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陶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786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陶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的陶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的陶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的陶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的陶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的陶瓷.docx

《中国的陶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陶瓷.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的陶瓷.docx

中国的陶瓷

中国的陶瓷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是陶瓷文化的发源地,素有“瓷器之国”之称。

英语中的“china”一词有两个意义,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瓷器。

西方人很早就把中国与瓷器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制瓷技术是中国人发明的。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合称。

在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上,先有陶而后有瓷,瓷器由陶器脱胎而来,二者所用的原材料也有所不同。

通常把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不论是有色还是白色,统称为陶器。

其中把烧造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一部分分称为“硬陶”,把施釉的一种称为“釉陶”。

相对来说,经过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器”。

一、陶器

陶瓷工艺是烧制陶土的工艺,中国陶瓷工艺有悠久历史,始于距今1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远古时期的陶瓷烧造技术资料,迄今尚无从找寻,但从现有资料推测,可能在新石器时代初期是用柴草在平地上用篝火直接烧制,这种方法至今在许多偏远落后地区被使用,统称为“无窑烧陶”。

最早的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

6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们制造了很多红色陶器。

他们用泥土做成各种形状的陶坯,用火烧成盆、碗、罐、瓶登各种生活用具。

由于当时陶器上多画着黑、白、红的文饰和图案,所以人们把这种陶器叫做“彩陶”。

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时候,人们又烧制出表面经过打磨处理,表面光滑匀称,以黑色单彩加以装饰的黑陶。

装饰图案以满见长,在钵、盘、碗一类的敞口器物内侧,也都绘有图案。

中国古代帝王和贵族常把陶器作为死后的陪葬品。

秦始皇陵兵马俑就是一种陪葬用的彩陶。

在西安、洛阳的古墓中发现的大量的“唐三彩”,也是作陪葬用的物品。

中国陶器的品种很多,较为知名的包括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器、广东石湾的陈设陶器、安徽界首的三彩釉陶、山东淄博的绛色陶、湖南铜官的绿釉陶、四川崇了的雕镂釉陶、河南洛阳的唐三彩等。

其中江苏宜兴的陶器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特别是制作精巧的紫砂茶壶更是举世闻名。

用它泡茶不跑味、不烫手,使用的时间越久,泡出的茶就越好喝,因此被称为茶具中的“神品”。

二、瓷器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

原始瓷器出现于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到东汉时期开始成熟。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中国的制瓷技术从东汉以后发展很快,各个历史时期都出现了别具特色的制作瓷器的名窑和陶瓷新品种。

唐代浙江越窑的青瓷和河北邢窑的白瓷是非常名贵的瓷器。

宋代河北定窑的白瓷,河南钧窑的钧瓷,以及浙江龙泉窑的青瓷,都是瓷器中的无价珍宝。

从宋代起,龙泉窑的青瓷开始远销到世界上许多国家。

现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里就收藏有宋、元、明初的龙泉青瓷1000多件。

元代以后,制瓷业迅速发展起来的江西景德镇,被称为中国的“瓷都”。

景德镇瓷器轻巧精美,其中的青花瓷、粉彩瓷、青花玲珑瓷、薄胎瓷被视为珍宝。

中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七次率船队远涉重洋,到达东南亚各国和非洲等地,随船带去的物品中就有大批青花瓷器。

中国瓷器不仅是精美的日用品,也是珍贵的艺术品。

自汉唐以来,中国瓷器就大量销往国外,中国的制瓷技术也逐渐传遍了世界各地。

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制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瓷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从制作环节上讲,瓷器的制作有选料、制坯、绘画加工、烧制等项工序,而民间也流传着“一烧、二土、三细工”的说法,所谓“一烧”,是指烧制,它强调对“火”的掌握,这是制瓷的重点环节;“二土”,是指对坯料和釉料的选择和加工;“三细”,是说各个环节的工艺要精益求精。

中国古代陶瓷釉色品种极多,各个时期都有其主流产品。

主要釉色品种有青釉、黑釉、白釉、青白釉、红釉、绿釉、蓝釉、黄釉、紫釉、钴蓝釉和青花。

青瓷、白瓷、彩瓷是中国瓷器的主要品种。

(一)青瓷

青瓷表面有一层淡雅的釉,颜色是青绿色或者黄绿色,很象青色的美玉。

在唐代,烧制青瓷最好的地方是南方的越窑,越窑是早期青瓷的制造中心。

越窑青瓷常常作为给皇帝进贡的瓷器。

宋代,南方又出现了一个以烧制青瓷著名的龙泉窑,龙泉窑瓷器釉色淡雅柔和,翠绿如玉,产品曾大量运往国外。

龙泉窑成为后期青瓷的制造中心。

(二)白瓷

正当南方烧制青瓷的时候,北方烧制出了白瓷。

白瓷的瓷胎和釉色是白色的,烧制难度比较大,所以白瓷比青瓷出现得要晚一些,大约在南北朝时期才出现。

白瓷烧制成功是制瓷历史上的一件大师,因为有了白瓷,就能瓷器表面描绘彩色文饰和图案了,这就为后来彩瓷的出现打好了基础。

唐代,北方郉窑的白瓷白得象雪一样,说明唐代的白瓷烧制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到了宋代,北方又出现了一个烧制白瓷的定窑,定窑的白瓷不但洁白如雪,而且上面还刻画着美丽的花纹。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三)彩瓷

一般来说,元代以前,中国瓷器以青瓷、白瓷等素瓷为主。

从元代起,彩瓷多了起来,并成为元明清三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彩瓷是用颜色进行绘制的瓷器,彩瓷上不仅有精细的彩色文饰,有的还画着完整的图画。

彩瓷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青花瓷。

青花瓷白底蓝花,色彩淡雅清新,那蓝色的图画很象中国传统的水墨画。

青花瓷是中国民族特色最浓的瓷器。

三、瓷都景德镇

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昌江河谷,是一个山明水秀、景色幽丽的山城。

这里的瓷土、高岭土土矿藏丰富,自宋代开始烧制御器。

北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年-1007年),由于烧制的精美御瓷获真宗赞赏,瓷器上底款书“景德年制”,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

景德镇由此得名。

到明代时,景德镇更是“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发展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

所产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海上“陶瓷之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与陆上“丝绸之路”交映生辉。

经过长期的发展,景德镇瓷器逐渐形成了“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独特风格,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

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

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其中青花瓷为其冠首。

除四大名瓷以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瓷等。

青花瓷是一种白地蓝花的瓷器,青花瓷的出现,在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

清代唐、雍、、乾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成就更加显著。

这种瓷的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在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命力。

青花瓷器有盘、瓶、香炉、执壶、罐、碗、杯等,胎体厚重,装饰图案繁复,纹饰层次多。

如折沿大盘,盘沿多绘海水,斜方格,卷曲的枝头,缠枝花纹;盘内绘缠枝或折枝花卉;盘子中心绘莲池,鸳鸯、鱼藻、凤凰、花卉、海水、云龙等纹饰。

在一部分瓷器上,画法自由,内容丰富,成为一种新型的有特色的画面和艺术品。

青花瓷一经出现,迅速地得到传播和发展,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

在元代即已输入日本、朝鲜、菲律宾、泰国、印度、土耳其、伊朗等国家,以及欧、美等大洲,成为许多国家博物馆的珍藏品。

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有中国元代青花红釉花卉纹盖罐,是青花瓷中的精品。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是装饰性最强的一种精美瓷器,工艺上是在彩料中加入砷元素(俗称“玻璃白”),因此画面给人以粉嫩温润之感,立体感也很强。

器表装饰吸收中国画技法,画面浓淡相间,阴阳衬托,形象生动,线条工细流畅,色彩清丽粉润,而且色彩柔和,细腻,雅致,不论山水景物,人物故事,花卉鸟兽、草木虫鱼以及静物图案均可入画,极富诗情画意。

颜色釉瓷有许多种类别,通体一色者称单色釉,多色相间者称花釉,烧成温度在1200度以上的叫高温颜色釉,1000度以下的叫低温颜色釉。

低温颜色釉大多以自然界中的景物、动植物命名,为象牙窑红等。

明、清两代的颜色釉瓷色彩就十分丰富,再经新中国成立后不断的发展,更是无色不备,除恢复传统色釉56种外,又创新各种色釉60多种,色彩非常丰富,产品畅销全世界。

如果用“万紫千红”来形容景德镇的颜色釉瓷,那是非常恰当的。

不仅红紫,不论什颜色都可烧制,红为火焰,绿为春水,蓝似青天,黑为墨炭,是瓷器中最富神秘色彩的艺术品。

颜色釉的釉面鲜艳夺目,五光十色,因其闪射宝石般的光辉而被誉为“人造宝石”。

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

因为“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明彻、剔透,所以以玲珑称这种瓷器是非常确切的。

玲珑瓷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所以也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的玲珑瓷得到迅速发展,产品除中西餐具、茶具、具、咖啡具、文具等日用瓷外,又精制成各种花瓶、各式灯具等陈设瓷。

近几年来,更发展为彩色玲珑、薄胎玲珑皮灯等非常精美的工艺美术瓷。

玲珑瓷往往配以青花图案,叫青花玲珑瓷。

这种瓷器既有镂雕艺术,又有青花特色,既呈古朴、又显清新,玲珑剔透,幽靓雅致。

碧绿透明的玲珑瓷和淡雅青翠的青花瓷互相衬托,相映生辉,被誉为“人间瑰宝”。

雕塑瓷,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雕塑而烧制成立体陶瓷的艺术品,简称瓷雕。

雕塑瓷器,构思精巧,形态逼真,色彩丰富,有多种造型的观音、狮子、花篮、龙船等,它综合了镂雕、捏塑、堆塑等多种手法。

薄胎瓷又叫“蛋壳瓷”,也叫“脱胎器”,是久负盛名的特殊工艺,胎质薄如蝉羽,软若浮云,经乳白色灯光照射,透明见影,器壁上的鱼,仿佛游在水中,若隐若现,美妙无比,是驰名中外的又一传统名瓷。

五彩瓷是成熟于明代的釉上彩绘瓷,因此也称“大明五彩”。

五彩瓷是在已烧成的白瓷上以低温色料描绘图案纹样,然后经第二次入窑烧成,最主要特点是有绚丽的色彩和精美图案纹样的装饰性。

五彩是以红、绿、黄、蓝、紫为主色,这恰恰符合了东方色彩的美学观。

但通常情况下,每一件作品并不一定五色俱全,根据纹样的内容,有的还加饰金彩。

 

唐三彩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

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唐三彩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

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唐三彩的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

唐三彩用于随葬,做为明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

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

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

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摄氏度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950摄氏度。

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

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

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唐三彩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首先是造型。

从造型方面来讲,它的造型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与其他时代出土的马也不同。

首先它的造型比较肥硕,这个马的品种,据说是从当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