意志品质,行为特征,情感倾向的综合反映。

  迁移作用:

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

(分正迁移、负迁移)  

  定势:

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

 

  想像:

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理想是人一生中的奋斗目标和远大抱负;

幻想是人精神空虚一瞬间的心灵的一种美好填补;

空想是不没有实质基础的幻想。

意志:

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

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

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

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兴趣:

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能力:

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

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的动力性特征:

指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

 

  性格:

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角色冲突:

指围绕角色目标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相互防碍的斗争。

 

  心理调适:

就是在冲突中减轻压力,保持正常反映状态的心理过程。

 

  学习:

广义上:

是人和动物凭借经验引起的倾向或能力的相对持久性的变化过程。

狭义上,是人类的学习。

 

  成熟:

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包括个体的各种生理组织结构和机能以及本能行为,也即个体的生物学方面的发展。

 

  变式:

是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或事例时,经常变换呈现形式。

 

  知识的巩固:

就是采取某些强化措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识记,并持久保持的过程。

即把所学的知识牢固地保持在头脑里。

简述题

总结一

1、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答: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

 

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

 

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心理加工实现的,整个活动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的进行。

 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它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

 

2、心理教育工作的意义?

 

答:

1)对学校教育工作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是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 。

2)其目标是,让学校产生最佳心理环境,让班集体产生最佳心理氛围,让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3)社会角度,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保持学校工作正常运转,保证家庭幸福的需要 。

4)是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①促进学生学业成功;②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③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

 

3、如何理解学校心理辅导?

 

答:

1)学校心理辅导的顺利进行,必须的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为基础 。

2)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帮助的过程 。

3)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潜能开发。

 

4、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功能主要表现是?

 

答:

1)使学生适应学习 。

2)为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形成、思想品德、审美素质发展提供心理基础 。

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5、学科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基本条件?

 

答:

1)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念 。

2)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

3)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

 

6、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指导思想?

 

答:

1)快乐学习,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充满快乐的过程 。

2)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

3)学习负担适度,留给学生一块自由发展的空间 。

4)正确鼓励学生,不滥用惩罚 。

5)让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 。

6)每个教师都应成为"心理指导者" 。

7、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答:

1)激发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 。

2)进行学法指导 。

3)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智力训练和能力培养 

4)杜绝对学生的不良刺激 

5)锻炼坚定的意志 。

6)培养活跃的思维 

7)陶冶积极的情感 。

8)炼就字我心理修养的能力。

 

8、班主任工作中的 批评艺术?

 

答:

1)批评要合理 。

2)批评与教育相结合 

3)批评要及时 。

4)批评要考虑错误的原故 

5)批评要和风细雨 。

6)不要当众批评 

7)批评要带有鼓励 。

8)批评不要七嘴八舌 。

简述题总结二

1、如何调适教师角色的心理冲突?

 

答:

正视心理冲突的大量存在后,重要的是要善于调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教师在学习探求中用各种有益的知识信息、观念武装自己,充实提高,自我勉慰,就会对不切实际的特殊欲望和烦恼人心的庸欲是非形成一种超脱的态度。

2、期望适度不断成功。

目标是教师主客观适应的焦点,所以教师调适角色冲突,提高角色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控制目标教师经过刻苦努力步步落实目标不断体会到成功的欢乐,自信心就会增强角色适应能力也随之提高。

3、在艰苦工作中,广大教师能保持乐观坚定的精神状态。

重要原因是之一是教师情系学生。

充满师爱,师爱既是教育的力量,也是维系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4、教师要减少人际冲突。

首先要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乐交善处。

开朗豁达。

容人之短。

 

2、如何促进知识的理解?

 

答:

理解知识主要是通过思维实现的要促进知识的理解。

1、要运用启发式教学能给学生创设问题材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快问题的愿望。

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2、通过直观教学提供感性材料。

中小学在教学过程中。

常用直观法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和正确的感性材料。

3、提供变式,通过比较形成科学概念4、任何一门知识都是严密的体系。

通过知识的系统化和具体化,使学生有加深对知识结构和理解。

5、理解知识必强在已有心理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根据学生的特点有区别地进行指导。

3、试论促进学习正迁移的方法?

 

答:

正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

产生积极的形象,即起促进作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习,正迁移的方法很多如:

1、要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

由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知识的"骨干"是联系支持,技能的中心。

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越多就越能产生学习正迁移。

从而顺利的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2、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由于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是影响学习正迁移的又一重要因素。

学生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容易发现新旧知识技能间关系,这样就有利于新旧知识技能间的正迁移。

3、在教学中必须提供应用知识,技能的机会,促使学生灵活应用技能等。

以上都是促进学习正迁移的有效方法。

4、课堂学习策略?

 

答:

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在教师组织下进行的学习活动,课堂学习策略直接影响其活动的效果。

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要有一定的策略。

第一、做好听课准备工作,它直接影响听课的的效果。

听课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质准备,学生听课过程中要记录相关的内容,准备好上课的课本、笔记本,以及其他学习方面的用具

(2)生理准备。

上课要靠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

学生要调节好自己的胜利状态、使大脑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上(3)心理准备。

为提高听课效果,必须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饱满的学习热情、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学习意志(4)知识准备主要通过预习来进行,预习有助于扫除听课中的支持障碍、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

第二集中注意。

从学生角度听课时要集中注意

(1)要寄希望于课堂

(2)积极进行思考(3)养成注意习惯(4)听课要有针对性(5)积极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6)正确处理和记笔记的关系。

第三最重要的内容是弄清教师讲课的思路。

第四为提高听课效率听课时还要把握课程特点和教师的特点。

 

5、试论学习中的自我监控策略?

 

答:

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自我监控的策略。

如:

第一、学习活动前做好计划,对学习哪些内容,如何去学习以及学习时间安排等,进行计划。

对学习活动做好各种具体准备,调节好精力与情绪。

第二掌握好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监控。

要清楚学习目标。

对象与学习任务。

选择并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听讲时弄清老师的讲课思路。

采取理解记忆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控制自己去执行学业习计划。

排除干扰。

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

第三,学习活动后的自我监控。

学习活动之后要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

反馈与评价根据反馈结果对自己学习应采取补求个性的措施。

学习活动后要总结自己或借鉴书本上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不断提炼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6、如何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

 

答:

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

就是要使学生能够调控自己的行动,以道德意志去克服内外干扰为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通过提高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来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使学生懂得道德意志的意义。

进一步增强意志锻炼的愿望和进行意志锻炼的决心和信心。

二、教师要在各种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道德意志锻炼,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制力。

可有意创设一些困难情境。

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条件。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意志行动进行自我评价。

增强道德意志锻炼和自控能力。

三、学生的意志品质是有差异的意志品质不同训练的策略也不同针对不同的意志品质。

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锻炼他们道德意志的自制力和沉着、耐心的意志品质。

只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才能收到锻炼道德意志的良好效果。

简述题总结三

1、试论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

 

答:

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是学生品德不良的行为。

通过对学生不良品德心理分析。

青少年学生的品德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在有利的条件下不良品德是可以转变的在教育过程中。

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应采取如下教育措施:

一、提高道德认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通过道德教育和自身实践、提高道德认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二、消除疑惧心理,培养师生感情。

为了消除学生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教师要首先从感化入手。

要关心,亲近和开导他们的满腔的热情。

使他们体验到教师的真诚、相信教师的善意,把老师看做知心人。

用感人的事例启发他们,使其觉醒过来,接受教育。

力求上进。

 

2、试论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答: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

大量研究证明儿童。

自我评价能力在学前期就已经产生了。

儿童能进行评价的对象,内容和范围都进一步扩大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

具体有如下特点:

一、小学儿童由于独立性有限,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

二、由于知识经历的增加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