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胁痛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36600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胁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内科学胁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内科学胁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内科学胁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内科学胁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学胁痛Word文档格式.docx

《内科学胁痛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胁痛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科学胁痛Word文档格式.docx

3、患者,男,45岁。

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目黄身黄,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A.肝气郁结

B.肝郁化火

C.肝胆湿热

D.肝阴不足

E.瘀血阻滞

4、治疗胁痛瘀血阻络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龙胆泻肝汤

B.柴胡疏肝散

C.血府逐瘀汤

D.—贯煎

E.茵陈蒿汤

5、治疗胁痛肝阴不足证,应首选

A.沙参麦冬汤

B.麦门冬汤

C.益胃汤

D.玉女煎

E.一贯煎

 

答案解析

1、【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胁痛的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其病理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类。

2、【正确答案】C

胁痛肝郁气滞证中的胁痛以胀痛为主,主要表现为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而增减,胸闷气短,饮食减少,嗳气频作,苔薄,脉弦。

3、【正确答案】C

胁痛肝胆湿热证的主要症状为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4、【正确答案】C

胁痛瘀血阻络证的代表方为血府逐瘀汤。

5、【正确答案】E

胁痛肝阴不足证的代表方为一贯煎。

第五单元肝胆病症

细目一胁痛

要点一概述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要点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情志不遂、跌仆损伤、饮食所伤、外感湿热、劳欲久病。

(二)病机

胁痛的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其病理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类。

其病变脏腑主要在于肝胆,又与脾胃及肾相关。

其病理因素有气滞、血瘀、湿热。

胁痛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其中,因肝郁气滞、肝失条达,瘀血停着、胁络不通,湿热蕴结、肝失疏泄所导致的胁痛多属实证;

而因阴血不足、肝络失养所导致的胁痛则为虚证。

一般说来,胁痛初病在气,由肝郁气滞,气机不畅而致胁痛。

气滞日久,血行不畅,其病变则由气滞转为血瘀,或气滞血瘀并见。

实证日久亦可化热伤阴,肝肾阴虚,而转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要点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可以诊断为胁痛。

胁痛的性质可以表现为刺痛、胀痛、灼痛、隐痛、钝痛等不同特点。

2.部分病人可伴见胸闷、腹胀、嗳气呃逆、急躁易怒、口苦纳呆、厌食恶心等症。

3.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感受外湿、跌仆闪挫或劳欲久病等病史。

(二)鉴别诊断

1.胁痛与胃脘痛

胁痛与胃脘痛的病证中皆有肝郁的病机。

但胃脘痛病位在胃脘,兼有嗳气频作、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

而胁痛病位在胁肋部,伴有目眩、口苦、胸闷、喜太息症状。

2.胁痛与悬饮

胁痛发病与情志不遂,过食肥甘,劳欲过度,跌仆外伤有关,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助部疼痛。

悬饮多因素体虚弱,时邪外袭,肺失宣通,饮停胸胁而致,其表现为咳唾引痛胸胁,呼吸或转侧加重,患侧肋间饱满,叩诊呈浊音,或见发热。

要点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胁痛应首辨胁痛在气在血。

大抵胀痛多属气郁,且疼痛呈游走不定,时轻时重,症状轻重与情绪变化有关;

刺痛多属血瘀,且痛处固定不移,疼痛持续不已,局部拒按,入夜尤甚。

其次辨胁痛属虚属实。

实证之中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多病程短,来势急,症见疼痛剧烈而拒按,脉实有力。

虚证多为阴血不足,脉络失养,症见其痛隐隐,绵绵不休,且病程长,来势缓,并伴见全身阴血亏耗之象。

(二)治疗原则

胁痛之治疗原则当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结合肝胆的生理特点,灵活运用。

实证之胁痛,宜用理气、活血、清利湿热之法;

虚证之胁痛,宜补中寓通,采用滋阴、养血、柔肝之法。

(三)证治分类

1.肝郁气滞证

证候:

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

肝失条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

治法:

疏肝理气。

代表方:

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

柴胡、枳壳、香附、川楝子、白芍、甘草、川芎、郁金。

加减:

若气郁化火,症见胁肋掣痛,口干口苦,烦躁易怒,溲黄便秘,舌红苔黄者,可去川芎,加山栀、丹皮、黄苓、夏枯草;

若肝郁化火,耗伤阴津,症见胁肋隐痛不休,眩晕少寐,舌红少津,脉细者,可去川芎,酌配枸杞、菊花、首乌、丹皮、栀子;

若兼见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者,可加半夏、陈皮、生姜、旋覆花等;

气滞兼见血瘀者,可酌加赤芍、当归尾、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等。

2.肝胆湿热证

胁助胀痛或灼热疼痛,痛有定处,触痛明显。

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

清热利湿。

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山栀、黄芩、川楝子、枳壳、延胡索、泽泻、车前子。

若兼见发热、黄疸者,加茵陈、黄柏以清热利湿退黄;

若肠胃积热,大便不通,腹胀腹满者,加大黄、芒硝;

若湿热煎熬,结成砂石,阻滞胆道,症见胁肋剧痛,连及肩背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川棟子,或酌配硝石矾石散;

胁肋剧痛,呕吐蛔虫者,先以乌梅丸安蛔,再予驱蛔。

3.瘀血阻络证

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癥块,舌质紫暗,脉沉涩。

瘀血停滞,络脉痹阻。

祛瘀通络。

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柴胡、枳壳、制香附、川楝子、郁金、五灵脂、蒲黄、三七粉。

若因跌打损伤而致胁痛,局部可见积瘀肿痛者,可酌加穿山甲、大黄、瓜蒌根破瘀散结,通络止痛;

若胁肋刺痛较重,可酌加当归尾、延胡索等活血调气,化瘀止痛:

若胁肋下有癥块,而正气未衰者,可酌加三棱、莪术、地鳖由以增加破瘀散结消坚之力,或配合服用鳖甲煎丸。

4.肝络失养证

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肝肾阴亏,精血耗伤,肝络失养。

养阴柔肝。

一贯煎加减。

生地、枸杞、黄精、沙参、麦冬、当归、白芍、炙甘草、川楝子、延胡索。

若阴亏过甚,舌红而干,可酌加石斛、玄参、天冬;

若心神不宁,而见心烦不寐者,可酌配酸枣仁、炒栀子、合欢皮;

若肝肾阴虚,头目失养,而见头晕目眩者,可加菊花、女贞子、熟地等;

若阴虚火旺,可酌配黄柏、知母、地骨皮等。

以上诸证所涉疏肝理气药大多辛温香燥,若久用或配伍不当,易于耗伤肝阴,甚至助热化火。

故临证使用疏肝理气药时,一要尽量选用轻灵平和之品,如香附、苏梗、佛手片、绿萼梅之类;

二要注意配伍柔肝养阴药物,以固护肝阴,以利肝体。

要点五转归预后

胁痛可与黄疸、积聚、鼓胀之间相互兼见,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湿热蕴阻肝胆,脉络受阻之胁痛,因湿热交蒸,逼胆汁外溢,则可同时合并黄疸。

肝郁气滞所致胁痛,经久不愈,瘀血停滞,胁下积块则可转为积聚。

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久而影响及肾,导致气血水内停腹中,则可转为鼓胀等。

胁痛的转归预后由于病因的不同、病情的轻重而有所区别。

一般胁痛,若治疗得当,病邪祛除,络脉通畅,胁痛多能消失,预后较好。

若致病因素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消除,如气滞致血瘀,是郁成痰,夹瘀阻络,或砂石留滞,胁痛可能反复发作,则胁痛缠绵难愈,预后难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