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8511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四节《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四节《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四节《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四节《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节《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文档格式.docx

《第四节《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节《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文档格式.docx

“决意”一词表明作者改变专业是经过反复考虑的。

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民族的振兴,他毅然选择了学医,走上医学救国的道路。

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作者“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期间,看到一部时事影片,写日俄战争,影片上日军屠杀中国人,竟有一些中国人在一旁围观,争看“热闹”。

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作者的心,使作者学医的想法有了改变。

作者说:

“我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学文学,走文艺救国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纵观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所学专业几度变化,然而他救国救民的爱国心始终不渝,从未动摇过。

  第3段里,作者叙述了自己回国后的工作情况,包括回国之初的执教经历,绍兴光复后做校长,去教育部做部员,以及去北京、厦门、广东等地大学任讲师、教授等情况。

  第二部分(4):

写创作和著述情况。

  这段文字作者从“留学时候”写起,写自己的创作和著述成果。

借此我们可以了解到鲁迅创作范围之广泛,成果之卓著。

  总之,作者在这篇短小的自传中,不仅清楚叙述了自己近50年的经历,而且直接间接地表露出为国为民、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品格。

  理清结构

  

问题探究

(一)鲁迅的家世是怎样的?

  明确:

一八八一年九月二五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

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

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

周家是—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二)出生于这样的家庭,鲁迅的童年过得怎样?

请同学们根据已学过的鲁迅作品:

《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中透露的消息描述一下。

一个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有百般照顾自己的家人,有好玩的朋友,有迷人的乐园,有博学的老师指点,又受着书香门第的熏陶,鲁迅的童年应该说是很幸福的。

(三)鲁迅家遭遇了怎样的一场变故?

家庭景况沦落到怎样的境地?

鲁迅的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

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

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

这种急剧的变化,使鲁迅深刻地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

从而形成了鲁迅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四)如果说出国前鲁迅多次的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那么留学日本后,鲁迅也经历了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

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弃医从文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怎样的人?

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

但后来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想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目的。

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如果出国前的鲁迅更多的是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奔波的话,出国后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则成长为一位拥有救国救民理想、积极探索救国道路的志士。

(五)鲁迅回国后,为什么从这个学校辗转到另一个学校?

(请找出时间变化、地点变迁的词语)从中可看出他处于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一回国”——“第二年就走出”——“第三年又走出”——“绍兴光复后”——“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后来”——“到一九二六年”——“十二月走出”——“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

  鲁迅回国后由于政治混乱和社会黑暗,几乎到了谋生艰难的地步。

(六)鲁迅先生走上文学救国的道路后,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哪些重大成果?

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他从文的30年间,共有“述著29种,250余万言”。

  短篇小说集:

《呐喊》、《彷徨》。

论文:

《坟》。

回忆记:

《朝花夕拾》。

散文诗:

《野草》。

四本短评:

《热风》、《而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2、探讨文章主旨

  《鲁迅自传》的作者在这篇短小的自传中,不仅清楚地叙述了自己近50年的经历,而且直接间接地表露出为国为民,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品格。

《毛泽东少年时代》

  毛泽东(1893—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里,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里。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

简介毛泽东的家庭情况。

  第二部分(第4—21段):

叙述毛泽东少年时代的经历。

可以分为三层。

  第1层(第4—8段):

少年毛泽东八岁到十三岁的经历:

在小学堂,反对老师体罚学生;

在家里,联合反抗“执政”的父亲。

  第2层(第9—19段):

少年毛泽东十三岁到十六岁的经历:

公开反抗父亲的专制,保卫自己的权利,取得了胜利;

如饥似渴地读“禁书”;

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教师。

  第3层(第20—21段):

少年毛泽东十六岁时的经历:

去新式学堂读书,学到自然科学和西方的新学科。

具体分析

研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a、这一部分简介了少年毛泽东的家庭情况,都写了哪些内容?

(1)出生时间为1893年;

  

(2)出生地点为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

  (3)父亲叫毛顺生,当过兵,后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靠勤俭有了自己的一点土地;

  (4)母亲叫文其美;

  (5)家中共有20余亩土地,每年可收84担谷。

  b、第一部分在写法上是详写还是略写?

略写。

开头简单介绍,然后转入对人物经历的详细介绍。

这是写“传”的一般写法。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a、分析第一层

  这一层写毛泽东10岁到13岁时的生活经历,从哪些内容中可以看出人物的哪些性格?

一是写他在小学堂反对老师打学生的抗议行为,以逃学的方式对老师的行为进行“抗议”并收到了较好的结果,“老师态度也比较温和一些了”。

  二是写他在家里联合“反对党”组成“统一战线”共同“打击执政党”。

  这两个内容表现了少年毛泽东敢于抗争的性格。

  b、分析第二层

  

(1)这一层写毛泽东13岁到16岁的生活经历,写了哪些内容?

一是写他公开反抗父亲的专制,保卫自己的权利并取得了胜利;

  二是写他在学堂和家里如饥似渴地读书;

  三是写他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教师。

  

(2)少年毛泽东怎样看父亲对他的兄弟的“严厉”?

“学会了恨他”—“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帐”

  看问题懂得运用辨证的方法,擅长思索并有独立的见解。

  (3)少年毛泽东为什么喜欢“反抗”?

这种反抗是无理取闹吗?

毛泽东的反抗是有缘由的,是不堪教师、父亲的无理打骂、侮辱,这种反抗是合理的,是捍卫自己权利的方式,是对当时封建专制的反抗,这种反抗是本能的,是朴素、善良的平等意识的表现。

  (4)在毛泽东反抗意识和政治思想形成过程中,哪些书籍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水浒传》《精忠传》《隋唐》《三国》《西游记》这些关于造反的故事增强了他的反抗意识。

《盛世危言》使他懂得了接受新思想,科技的进步才能使国家富强。

  (5)少年毛泽东擅长思索、对问题有独立见解,这一点在本层中也有体现,是通过哪几件事表现的?

一是同情造反的饥民,并由此进行深入地思考;

二是“钦佩、赞成”那位“激进派”教师,表现出他不随波逐流、善于思索的性格;

三是写他“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6)你是怎样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含义的?

为国家的兴盛、灭亡,每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国强民富,国兴民荣。

  c、分析第三层

  这一层写毛泽东16岁时的生活经历,写了什么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人物的什么性格?

去新式学堂读书,学习自然科学和西方的新科学。

  大胆接受新生事物,迎接新的人生挑战的精神。

  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少年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他的少年时代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不凡之处:

他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喜欢读书,善于思考,有独立见解,敢于反抗旧思想、旧势力。

2、品析语言

  

(1)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这次“罢课”胜利了。

“罢课”通常指反动统治下的进步学生为了一定的革命目标而联合停止上课的斗争。

这里形象而幽默地表现出少年时代毛泽东敢于反抗旧势力的精神。

  

(2)我家分成两“党”。

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

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党”通常指代表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为维护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

执政党指在家中掌权的父亲,反对党指家中的其他的人,这些词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和家中的其他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反抗旧势力的代表(自己的父亲)的有趣故事。

3、探讨文章主旨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通过对少年毛泽东的事迹的记叙,表现了少年毛泽东是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喜欢读书、擅长思考、有独立见解的人。

三、难点剖析

(一)传记的特点

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也简称“传”。

  从创作方法来说,它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的历史性传记;

另—类属文学范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这是传记文学。

  从篇幅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从立传人物来看,又分为自传和他传。

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书或文章;

他传是记叙别人的思想、经历、言行的传记,一般是对在某个方面有突出成就并有较大影响的人写传。

(二)《鲁迅自传》与《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对比,归纳两篇文章的取材范围的不同点。

  传记的取材范围:

可以是人物一生的主要经历,也可以是一段时间内(比如少年时代)的主要经历。

①《鲁迅自传》:

1881年到1930年鲁迅大约50年的主要经历。

  ②《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1893年到1909年毛泽东1至16岁少年时代的主要经历。

(三)分析鲁迅和毛泽东的革命思想基础,你认为影响鲁迅和毛泽东成长的关键各是什么?

①鲁迅:

弃医从文,认识到用文化改变中国人的思想和命运。

  ②毛泽东:

阅读大量书籍,吸收很多先进的革命思想。

-返回-

同步测试

1、下列加线词读音有误的一项是(C )

A.彷徨(pá

ng)奚落(xī)

B.呐喊(nà

)  乞食(qǐ)

C.侮辱(wū)  衰落(shāi)     

D.幼稚(zhì

) 晦暗(huì

2、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否定句而意思不变,表达正确的一项是(B )

例句:

谁都认为他是一个英雄。

A.没有谁认为他是一个英雄。

       B.没有谁不认为他是一个英雄。

C.没有谁认为他不是一个英雄。

      D.没有谁不认为他不是一个英雄。

3、为下文选一个合适的标题(B )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1945年从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学习理论物理。

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被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A.邓稼先的一生             B.邓稼先简历

C.邓稼先的成就             D.邓稼先的贡献

4、阅读下面材料,选出对“光化学烟雾”解释正确的一项(B )

  汽车和某些工厂都会排出许多废气,里边含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这些有害气体经太阳紫外线照射后会发生光化学反应,于是产生了浅蓝色的烟雾。

科学家管这种烟雾叫“光化学烟雾”,是一种严重的大气污染。

20世纪50年代的洛杉矶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有一千多吨有害气体排入大气。

A.太阳光照射后的汽车、工厂排出的废气叫“光化学烟雾”。

B.汽车、工厂排出的废气中的大量的碳氢化合物经太阳紫外线照射后所产生的浅蓝色的有害烟雾,叫“光化学烟雾”。

C.汽车、工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碳氢化合物的烟雾,叫“光化学烟雾”。

D.含有碳氢化合物的废气被太阳一照射就成了“光化学烟雾”。

读下面几个同学的议论,完成文后选择题:

  甲:

现在市场上刮起了称“王”、称“霸”风。

好像称上了“王”称上了“霸”,产品就能压倒一切,天下第一,我看这种做法对市场未必有好处。

  乙:

还别说,这事我也见了不少。

面有“面霸”,鞋有“鞋王”,就连咱中学生复习资料都整出了个“考王”。

  丙:

人家这样做不过是一种促销手段,市场经济嘛,我看这事也没啥不可以的。

你说得不对,_____________。

是这样。

“王”和“霸”可不是自封的。

  丁:

你们几个纯粹是吃饱了撑的!

哪条规定说不让称“王”、称“霸”来着?

市场上还有叫“王中王”的呢!

称“王”、称“霸”是一种虚假的宣传,这是一种自封权威的做法,本质上欺骗消费者,这是法律明文禁止的。

不要说得那么严重,能把产品卖出去就行呗!

那可不对,____________。

是呀,称“王”、称“霸”也不符合中国人谦虚求实的美德,广大消费者心里都有一杆秤,不是你说啥就是啥!

5、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选出正确的一项(C )

A.不能靠称“王”、称“霸”来促销。

B.市场竞争很激烈。

C.靠称“王”、称“霸”的做法推销产品是否正确。

D.可以用称“王”、称“霸”的手段来促销。

6、请在两处横线上分别填上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话,选出最恰当的一项(B )

A.市场经济就是竞争 货不好你不买嘛   

B.市场经济最讲诚信 能卖出去就是好产品

C.货不好你不买嘛  市场经济就是竞争  

D.市场经济最讲诚信 货不好你不买嘛

7、在下面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B )

甲句:

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

乐观者说,__________,即使摘不到,也能使人看到曙光在前头。

乙句:

悲观者说,风是浪的帮凶,_____________。

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A.希望是启明星  和浪狼狈为奸     B.希望是启明星  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

C.希望是海市蜃楼 和浪狼狈为奸     D.希望是海市蜃楼 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

8、鲁迅在日本决心学医,原因是什么?

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C )

A.做医生比做商人体面          B.做医生好赚线

C.做医生可以使中国富强         D.做医生可以抵制日本的侵略

9、鲁迅弃医从文的目的是什么?

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C)

A.弃医从文是为了发挥他个人的文学特长。

B.弃医从文是为了赚较多的钱。

C.弃医从文是因为“文”比“医”更能救国救民。

D.弃医从文是为了顾全朋友的面子、友情。

10、按照课文描写的先后顺序,依次写了少年毛泽东哪些优良品格?

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A)

A.反抗勤劳善于独立思考好学      B.勤劳反抗善于独立思考好学

C.好学反抗勤劳善于独立思考      D.善于独立思考好学反抗勤劳

11、选出下列各项中完全符合文意的一项(C )

  听人说,在我幼小的时候,家里_______有四五十亩水田,_______不很愁生计。

______到我十岁时,我家_____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______被称为乞食者。

我_____决心回家。

A.还并但结果还于是         B.还但并忽而竟因此

C.还并但忽而还于是         D.已并但忽而竟因此

1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B )

①仅仅______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还只是采取守势,自然是不够的。

②如何______核污染是核能利用中的一个大问题。

③增强自身免疫能力对________传染病至关重要。

A.防止防治防御            B.防御防止防治

C.防治防止防御            D.防治防御防止

13、句中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D )

A.见异思迁:

在学习上,他虚心好学,见异思迁,因此取得了优异成绩。

B.妙手偶得:

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赛场上屡创佳绩,实属妙手偶得。

C.敝帚自珍:

北京水资源日渐匮乏,所以我们应该敝帚自珍,节约用水。

D.骇人听闻:

恐怖分子制造了骇人听闻的“9.11事件”,激起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强烈愤慨。

显示提示

提示:

1、衰shuāi。

13、见异思迁:

喜好不专一。

  妙手偶得:

写文章的人偶然想出了一个绝妙词句。

  敝帚自珍:

比喻东西虽然不好,也非常珍爱。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善良的单纯

冯雪峰

  这句话是从“神圣的单纯”一句话套来的。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在十四世纪欧洲有一个宗教改革家(我记不起叫什么名字和那一国人了),被判罪为异端,正要被处火刑的时候,有一个信神的老太婆热诚地也取一根柴加到那积聚着的柴堆上去。

看见这情形,那临死的宗教改革家便不禁呼道:

“哦,神圣的单纯!

  我套这一句话,是因为我忽然想起我的祖父及从前他对我讲故事时的情形了:

“从前有兄弟两个,在冷天到山上去砍柴,那个弟弟忽然想起在故事里听到过的,住在金銮殿里的皇帝了。

便对哥哥说:

哥哥,做皇帝真福气,他砍柴都用金的柴刀砍的呵。

那哥哥听了,又好气又好笑,他骂弟弟道:

你这呆鸟!

做皇帝还要来砍柴么?

在这样冷天里,他还有不懒在家里煨芋头吃的!

”于是我的祖父就好像一切都可亲爱地哈哈地笑着,还对我解释道:

“那弟弟固然想不到做了皇帝那里还要砍柴;

那哥哥自以为是聪明了,但也想不到皇帝那里还会吃芋头呢─—真是乌鸦笑黑猪呢。

  然而,我的善良的祖父,却也不知道他自己又是乌鸦笑什么罢。

当我向他追问:

“那么,皇帝吃什么呢?

”他自信地说:

“皇帝整年吃白米饭,每餐有大块的猪肉,像我们过新年那样么?

”你看,多么的单纯!

当我后来走过远地,回到故乡时和他谈到贵人们吃一餐饭所费的巨数,贵妇们所穿的一双袜子的价钱够他两年的吃用,而且穿过一次就不要了的时候,他还说是我哄他,无论怎样也不相信的。

  可是我却不能笑我的祖父及和我祖父同样的人们。

他单纯,但不但单纯得善良,也单纯得勇敢,─—即举一年前一个例子罢,当他一根一根积累起来,已经积聚了六十年了的准备造房子的三四百根大木材,完全被日本人焚烧了的时候,据说像昏迷了似的睡了三天之后,就又恢复了精神,说道:

“重新来过!

”却完全忘记他自己说这话的时候是已经七十八岁了。

1943.8.12于重庆

14、从第一段讲述的故事看,“神圣的单纯”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套用那句话,却改成了“善良的单纯”,你怎么理解?

16、祖父觉得这个故事可笑,为什么是“好像一切都可亲爱地”哈哈地笑?

17、“乌鸦笑黑猪”是一句歇后语,它的后半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对于富人的豪奢,祖父“无论怎样也不相信的”,是因为()

A.祖父见识浅。

              B.祖父对生活的想法单纯,无法理解。

C.祖父固执,听不进别人的话。

       D.祖父不愿相信。

19、作者对于这种“善良的单纯”是什么态度?

20、注意一下写作的日期,揣测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显示答案

  14、老太婆不知真理所在,但凭着虔诚的心和对神的敬仰行事,有一颗单纯的事神的心。

  15、老太婆的举动虽然单纯,虽然体现了对神的敬仰,可是毕竟伤害了他人而不自知。

而下面所讲的故事中的兄弟,却没有伤害任何人,所以是善良的。

  16、祖父并不是嘲笑,对于兄弟两个的单纯还觉得可亲可爱,宽厚的个性,也是祖父善良的体现。

  17、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

  18、B

  19、欣赏,甚至佩服单纯的勇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