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原理章节习题及答案.docx
《现代教育原理章节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原理章节习题及答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教育原理章节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教育概说
一、多项选择题
1.对普通教育学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专门研究时又分为(ADE) p9
A、教学论B、学校管理学C、教育心理学D、德育论E、教育原理
2.在中国古代,为后来中国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的著作有(BC)P7
A、《史记》B、《论语》C、《学记》D、《墨子》E、《战国策》
3.从根本上看,贯彻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AD)P15
A、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B、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矛盾E、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填空题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问世,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的开始。
P8
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P19
3.教育的本质就是人的培养。
P27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狭义):
P5
广义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一种社会活动。
广泛地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2.教育学:
P7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教育特别是研究教师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培养人的科学。
教育学是一种理论形态。
3.教育科学:
P8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4.教育现象:
P10
教育现象是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5.教育问题:
P12
当某种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被人们广泛地议论、评说,甚至因其违反教育规律或社会发展规律,阻碍了教育或人的身心发展而急需改变时,这种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就成了教育问题。
6.教育经验:
P14
教育经验是指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
7.教育思想:
P15
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8.教育理论:
P16
教育理论是指人们在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来、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由一系列理论范畴所构成的较为系统和严密的教育思想,如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是教育思想这个属概念中的一个种概念,而不是教育思想的全部。
9.教育流派:
P17
教育流派是指具有系统的教育思想主张,以富有说服力的独到研究成果占据第一研究领域和研究优势,在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教育理论派别。
10.教育思潮:
P17
教育思潮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集中反映社会群体的教育意愿、教育要求和教育思想,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思想倾向或思想潮流。
11.教育方针:
P18
教育方针是由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要求提出的,带有法律效力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向、目的、道路的总体规定。
12.教育政策:
P19
教育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或政党制订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行政措施,是人们为了规范教育行为而以国家或政党、政府的名义颁布的教育行为指南。
四、概念分析
1.教育经验与教育规律P14
教育规律是教育显现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经验是指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或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摆脱了教育实践的具体形式、地点、时间、类别的种种限制,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教育经验是发现教育规律的基础,教育经验的普遍性和局限性取决于其暗含教育规律的程度和影响效果性的程度。
2.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P15
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它具体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三个方面,这三者即相互渗透又各有区别,同时它们又具有相容并列的关系。
教育理论是指人们在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来、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由一系列理论范畴所构成的较为系统和严密的教育思想。
教育理论是教育思想这个概念的一个种概念,而不是教育思想的全部。
3.教育流派与教育思潮P17
教育流派是指具有系统的教育思想主张,以富有说服力的独到研究成果占据第一研究领域和研究优势,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教育理论派别。
教育思潮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集中反映社会群体的教育意愿、教育要求和教育思想,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思想倾向或思想潮流。
教育流派和教育思潮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教育流派多限于教育理论研究领域。
而教育思潮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与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
4.教育方针与教育政策P18
教育方针是由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提出的,带有法律效力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向、目的、道路的总体规定。
教育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或政党制订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行政措施,是人们为了规范教育行为而以国家或政党、政府的名义颁布的教育行为指南。
五、简答题:
1.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P21
答:
受教育者的主导地位表现在多个方面:
(一) 受教育者是学校存在的主体。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和学生互为存在的条件。
(二)受教育者及其活动是学校职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
学生的发展及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展开的教育活动是学校一切活动的中心,学校的一切活动、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为中心。
(三) 受教育者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
对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最有说服力的来之学生。
学生的评价是衡量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
(四) 受教育者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
判断教师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唯一的标准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理解和熟练应用程度。
(五)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这也是其主体性的表现。
(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表现在,每一个教育对象都有他们各自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和创造性,有他们的个人兴趣、爱好和主观能动性。
2.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P27
答:
人的培养,就是教育的本质。
它的特征是:
(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这会现象。
1、所谓动物的“教育”和“教育”完全是一种基于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不是后天的习得行为。
2、动物没有语言,不具备将个体经验积累起来向同类传递得能力。
3、所谓动物教育的结果无非是小动物适应环境,维持生命,并独立生存,而人类的教育的结果远远不止于此。
(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四)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六、论述题:
1.教育者的主体性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的?
答:
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者。
教育者是直接对求教者的素质发展起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的老师、管理人员、兼职教师、家庭教师、家长等等。
我们这里主要指学校教师。
他们的主体性是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的:
一、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
教师作为社会的代表,他们承担着社会所赋予的教书育人的任务,那么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必然会带给学生这个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陶冶,对学生的社会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教育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引导者。
教育者不仅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应教会学生学习。
三、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通过教师来设计、组织和实施的。
为了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和较高的学生发展水平,教师就应该根据自己以往和他人的成功经验,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和安排整个教学过程,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教育者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
如何达到最高的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就需要学生确立积极的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而这一切都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
教师应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尽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五、教育者也是一个具有自我能力提高的学习者。
社会在发展、进步,人类知识也在剧增,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教学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才能带给学生最新、最前沿的信息。
第二章.教育的历史演进(上)
一、多项选择题
1.综合各家之言,一般认为,学校文化是一种(A.C.D)p41
A.管理文化 B.精神文化 C.教育文化 D.微观组织文化 E.亚文化
2.(A.C.E)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p61(还有社会)
A、国家 B.团体 C.学校 D.协会 E.家庭
二、填空题
1、1986年4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P61
2、1995年3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P57
3、1996年,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P62
三、名词解释
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为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有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P48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P60
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以后在世界范围传播开来。
它主张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和民主性,主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成为当代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
P91
双轨制——双轨制是欧洲18世纪、19世纪形成的一种学制。
在双轨制中有两个平行的系列,两者既不相通,又不相接。
一般来说,一种供贵族、地主等有闲阶级享用的学校,另一种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学校。
P51
四、简答题
1、学校教育活动运行机制。
P38
学校教育的运行机制包括动力系统、工作系统和监控系统。
动力系统—全面激发学生的动机是教育活动得以维系的前提,也是施教者的重要任务。
工作系统---是施教者、求教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展开的过程。
监控系统---为保证教育活动朝着教育目标发展,必须对教育活动的进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控制。
2、 学校教育活动的意义。
P39
答:
(1)学校教育活动是教育现象得以存在的基本形式。
(2)学校教育活动是教育功能真正实现的根本环节。
(3)学校教育活动是个体全面素质形成发展的动力源泉。
3、 学校文化的功能P43
答:
学校文化的功能有:
(1)导向功能,一定形态的校园文化必然对学生产生一定方向的引导。
(2)约束功能,校园文化使信念、价值观在学生心灵深处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成为行为规范来制约人们的行为,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
(3)凝聚作用,校园文化作为亚文化,使师生员工对学校产生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
(4)激励作用,好的校园文化会产生激励机制,对每个成员的进步进行奖赏。
4、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P52
答:
(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