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过题型总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717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9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过题型总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必过题型总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必过题型总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必过题型总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必过题型总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过题型总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docx

《必过题型总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过题型总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过题型总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docx

必过题型总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一、先秦文学

概况: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

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

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

《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一)《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雅分大雅、小雅,105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诗经》学史上有“三家诗”、“四家诗”之说。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的艺术成就赋、比、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二)《氓》

1.《氓》选自《诗经。

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

也可视为叙事诗。

2.氓:

民。

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

3.理解识记下列诗句:

(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

“尔卜尔筮(是),体无咎言”。

(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

(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

(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夫妇共同生活到老,老使我怨)

(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

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

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习)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

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

(简或选)

6.《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7.以被弃为界,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

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象:

(1)女主人公由单纯、天真、热情而略带软弱转变为成熟、理智、冷静而坚毅刚强。

(2)氓在婚前“信誓旦旦”急于成亲,婚后“至于暴矣”终至遗弃,暴露了他忠诚是假,虚伪是真的本质。

(三)《君子于役》

选自《诗经。

王风》,是一首思妇诗,写一位农家妇女对久役在外、不知归期的丈夫的深切怀念。

言情写景,真实纯朴。

君子:

这里指丈夫。

(四)《将仲子》

1.选自《诗经。

郑风》,是一首爱情诗,写一位少女劝告她的恋人不要翻墙越院与她相会,因为害怕父母、兄长的责骂,也怕旁人的闲言碎语。

2.这首诗用女子的第一人称口吻来写,生动地展示了她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

(五)《硕鼠》

1.选自《诗经。

魏风》,揭露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同时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热烈向往。

2.诗篇整体运用借喻手法。

“硕鼠”一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即是借喻。

诗篇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追求社会理想的倾向。

诗中“乐土”“乐国”“乐郊”即是理想之地。

(六)《蒹葭》

1.选自《诗经。

秦风》,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全诗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结构形式,使感情的抒写不断深化。

2.诗的情感内容即对“伊人”追求的痴迷执着与追求未得的哀婉惆怅相互交织。

(1)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2)“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等句表示时间的推移。

主人公长时间的苦苦求索,徘徊瞻望,深情不已。

(3)“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等句表示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

(简或选)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堪称名句。

伊人,指意中人。

4.“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表示思念对象,求索艰难。

5.“蒹葭苍苍”等景物描写诗句对显示人物感情的作用:

(1)渲染清秋凄清气氛。

(2)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特定的背景,被历代认为是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

(简)

6.诗的起兴手法及作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借景物芦苇起兴,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

(简或选)

7.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及艺术效果:

(1)采用重章叠句。

(2)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①—唱三叹,表现抒情主人公丰富的感情。

②表示时间推移。

⑧表现抒情主人公的苦苦求索。

(简)

(七)屈原:

屈宋是屈原和宋玉并称。

1.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人。

2.我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阶段的标志性作品:

《楚辞》。

汉代刘向曾辑录屈原和其他楚辞作家的作品为《楚辞》一书。

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3、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

此诗表达了屈原对“美政”即进步理想的追求,表现了屈原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光辉峻洁的伟大人格,洋溢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篇幅宏大,内容丰富,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和比兴手法,表现出浓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形式上也有重大突破。

4、“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

《楚辞》一书由西汉末年刘向所编。

王逸的《楚辞章句》是最早的注本。

5、《汉书。

艺文志》记载屈原作品25篇。

王逸认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为屈原所作。

《九歌》包括十一篇作品。

6、《哀郢》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

通过哀悼郢都陷落,抒发忧国忧民情怀,揭示国运垂危的原因。

纪实与抒情相结合,深邃凄怆的情感抒发。

(八)《湘夫人》

1.选自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改编而成的组诗《九歌》,写湘君(抒情主人公)对湘夫人的期盼与思念。

是由男巫扮演的湘君演唱的迎神歌。

2.“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描写秋天景色的千古名句。

3、《湘夫人》的艺术特点

1、本文主人公是湘君,描写的是湘君站在湖水边抒发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借献给神灵的乐歌,抒发人世的离合悲欢,是一篇浪漫主义杰作;

2、文章感情深沉,委婉细致,具体描写了湘君等待湘夫人时细致的心理变化;

3、写法上情景交融,把湘君、湘夫人的相思之情放在秋天洞庭湖的大背景之下,使人眼前浮现出一片情景交融的艺术景象;

4、语言清丽优美,节奏舒缓悠扬,很好地适合了情感的表达,运用比兴手法,带有南方民歌特色。

(九)《国殇》

1.是《九歌》中的一篇。

“国殇”的意思是祭祀为国牺牲的将士,并以此感召楚国人民同仇敌忾,雪洗国耻。

2.本篇主题及意图:

祭祀为国牺牲的将士。

诗中不但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精神,而且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简)

3.《国殇》为何从敌胜我败着笔:

(1)这是现实情况的反映。

战国时期秦楚交战,楚国往往失败,反映楚国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

(2)屈原写《国殇》是为了激励楚国人前仆后继,抗击敌人,发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简)

4.分析《国殇》第一段,全景鸟瞰,局部特写,动静结合的特点:

(1)第一段写激战。

①描写旌旗蔽日、敌军压境的壮阔场面,有鸟瞰全局之势。

②在此背景下描写敌我短兵相接:

陷入泥潭的战车、死伤的战马、楚军鼓手不屈不挠的身影,如一组组特写。

③“严杀尽兮弃原野”激战之后的寂静与先前激战的场面形成强烈对比,动静结合。

(2)第二段礼赞为国捐躯的战士。

前段为后段的铺垫,后段为前段的升华。

外形描写与精神赞美相结合。

(十)《哀郢》

1.《九章》中的一篇。

郢是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

写作背景有两种说法最流行:

(1)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是屈原被流放时作。

(2)王夫之《楚辞通释》认为,屈原为哀郢都被秦将白起攻陷而作。

2.“何日夜而忘之”是《哀郢》中直抒感情的句子。

3.含有屈原流亡到达地点的诗句是“当陵阳之焉至兮,森南渡之焉如”。

“陵阳”在今安徽省。

4.诗中符合屈原所写流亡过程顺序的诗句有“出国门而轸怀兮”“顾龙门而不见”“上洞庭而下江”“当陵阳之焉至兮”等。

5“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中的“之”指代都城: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中的“霰”指雪珠。

6.《哀郢》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直抒胸臆,既有忧国忧民的悲愤,又有委屈沉沦的凄怆,言辞质直激切。

(简或选)

7.诗中对比手法的诗句有:

“外承欢之汋汋兮,谌荏弱而难持”、“憎愠伦之修美兮,好夫人之忼慨。

”众踥碟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用何种手法反映楚国怎样的现实:

(1)君王痛恨忠贤之臣的美好品性,喜欢那些表面激昂慷慨的小人。

群小奔走钻营,贤者越来越被疏远。

(2)忠奸善恶,对比鲜明,揭露了当时楚国小人当道、君子失信的现实。

(简)

8“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句用何种手法,反映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用的是比喻手法。

(2)表现对故都家园至死不渝的深切思念。

(简或选)

9.分析《哀郢》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即怎样通过流亡历程的叙写表达深沉的思想感情:

(1)在叙述自己流亡过程的同时,不断抒发对故都的思念和对楚国命运的忧虑。

(2)表现为:

离开郢都频频回首,思君念国;至洞庭湖向东,梦魂思念,离都日远;到了陵阳,恍恍惚惚,忧愁相接。

然后总结郢都沦陷、百姓流亡、自己流放的原因在于君王亲近小人,小人日进,诬陷贤者,贤者日益疏远。

(十一)《离骚》

1.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篇名《离骚》,班固释为遭受忧患;王逸认为是指离别的忧愁。

2.《离骚》的象征手法尤其值得注意。

象征由《诗经》中的比兴发展而来,将创作艺术推进一步。

3.用芳草表示高超才干的诗句有: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表示高洁品性的诗句有:

“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4.用芳草表示人才的诗句有: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5.表示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的诗句有:

“朝搴毗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6.路,在诗中不是普通的道路,而是治国之道,所以,尧舜“遵道而得路”、桀纣“捷径以窘步”。

党人之路“幽昧以险隘”,诗人为国效力是“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7.表示屈原坚执之志的诗句有: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

(十二)《左传》:

《左传》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晋楚城濮之战》

1.“城濮”故址在今山东省。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争夺霸主地位的一场战争,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双方君主:

晋国君主为晋文公(晋侯);楚国君主为楚成王(楚王)。

双方统帅:

晋国统帅是原轸(先轸):

楚军统帅为子玉。

双方的盟国,晋国的盟国有宋国、齐国、秦国;楚国的盟国是陈国、蔡国、曹国、卫国。

2.《晋楚城濮之战》中提出“退避三舍”的是晋国的子犯,“晋侯梦与楚子博”中的“楚子”指楚成王。

3.子犯“战而捷,必得诸侯”揭示了争霸战争强者为王的实质。

4.分析《晋楚城濮之战》晋胜楚败的原因:

(1)君臣协力,上下同心。

(2)善于利用外交手段瓦解敌军的联盟,使楚国陷于孤立;同时采取克制态度,“退避三舍”,后发制人。

(3)交战时讲究战术,指挥有方,采用了避强击弱,佯败诱敌的巧妙战术。

(4)晋国君臣的个人素养也起了作用。

(简)

5.《晋楚城濮之战》描写战争的特点:

(1)本篇描写战争不是孤立地描写战争过程,而是把战争与双方的政治、外交活动结合起来写,从而展示战事发展的因果关系和战争胜负的原因。

(2)作者还借人物主口表达了一些发人深省的军事思想,如“有德不可敌”“少长有礼,其可用也”等。

(3)具体描写战争过程时,能以简练的笔墨逼真地传达出战场上的气氛,清楚地交待交战的过程。

(简)

6.试比较晋文公,先轸和子玉的形象:

晋文公谨慎稳重,谋虑周全,善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