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学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779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测量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控制测量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控制测量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控制测量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控制测量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控制测量学教案.docx

《控制测量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测量学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控制测量学教案.docx

控制测量学教案

理论(实习)课授课教案

周次或序号:

第一周20XX年9月2日

班级

12秋工程测量

授课时间

2课时

节次

上午1、2节

缺课学生

复习授课要点:

*控制测量的概念及分类

*大地控制测量的任务和作用

*工程控制测量的任务和作用

授课章节:

第1章绪论—第一节控制测量的任务和作用

新课内容:

1、控制测量概念及控制网的分类

2、大地测量的三个主要科学任务及作用

3、工程控制测量的三个主要科学任务及作用

 

目的要求:

(1)掌握控制测量的概念,对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有一定的了解

(2)了解大地测量在地形测图和大型工程测量及为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和其他科学问题及空间科学技术和军事之中作用

(3)了解工程控制测量在建立用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图控制网、建立服务于施工放样的施工控制网、建立服务于变形监测的变形监测网中的作用

 

新课重点、难点

及采取措施:

(1)大地测量在地形图和大型工程测量提供基本控制中的作用

(2)工程控制测量在建立各种控制网任务及作用

(1)直观展示

(2)观看有关视频

教具:

作业:

1.控制测量的概念及控制网的分类。

2.大地测量在地形图和大型工程测量中作用体现。

3.工程控制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

 

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让同学们对控制测量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了解控制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

 

理论(实习)课授课教案

周次或序号:

第一周20XX年9月2日

班级

12秋工程测量

授课时间

2课时

节次

上午3、4节

缺课学生

复习授课要点:

*建立平面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

*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

*卫星定位测量

授课章节:

第一章绪论—第二节建立控制网的基本方法

 

新课内容:

1、建立平面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

三角测量、导线测量、三边测量法、边角同测法

2、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

几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法

3、卫星定位测量

 

目的要求:

(1)掌握建立平面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

特别是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法

(2)了解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

几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

(3)了解卫星定位测量

 

新课重点、难点

及采取措施:

(1)三角测量建立平面控制网的原理及优缺点

(2)几何水准测量及三角高程测量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原理及优缺点

以讲授为主,分析、提问、答辩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具:

作业:

1.建立平面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有哪几种?

2.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有哪几种?

3.描述三角测量建立平面控制网原理,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

 

总结:

通过对本次课程的学习,让同学们对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建立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对控制网有了更深一步认识。

 

理论(实习)课授课教案

周次或序号:

第一周20XX年9月6日

班级

12秋工程测量

授课时间

2课时

节次

上午1、2节

缺课学生

复习授课要点:

1、*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2、*新的国家大地控制网布设方案

3、*原有国家三角网的布设方案

4、*我国大地控制网现状简介

授课章节:

第2章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第一节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布设方案

 

新课内容:

1、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分级布网、逐级控制,要有足够的精度,要有足够的密度,要有统一的规格

2、新的国家大地控制网布设方案按精度和用途分为一、二、三、四等大地控制网

3、原有国家三角网的布设方案一等三角锁系二等三角网三、四等三角网(点)导线控制网

4、我国大地控制网现状简介

目的要求:

(1)掌握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2)了解新的国家大地控制网布设方案

(3)重点掌握原有国家三角网一等三角锁、二等三角网布设

新课重点、难点

及采取措施:

(1)重点: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2)难点:

原有国家三角网一等三角锁、二等三角网布设

以讲授为主,分析、提问、答辩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具:

作业:

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2.概述原有国家三角网一等三角锁、二等三角网布设

 

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学习,让同学们对建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有一定的认识,对新的国家大地控制网及原有国家三角网布设有大概了解。

 

理论(实习)课授课教案

周次或序号:

第一周20XX年9月6日

班级

12秋工程测量

授课时间

2课时

节次

上午3、4节

缺课学生

复习授课要点: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专用控制网的布设特点

授课章节:

第二章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第二节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布设方案

 

新课内容:

1、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分级布网、逐级控制,要有足够的精度,要有足够的密度,要有统一的规格

2、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等级要求及特点

3、各种专用控制网的布设特点

目的要求:

(1)掌握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2)了解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3)了解各种专用控制网

新课重点、难点

及采取措施:

(1)重点: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2)难点:

工程三角网特点及电磁波测距导线主要技术要求

以讲授为主,分析、提问、答辩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具:

 

作业:

1.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2.专用控制网布设特点。

 

总结:

通过对本次课程学习,让同学们知道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对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有一个认识,了解控制网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理论(实习)课授课教案

周次或序号:

第二周20XX年9月9日

班级

12秋工程测量

授课时间

2课时

节次

上午1、2节

缺课学生

复习授课要点:

*技术设计的意义及其主要内容

*技术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授课章节:

第二章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第三节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新课内容:

1、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

作业的目的和任务范围、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测区已有的测量成果及其精度分析、测区实地调查和踏勘的结果、最佳布网方案的论证、图上设计结果及其有关图表、技术补充规定、业务技术领导部门的批示及审核意见

2、技术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对点位的要求、搜集和分析资料、网的图上设计、编写技术设计书、现场踏勘报告、检查验收及成果上交等

目的要求:

(1)掌握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

(2)掌握技术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新课重点、难点

及采取措施:

(1)重点:

掌握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

(2)难点:

技术设计的程序图上设计和最佳布网方案的论证与评估

以讲授为主,分析、提问、答辩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具:

 

作业:

1.技术设计书的主要内容。

2.技术设计书程序和方法。

总结:

通过对本次课程的讲解和学习,让同学们对一个工程项目的控制网规划设计书有一定了解,知道在进行控制网的布设之前应该做哪些工作,对控制网设计书内容要求有一定的了解。

 

理论(实习)课授课教案

周次或序号:

第二周20XX年9月9日

班级

12秋工程测量

授课时间

2课时

节次

上午3、4节

缺课学生

复习授课要点:

*实地选点

*觇标的建造

*标石的埋设

授课章节:

第二章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第五节平面控制网的选点、造标、埋石

 

新课内容:

1、实地选点的要求,选点之后应提供的资料,选点图、点之记、控制点一览表

2、觇标测量觇标的类型,觇标的建造要点

3、标石埋设规格及埋设要求

目的要求:

(1)掌握实地选点的要求

(2)了解球气差和有利于觇标高度的确定要求,掌握觇标类型及建造注意事项

(3)掌握标石埋设规格要求

新课重点、难点

及采取措施:

(1)重点:

实地选点的要求、觇标的建造要点、标石埋设规格

(2)难点:

球气差和有利于觇标高度的确定要求

以讲授为主,分析、提问、答辩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具:

 

作业:

1.实地选点对点位的要求。

2.标石埋设的规格要求。

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了解了布设控制网如何进行选点,如何进行觇标的建造和标石的埋设,学会如何通过点之记进行寻找控制网点及埋设标石后如何做点之记。

 

理论(实习)课授课教案

周次或序号:

第二周20XX年9月13日

班级

12秋工程测量

授课时间

2课时

节次

上午1、2节

缺课学生

复习授课要点:

*全站仪的发展及应用简介

*全站仪的组成结构

*全站仪的精度及等级

*测量仪器发展的几个方向

授课章节:

第三章电子全站仪—第一节概述

新课内容:

1、全站仪的发展现状及应用特点

2、全站仪的外观结构及功能结构,全站仪望远镜光路

3、全站仪精度原则:

测距和测角精度匹配采用“等影响”原则,全站仪等级划分为四个等级

目的要求:

(1)了解全站仪的发展现状及应用特点

(2掌握全站仪的外观结构及功能结构,全站仪望远镜光路

(3)了解全站仪精度原则及等级划分

新课重点、难点

及采取措施:

(1)重点:

全站仪的外观结构及功能结构

(2)难点:

全站仪精度原则

以讲授为主,分析、提问、答辩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具:

 

作业:

1.全站仪的应用特点。

2.描述全站仪的等精度原则及分级。

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对全站仪的发展历程及其结构功能有一定的认识,对全站仪在工程中的作用有一定了解。

 

理论(实习)课授课教案

周次或序号:

第二周20XX年9月13日

班级

12秋工程测量

授课时间

2课时

节次

上午3、4节

缺课学生

复习授课要点:

*全站仪的主要技术指标、轴系误差补偿技术、模块结构的操作菜单

*测量前的准备

*全站仪在后方交会测量、放样测量、偏心测量、悬高测量中的应用

 

授课章节:

第三章电子全站仪—第二、三节全站仪的使用、全站仪在测量工作中的应用

 

新课内容:

1、全站仪的主要技术指标、轴系误差补偿技术、模块结构的操作菜单

2、测量前的准备:

仪器的检定与校准、仪器的安置、仪器参数设置

3、全站仪在后方交会测量、放样测量、偏心测量、悬高测量中的应用

目的要求:

(1)了解全站仪的主要技术指标、轴系误差补偿技术、模块结构的操作菜单

(2熟练掌握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3)掌握全站仪在后方交会测量、放样测量、偏心测量、悬高测量中的应用

新课重点、难点

及采取措施:

(1)重点:

全站仪测量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2)难点:

全站仪在测量中的各种应用

以讲授为主,分析、提问、答辩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具:

 

作业:

1.写出全站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2.描述怎样使用全站仪进行后方交会测量、放样。

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对全站仪各项技术指标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