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引导与教育青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842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引导与教育青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引导与教育青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引导与教育青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引导与教育青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引导与教育青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引导与教育青年.docx

《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引导与教育青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引导与教育青年.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引导与教育青年.docx

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引导与教育青年

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引导与教育青年

树立正确价值观和社会心态

团市委宣传和统战部 吴兆宇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的急剧转型时期。

现代化取得的成就为青年的发展提供了日益优异的基础和条件。

在这种背景下,青年发展呈现出许多崭新特点,在价值观念与社会心态上的变化也更加突出,产生了许多新质。

目前,青年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心态现状如何、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心态、以及如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心态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深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对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心态进行了分析,并对应该如何引导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心态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年价值观念与社会心态现状和特征

1、核心性质的观念与心态。

核心性质的观念与心态包括:

对于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奉献与索取、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的价值判断。

(1)社会主流文化倡导的价值观得到大多数青年的认同。

对于社会主流文化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大多数青年表现出了认同态度。

首先,集体取向的价值观仍然得到肯定。

在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上,当今大多数青年依然认同与肯定集体取向的价值观念。

但是,与此同时,个体取向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强态势。

其次,在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上表现出寻求兼顾的态势。

绝大多数青年表现出了一种希望在奉献与索取之间寻求兼顾的倾向。

这种希望在付出之后也能够得到相应回报的心理,表现出了一种务实性的特征。

(2)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仍然体现于青年的观念和行为中。

调查结果表明,关于传统文化对于当下中国社会的意义,59%的人认为很重要,40%的人认为有一些作用,1%的人认为可有可无,没有人认为与现代精神格格不入。

可见,大多数人对于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应有作用给予了肯定。

对于把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日,被调查者中36%的人非常支持,27%的人比较支持,20%的人未表态,10%的人不赞成,3%的人表示反对。

而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古代文人的理想,10%的人认为一直“是我的理想”,69%的人认为“我会考虑”,14%的人认为“是别人的事情”,7%的人认为“已经过时”。

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信心,与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态度同时并存。

(3)青年对待金钱表现出了现代人应有的健康态度。

在某种意义上,金钱观是价值观最重要的表现层面之一。

调查表明,大多数青年把人生理想和追求目标看得比金钱更为重要。

大多数青年肯定金钱在社会生活应有的基本作用的同时,并没有将金钱的作用加以夸大。

可以说,在价值观念上,青年的主流人群对于金钱持有一种现代人所应有的健康态度。

2、个人层面的观念与心态

(1)青年更倾向于选择现实成功型的人生榜样。

世界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是我国数代青年的精神偶像,微软缔造者比尔·盖茨则是当今成功人士的代表。

对于这两个人物的评价和选择可以透视出人们人生价值观的状态及其变化。

问卷调查显示:

被调查者一般都把保尔和盖茨视为榜样。

然而,他们更倾向于将保尔视为精神世界的偶像,更倾向于把盖茨当作现实世界的榜样。

可见,在人生理想上,当今青年更倾向于把事业成功型人物作为自己的实际榜样。

(2)青年的经济自立意识增强且更注重实质方面。

经济自立意识是个体在获得收入、进行理财等方面表现出的一种独立自主的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日益深入,就业体制、教育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对当今青年的成长历程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与挑战,而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变迁,导致了当今青年在独立人格方面的倾向日趋增强。

调查结果揭示了两个重要特征:

一是当今青年的经济自立意识正日渐增强。

对于“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通过打工(多)挣点钱,补贴家用甚至养活自己”这一问题,表示肯定态度的占79.7%。

二是青年的经济自立意识更注重实质方面。

明确表示“不在乎打工的具体形式,只要能多挣到一些钱就行”的占36.3%;表示“没太多想过”的占35.1%,从一定意义上说,“没太多想过”也表明不注重形式。

(3)青年的成就动机高涨,能力本位的成才观念正在形成。

调查结果显示,就目前最想做的三件事而言,青年中比例最高(51.7%)是“追求事业成功”,表现出了强烈的成就动机或成功需要。

大多数青年对自身取得事业成功持非常乐观的态度,而且这种成功自信度随年龄段从高到低而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成才观上的能力本位观念正在形成。

对于成才而言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调查表明,统计比例居前三位的人分别认为是“准确地把握机遇”(56.3%)、“头脑灵活,敢于创新”(53.5%)和“有专业有技术”(39.2%)。

换言之,在大多数青年看来,对成才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主要在于个体方面,并表现出对于主体能动性的强调。

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个人社会地位的获取方式由世袭(即父辈传承)变成自致(即自我成就),因此,这种状况也就会从人们的成才观上反映出来。

调查表明,对于什么是“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这一问题,青年中比例最高(73.5%)选择“才干”,远远高于选择“有靠山”(11.5%)、“请客送礼”(1.9%)。

这种心理实质上又是以对作为人们成才条件的社会现实状况的判断为基础的。

3、社会层面的观念与心态

(1)青年的择业观念和意愿表现出多样性特征。

由于社会价值观念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当今青年在择业心理上呈现多元化取向,主要表现为:

第一,在择业目标上,更关注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在选择职业的主要标准上,职业能否为自己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这一条件常常被排序在第一位。

第二,随着“铁饭碗”意识的式微,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职业风险意识开始形成。

过去曾受到极度重视的“职业稳定性”,逐渐地被更多的人放在非优先考虑的地位上。

第三,在就业机构选择上,单位意识和“皇粮”意识已很大程度地淡化。

人们更青睐自由度较大、自主性较强的从业方式,更愿意选择时代特征鲜明、管理体制规范的从业机构。

(2)青年的公共服务意识或志愿精神日益增长。

作为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发展逻辑,“小政府,大社会”这种结构演变趋势将使处于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社会领域日趋扩大,因此,必然导致一个公民社会的兴起。

当个体通过形成自主性和独立性而达到一定发展程度之后,其心理需要的层次就会逐渐上升,从而表现出对于他人和社会的关怀增强,公共服务意识提高。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服务意识是公民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典型形式之一就是志愿精神。

作为一种具体化的人文精神,志愿精神是指一种以自愿性、非营利目的性或公益性的亲身参与,促进社会进步和社区发展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心理。

在中国,较大规模的志愿行动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此后,从为各种重大节庆活动服务,到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再到抗击SARS、禽流感、5.12汶川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到处充满了志愿者的身影。

自90年代至今已有近亿人次的青年向社会提供了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主体力量。

青年身上表现出了强烈的志愿精神或公共服务意识。

(3)青年的环境保护意识比其他年龄群体超前。

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对当前的环境问题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把环境污染问题与就业压力问题看作是我国未来社会问题中更使他们忧虑的方面。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人已经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对于在郊游时处理喝完的饮料罐这一日常生活中最常见问题,75.1%的青少年表示会把它们扔到垃圾箱里。

二、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年价值观念与社会心态的问题及其原因

1、价值观念与社会心态内含的矛盾特征。

在金钱观念上青年表现出现代人应有的健康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入,经济收入成为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青年阶段正处在一个百需待补的特殊时期,因此,金钱“焦虑”又表现为一种很现实的心态。

可以说,这是观念与心态之间的矛盾性表现。

由于社会提供的机会增多,青年成就动机也呈现出高涨状态,他们追求成功的事业心不断增强,出于这些原因,青年努力追求创新而不愿墨守成规。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青年为了事业成功而一定程度地忽视个人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工作狂”现象使得他们付出一定的人本代价。

由于两性亲密关系的世俗化潮流,也给当今青年在面对爱的世界时增添了选择上的许多不确定性。

尤其是传媒对于性的渲染、以及科学化的性教育过早地打破了青少年对于性的神秘感,而在一个日益增强的个体化时代,自主性、独立性越来越高的个体,对于“感受”质量的至高无上的追求、以及对选择自由的更加充分的拥有,使得以往的“从一而终”的模式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

在这种状态下,爱对于它的主体已不可能有固定感可言。

2、青年的历史意识相对欠缺

在传媒发达、信息爆炸的今天,青年接受信息的速度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都超过了成年人,但是,这种“现在感”的过于强大,则造成了青年对于国家历史、甚至是近现代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的知识量很少,其重要原因之一也在于,在我们当今的各类教育中,缺少一些有效的历史知识传播方法,从而导致了青年难以形成相关的历史意识。

因此,如何有效地加强和丰富具有历史感的各类教育,以及进一步创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迫切的。

3、青年的诚信素质有待提高

近年来,诚信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讨论的热点,青年中的“失信”现象也时有“曝光”,如个人贷款中的违约现象等。

尽管作为一个法理社会,我们的社会逐渐增加更多的法律关系对于社会行为的调整,但是,作为现代社会中进行有效交往的最重要心理机制,诚信仍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4、青年的心理承受力需要强化

社会的急剧变迁,对社会成员造成了各种压力,从而较易引发心理问题。

当今青年由于出生和成长在较优异的生活环境当中,所以,心理承受力便显得相对较弱,而这一点则又会成为导致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

目前全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中小学生中的心理障碍者占21.6%-32%;大学生中的心理障碍者占16%-25.4%,而且还呈现上升趋势。

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人格发展,严重时还会导致自杀现象,甚至使人走上危害社会和他人的犯罪道路。

因此,增强青年的心理承受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无疑成为需要各个方面给予关注的重要课题。

三、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年价值观念与社会心态的引导与教育

人们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的形成,是在社会塑造与个体学习这两种机制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而对于当今青年价值观念与社会心态的发展而言,社会环境的优化是一项基础性或前提性的工作。

优化社会环境的作用在于,创造出有利于社会塑造机制与个人学习机制朝着社会预期目标和理想状态有效运行的条件和因素。

1、建立崭新的青年发展观以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

在当今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下,我们应该形成一种崭新的青年发展观。

其核心实质主要体现在两点:

第一,应该把“以青年为本”作为青年发展的基本原则。

所谓以青年为本,就应该体现为充分尊重青年作为社会主体、特别是作为利益主体不断增长的多种需求的满足,这是促进青年发展的基础层面。

第二,应该把“青年的全面发展”作为青年发展的根本目标。

在这种崭新的青年发展观导向下,促进青年研究的理念、范式和青年工作的政策、机制向着现代化所需要的取向全面而深刻地转型。

在社会转型时期尤其要努力解决青年发展中存在的两种类型的重要问题:

第一种类型是青年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如青年的就业机会、青年的入学条件等问题;第二种类型是青年发展的文化性问题,如青年因面对各种文化困扰而难以确定人生观、择业观等问题。

2、继续制定与不断完善促进青年发展的社会政策

青年发展的推进及其相关问题的解决必须在根本上依赖于社会政策的途径来加以实现,因此,促进青年发展的有关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应更进一步地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并将其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当中。

在当前应该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继续完善大学生在校学习政策(关于完善大学生在校学习政策方面,当前应该抓好以下几个主要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