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开发Word下载.docx
《结题报告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开发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题报告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开发Word下载.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教师发展目标
通过开发科技校本课程,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和科研水平。
4、课程建设目标
开发和实施科技校本课程,形成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补充的校本课程体系之一。
(二)研究内容
1、如何开发适合初中学生的《科技与创新》教材。
研究制定《科技与创新》课程大纲和课程目标。
如何教材编写:
体现科技历史、科技内容、科技方法、科技实践、科技展望等方面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理想、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行为。
2、如何实施《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
研究制定《科技与创新》课程规划和实施纲要。
研究实施《科技与创新》课程的管理。
3、研究实施《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对师生的影响。
研究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影响。
研究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对教师课程意识和专业发展的影响。
4、如何构建实施《科技与创新》课程的师生评价方法。
研究教师实施《科技与创新》课程的评价方法。
研究实施《科技与创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四、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根据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设想,提出《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改革措施,一边实施,一边观察分析结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修改课程设置的内容、任课老师和参与学生。
2、实验研究法:
根据我们假设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对学生、教师、学校以及课程建设的影响,进行有计划的实践、分析与总结,寻找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和课程建设的联系和规律。
3、比较分析法:
每学年实验老师从现在实施科技校本课程与以自己以前非实施科技校本课程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实施《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学校发展、自身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影响。
4、调查法:
A、调查实验教师的课程意识和科研意识是否增强,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是否提高。
B、调查研究学生对科技与创新课程是否喜欢,是否实用,是否对学生成长有帮助。
5、个案研究法:
对单一的班级或学生进行《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后的变化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
研究的人或事可能是典型的,也可能不是典型的。
通过若干个个案研究,再作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工作。
(二)研究历程
我们从2004年3月确立研究课题以来,按照研究方案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工作。
以时间为线索,大致上经历了如下几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
组织准备阶段(2004.3——2004.4),主要工作有:
1、选择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做好课题组成员和师资培训等准备工作。
3、做好前测、分析和调研工作。
4、起稿《科技与创新》课程草稿方案,对课题设计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04.5---2005.7),主要工作有:
1、开题论证后,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进行研究,落实研究内容,进行研究过程资料的记录、整理和分析等,初步完成资料收集和有关基础性的研究。
2、初步开发《科技与创新》课程内容,并根据研究的进度,不断调整研究计划,并建立相关的教学资源库。
3、选择教育方法、途径:
本着科学、实效原则,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相结合,围绕实施目标和教育内容选择采用合适的方法、途径。
4、在教学组织上采用探究式、合作式、集体活动式等形式。
5、研究方法主要采取调查分析法、优秀案例分析法、对比实验法等。
第三阶段:
深入开展阶段(2005.9---2006.5),主要工作有:
1、不断修改、完善已定的校本课程。
2、在实施过程中作好观察、记录、分析,收集反馈信息。
3、请专家指导、讲座,课题组成员交流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4、开展头脑奥林匹克创新活动,研究头奥活动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影响。
5、课题组成员写出阶段性成果报告(或论文)。
第四阶段:
总结推广阶段(2006.5---2008.7),主要工作有:
1、修订与策划出版《科技与创新》教材。
2、针对实施阶段的情况,整调、完善目标体系、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
3、将前几个阶段研究中的现象、事实、数据、经验教训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升华为理性认识和经验。
4、撰写论文、个案分析等。
5、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经过分析、总结、论证,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请上级科研部门和教育专家进行课题验收。
6、启动成果汇报和交流机制,将研究成果对外开放、交流与推广。
(三)课程开发
1、成立机构,负责实施
学校成立《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由教科处刘志伟主任任组长,全面负责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从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实施监控、师生评价等方面给予落实,使课程开发做到前期有目标、有规划,过程有资料、有监控,结果有反思与评价。
2、培训师资,提高认识
为了从落实新课程改革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我校多次以专题讲座、专题沙龙、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校本培训,帮助老师认识《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从自身专业发展、学校特色构建、学生个性发展三赢的角度,提高老师的思想认识。
我校校本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校本课程的管理与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经验的总结与提升、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方法和内容等方面。
通过培训,让广大实验教师对《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为整个课题的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调查研究,分析资源
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师对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胜任情况,同时针对同学的兴趣爱好进行摸底,我校对师生进行《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具体内容的意向先后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确定开设《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内容、任教老师、授课时数等。
4、总体规划,拟订目标
《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总体规划校本课程试行方案,在反复征询和调查教师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与调整,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科技与创新》课程规划、课程目标和开发纲要。
其中《科技与创新》课程目标拟订如下:
目标
要求
课程目标
1.掌握和应用基本的科技创新的知识和技能
2.培养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爱好,初步形成关注科技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表现出科技创新的能力与科学探索精神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初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2.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领域,关注身边的科技发展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获得科技创新的基础知识
2.学习和应用科技创新技能
3.进行科学创新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具有关注科技及其发展的意识
3.形成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发展创新型人才所需的科学素养
5、选定内容,编写教材
《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按照内容和分配的工作任务,制订切实可行的《科技与创新》教材目录和编写要求,负责组织教师具体编写教材,并反复修改、试教、总结与完善。
主编或责任编辑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把关,统筹审阅教材的连贯性、科学性、实用性。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根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的资源,建设一套适应创新型人才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教材。
教材编写目标
使教师在先进的课程开发思想指导下,力求使教材内容融知识性、科学性、探究性为一体,从科技发展史、科技创新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内容和科学实践,开发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的校本教材。
使学生能感受科技发展的历史和意义,培养对科技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初步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编写原则
有利于学生的科学发展。
教材体现国家课程改革精神,体现初中科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体现教材的基础性和发展性,不再以获取知识和技能为首要目标,而重在突出正确把握科技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技能力的发展。
立足于改善教学方式。
教材力求致力于教学观念的变化,注重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提供给学生的材料能联系学生生活,对学生有吸引力、有挑战性,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提问、猜测、探究、交流和创新等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树立精品意识,不断否定与创新。
一方面要注意从国内外科技教育的成功经验中汲取营养,在学习和汲取中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另一方面,要注意教材的可读性、趣味性和欣赏性,图文并茂。
教材内容选择
为提高教材的生命力,对《科技与创新》校本教材的内容选择作如下要求:
代表性。
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全面考虑整体内容和标准的要求,选择最重要、最基本的能体现科技发展史、科技创新方法和内容的知识,能突出体现科技创新的基本特征、发展科学创新能力。
实用性。
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全面考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使学生了解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生活。
教材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关爱身边的科学。
先进性。
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全面考虑基础性与时代性的关系,关注拓宽知识视野和联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反映时代特征的新思想和新事物。
探究性。
教材内容的选择应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展开,为学生科学探究搭桥铺路。
根据我校教材编写目标、编写原则和编写要求,《科技与创新》教材体系由四部分构成:
科技春秋——中国科技史简介与影响人类发展的科技革命。
点击科技——介绍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的方法与评价。
探究科技——开展创新实验和探究性实践活动,如科普实验,饲养、栽培活动,开展小课题研究,写一些科技小论文、观察日记等。
展望科技——介绍科技的发展及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为人类造福。
教材内容来自“选用、改编、新编”。
“选用”是指教师从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的教材;
“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或当地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教材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
“新编”是指教师根据需要而开发的全新的教材。
教材在开发与研究基础上先形成文本初稿,然后边实验、边修订、边总结,广泛征求意见,最后集体审订定稿。
在课程资源开发中,不断修改、完善已定的校本课程,又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研讨、创新、增加新的内容。
经过反复研究、试验、修改,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科技与创新》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如下:
教材内容
部分
章节
科技春秋
第一课中华科技史
第一节辉煌的古代中华科技
1.了解五千年中华科技史所经历的主要时期;
2.认识科技发展与国家兴衰的关系;
3.体会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第二节沉睡的近代中华科技
第三节崛起的现代中华科技
第二课影响人类发展的科技革命史
第一节第一次科技革命
1.了解影响人类发展的科技革命史,了解科技对人类进步的影响;
2.认识科技发明对推动世界发展的作用。
第二节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节第三次科技革命
点击科技
第一课
小发明
第一节揭开发明的神秘
1.了解发明的概念及意义;
2.了解发明的产生及过程;
3.了解发明的常用方法,并尝试运用发明方法进行发明;
4.学会如何评价发明作品;
5.知道知识产权,学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6.体验小发明的过程,树立创新的意识和情感。
第二节小发明的选题
第三节进行科学发明
第四节把握发明的金钥匙——发明方法介绍
第五节发明作品的分析与评价
第六节知识产权及成果保护
第二课
小论文
第一节小论文的选题
1.了解小论文选题的方法及意义;
2.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了解论文的写作方法,并进行科学探究和撰写小论文;
4.学会如何评价小论文作品。
第二节进行科学探究
第三节科学论文的写作方法
第四节科学论文的分析与评价
第三课
小制作
第一节科技制作的设计
1.了解小制作的设计方法;
2.了解进行科技制作的窍门,并进行科技制作;
4.学会如何评价小制作作品。
第二节科技制作的窍门
第三节科技制作的分析与评价
第四课
小实验
第一节学会观察
1.学会如何科学地观察;
2.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
3.了解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
4.学会对实验报告的评价方法;
5.尝试撰写和分析实验报告。
第二节科学实验的方法
第三节实验报告的撰写
第四节实验报告的分析与评价
探究科技
尝试小制作
第一节制作能飞的灯笼
1.了解灯笼的制作方法,练习制作灯笼;
2.了解万花筒的制作方法,练习制作万花筒;
3.了解团圆灯的制作方法,练习制作团圆灯;
4.了解水火箭的制作和发射,观看或尝试制作水火箭。
第二节制作神奇的万花筒
第三节制作“团圆灯”
第四节水火箭的制作和发射
探究小实验
第一节感受神奇科技
1.感受科技的神奇现象,有探究科技的愿望;
2.观看或探究水戏龙珠的现象,了解其原理;
3.了解除掉水垢的方法;
4.了解魔术师的神秘做法,有探究的愿望和兴趣。
第二节探究水戏龙珠
第三节如何除掉水垢
第四节尝试做魔术师
关注人与自然
第一节变垃圾为资源
1.了解垃圾的用处和处理方法,有环保意识;
2.了解宠物表演才艺的训练技巧;
3.知道构建和谐人居环境的条件和要求;
4.了解克隆现象,探讨克隆利弊。
第二节训宠物表演才艺
第三节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第四节假如你被克隆了
展望科技
1.了解和预测科技的发展及对人类的影响;
2.树立为发展科技事业而奋斗的理想,建立为人类造福的信念。
教材呈现方式
《科技与创新》教材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注意用生动形象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注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出发,再回到科技在生活和社会的应用中去。
例如对发明方法的学习,教材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再介绍这个问题的发明方法(解决方法)和进行这个发明的探究。
学生会产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和兴奋。
教材内容的呈现有开放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包括延伸到课外的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拓宽知识视野(包括一些目前科学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有关科学问题的讨论等,例如,关于克隆人的利与弊、垃圾的利与弊等,教材中可以呈现对立的事实和观点,让学生来判断和讨论。
教材编制有一定的、前后一致的风格,注意形式多样、版面活泼,文字通俗流畅,图文并茂。
教材版式设计中,设置的一些栏目有“你知道吗”、“我的问题”、“我的探究”、“交流讨论”、“我的创新”等。
6、设置课程,组织实施
经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定通过的《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有的作为必修课,有的作为选修课,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必修课在初一每周开设1课时,在初二每三周开设1课时,总课时数为40课时,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担任。
选修课初一和初二每周均开设一节,把若干类《科技与创新》内容纳入校本课程的体系中。
也把有的内容作为课外实践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例如,把《科学幻想》、《科学猜想》、《科学思维方法》和《头脑奥林匹克创新》等作为选修课程,首先由老师选择任教科目,再由学生选择参加科目(每个供选科目满15人以上报名的就开设,不满15人的就取消);
把《物理科技的前沿》、《化学科技的前沿》和《生物科技的前沿》等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
把《人在太空中的衣食住行》、《科学思维方法》和《头脑奥林匹克》等以讲座形式进行;
把《关爱身边的环境》、《节能减排,我能做什么》、《鸟巢设计》等以课外实践形式进行。
我校《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每个同学每学期选择一次,可继续报名参加上个学期的项目,也可更换新的项目。
每个班每个项目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名额分配选择,在超额的情况下由班主任协调解决。
每个同学在每周一节固定的选修校本课程时间里,都必须选择一个项目参加。
我校《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有比较稳定的结构,它规范着课程的实施内容和实施目标,但随着时间不同而有所不同,它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充实的动态过程。
下面是《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目标
内容
项目
课程内容
实施目标
拓展型课程
课内教学
必修课
科技与创新
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产权教育读本
学会尊重知识不权,保护知识产权
选
修
课
环境保护
培养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动漫制作
尝试进行动漫制作
网页制作
学会制作网页,建立个人主页或博客
网络通讯
学会常用的网络通讯方法
发明创新的技法指导
掌握发明创新的方法
科学思维方法
了解科学思维方法
生物科技的前沿
了解科学发现的方法,体验科学发现
科学发现方法
了解和练习写作创新思维训练法
科技探究方法指导
了解科技探究的方法
头脑创新
了解头脑创新的做法、内容,有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胆识
物理科技的前沿
了解物理科技的前沿知识
化学科技的前沿
了解化学科技的前沿知识
了解生物科技的前沿知识
科学幻想
学会进行科学幻想,并能加以表现
科学猜想
了解科学猜想的方法和要求,并尝试科学猜想
学
科
渗
透
了解环境保护的方法,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了解科学思维的方法
科学实验方法
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小实验
课外实践
九江米酒的制作
了解米酒的制作方法,培养热爱科学、热爱家乡的情感
关爱身边的环境
了解关爱身边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境意识
节能减排,我能怎样做
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有节能减排的责任
鸟巢设计
了解鸟巢设计的意义、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宠物饲养
体验饲养宠物,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研究型
课程
治理九江涌水质污染的对策研究
探究治理九江涌水质污染的对策,培养关注身边环境的意识
九江走私汽车市场的兴衰探究
探究九江走私汽车市场兴衰的历程,树立法律意识和大局意识
“珠二环”的兴建对九江发展的影响探究
探究“珠二环”的兴建对九江发展的影响,关爱家乡发展,撰写科学小论文
对九江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对策研究
探究对九江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对策研究,理解计划生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宠物饲养和才艺表演训练
练习宠物饲养,尝试训练宠物表演,关爱动物
7、课程评价,调整充实
对《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评价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与教务处、教科室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调查四个方面进行,课程内容评价以“教育性、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特色性、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为依据;
学习效果评价根据学生所交的小论文、科技作品、科技活动、测试、竞赛等成绩为基准。
对教师实施课程的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和科组评价为主,同时考虑师生在实施相关课程的获奖情况。
具体评价要求包括:
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和成绩评价;
按学校整体课程要求和教学计划要求,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科学素质;
教师有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项目
权衡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