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9055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REP,反映了一个国家某类产品(或服务)的比较优势以及竞争优势所形成的实际结果,因此是产业国际竞争力强弱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④RCA指数等于一国某类产品(或服务)的出口占该国总出口的比例除以世界该类产品(或服务)的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比例。

本文计算了中国1990〜2003年期间有关产业的RCA指数(见表1),并据此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近15年的总体水平和变化趋势做出分析。

1990-2003年中国主要产业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

说明:

通常对一国的某一产品(或产业)而言,RCA>

1130表明它具有国际竞争力;

RCAV100表明它缺乏国际竞争力;

RCA>

250表明它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

125VRCAV250表明它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①包括SITCRev.3的O1、2(27与28除外)和4等类产品。

②包括SITCRev.3的3和68等类产品。

③包括SITCRev.3的5、6(68除外)及7、8(891除外)等类产品。

表11990〜2003年中国主要产业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

矿产品

输设备

电信设备

1990

1361

397

5

79

104

50

59

387

500

1991

1281

336

4

67

108

54

6

57

362

514

1992

1131

195

9

58

109匸

12

3

66

319

551

1993

1111

185

2

49

111丄

14

68

308

575

1994

1021

084

41

111

<

7

72

309

581

1995

86

92

52

48

113

55

81

512

1996

90

46

115

94

276

524

前期

均值

109

114

110

71

324

537

1997

82

45

115(

265

534

1998

74

78

51

44

114(

56

106

252

475

1999

73

75

40

30

113-

70

107

250

456

2000

76

80

37

120(

267

466

2001

38

31

121(

39

8

145

436

2002

64

34

27

122<

177

266

403

2003

60

32

25

125

11

216

271

393

后期

33

119(

137

262

452

平均

293

494

数据来源: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1从总体水平看,1990〜2003年,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是纺织、服装业,其平均RCA指数分别高达293和494,显示中国在这两个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工业制品的RCA指数在此期间的平均值为114,说明中国工业制品在90年代以后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特别是办公和电信设备产业近年来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该产业1997〜2003年期间的平均RCA值达到了137。

中国农产品及食品产业在90年代中期以前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是在1997年以后国际竞争力开始明显减弱。

中国在燃料和矿产品以及机械和运输设备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总体而

言,1990〜2003年期间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例如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很强,在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例如办公和电信设

备产业)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2.从变化趋势看,中国工业制品的国际竞争力在1990〜2003年期间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办公与电信设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上升最为显著,在此期间上升了2.66倍;

其次是机械和运输设备产业,上升了1.22倍。

中国汽车产业虽然从总体水平看国际竞争力依然很弱,但是近年来其国际竞争力呈上升趋势。

中国农产品及食品、燃料和矿产品、纺织、服装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1990。

2003年期间均

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农产品和燃料产业的RCA指数降幅较大,分别下降了59%和68%。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具有很强国际竞争力的纺织、服装产业,90年代以后国际竞争力也呈显著下降趋势,与1990年相比,2003年其RCA指数分别下降了30呀口21%从1990〜2003年期间的前后期对比看,上述变化趋势也是很明显的。

办公和电信设备产业、机械和运输设备产业在90年代中期以后的RCA匀值相对于前半期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农产品、食品、燃料和矿产品以及纺织、服装的RCA均值相对于前半期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总的说来,1990〜2003年期间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总体变动趋势是工业制品的国际竞争力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例如办公和电信设备产业、机械和运输设备产业等)的国际竞争力上升很快,而劳动密集型产业(例如食品、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则呈下降趋势。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通过一国的出口竞争优势或市场占有率的高低来反映该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贸易竞争指数(TCI)则

是通过生产效率的国际比较来反映一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

⑤贸易竞争指数的计算公式是:

TCI=(Ei一Ii)/(Ei+Ii)。

其中Ei为产业i的出口总额,Ii为产业i的进口总额。

某一产业的贸易竞争指数为正,表明该国在此产业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对于世界市场来说,该国是这类产品的净供应国,此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反之,则国际竞争力较弱;

如果贸易竞争指数为零,则说明该国此产业的生产效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当。

从图1可以看出,1990年以来中国初级产品贸易竞争指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则明显地呈现出上升趋势,尤其是机械运输设备等产业的贸易竞争指数上升很快。

总体趋势仍然反映出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下降,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显著上升,这一结果与前面用RCA指标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中国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仍然是纺织、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毋庸置疑地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传统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下降,曾经竞争优势不是很明显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在上升。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这种动态变化呢?

我们认为这与中国产业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密切相关。

三、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为了分析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动态变化的影

响及其作用机理,我们首先需要分析垂直专业化分工在中国各产业的发展水平。

Hummels等人(2001)提出的“垂直专业化指数(shareofverticalspecialization,VSS”可以较好地衡量垂直专业化分工在一国各产业的发展水平。

其计算公式是:

VSS=VS/Xk

(1)

式中VSS代表一国的垂直专业化指数,晒代表一国的垂直专业化贸易额,置代表一国的总出口额。

垂直专业化指数实际上度量了每一单位出口中垂直专业化贸易的份额。

Hummels等人将垂直专业化贸易

界定为一国总出口中由进口的中间品所创造的贸易额,其计算公式是:

VS=uAM[I-AD]-1X

(2)

式中,u为(1Xn)维的元素为1的向量,AMfe(nxn)维的进口中间品系数矩阵,I是单位矩阵,AD>

(nxn)维的国内直接消耗系数矩阵,X表示(nx1)维的各产业的出口向量,凡是产业部门数目,[I-AD]-1是列昂惕夫逆矩阵。

本文根据上述公式和中国1995年、1997年、2000年的17部门《中国投入产出表》分别计算了中国相关产业在这三年的垂直专业化指数,我们的计算及其分析结果如下。

1.总体垂直专业化水平。

中国1995年、1997年和2000年的总体垂直专业化指数分别为22.73%、19.76%和25.88%。

从纵向看,2000年的VSS比1995年上升了13.85%,表明垂直专业化分工在中国呈现继续深化的趋势。

从横向看,中国目前的总体垂直专业化水平与美国

(1972〜1990年期间的平均水平为8.6%)、德国(1978〜1990年期间的平均水平为19.2%)和日本(1970~1990年期间的平均水平为14.8%)等发达国家相比要高,但是与韩国(1963〜1995年期间的平均水平为32.2%)、台湾地区(1981〜1994年期间的平均水平为38.5%)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垂直专业化水平相比要低。

2.各产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

将各产业的垂直专业化贸易额除

以该产业当年的出口额便得到了各产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见表2)。

中国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较高,其中机械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机械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的VSS最高,三年的平均值为33.99%;

其次是化学工业和金属产品制造业,三年的平均VSS分别达到了29.80%和28.69%;

农业、食品制造业、商业饮食业、纺织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VSS较低,三年的平均值大都在18.5%以下。

从垂直专业化贸易额的构成来看,机械设备制造业在1995年、1997年和2000年的垂直专业化贸易额分别为1070亿元、1170亿元和3040亿元,占当年垂直专业化贸易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5.52%、35.83%和

50.63%;

如果加上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以及其他制造业等另外几类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贸易额,则在1995年、1997年、2000年中国主要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贸易额占当年垂直专业化贸易总额的比例分别高达63.14%、66.57%和74.83%;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在1995年、1997年和2000年的垂直专业化贸易额占当年垂直专业化贸易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3.64%、19.39%和13.16%;

剩下的一些产业(有些属于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有些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相应比例大都在2%以下,对总的构成状况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上述数据指标表明,从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的垂直专业化分工主要发生在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

3.进口中间品所创造的净附加值占该产业出口的比重。

我们可以通过它进一步了解到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生产在国内的深加工程度。

这个比值越高,说明该产业在垂直专业化分工生产时在国内所创造的附加值越多、加工程度越深,从而产业发展的关联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也越大,有利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反之则不然。

我们首先计算不考虑产业关联和循环利用效应的垂直专业化贸易额,其计算公式是:

VSN=uAMX(3)

式中VSN表示没有考虑产业关联和循环利用效应的垂直专业化

贸易,u为(1Xn)维的元素为I的向量,AMfe(nxn)维的进口中间品系数矩阵,X表示(nxi)维的各产业的出口向量,n是产业部门数目。

接着,用考虑了产业关联和循环利用效应的垂直专业化贸易额VS减去VSN可以得到进口中间品所创造的净附加值(VSNA,再将VSNA除以相应产业的出口值,便可以得到进口中间品所创造的净附加值占该产业出口的比重(见表3)。

表3进口中间品在国内创造的净附加值占该部门出口的比重

产业名称

农业

5.75

5.15

6.61

5.84

米掘业

10.52

9.41

10.23

10.05

食品制造业

6.63

6.20

7.45

6.76

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

15.12

10.9912.9013

00

其他制造业

13.68

11.0714.4913.08

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

烧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

12.59

153642

0.3816

.21

化学工业

17.81

15.831

7.8717

17

建筑材料、非金属矿物制品

12.18

12.211

5.7913

金属产品制造业

16.20

16.652

1.3718

08

机构设备制造业

20.18

17.982-

4.1920

建筑业

14.14

12.8217.5014.82

运输邮电业

9.87

9.35

12.33

商业饮食业

7.34

9.48

7.67

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

7.64

9.08

11.04

9.25

金融保险业

6.38

5.21

4.32

5.31

其他服务业

9.85

9.02

10.44

9.77

平均值

10.87

10.231:

2.7311.28

根据中国相关年份的《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

平均而言,机械设备制造业、金属产品制造业等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进口的中间品所创造的净附加值占该产业出口的比重较高,分别达到了20.78%和18.08%;

而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口的中间品所创造的净附加值占该产业出口的比重相对较低,平均而言只有13%左右。

也就是说,在垂直专业化分工过程中,中国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在进行垂直专业化分工生产时在国内的价值链条较长,从事的加工程度较深,而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的加工程度较浅。

Grossman和Helpman(2005)认为,垂直专业化分工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以及它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既与发展中国家本身的技术水平有关(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越小,发展中国家就越有可能通过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发达国家建立起一条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也与发展中国家的制度环境有关(主要是指经济契约环境)。

为了了解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动态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我们根据Grossman和Helpman的分析结论构造了如下计量模型,并运用中国1995年、1997年和2000年30个产业共90个样本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

TClit二B0+B1VSSit+B3LPIit(PRODUit+B4ln2(PRODUi)+B5VSSitLEVELi+ai+卩it(4)

i=1,2,,,30;

t=1995,1997,2000

式中,TCIit表示贸易竞争指数,我们用该指标衡量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大小,通过中国1995年、1997年、2000年的投入产出表中的进出口数据计算得出;

VSSit表示垂直专业化指数,代表了产业i的垂直专业化程度;

⑦LPIit表示劳动生产率指数,其计算公式是:

LPIit=(Vit/Nit)/(VTt/NTt),式中Vit和VTt分别表示产业i和整个制造业在t期的产出增加值,Nit和NTt分别代表产业i和整个制造业在t期的劳动投入量。

我们用该指标衡量产业i在国内整个制造业中的相对技术水平(即产业i与国内制造业中其他产业相比较的技术水平);

PRODUit表示产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产业i的生

产技术水平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性衡量指标,其变化衡量了该产业i与其自身过去的技术水平相比较时的情况(即绝对技术水平的变化);

LEVELi是虚拟变量,当产业i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时取值为0,当产业i属于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时取值为1;

ai代表影响TCIit的全部观测不到的、在观测期内基本保持不变的特定因素(如产业的区位特性、市场容量以及契约环境等);

ait为随机扰动项。

LPIit

与PRODUit的数据匀来自相关年份的中经网年度数据统计

(http:

//210.32.137.243/),回归结果见表4

表4贸易竞争指数与在关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的估计值

解释变量

固定效应模型估

计值

常数项

1383.157(3.30)

*

垂直专业化指数(VSS

-3.0983(-3.75)

劳动生产率指数(LPI)

0.1802(2.51)*

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对数值(In(PRODU

-266.5839

(-3.21)*

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对数值的平方项(In2

12.6526(3.07)

(PRODU

垂直专业化指数与虚拟变量的交叉项

(VSS<

LEVEL

5.1770(5.35)*

R2

0.5383

样本数

Hausmar检验

77.25(P值

=0.0000)

计量软件为Stata8.0,*表示水平为5%寸具有统计显著性,括号内为t值。

从表4中,我们看到Hausmart佥验的统计值十分显著,故可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