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16949检查表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8511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33 大小:4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S16949检查表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TS16949检查表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TS16949检查表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TS16949检查表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TS16949检查表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S16949检查表Word下载.docx

《TS16949检查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S16949检查表Word下载.docx(1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TS16949检查表Word下载.docx

4.1.5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的有效运行和监控?

测量、监控和分析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

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这些过程所计划的结果和持续改进?

(4.1.d,e,f)

评审了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的要素,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评审质量成本指标

管理评审会议记录,参加人员和适当频次

措施计划和跟踪

已有质量体系所有要素的记录

须补充质量成本指标的相关记录

实施管理评审及相关措施计划和跟踪

Gordon

4.1.6

组织是否按ISO/TS16949:

2002要求管理其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

(4.1)

补充体系符合性评审的相关记录

4.1.7

组织是否确保对影响产品一致性的外部过程的控制?

4.1.8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确定了对影响产品一致性的外部过程的控制吗?

补充外包过程的识别

4.2文件要求

4.2.1总则

4.2.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包括了:

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的书面声明?

质量手册?

ISO/TS16949:

2002所要求的书面程序?

d). 

为确保组织对其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得到控制所需要的文件?

e). 

2002要求的记录?

(见4.2.4)

(4.2.1)

根据组织的复杂程度确定的适当的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

质量记录

已有质量方针及目标须签署

已有质量管理体系程序

已有质量记录,但需补充并登录于明细上

各相关部门

4.2.2质量手册

4.2.2

组织是否建立和维护了质量手册,包括: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裁剪的细节和理由?

(见ISO/TS16949:

2002的1.2)

为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书面程序或对其引用?

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描述?

(4.2.2)

同4.1.4项

4.2.3文件控制

4.2.3

组织是否控制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文件?

(4.2.3)

文件控制清单或等同物

已有文件清单

4.2.4

组织是否建立了文件化的文件,确定下列所需的控制?

a) 

在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适宜性?

b) 

必要时,文件评估及更新并得到再次批准?

c) 

确保识别文件的变更和现行修订状态?

d) 

确保适用文件的相关版本在使用现场可得?

e) 

确保文件保持清晰和易于识别?

f) 

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g) 

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果它们因任何原因需要保留,则需加以适当的标识?

文件批准的授权

文件批准记录

不同场所文件的可得性

文件处所可知

文件可被理解

作废文件的贮存,处置

内外部文件通知/发放过程

修改文件的评审和批准

已有该文件但实施性须完善

4.2.3.1工程规范

4.2.5

组织是否建立过程,按顾客要求的时间计划,及时评审、分布和实施所有顾客工程标准/规范及其更改(包括适当的文件更新)?

(4.2.3.1)

通知/发放顾客工程标准更改的过程

实施来自顾客的更改的过程

由于工程更改引起的文件更改

4.2.6

组织是否维护每项更改在生产中实施日期的记录?

(4.2.3.1)

工程更改实施记录

4.2.4记录控制

4.2.7

组织是否建立并维护质量记录,以证明符合要求和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4.2.4)

质量管理体系记录

记录维护体系,包括记录的处置

4.2.8

记录是否清晰,易于识别和可恢复?

质量管理体系记录的清晰度

质量管理体系记录的标识

环境和存放条件必须与文件的存储方法相协调(如:

硬拷贝,软盘等)

4.2.9

组织是否建立书面程序,以明确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恢复、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

依照ISO/TS16949:

2002的质量手册

根据顾客/法规要求确定的保存期限

保存期满后记录的处理

包括作废文件的标识

残缺/过时文件的标识

4.2.10

组织是否把质量记录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并根据问题4.2.7和4.2.8的要求进行控制?

按照质量手册维护和控制质量记录的证据

5.管理职责

5.1管理承诺

5.1.1

是否有证据表明最高管理者为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承诺?

(5.1)

最高管理者批准的文件化的质量方针和可量测的质量目标

5.1.2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是否通过以下方式提供对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承诺的证据:

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建立质量方针?

确保建立了质量目标?

进行管理评审?

确保资源的可得性?

顾客定义的目标(顾客要求)和业务计划中的公司目标,以及他们的质量方针

管理评审会议记录,参加人和适当频次

 

5.1.1过程效率

5.1.3

组织最高管理者是否监控了产品实现过程及支持过程以确保其有效性和效率?

(5.1.1)

最高管理者对产品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的评审

指标和记录

报告过程

5.2以顾客为中心

5.2.1

最高管理者是否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为目标,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和满足,?

(5.2)

一个客观过程的描述

调查方法

原始顾客数据和范围如顾客满意度反馈(调查,计分卡,奖励等)

5.3质量方针

5.3.1

最高管理者是否确保质量方针:

与组织的目的相适应?

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在组织内部的沟通和理解?

评审持续适切性?

(5.3)

最高管理者批准的明确的文件化的质量方针和可量测的质量目标

改进记录

质量目标包括在/与业务计划的联系

质量目标的范围

在组织内随机抽取人员直接面谈

周期性评审质量方针的证据

评审质量体系的所有要求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5.4.1质量目标

5.4.1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是否确保在组织内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包括那些为满足产品要求所需要目标(间ISO/TS16949:

2002要素7.1)?

(5.4.1)

5.4.2

组织的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质量成本指标和质量指标值

5.4.3

最高管理者是否定义了质量目标和指标?

(5.4.1.1)

5.4.4

组织的质量目标和指标是否包括在业务计划中?

并且被最高管理者用于展开组织的质量方针?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5.4.5

最高管理者是否确保:

为了满足ISO/TS16949:

2002要素4.1和质量目标,开展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

在计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5.4.2)

内部审核结果

5.5职责、权限和沟通

5.5.1职责与权限

5.5.1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是否确保职责和权限得到规定,并在组织内部进行了沟通?

(5.5.1)

在工作描述,职责距阵图,程序和说明文件中定义的职责和权限

5.5.1.1质量职责

5.5.2

当产品/过程不符合要求时,负责纠正措施的管理者是否及时得到通知?

(5.5.1.1)

从适当的来源选择不符合的例子如内部和外部关注/抱怨等

联系渠道和时间限定

5.5.3

组织中负责质量人员是否有权停止生产以纠正质量问题?

谁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负责

权限是怎样定义的

最近的例子

5.5.4

组织的所有的班次的生产作业是否都配备了确保产品质量的人员?

在所有班次的质量保证责任人员

5.5.2管理代表

5.5.5

最高管理者是否指定一名管理成员,不管其在其它方面的职责如何,必须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维护;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表现,包括改进的需求;

确保在整个组织内促进对顾客要求的意识。

(5.5.2)

管理代表的姓名和职务

包括对所有可应用的体系要素,包括设计、销售、制造和交付等的授权在内的执行的活动的证据

管理评审的记录

  

5.5.2.1客户代表

5.5.6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是否指定具体人员落实顾客质量和要求方面的需求,如选择特殊特性,确定质量目标和相关培训,纠正和预防措施,产品设计和开发?

(5.5.2.1)

在项目小组中的质量职能代表

质量职能参加的主要决策点(产品投产,工程发布……)

顾客代表的职责和工作描述(如质量职能)

5.5.3内部沟通

5.5.7

最高管理者是否确保在组织内部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

(5.5.3)

沟通渠道和时间限定

5.5.8

最高管理者是否确保组织内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沟通?

5.6管理评审

5.6.1总则

5.6.1

最高管理者是否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5.6.1)

评审了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的要素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质量成本指标的评审

5.6.2

组织的管理评审是否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由管理评审确定的持续改进项目的证据

5.6.3

组织的管理评审记录是否得到维护?

管理评审记录的保存期限

5.6.1.1质量管理体系表现

5.6.4

管理评审是否包括质量体系的所有要素和它们的表现趋势,作为持续改进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

(5.6.1.1)

评审了质量体系所有的要素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指标趋势(业务和顾客满意度)

持续改进项目的依据

5.6.5

管理评审是否包括对质量目标的监控以及对质量成本的定期评价和报告?

(见ISO/TS16949:

2002(E)要素8.4.1和8.5.1)(5.6.1.1)

方针,业务计划和顾客满意度指标报告

针对质量方针目标和顾客制定目标的产品结果(质量、成本和时间)

5.6.6

管理评审的结果是否纪录,以作为至少以下方面达成程度的证据:

质量方针中规定的目标?

业务计划中规定的目标?

顾客对提供产品的满意度?

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5.6.2评审输入

5.6.7

组织管理评审的输入是否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审核结果?

顾客反馈?

过程表现和产品符合性?

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已计划的变化?

改进建议?

(5.6.2)

为管理评审准备的报告

管理评审会议议程内容

5.6.2.1补充要求

5.6.8

管理评审是否包括了实际或潜在的野外失效及其对质量、安全或环境的影响分析?

(5.6.2.1)

5.6.3评审输出

5.6.9

管理评审输出是否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改进?

资源需求?

(5.6.3)

由管理评审确定的持续改进项目的例子

由管理评审确定的产品的改进的例子

6.0资源管理

6.1资源的提供

6.1.1

组织是否确定并提供以下所需资源:

实施和维护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通过达到顾客要求,提高顾客满意度?

(6.1)

工作描述

培训纪录

质量计划

班次人员安排/监督人

人员工作量

6.2人力资源

6.2.1总则

6.2.2

从事影响产品质量的工作人员是否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方面具备能力?

(6.2.1)

补足人员所从事的产品工作类型的培训纪录

个人纪录

与设计人员面谈

6.2.2能力、意识和培训

6.2.3

组织是否:

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的人员的必备能力?

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

评价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确保员工意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

维护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

(6.2.2)

每个职位的资格条件

培训计划

培训记录 

6.2.2.1产品设计技能

6.2.4

组织是否确保了产品设计责任人员具备资格达到设计要求,并具有应用相应工具和技术的能力?

(6.2.2.1)

补足设计活动的培训记录

个人记录

6.2.5

组织是否确定了进行产品设计所需要的工具和技术?

进行产品设计所需要的工具清单

针对所需产品设计技术的个人培训

所需工具的PO(采购单)

6.2.2.2培训

6.2.6

组织是否建立并维护书面程序,明确培训需求并对所有从事对质量有影响的工作的人员都进行培训?

(6.2.2.2)

依据ISO/TS16949:

6.2.7

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是否在教育、培训、技能和/或经验等方面具备相应的资格证明?

从事特殊工作的员工的培训记录

与人员面谈 

6.2.8

组织是否对客户的特殊要求给予特别重视并提供培训?

个人培训满足顾客特殊要求的证据 

6.2.2.3岗位培训

6.2.9

组织是否对对影响质量的新的或变更岗位的人员提供岗位培训,包括合同工或代理人员?

(6.2.2.3)

新员工的培训纪录

合同制员工的培训纪录

6.2.10

是否通知了影响质量的人员有关不符合质量要求对客户造成的影响的后果?

培训内容

6.2.2.4员工激励、授权

6.2.11

组织是否有过程鼓励员工达到质量目标和实现持续改进,形成倡导创新的环境?

(6.2.2.4)

采用的激励机制

6.2.12

组织的员工激励过程是否包括了在整个组织促进质量意识和技术意识?

员工激励的范围

6.2.13

组织是否有衡量过程,确保其人员意识到他们工作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他们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而贡献?

员工满意度的测量 

6.3基础设施

6.3.1

组织确定、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了吗?

(6.3)

产品结果---外部和内部失效比率

6.3.1工厂、设施和设备策划

6.3.2

组织是否使用多学科方法来开发工厂、设施和设备的计划?

(6.3.1)

小组必须是跨功能组成的

6.3.3

组织的场地布置是否能最优化材料的移动,搬运和增值地使用场地空间,便于材料的同步流动?

过程流程分析

平面布置图(当前和计划的)

6.3.4

组织是否开发并实施评价和监控现有操作有效性的方法?

(6.3.1)

人机工程学、自动化、生产线平衡和库存水平指标

6.3.2应急计划

6.3.5

组织是否制定应急计划,在发生如公用设施中断、劳动力短缺,关键设备故障和使用中退货等紧急情况下,满足顾客要求?

(6.3.2)

应急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