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
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
1912
年最早提出
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
(1)使学生
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
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
(2)培养
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
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
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
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
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
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种强
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
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
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
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
杂性与创造性;
(2)连续性与
广延性;
(3)长期性与间接性;
(4)主体性与示范性、(5)教
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与劳动成
果的群体性
24、教师的素养:
职业道德素
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职
业心理健康。
25、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
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从
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
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
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
边活动。
28、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
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学校教育心须坚持“以教学为
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
学”——赫尔巴特(教学永远
具有教育性)
30、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
的具体表现,是教师从事教育
活动的基本依据
,是学生吸取
知识的主要来源。
31、
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
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
展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把掌
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
32、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
育论(英国洛克和瑞士裴斯泰洛
齐)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
育论(英国斯宾塞和德国赫尔巴
特)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性教
学: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
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
识(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理
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
环节);
(3)巩固知识;
(4)运
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5)
检查知识
35、主要的教学原则:
(1)科学
性与思想性(教育性)相统一
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
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
原则;
(5)循环渐进原则;
(6)巩
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量力性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是启
发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
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
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
讲授法:
②谈话法;
⑧讨论法;
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
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演示法;
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
的教学方法:
①练习法;
②实
验法:
⑧实习作业法;
④实践
活动法。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
教学方法:
发现法。
(5)以情感
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
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
备课;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
(3)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
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内
容准确。
突出重点,难点和关
键点。
(3)教学结构合理。
教学
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
(4)教学方法恰当。
(5)讲究教学
艺术。
(6)板书有序。
(7)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上好课
最根本的要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
政治
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
心理健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
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知、
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
素。
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
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
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
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
端、以行为终结。
但其中任何
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
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
多端性。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
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
(2)疏导性原则;
(3)
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的实际
出发);
(4)知行统一的原则;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
合的原则;
(6)正面教育与纪
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7)依
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
(8)尊重信任学生和严
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
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
原则。
46、德育的途径:
思想品德课
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他学科
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
环境陶冶、情感陶冶、人格感
化、、艺术陶冶等。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
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
基础。
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
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
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培养正确
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
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
标志之一。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填空
题
1、正规教育的标志是近代以学
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制度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
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
阶段。
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
即意味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2、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
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
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3、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
育。
4、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是六
艺教育,六艺是指礼、乐、射、
御、书、数等六门课程。
5、中国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
书》,即《大学》、《论语》、《孟
子》、《中庸》
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
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
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7、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主要是
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
政治家和商人,而斯巴达教育
的目的是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
的军人。
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9、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者是赫尔
巴特,现代教育学流派的代言
人是杜威。
10、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
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二、名词解释
1、教育: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
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
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
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
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
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
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变化的活动。
2、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主
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
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
级的教育制度
三、选择题
1、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教育史上
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学记》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
《论语
》
3、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
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
据的是《四书》《五经》
4、义务教育的实施在第一次工
业革命之后。
5、"
教育即生活"
,"
教育即生长
"
等命题的提出者是杜威
6、"
教学相长"
及时而教"
等
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学
记》
7、提出"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的著作是《学记》
8、提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主张"
有教无类"
的观点的人
重视启发教学的教育家是孔予
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
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的著作是学记
11
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
著名的"
白板说"
的教育思想家
是洛克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
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
13、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
代表作是——杜威、《民主主义
与教育》
14、重视启发教学,提出"
助产
术"
的人是苏格拉底
15、第一个将伦理学和心理学
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
是赫尔巴特
16、强调儿童中心主义观点的
教育家是杜威
17、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
而编写《教育学》的是教育家
凯洛夫
18、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赫
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9、在欧洲奴隶社会中,雅典
教育注重和谐教育,斯巴达教
育特别重视军事体操教育
20、在我国第一个已经实施的
近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四、简答题
1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
性
4)刻板性
5
教育的象征性功
能占主导地位
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
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
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
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
业技术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
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规模的扩展、
大众化及类型日益多样化。
(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6)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7)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
界限逐渐淡化。
3、20
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
特点是什么?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
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
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的全球化(7)教育
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
4、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
段及其代表人物和著作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夸美纽
斯的《大教学论》;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
特的《普通教育学》,杜威的
《民主主义与教育》;
3)20
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
梅伊曼和拉伊;
(2)文化教育
学,代表人物:
狄尔泰、斯普
朗格、利特;
(3)实用主义教
育学,代表人物:
杜威、克伯
屈;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
凯洛夫的《教育学》
4)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现代教
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布鲁纳、
赞科夫和瓦根舍因提出的教学
理论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填空题
1、决定教育规模与速度的因素
是生产力。
2、制约
教育目的的因素是政治经济制
度。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
现为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
再生产科学知识
4、人力资本的提出者是美国经
济学家舒尔茨。
5、教育
与文化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
制约的关系。
6、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
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
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学校各
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
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精神
文化。
8、校园文化主要可分为校园物
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
组织与制度文化。
9、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
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
常运行的组织形态;
二是规章
制度;
三是角色规范。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1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
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1、学校文化:
是指学校全体成
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
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
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
的,其核心概念是"
教育投资
,它指的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
的知识、技能及其可表现出来
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
能力,它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
言的,是人的资本形态。
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政治经济制度
2、决定教
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
素是生产力
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因素是
4、我国
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六
艺
5、决定教育目的因素是政治经
济制度
6、教育为政治经
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培养
人才表现出来的
四、简述题
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
关系。
答: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
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
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
目的;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
着教育内容的取舍(5)政治经
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二)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
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通过
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
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
促进民族化进程,但对政治经
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
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
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
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
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
方法与手段;
(4)生产力的发
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
发展水平。
(二)教育对生产力
的促进作用:
主要通过两个方
面来实现
(1)教育再生产劳动
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
中实现的。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
3、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
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
作用的结果。
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
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
个体主观能动性等。
5、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
危
险期"
或"
心理断乳期"
。
6、
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
走向成熟的时期。
7、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
种可能。
1、人的身心发展:
是指作为复
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
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
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
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
面变化的过程。
2、内发论:
是个体身心发展动
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
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
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
制决定的。
3、外铄论:
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
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
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
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
教育等。
4、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
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
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
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
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
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
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
结果。
1、历史上流传的"
狼孩"
的故事
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
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
生麻中,不扶自直”及“孟母
三迁”的故事反映了环境
对人
的重要影响。
3、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可能性
4、俗语"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
别差异性
5、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
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6、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
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
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
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
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
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
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
别差异性。
2、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
(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
响;
(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
(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
(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
的特殊功能;
(5)个体主观能
动性的巨大作用。
3、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
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
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
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学
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
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
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
功能;
第四章
教育目的一、填空题
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各
级各类学校教育培养什么样人
才的总的要求。
2、决定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并
成为教育活动归宿的是教育目
的
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可包括
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
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
标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5、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
目标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6、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
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基础上的。
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
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也是唯一途径。
1、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
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
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
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
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各级各
类学校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
总的要求。
2、体育:
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
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
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
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
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3、美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
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
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
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4、劳动技术教育:
导学生掌握
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
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5、德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
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
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
想方法的教育。
6、智育:
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
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
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
素的教育。
l、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
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是教育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
种作用?
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3、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
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
全面发展学说
4、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
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和劳动技术教育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
么?
教育目的:
教育要"
以培养
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重点,造就'
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守纪律'
的、德智体美
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
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
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
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
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问答题
怎样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答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
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1)德育;
(2)智育;
体育;
(4)美育;
(5)劳动
技术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
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
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精神
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3)重
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
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
在。
第
章
学生与教师一、填空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
动性的教育对象。
学生是权利
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
项社会权利。
2、《儿童权利公约》的四个基
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
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3、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
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教育
者,其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4、师生关系在教学上是授受关
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
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
系。
5、教育活动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相互促进。
6、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
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
为教师的人格特征。
二选择题
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
作用2、学生是学习的主
体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
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
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研
究能力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师的职业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
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
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二)教师
职业的特点:
(1)“传道者”
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
“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
传授者、人类文化传递者)(3)
“示范者”角色(榜样)(4)
“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
织者和管理者”角色(5)“家
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
知己”的角色(6)“研究者”
角色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