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后一卷城市化专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757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4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最后一卷城市化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最后一卷城市化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最后一卷城市化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最后一卷城市化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最后一卷城市化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最后一卷城市化专题.docx

《高考最后一卷城市化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最后一卷城市化专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最后一卷城市化专题.docx

高考最后一卷城市化专题

李琳霖最后一卷:

城市化专题

1、选择题

1.(2009年广东文基)关于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B.有明显的增温降湿效应

C.减少城市地区日照时间D.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

(2011江苏地理)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2~3题。

2.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疏浚河道、完善排水系统

C.加强道路建设 D.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2011上海文综)已经在发达国家出现的逆城市化,是指大城市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或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

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有(  )

①大城市人口减少 ②大城市经济水平下降 ③乡村环境优美、生活闲适 ④汽车普及、高速公路网发达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某城市地域结构图,分析回答第6~7题。

  

5.该城市的形态及其形成原因是(  )

A.放射式沿河流发展  B.团块状平原地形

C.条带状沿交通线发展 D.分散式山河阻隔

6.关于该城市道路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路是为了将住宅区与工业区隔开B.环路可缩短各端点之间的距离

C.放射式路线的走向与河流流向一致D.放射式路线可避免市中心的交通拥堵

7.2009年12月24日,全国首个跨区域综合规划《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年)》正式出台。

《规划》中明确:

到2012年,初步实现同城化。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广州和佛山都同属珠江三角洲腹地城市,地域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

  B.广佛两地在城市结构形态、产业协作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可以做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C.广佛同城后,其GDP总量直逼上海,但同上海相比,广佛人才资源不够雄厚,科技与教育力量相对不足

  D.广佛同城后将拉高佛山的房价,影响居民生活。

佛山廉价劳动力会涌入广州,导致广州就业紧张,环境污染加重

据此回答下面第9~11题。

8.下列都市圈中,气候的大陆性最强的是(  )

  A.巴黎都市圈 B.东京都市圈 

  C.纽约都市圈 D.北美五大湖都市圈

9.世界五大都市圈共同的发展条件是(  )

  A.附近矿产资源丰富 B.热量、光照条件优势 

  C.交通便利 D.均为世界性大河入海口

10.长江三角洲冲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劣势在于(  )

 A.没有起主导作用的中心城市  B.服务范围有限,经济腹地不大

C.圈内人口规模较小,市场狭小 D.城市间有机联系和协作程度不足

11.如下图所示,两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从B阶段

到D阶段只用了不到50年,其原因不包括

A.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B.处于相对和平时期

C.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D.以服务业为丰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非选择题

1.

(十八大报告将城镇化提到了极高的位置,城镇化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历史上,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比较曲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各个朝代的城市化率

时期

战国

西汉

南宋

时间

公元前300年

公元2年

745年

1200年

1820

1893年

城市化率

15.9%

17.5%

20.8%

22.0%

6.9%

7.7%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

材料三:

1949-2009年中国城市化水平(%)

——根据《中国城市年鉴2009》整理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城市化大致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成就。

(8分)

(2)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6分)

(3)分析材料三,说明1949至1957年间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特点。

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7分)

(4)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2.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现状,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圈”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西三角经济圈示意图

 

(1)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A________、B________等三个省(市)。

(2)指出图中成都、重庆两城市的城市地域形态,并分析导致两城市地域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西三角经济圈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三角经济圈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战略部署。

为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某校高三5班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推进城镇化建设】

十八大报告提出,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

图表一十年来我国城镇化率(%)

注: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大体为75%—80%,世界平均城镇化率为51%左右

图表二2011年我国不同地区城镇化率

材料一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大力推进城镇化既是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化工业国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图表一(含注)和图表二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4分)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简要说明大力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6分)

4.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中国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不同的时期,都打上了时代烙印,也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进程。

请据下列材料,在问题的指引下,探究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材料一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其中具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两个,汴京和临安。

宋朝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有6个,宋朝10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10几个增加到46个。

在宋代,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街道上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北宋开封已经有6400多家大中型工商业者,8000-9000家小商小贩。

宋代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费意识浓烈,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如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渴望生活在宋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8分)

材料二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早期,……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整体发展缓慢,但有些地区,比如上海,城市迅速扩张,大多数地区则完全处在城市化的进程之外。

请回答:

(2)分析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早期,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不平衡对民主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

(6分)

材料三1953—1977年中国的人口迁移(估计)

时期

流向

人数(百万)万)

1953—1961

农村至城市

39.24

1961—1977

城市青年上山下乡

67.25

──摘自薛风旋著《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3)上表人口迁移反映了1953—1977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什么状况?

(2分)试分析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

(7分)

(4)综上所述,城市化的发展在本质上反映了什么问题?

(2分)

 

选择题答案AABCBBDDCDA

非选择题:

1.

2.

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