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塝大桥40+56+40m连续梁桥面系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904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家塝大桥40+56+40m连续梁桥面系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杨家塝大桥40+56+40m连续梁桥面系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杨家塝大桥40+56+40m连续梁桥面系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杨家塝大桥40+56+40m连续梁桥面系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杨家塝大桥40+56+40m连续梁桥面系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家塝大桥40+56+40m连续梁桥面系施工方案.docx

《杨家塝大桥40+56+40m连续梁桥面系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家塝大桥40+56+40m连续梁桥面系施工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家塝大桥40+56+40m连续梁桥面系施工方案.docx

杨家塝大桥40+56+40m连续梁桥面系施工方案

新建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铁路QZCZQ-9标

杨家塝大桥(40+56+40)m

连续梁桥面系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二十一局黔张常铁路项目部9标2分部

2017年3月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2)《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572-2010;

(3)《铁路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4)《铁路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⑸《连续梁桥面系参考图》(黔张常施桥参12)

⑹《(40+56+40)m双线连续梁》(黔张常施桥参16)

⑺《铁路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技术条件》(TB/T2965-2011)

1.2编制原则

1.2.1、遵循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满足业主工期的要求、质量、安全环保等目标。

1.2.2、遵循设计文件要求。

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1.2.3、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1.2.4、把握控制点,整体推进,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总工期的原则。

1.2.5、保证重点,突破难新点,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原则。

1.2.6、遵循贯标机制的原则。

确保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在本项目工程施工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杨家塝大桥全长279.43m,起讫里程DK278+329.3~DK278+608.73。

该桥位于常德市桃源县龙潭镇。

杨家塝大桥连续梁中心里程DK278+469,跨度为(40+56+40)m,连续梁共长137.2m横跨乡村公路及河流。

2.2气候条件

据桃源县气象资料显示:

沿线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6.6℃,最冷月(一月)平均4.5℃,最热月(七月)平均28.4℃,极端最高气温40.6℃,极端最低气温-15.8℃。

年平均降水量1437.2mm,年最大降雨量2167.2mm,年最小降雨量837.9mm,降水多集中在4-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

年平均蒸发量1184.3mm。

年平均风速2.1m/s,最大风速19.3m/s(瞬时)。

2.3水文条件

沿线地表水系发育,水质良好,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冲沟内为第四系孔隙水,水位埋深2~4m,水质良好,对混凝土不具侵蚀性。

2.4桥面系主要工程量

我分部负责施工的桥面系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挡砟墙、竖墙、人行道栏杆基础现浇部分的施工,以及防水层、保护层、伸缩缝、人行道栏杆、桥面排水系统等的施工。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挡砟墙及竖墙

m3

57.4

2

人行道栏杆基础

m3

28.8

3

人行道栏杆

m

274.4

4

保护层

m3

1130.97

5

桥面防水

m2

81.6

3、施工方法

3.1挡砟墙、竖墙及人行道栏杆基础施工

⑴施工前的准备

①用全站仪放出挡砟墙、竖墙、人行道栏杆立柱底座的设计位置,把挡砟墙、竖墙、人行道栏杆立柱底座的内外线定位于桥面上,并弹上墨线加以标识。

②清除挡砟墙、竖墙、人行道栏杆立柱底座与桥面接茬部分混凝土的松散颗粒,并进行凿毛处理,凿除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但凿除时,处理层混凝土须达到下列强度:

(1)用水冲洗凿毛时,须达到0.5MPa;

(2)用人工凿除时,须达到2.5MPa;

(3)用风动机凿毛时,须达到10MPa。

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存有积水。

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铺一层厚10~20mm、水胶比比混凝土略小的1:

2水泥砂浆,或铺一层厚约30c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宜比新浇筑混凝土减少10%。

③用扳手调整挡砟墙、竖墙、人行道栏杆立柱底座预埋筋的位置、间距,清除附在上面的残碴混凝土,并进行除锈处理。

④用鼓风机将挡砟墙、竖墙、人行道栏杆立柱底座基层吹干净,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即可进行钢筋绑扎作业。

⑵钢筋加工与绑扎

①钢筋应按设计图纸进行加工与绑扎(钢筋具体型号尺寸参考黔张常施桥参12)。

②钢筋采用双面焊接,焊接长度≥5d(d为钢筋直径)。

③钢筋的交叉点用扎丝绑扎结实,其接头纵向交叉布置,扎丝尾端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④综合接地系统

 

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利用梁体横向结构钢筋实现横向连接。

接地端子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仅在连续梁中间桥墩处及起点侧设置。

连续梁的中间桥墩处接地设置要求与起点侧相同,以便与桥墩接地装置的连接。

桥梁采用整体桥面布置时,将贯通地线埋设于通信信号电缆槽下方防水层内,通过防水保护层进行物理隔离防护。

箱梁地段贯通地线埋设在通信信号电缆槽底部的保护层内,即在防水层涂刷后,敷设贯通地线,贯通地线与接地端子连接后再进行保护层施工,将贯通地线埋置于保护层内。

⑶模板安装

1 待钢筋绑扎完毕,经监理检查认可后,即可进行模板安装作业。

2 按照已测量放好的基线安装模板,保证挡砟墙、竖墙、人行道栏杆立柱底座在整座桥范围内线型一致。

3 根据设计标高来调整模板的高度,保证挡砟墙、竖墙、人行道栏杆立柱底座各自的顶面标高一致,平顺过渡。

4 模板经初调完毕后,再用水准仪复核其标高,用锤球校正其垂直度,并用钢卷尺检查其位置。

⑷浇筑混凝土

①直线及曲线内侧挡砟墙高度为75cm,曲线外侧挡砟墙高度为95cm,本桥挡砟墙高度为75cm;挡砟墙底部厚度为25cm,自盖板处开始挡砟墙厚度为20cm。

竖墙高38cm,厚度为9cm;人行道栏杆立柱底座盖板以下位置厚度为25cm,盖板以上位置厚度为20cm,高度为44cm。

具体尺寸详见(黔张常施桥参12)。

②用C40混凝土进行现浇,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用振动棒进行振捣,直至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出现气泡且不出现显著沉降为止。

③挡砟墙每4m设置一断缝,断缝间采用油毛毡填塞,泄水孔进行防水处理。

⑸混凝土的养护、拆模及修补

①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覆盖土工布洒水进行养护。

②拆模时严禁重锤敲击,防止挡砟墙掉角、模板变形。

③拆模后应及时对挡砟墙混凝土表面的气泡进行修补、凿除,保证挡砟墙的平直、光滑、外型美观。

⑸挡砟墙、竖墙、人行道栏杆立柱底座施工流程图

3.2防排水系统施工

为保证桥梁的耐久性,应在桥梁结构的顶面铺设密闭有效的防水措施,防排水系统由防水层、保护层、泄水管组成。

⑴桥面采用双侧排水,挡砟墙内侧人字排水坡坡度为2%,并设置pvc泄水管,挡砟墙外侧从外到内设置1%排水坡。

在挡砟墙内侧沿纵向每隔4m设置一个内径为150mm的pvc竖向泄水管,并在对应位置的挡砟墙根部设置一个20×15cm的横向泄水孔,并加pvc竖向管篦,在竖墙处设置一个10×15cm的横向泄水孔,并加管篦。

浇筑挡砟墙、竖墙混凝土时在管篦相应位置预留230x170mm,深20mm的凹槽。

⑵为保证桥面排水畅通,在保护层施工时,应注意根据泄水管位置设置一定的收水坡,在泄水管处的保护层设置坡比为1:

3的收水坡,以便使积水快速流到泄水孔。

⑶有砟轨道梁挡砟墙内侧防水层及保护层可在桥上铺设,挡砟墙外侧防水层及保护层应在竖墙浇筑后铺设。

⑷在防水层与泄水管的连接部位,应按照防水层施工要求在接缝处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封边处理,宽度80mm。

挡砟墙、竖墙过水孔处,应在过水孔孔壁及四周20cm范围内涂刷防水涂料。

⑸两侧排水采用直排方式,梁体施工完成后用短弯管将预埋管道接长,避免水流外溅或沿梁体外轮廓顺流。

泄水管道采用直径为160mm的泄水管,在梁顶泄水管处安装直径为170mm的pvc管盖,pvc管之间用管卡卡紧。

⑹防水层

①防水层铺设前应先对基层面进行验收,基层应平整,无尖锐异物,不起砂,不起皮及无凹凸不平现象,不符合要求可采用凿除的方法进行处理,或用砂浆进行找平,用水泥砂浆找平时,基底应清洁湿润,用水泥砂浆作局部找平时,应在水泥砂浆中添加适量的水溶性建筑用胶粘剂,以增强水泥砂浆与基底的粘结。

桥面基层应无浮渣、浮灰、油污,同时挡渣墙根部应无蜂窝麻面。

②桥面基层处理完成后,涂刷厚度为3.5mm的基层处理剂,涂刷时一定要涂刷均匀,不露底面,不堆积,高聚物改性沥青基层处理剂每平方米用量不少于0.4kg。

③基层处理剂上面铺厚度为4.5mm的防水卷材。

当基层处理剂干燥不粘手时方可进行基层处理剂的铺贴。

防水卷材纵、横向的搭接长度均不应小于100mm。

在已涂刷基层处理剂并干燥的基层表面,留出搭接缝尺寸,将铺贴卷材的基准线弹好,以便按此基准线进行卷材铺贴施工。

④卷材铺贴应从一端开始,桥面横向由底向高顺序进行;点燃喷灯(喷枪),烘烤卷材底面的沥青层及基层上的处理剂(烘烤喷灯以距离卷材30cm左右为宜),烘烤要均匀,将卷材底面沥青层熔化后即可向前滚铺。

为保证卷材与基层的粘结,卷材热熔铺贴过程中,应边铺贴边滚压排气粘合。

卷材底面熔化以沥青接近流淌、呈黑亮为度,不应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

⑤卷材搭接处的上层和下层卷材应完全热熔粘合,以保证搭接处粘贴牢固,搭接缝处应有自然溢出的热熔沥青。

防水卷材应铺设至挡砟墙、竖墙根部。

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封边,竖墙处封边高度不应小于80mm,涂刷厚度不应小于1.5mm。

防水层施工时表面不得有明水,严禁雨中施工。

⑺保护层

①制作混凝土保护层时,其施工用具、材料必须轻吊轻放,严禁碰伤已铺设好的防水层。

②保护层应采用C40细石纤维混凝土。

浇筑厚度为5.2cm。

③防水层铺贴完成30分钟后方可施工保护层。

铺设防护层时,还应根据排水管位置设置一定的汇水坡。

④桥面保护层纵向每隔4m作一宽约10mm、深约1-2cm的断缝。

当保护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时,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将断缝填实、填满,不得污染保护层及梁体。

⑤保护层表面应平整、流水畅通。

⑥纤维混凝土宜采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捣实,无可见空洞。

混凝土接近初凝时方可进行抹面,抹刀应光滑以免带出纤维,抹面时不应加水。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洒水养护。

自然养护时,桥面应及时覆盖、洒水,保持桥面充分潮湿,当环境相对湿度在60%以下时,自然养护不得少于28天;环境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自然养护不得少于14天。

⑻泄水孔

泄水孔处贴卷材附加层并进行封边处理。

防水卷材边缘及保护层与梁体接缝处均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封边处理,封边宽度不小于80mm,涂刷厚度不小于1.5mm。

3.3伸缩缝施工

伸缩缝施工工艺如下:

放样→开槽、清理→缝隙处理→安装伸缩缝装置→清理、浇筑混凝土→养生、交通管制→安装橡胶条→检查、验收→合格使用。

1、放样

在已经铺装完成的桥面(桥面沥青混凝土)上根据伸缩缝设计位置和宽度放样。

2、开槽

按放好的样用切缝机切缝(切缝深度以切透铺装混凝土为宜),开出槽口,实际开槽应视沥青混凝土铺装下水泥混凝土的质量情况决定开槽宽度,否则需要继续开宽槽口,为保证槽的深度,应适当的对槽口进行凿毛、凿深(板除外)并凿平,并及时清理里面的杂物。

3、剔缝

将板端缝内的混凝土、土、砂等杂物清理干净,将板底、盖梁顶杂物也清理干净,并进行验收。

4、填缝

将清理好的缝用泡沫板填塞密实,其上洒一层干净的细砂,以堵严潜在的缝隙。

在细砂上浇洒热沥青将缝堵严,防止杂物再落入缝中和浇筑水泥混凝土时水泥浆流入板端缝中,但浇洒热沥青的宽度不得超过板缝,高度不得高于板顶,否则要清除。

5、补栽钢筋

将伸缩缝装置先放入槽内,根据伸缩缝装置锚固连接筋的情况,如有预埋钢筋丢失情况,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