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泵维护检修规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680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氨泵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氨泵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氨泵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氨泵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氨泵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氨泵维护检修规程.docx

《氨泵维护检修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泵维护检修规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氨泵维护检修规程.docx

氨泵维护检修规程

管理体系三级文件

文件编号:

LH/ZZ/SB/445

版本号:

1/0

标题:

液铵泵维护检修规程

第1页共页

目录

1总则

2完好标准

3设备的维护

4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

5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6试车与验收

7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1.总则

1.1适用范围

3YA型液氨泵系卧式三柱塞单作用往复泵,用于4-30万吨/年尿素车间输送液氨,该泵同电动机驱动,通过变频调整装置、减速器调节泵速成来调节控制泵的流量。

泵装置由电动机、变频调速装置、减速器、联轴器、泵、安全阀、润滑系统等组成。

具有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效率高等优点。

泵动力端采用齿轮油泵压力润滑。

减速器采用飞溅润滑。

泵液力端进、排液阀采用平板阀。

电动机为中等防腐或隔爆式。

1.2结构简述

3YA型液氨泵是由泵主机(包括动力端)、变频高速装置、减速器、润滑系统、联轴器、安全阀、压力表装置及其它附件组成。

1.3设备性能及参数

项目

3YA-34/18(3YAIXA)

输送介质

液氨

介质温度℃

30-40

吸入压力MPa

2.25A

排出压力MPa

18(额定)

流量m3/h

34(额定)

柱塞直径mm

105

柱塞行程mm

180

泵速/min

134(额定)

吸入管径mm

¢108×4.5

排出管径mm

¢114×15

电动机

型号及功率KW

Y315L-4FI200

电流A

361

防护类型

中等防护

减速器

型号

ZLY450-11.2-Ⅱ

冷却方式

自然风冷

润滑系统

型号

WBZ2-40

油压MPa

0.25-0.35

电动机及功率KW

Y100L-42.2

轴流风机

型号

T35-11(按合同或协议)

风量

9999

电动机型号及功率

YFA90S-42.2

变频器

型号

FRN200G11S-4(按合同或协议)

适用电机功率KW

200

额定输入电压V

380

外形尺寸(长×宽×高)mm

4707×2600×1265

机组质量kg

7800

2.完好标准

2.1零、部件

2.1.1主、辅机的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2.1.2仪表、调节机和各种安全装置齐全完整、灵敏准确。

2.1.3基础、机座稳固可靠,地脚螺栓和各部螺栓连接坚固、齐整。

2.1.4管线、管件、阀门、支架等安装合理,牢固,标志分明。

2.1.5防腐、保温、防冻设施完整有效。

2.1.6各部配合间隙及阀组严密性符合要求。

2.2运行性能

2.2.1润滑良好,润滑系统畅通。

实行“五定”、“三级过滤”。

2.2.2无异常振动、松动杂间等现象。

2.2.3轴承温度不超过规定值,十字头等主要磨损部位正常,压力、流量、电流等运行参数符合要求。

2.2.4用作计量泵时,流量调节装置可靠准确,误差在%。

2.2.5生产能力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2.3技术资料

2.3.1设备较样、易损件图、使用说明书等档案资料齐全。

2.3.2设备履历卡片、检修及验收记录等资料齐全、准确,填写及时。

2.3.3设备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维护检修规程齐全。

2.4设备及环境

2.4.1设备清洁,外表无灰尘、油垢。

2.4.2基础及底座整洁,表面及周围无积水、废液,环境整齐、清洁。

2.4.3泵体及附属管件,管线油漆完整,无鼓泡脱落现象,符合规定要求。

2.4.4进、出口阀门、管口法兰、填料、泵体、端盖等处均达到无泄漏标准。

3.设备的维护

3.1.1严格执行岗位操作法,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3.1.2定时检查各部支行状况(滚动轴承温度不超过75℃),并按时记录。

3.1.3每班检查润滑油位、油压等是否符合要求。

3.1.4巡回检查中密封部位有无泄漏。

3.1.5在冰冻季节停车后,应排净泵内积水和物料,以免结冰损坏零件。

3.2定期检查

3.2.1每三个月对润滑油质作一次分析,检查油的粘度、水杂质等的变化情况。

3.2.2每月检查一次安全阀、单向阀、压力表和其它仪表装置是否灵敏可靠。

3.2.3每月检查泵体振动情况,进行一次设备评级检查,并作好记录。

3.3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泵发生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排除故障的方法也可多种多样。

故障名称

产生原因

消除方法

泵出口压力表指针摆动急剧

1.压力表开关开启量过大

2.泵的进、排液阀泄漏

3.进排液阀密封圈泄漏

1.缓慢地调整压力表开关开启量

2.更换失灵的进、排液阀

3.更换密封圈

泵的进、排液管道振动激烈

1.泵内存有气体

2.吸、排液阀泄漏

3.吸、排液阀密封损坏

1.放泄泵内气体

2.研磨阀或更换失灵的阀

3.更换密封圈

泵阀有敲击声

1.弹簧断裂

2.阀座、阀芯损坏

3.阀芯导向卡住

1.更换弹簧

2.修磨或更换阀座、阀芯

3.调整导向

柱塞填料泄漏严重

1.柱塞密封函处调节螺母太松

2.填料磨损严重

3.柱塞拉毛严重

1.逐步调整调节螺母的压紧量

2.更换填料

3.更换柱塞

柱塞温度过高

1.柱塞调节螺母压得太紧

2.密封圈损坏

1.适当调整调节螺母

2.重新安装

液缸体法兰处渗漏

1.法兰螺母松动

2.密封圈损坏

1.拧紧螺母

2.更换密封圈

泵的运动机构有敲击声

1.连杆螺母松动

2.连杆轴瓦磨损过大

3.运动机构其它零件松动

1.拧紧螺母

2.更换连杆轴瓦

3.调整松动的零件

润滑油温过高

1.运动机构装配不良

2.油质变坏或有污物

3.润滑不良

1.重新装配、校准

2.更换润滑油或滤清

3.改善润滑

滚动轴承温度过高

1.轴承装配不良

2.轴承内进入污物

3.润滑不良

4.轴承出现疲劳蚀痕等缺陷

1.重新装配、调整轴向间隙

2.清除污物

3.改善润滑

4.更换轴承

3.4紧急情况停车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紧急停车。

a.泵内发生严重异常声响;

b.振动突然加剧;

c.轴承温度突然上升超过规定值;

d.泵流量下降;

e.电流超过额定值;并继续上升不降;

f.其它危及安全的情况;

4.检修周期

检修周期见表3

检修类别

小修

中修

大修

检修周期(月)

3

12

24

4.2检修内容

4.2.1小修

4.2.1.1更换密封填料,消除泄漏点。

4.2.1.2检查、清洗泵入口和油系统的过滤器,更换润滑油。

4.2.1.3检查、紧固各部螺栓。

4.2.1.4检查、修理进出口阀零部件。

4.2.1.5检查、修理联轴器零件。

4.2.1.6检查、调整或更换易损零、部件。

4.2.2中修

4.2.2.1包括小修项目。

4.2.2.2修理或更换进出口阀组零件。

4.2.2.3修理或刮研各部轴瓦,检查或更换轴承。

4.2.2.4检查或修理柱塞、十字头、滑块,曲轴等主要部件。

4.2.2.5校验压力表、安全阀、计量调节机构等。

4.2.2.6检查、清洗减速机。

4.2.3大修

4.2.3.1包括中修项目。

4.2.3.2解体,清洗、检查测量各零、部件。

4.2.3.3修理或更换曲轴、连杆、十字头、柱塞等主要部件。

4.2.3.4更换轴瓦。

4.2.3.5机体找平,曲轴缸体重新找正。

4.2.3.6检修减速机。

4.2.3.7修补基础,机体喷漆。

4.2.3.8电机检查、修理、加油。

5.检修方法和质量标准

5.1泵架

5.1.1泵架不应有砂眼、裂纹等缺陷。

装煤油2-4小时应无渗漏。

有缺陷时可补焊处理,焊前应缓慢预热至600-700℃,保温,缓慢冷却。

5.1.2在泵架加工面上用水平仪测量泵架安装的水平度,纵、横向水平度误差均不大于0.05mm/m。

5.1.3机架与上盖的结合面应平整光滑,装配严密。

对无垫片者,用涂色法检查,每平方厘米表面上有2-3块色印,且均匀分布。

5.2缸体

5.2.1各缸体内表面应光滑无伤痕,沟槽、裂纹等缺陷。

有轻微拉毛和擦伤时,可用半圆型油石沿缸体内圆周方向磨光,伤痕严重时应进行镗缸。

缸体内径最大磨损量不得超过原始尺寸的20%。

5.2.2用内孔千分尺检测缸体内径的圆度的圆柱度误差,不得超过内径公差之半,超标时应加工处理。

5.2.3缸体中心线直线度为0.08mm/m。

5.2.4缸体大修时应做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25倍,试压10-15分钟无渗漏现象。

缸体因腐蚀、冲蚀减薄不能承受水压试验时,应予以报废。

5.3曲轴

5.3.1曲轴各表面应光滑无损伤,主轴颈与曲柄颈擦伤凹痕面积大于轴颈面积的2%,轴颈上的沟槽深度达0.30mm以上时,可用磨光或喷镀法修理。

5.3.2在机床上用千分表检测曲轴颈径向圆跳动和圆柱度均为直径公差之半,主轴颈径向圆跳动为0.03mm。

超过规定极限时应更换。

5.3.3曲轴中心线与缸体中心线垂直度为0.15mm/m,可用仪器及缸体拉钢丝等方法测量。

5.3.4曲轴安装水平度误差小于0.10mm/m。

5.3.5曲轴直线度为0.05mm/m。

5.3.6主轴颈与曲轴颈直径减小1%时,应予以更新。

5.4连杆

5.4.1连杆应做无损探伤,不得有裂纹等缺陷。

5.4.2连杆两孔中心线平行度为0.30mm/m,超过规定值应更换。

5.4.3连杆大头瓦与曲轴曲拐间的径间间隙为0.056-0.170mm.。

5.4.4连杆小头衬套与连杆体过盈量数值0.028-0.093mm。

5.5十字头、滑板和导轨

5.5.1十字头销轴的圆度和圆柱度为直径公差之半。

5.5.2十字头、滑板和导轨的表面应光滑,无毛刺、伤痕等缺陷。

滑板与导轨的接触面有轻微的控伤、沟痕深度不超过0.10mm时,可用半圆油石修磨并抛光。

5.5.3十字头销轴与轴套的间隙为0.043-0.131mm;其间隙大于2倍平均值时,应更换。

5.5.4十字头滑板与导轨的间隙达0.30-0.407mm,其间隙大于2倍平均值时,应更换。

5.5.5滑板与导轨应接触均匀。

5.6柱塞

5.6.1柱塞表面应无裂纹、凹痕、斑点、毛刺等缺陷。

有轻微擦伤,沟槽深度不超过0.10mm时,应修磨并抛光。

5.6.2柱塞的圆度和直线度不大于0.15mm,其直径磨损量应小于0.10mm。

5.7进、出口阀组

5.7.1进、出口阀组的阀座与阀芯密封面不允许有擦伤、划痕、腐麻点等缺陷。

5.7.2阀座与阀芯应成对研磨,研磨后应保持原来密封而后宽度。

5.7.3阀座与阀芯研磨后用灶油试验,五分钟内不允许有渗漏现象。

5.7.4检查弹簧,若有折断或弹力降低时应更换。

5.7.5阀座与阀体接触面应紧密结合。

5.7.6阀体装在缸体上必须牢固,紧密,不得有松动泄漏现象。

5.8滚动轴承

5.8.1滚动轴承的滚动体与内外滚道无坑疤、麻点、锈蚀等缺陷,保持架完好,接触平滑转动灵活无杂音。

5.8.2滚动轴承拆装应使用专用工具或压力机。

轴承加热装配时,机油温度不超过120℃,在油中浸浴10-15分钟后进行组装。

严禁有火焰直接加热和用锺直接敲击轴承。

5.8.3按滚动轴承的游隙要求,用塞尺或千分表或其它方法检查磨轴情况,当游隙大于规定值时则更换滚动轴承。

5.8.4用千分表检查轴向串量是否符合要求,超过规定时应调整和更换。

5.8.5轴与轴承内圈配合一般为H7/K6,轴承与轴承座孔的配合一般为K7/h6。

5.8.6端盖与滚动轴承外圈间的轴向间隙为0.2-0.4mm。

5.9联轴器

5.9.1联轴器的对中应符合表6的规定。

联轴器外径

端面

间隙

对中偏差

联轴器外径

端面

间隙

对中偏差

平行偏差

倾斜偏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