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 学科渗透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864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 学科渗透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 学科渗透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 学科渗透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 学科渗透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 学科渗透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 学科渗透题.docx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 学科渗透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 学科渗透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 学科渗透题.docx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学科渗透题

学科渗透题

一、题型简介

学科渗透题是指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突出学科内、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的综合类化学试题。

学科渗透题的命题热点是化学与物理中的密度、压强、浮力、物态变化与生物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胃液、血红蛋白,以及与其他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等知识的相互渗透。

二、方法指导

在化学复习中,不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重组、整合,还要打破教材中原来知识的编排体系,并且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要有意识地加强化学与物理、生物、数学等学科的联系,并且要善于抓住连接多个学科的知识点,挖掘其隐含的交叉信息,从而使各学科知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题型之一数学与化学综合型

数学与化学的综合主要体现在数学的思想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此类题是把数学中的方程、比例、极值、数轴以及函数图像等知识用于化学试题中,特别是用函数图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间量的关系、溶解度、溶液的pH变化、用几何图形表示化学概念、物质之间的关系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方程、比例、极值、数轴等的数学思想方法,理解函数图像中关键的点、线等表示的意义。

例1(2013·呼和浩特)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海水晒盐能够得到粗盐和卤水,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如图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

B.t1℃时,分别在100g水中溶解了等质量的MgCl2、KCl,两溶液都可达到饱和

C.t1℃时,KCl和MgSO4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将t2℃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1℃时,均能析出晶体

思路点拨:

由题意可知,在t1℃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而MgCl2的溶解度最大,溶解的最多,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从t2℃降低到t1°C时,三种物质溶解度都减小,饱和溶液降温会析出晶体。

1.(2014·临沂)下图是x、y、z三种液体的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显酸性B.y一定是水

C.z可能是碳酸钠溶液D.z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2013·宜宾)下列有关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A.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B.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

C.C2H4与C4H8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相同,均为6∶2

D.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据此计算出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6.5%

3.(2014·安徽)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A

B

C

D

X

金属

溶液

纯净物

化石燃料

Y

单质

乳浊液

化合物

石油

4.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左盘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的读数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操作错误,无法称量  B.物质质量为5.4g

C.物质质量为3.6g D.物质质量为6.4g

5.某学生要量取液体,初次平视读数为25mL,倒出少部分液体后,向上仰视,读数为20mL(均以凹液面最低处为标准),则该生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A.肯定大于5mLB.肯定小于5mLC.肯定等于5mLD.无法确定

6.(2013·邵阳)如图两圆相交部分是五种物质中两两之间相互反应的示意图。

下列对反应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a处形成浅绿色溶液B.b处形成大量气泡C.c处反应放热D.d处溶液呈红色

7.(2014·烟台)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

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A.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B.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关系

C.部分元素原子序数关系D.空气中部分成分的体积分数关系

8.(2013·盐城)将7.3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98g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

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14.5gB.15.5gC.16.1gD.18.1g

9.(2014·南充)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电解水

B.向H2SO4、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

D.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10.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6.0

12.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8.8

a

下列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表中a的值为0B.X可能含有氢元素

C.丙醇发生的是分解反应D.增加氧气的质量,X质量会减少

11.有一混合溶液是由稀硝酸、碳酸钾溶液、稀硫酸、氯化铜中的两种简单混合而成(两种溶液不反应),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

(1)该溶液由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两种溶液混合;

(2)请写出a→b段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4·天津)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2)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3)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写最简比)。

(4)将t3℃时乙和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乙____丙(填“>”“<”或“=”)。

题型之二物理与化学综合型

此类题主要将物理学中的压强、浮力、密度、电学、能量、热学等知识渗透到化学知识中,解题时要注意逐层分类分析已知条件,找准物质及其变化的原理,正确应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

即:

不仅要从化学视角去分析题意,分析所发生的变化和过程,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要抓住学科间(物理与化学)的连接点,从物理学的角度去理解题意,去考虑化学变化过程中所涉及的或导致的有关物理变化的规律。

例2要使图中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镁和稀盐酸③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思路点拨:

要使图中小气球鼓起,必须使瓶内压强增大,要使瓶内压强增大有两种方法:

一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二是使瓶内温度升高,从而使瓶内压强增大。

①和②发生化学反应都能产生新的气体,③和④都能使瓶内温度升高。

1.(2013·河北)下列四个探究实例:

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

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013·杭州)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浸有少量乙醚(乙醚极易挥发)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

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

B.浸有少量乙醚可以降低棉花的着火点

C.活塞迅速下压,乙醚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使棉花燃烧

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3.(多选)(2013·佛山)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a中加入植物油,均塞上橡皮塞,U形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水平),如图所示。

放置一段时间后,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B.两支试管中铁片均被腐蚀

C.U形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右低左高D.U形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第3题图第4题图

4.(2014·云南)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

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X

双氧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

5.如图所示,将足量的某铁粉用水均匀地粘在试管内壁上,将试管倒立在装有水的烧杯中。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缓慢上升。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水能进入试管的最大体积约为试管容积的1/5

B.该铁粉在试管内发生了氧化反应

C.这一实验可以验证空气的组成不是单一的

D.如把该铁粉改为木炭粉,两者的现象完全相同

6.甲、乙两同学分别按下图中的图A、图B装置做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

他们俩的做法是:

①将反应前的装置放在各自天平的左盘上,往右盘上加砝码使天平平衡;②取下装置,甲挤压胶头,乙将气球内一定量的镁粉倒入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胀大,最终如图C所示;③把装置放回各自的天平上,待天平指针平稳后,两同学天平的指针指向分别是()

A.甲、乙都指向右边,但偏差值不同B.甲、乙都指向左边,但偏差值不同

C.甲、乙都指向正中D.甲指向右边,乙指向正中

第6题图第7题图

7.(2014·湖州)太湖流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保存下来的历史碑刻十分丰富。

如图用宣纸紧贴在碑刻上,用吸取墨汁后的拓包拍打宣纸,就能将碑刻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到宣纸上。

这张拷贝了文字或图案的宣纸就是拓片,它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墨汁是纯净物

B.墨汁中含有碳,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C.拓包对拓片的压力和拓片对拓包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拓包拍打宣纸时会变扁是由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8.(2014·河北)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甲: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B.乙:

铜片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说明铜比银活泼

C.丙:

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靠近后,一根远离,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丁:

测力计示数与钩码重量相等,说明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9.(2014·湖州)在托盘天平的左盘垫上石棉网后放入一个打磨用的钢丝球,称出总质量。

然后用电压为9伏的电池正负极轻触钢丝球,钢丝球迅速燃烧,并且左盘下降。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引起电池短路的钢丝温度骤升B.钢丝的燃烧速度与粗细无关

C.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反应后的天平不是等臂杠杆

10.(2013·杭州)为了探究硝酸钾溶液能否导电,实验步骤如下:

(1)将硝酸钾晶体溶解在盛有自来水的烧杯中;

(2)连接如图电路;(3)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能否发光。

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正确、完整

B.应补做硝酸钾晶体能否导电的实验

C.应将自来水改为蒸馏水

D.应分别补做硝酸钾晶体、蒸馏水能否导电的实验

第10题图第11题图

11.(2014·河北)如图是小明眼镜的照片。

(1)小明是近视眼,所用的镜片是______(填“凸”或“凹”)透镜。

(2)眼镜所用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

(3)眼镜戴久了,镜架上会产生铜锈,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生锈除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有关以外,还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有关。

12.(2013·湖州)一根用细绳吊着的长玻璃棒左端绕上光亮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如图)。

用酒精灯给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发现玻璃棒左端下降。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左端下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