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中医外科学重点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6289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的中医外科学重点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的中医外科学重点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的中医外科学重点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的中医外科学重点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的中医外科学重点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的中医外科学重点教案Word格式.docx

《最新的中医外科学重点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的中医外科学重点教案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的中医外科学重点教案Word格式.docx

它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改变,一为现称的瘘管,指体表与有脏腑之间的病理性管道,具有内口和外口;

一为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一般只具有一个外口。

两者在外口部均有脓水经久淋漓不止。

1

外科笔记8)痰:

是指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或软或硬,或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属有形之征,多为阴证。

临证中以痰取名的疾病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

一类是疮痨性病变,如流痰、子痰等;

另一类是囊肿性病变,如痰包、痰核等。

还有一类疾病虽不是以痰命名,但其病因与痰有关,如气瘿、肉瘿等。

9)岩:

病变部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固定不移,形似岩石,破溃后疮面中间凹陷较深,状如岩穴,故称之谓岩。

岩与癌相同。

10)五善:

“善”就是好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善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好。

“五善”包括心善、肝善、脾善、肺善、肾善。

11)顺证:

“顺”就是正常的征象,但并不是指生理功能的正常情况。

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者,称为“顺证”。

12)逆证:

“逆”就是反常的征象,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以顺序而出现不良的症状者,称为“逆证”。

第三章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一、致病因素:

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瘀血等七方面①外感六淫致病:

疮疡的发生由以“火毒”、“热毒”最为常见。

②感受特殊之毒:

虫毒、蛇毒、疯犬毒、药毒、食物毒、还有疫毒。

二、发病机理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四个方面。

a.从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来看,它与气血、脏腑、经络、正气的关系及其密切。

第四章外科疾病的辨证第二节、阴阳辨证1、辨阴证阳证的要点阳证阴证发病缓急急性发作慢性发作皮肤颜色红赤苍白或紫暗或皮色不变皮肤温度焮热凉或不热肿胀形势高肿突起平塌下陷肿胀范围根盘收束根盘散漫肿块硬度软硬适度坚硬如石或柔软如绵疼痛感觉疼痛剧烈疼痛和缓、隐痛、不痛或酸麻病位深浅皮肤、肌肉血脉、筋骨2

外科笔记脓液质量脓质稠厚脓质稀薄溃疡形色肉芽红活润泽肉芽苍白或紫暗病程长短病程比较短病程比较长全身症状初期常伴形寒发热口渴、纳初期无明显症状,或伴虚寒症状,酿脓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时有虚热症状,溃后虚象更甚。

后渐消。

舌淡苔少脉不足舌苔脉象舌红苔黄脉有余难消、难溃、难敛多逆预后顺逆易消、易溃、易敛多顺第四节、经络辨证1)十二经络气血之多少①多气多血之经:

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实证居多,故治疗时要注重行气活血。

②多血少气之经:

手太阳小肠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血多则凝滞必甚,气少则外发较缓,故治疗时注重破血,注重补托。

③多气少血之经: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气多则结必甚,血少则收敛较难,故治疗时要注重行气,注重滋养。

}第五节、局部辨证一、辩肿(肿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营气不从,逆于肉理而形成的体表症状。

(1)肿的性质1.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焮热疼痛,肿势急剧。

常见于阳证疮疡,如(丹毒、初期、疖疔大腿痈)2.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热则舒。

如(冻疮、脱疽等)3.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

常见于痄腮、大头瘟等。

二、辨肿块、结节肿块是指体内比较大的或体表显而易见的肿物,如腹腔内肿物或体表较大的包块等。

结节较小触之可及,主要见于皮肤或皮下。

(1)肿块1.大小2.形态3.质地4.活动度5.位置6.界限7.疼痛8.内容物

(2)结节结节是相对肿块而言,大者为肿块,小者为结节(了解)三、辨痛痛与肿结合辨①先肿而后痛者,其病浅在肌肤,如颈痈。

②先痛后肿者,其病深在筋骨,如附骨疽。

③痛发数处,同时肿胀并起,或先后相继者,为流注。

④肿势蔓延而痛在一处的,是毒已渐聚。

肿势散漫而无处不痛的,是毒邪四散,其势鸱张。

3

外科笔记四、辨痒以原因辨痒①风胜:

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腐,多为干性。

如牛皮癣、白疙、瘾疹等。

②湿胜:

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易沿表皮蚀烂,越腐越痒,多为湿性,或有传染性。

如急性湿疮、脓疱疮等。

③热胜:

皮肤隐疹,掀红灼热作痒,或只发于暴露部位,或遍布全身,甚则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常不传染。

如接触性皮炎。

④虫淫:

浸淫蔓延,黄水频流,状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甚,最易传染。

如手足癣、疥疮等。

⑤血虚:

皮肤变厚、干燥、脱屑、作痒,很少糜烂滋水。

如牛皮癣、慢性湿疮等。

六、辨脓

(一)成脓的特点1.疼痛阳证脓疡:

疼痛剧烈,按之痛甚。

阴证脓疡:

痛热不甚而酸胀明显。

2.肿胀浅部脓肿:

肿势高突,根角收束,皮薄光亮。

深部脓肿:

皮肤变化不明显,但胀感较甚。

3.温度阳证脓疡,则局部温度增高。

4.硬度肿块变软,按之应指。

(二)确认成脓的方法①按触法a.用两手食指的指端轻放于脓肿患部,相隔适当的距离,然后以一手指稍用力按一下,另一手指端即有一种波动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应指。

b.经反复多次及左右相互交替试验,若应指明显者为有脓。

c.在检查时注意两手指腹应放于相对应的位置,并且在上下、左右四处互相垂直的方向检查。

若脓肿范围较小,则用左手拇、食两指固定于脓肿的两侧,以右手的食指按触脓肿中央,如有应指为有脓。

②透光法医生以左手遮着患指(趾),同时用右手把手电筒放在患指(趾)下面,对准患指(趾)照射,然后注意观察患指(趾)部上面,如尚未化脓时,则见清晰潮红,如见深黑色的阴影为有脓。

③点压法④穿刺法⑤B超(三)辨脓的形质、色泽和气味1)脓的形质:

①宜稠厚不宜稀薄。

②脓稠厚者气血充盛,阳证多见;

稀薄者气血虚弱,阴证多见。

③先出黄色稠厚脓液,后出黄稠滋水,是将敛佳象。

脓由稠厚转为稀薄,为体质渐衰,一时难敛。

④脓成日久不泄,溃后脓稀如水直流,其色不晦、气不臭,未为败象。

若脓稀似粉浆污水,或夹败絮状物,色晦腥臭者,为气血衰竭之败象。

2)脓的色泽:

a.宜明净不宜污浊。

b.脓液黄白质稠,色泽鲜明,为气血充足,最是佳象。

c.如黄浊稠厚,色泽不净,为气火有余,尚属顺证。

4

外科笔记d.如黄白质稀,色泽洁净,气血虽虚,未为败象。

e.如脓色绿黑稀薄,为蓄毒日久,有损筋伤骨的可能。

f.如脓中夹有瘀血,色紫成块,为血络损伤。

g.如脓色黄如姜汁,则每多兼患黄疸,病势较重。

3)脓的气味:

①宜略腥而不宜臭秽。

②脓液一般略带腥味,其质稠厚,大多是顺证。

③若腥秽恶臭,其质必薄,大多是逆证,而起常是穿膜蚀骨之征。

④若加有气泡蟹沫,为内膜已透,每多难治。

第五章中医外科疾病的治法第一节、内治法一、内治法的三个总则:

消、托、补。

(一)消法:

是指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以消散,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

如:

五味消毒饮。

黄连解毒汤。

适应症:

未成脓的初期肿疡和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以及各种皮肤疾病。

该法可使病人免受溃脓、手术之苦,又能缩短病程,故古人有“以消为贵”的说法。

(二)托法:

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毒邪内陷的治疗法则。

透脓散。

外疡中期,即成脓期,此时热毒己腐肉成脓,由于一时疮口不能溃破,或机体正气虚弱无力托毒外出,均会导致脓毒滞留。

治疗上应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和邪毒盛衰状况,分为补托和透托两种方法。

a.﹡透托法用于毒气虽盛而正气未衰者,可用透脓的药物,促其早日脓出毒泄,肿消痛减,以免脓毒旁窜深溃。

b.﹡补托法用于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脚散漫不收,难溃难腐的虚证。

(三)补法:

是用补养的药物,恢复正气,助养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的治疗法则。

如八珍汤。

外科疾病只要有虚的症候存在,特别是疮疡的生肌收口期,均可应用。

凡气血虚弱者,宜补养气血;

脾胃虚弱者,宜理脾和胃;

肝肾不足者,宜补益肝肾等。

二、内治法的具体应用

(一)解表法:

方剂举例:

a.辛凉解表方如银翘散或牛蒡解肌汤、消风散。

b.辛温解表方如荆防败毒散、万灵丹、麻桂各半汤。

注意点:

凡疮疡溃后,日久不敛,体质虚弱者,即使有表证存在,亦不宜发汗太过,否则汗出过多,体质更虚,因而引起痉厥之变。

(二)通里法:

(三)清热法(四)温通法(五)祛痰法(六)理湿法5

外科笔记(七)行气法:

是运用行气的药物,调畅气机,流通气血,以达到解郁散结、消肿止痛目的的一种治法。

(八)合营法:

是用调和营血的药物,使经络疏通,血脉调和流畅,从而达到外科疾病肿消痛止的目的。

方剂举例a.活血化瘀方,如桃红四物汤b.活血逐瘀方,如大黄蟄虫丸(九)内托法:

用补益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使疮疡毒邪移深居浅,早日液化成脓,或使病灶趋于限局化,使邪盛者不致脓毒旁窜深溃,正虚者不致毒邪内陷,从而达到脓出毒泄、肿痛消退的目的,寓有“扶正达邪”之意。

1.投托法2.补托法a.益气托毒法b.温阳托毒法方剂举例①透托方:

透脓散;

②益气托毒方:

如托里消毒散;

③温阳托毒方:

如神功内托散。

(十)补益法(十一)调胃法第二节、外治法外治法:

外治法是运用药物、手术、物理方法或配合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某部或病变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药物疗法**常用的膏药、油膏、箍围药、草药、掺药有哪些,各自的适应症***

(一)膏药膏药古代称薄贴,现称硬膏。

(太乙膏、千锤膏、阳和解凝膏、咬头膏、膏药风、):

1、适应证一切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各个阶段,均可应用,初起贴之能消,已成贴之能溃,溃后贴之能祛腐。

2、用法:

(1)阳证太乙膏生肌}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千捶膏祛腐

(2)阴证:

阳和解凝膏:

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

用于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之阴证疮疡未溃者。

(3)蚀破疮头:

咬头膏:

具有腐蚀性,功能蚀破疮头,适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以及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排脓者。

(二)油膏(油膏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软膏)一效散经香油调后称一效膏,是我院外科用药:

“四大膏”之一。

具有祛腐生新之功效。

金黄膏、玉露膏、冲和膏、回阳玉龙膏、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生肌白玉膏、疯油膏、青黛散油膏、消痔膏、黄连膏。

1、适应证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以及肛门病等。

2、用法(1)肿疡期6

外科笔记阳证:

金黄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除湿化痰,肿有结块玉露膏散瘀化痰性偏寒凉肿势散漫半阴半阳证:

冲和膏活血止痛,疏风祛寒、消肿软坚阴证:

回阳玉龙膏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2)溃疡期生肌玉红膏偏于祛腐早期红油膏去腐生肌去腐生肌并重一切溃疡生肌白玉膏偏于生机收敛并重(3)特殊用药皮肤病用药:

疯油膏润燥,适用于牛皮癣、慢性湿疮、皲裂止痒青黛散油膏清热,皮肤病有热者肛门病用药:

消痔膏、黄连膏:

消痔退肿止痛,用于痔疮(三)箍围药:

古称敷贴,是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的糊剂,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用于肿疡初期,促其消散;

若毒己结聚,也能促使疮形缩小,趋于局限,早日成脓和破溃;

即使肿疡破溃,余肿未消,也可用它来消肿,截其余毒。

金黄散、玉露散、冲和散、回阳玉龙散、

(1)、适应证:

外疡不论初起、成脓及溃后肿势散漫不聚而无集中之硬块者。

(2)、用法:

阳证:

金黄散有结块者玉露散肿势散漫不聚而无硬块者菊花汁、银花露或冷茶汁调制,清凉解毒半阴半阳证:

冲和散葱、姜、韭捣汁或用蜂蜜调制,辛香散邪阴证者:

回阳玉龙散醋、酒调敷。

以醋调者,取其散瘀解毒;

以酒调者,取其助行药力(3)箍围药的使用注意事项a凡外疡初起,肿块局限者,一般宜用消散药。

b已溃或有脓头者宜用油膏c过敏者宜改用油膏或它药。

d用于外疡初起时,箍围药宜敷满整个病变部位。

若毒已结聚,或溃后余肿未消,宜敷于患处四周。

e见干即换。

(四)掺药:

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部位,谓之掺药,古称散剂,现称粉剂。

消肿散毒、提脓祛腐、腐蚀平胬、生肌收口、定痛止血、收涩止痒、清热解毒等。

1、消散药将具有渗透和消散作用的药粉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帖于患处,直接发挥药力,使疮毒移深居浅,肿消毒散。

(1)适应证:

适用于肿疡初起而肿势局限尚未成脓者。

(2)用法:

阳毒内消散7

外科笔记阳证活血止痛、消肿化痰红灵丹阴毒内消散阴证桂麝散温经活血、破坚化痰、散风逐寒黑退消、2提脓祛腐药具有提脓祛腐的作用,能使疮疡内蓄之脓毒早日排出,腐肉迅速脱落。

(1)适应证:

凡溃疡初期,脓栓未溶,腐肉未脱,或脓水不净,新肉未生的阶段,均宜使用。

(升丹因药性太猛,须加石膏等赋形药使用,根据石膏与升丹比例分为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等。

)临床使用时,阳证:

用含升丹少的如九一丹、八二丹,阴证:

用含升丹稍多的如七三丹、五五丹。

腐肉已脱、脓水已少:

更宜减少升丹含量。

3、腐蚀药与平胬药

(1)适应证凡肿疡在脓未溃时;

痔疮、瘰疬、赘疣、息肉等病;

溃疡破溃以后,疮口太小,引流不畅;

疮口僵硬,胬肉突出,腐肉不脱等妨碍收口时均可使用

(2)用法:

白降丹:

①开大疮口②腐蚀赘疣③攻溃拔核枯痔散:

一般用于痔疮,将此药涂敷于痔核表面,能使其焦枯脱落。

三品一条枪:

插入患处,能腐蚀漏管,也可以蚀去内痔,攻溃瘰疬平胬丹:

适用于疮面胬肉突出,掺药其上,能使胬肉平复。

4、祛腐生肌药

(1)适应证:

溃疡日久,腐肉难脱,新肉不生;

或腐肉已脱,新肉不长,久不收口者。

回阳玉龙散:

温阳活血、祛腐生肌用于溃疡阴证.月白珍珠散腐肉脱而未尽溃疡阳证拔毒生肌散腐肉未脱回阳生肌散:

溃疡虚证,脓水清稀,久不收口着。

5、生肌收口药

(2)用法常用的生肌收口药,如生肌散、八宝丹等,不论阴证、阳证,均可掺布于疮面上应用。

6、止血药

(1)适应证:

适用于溃疡或创伤出血,凡属于小络损伤而出血者,可以使用。

(2)用法桃花散溃疡出血;

如圣金刀散创伤性出血;

云南白药溃疡出血、创伤性出血均可二、手术疗法切开法1.定义:

切开法就是运用手术刀把脓肿切开,以使脓液排出,从而达到疮疡毒随脓泄、肿消痛止、逐渐向愈的目的。

这里所讲的切开法仅指脓疡的切开。

2.适应证:

一切外疡,不论阴证,阳证,确已成脓者,均可使用。

8

外科笔记3.切开的时机选择有利时机①脓已成熟,此时予以切开最为适宜。

若肿疡脓未成熟,过早切开则徒伤气血,脓反难成,可致脓毒走窜。

②全身状态。

良好4.切口选择①以便于引流为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免伤血络;

②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免伤乳络;

③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切开;

④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

⑤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

⑥若为关节区脓肿,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因为纵切口在疤痕形成后易影响关节功能;

⑦肛旁低位脓肿,应以肛管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开。

三、其他疗法1.引流法2.垫棉法3.药筒拔法4.针灸法5.熏法6.熨法7.热烘疗法8.溻渍法9.冷冻疗法10.激光疗法1.引流法:

1)药线引流①药线俗称纸捻或药捻,大多采用桑皮纸,也可应用丝棉纸或拷贝纸等。

②适应证:

适用于溃疡疮口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

或已成瘘管、窦道者。

2)导管引流3)扩创引流2.垫棉法:

①垫棉法是用棉花或纱布折叠成块以衬垫疮部的一种辅助疗法。

它是借着加压的力量,使溃疡的脓液不致下坠而潴留,或使过大的溃疡空腔皮肤与新肉得以粘合而达到愈合的自的。

适用于溃疡脓出不畅有袋脓者;

或疮孔窦道形成脓水不易排尽者;

或溃疡脓腐已尽,新肉已生,但皮肉一时不能粘合者。

第六章疮疡第一节、疖1.疖:

指发生在皮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根据病因、症候不同,又可分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

相当于西医的疖、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

2.临床特点:

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小于3cm,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

3.疖病的概念:

好发于项后发际、背、臀部。

疖肿数个到数十个,反复发作,缠绵不愈;

或在身体各处散发疖肿,一处将愈,他处续发,或间隔数周再发。

患消渴病、习惯性便秘或营养不良患者易患本病。

9

外科笔记第二节疔易于走黄:

颜面部疖疮、红丝疔、烂疔、疫疔。

(概念:

疔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多发于颜面和手足等处。

根据发病部位和性质不同,分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烂疔、疫疔等。

)一、颜面疔疮的特点、辩证、调护、注意事项1、特点:

(1)发于颜面部

(2)初起有粟米样脓头,根脚坚硬,如钉丁之状。

(3)易发走黄而危及生命。

病人可出现延及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和硬结,伴有局部压痛、寒战、高热甚至昏迷等,病情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

2、辨证分型火毒炽盛证热毒蕴结证热毒蕴结证证候:

红肿高突,根脚收束;

发热头痛;

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

清热解毒方药:

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火毒炽盛证证候:

疮形平塌,肿势散漫,皮色紫暗,焮热疼痛;

伴高热,头痛,烦渴,呕恶、溲赤;

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

凉血清热解毒。

方药:

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

3、调护注意事项有全身症状者宜静养休息,并减少患部活动。

忌内服发散药。

忌灸法,忌早期切开及针挑,忌挤脓,以免疔毒走散入血:

平素不要过食膏粱厚味,患疔后忌食烟酒及辛辣、鱼腥发物。

二、手足部疔疮1.手足部疔疮:

手足部疗疮是指发生于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2.临床表现手足部疔疮发病部位多有受伤史1)蛇眼疔:

初起时多局限于指甲一侧边缘的近端,有轻微的红肿疼痛,2--3天成脓,可在指甲背面透现一点黄色或灰白色,或整个甲身内有脓液。

待出脓后即肿退痛除,迅速愈合,严重者脓出不畅,甲下溃空或有胬肉突出,甚至指甲脱落。

2)蛇头疔:

初起指端感觉麻痒而痛,继而刺痛,灼热肿胀,色红不明显,随后肿势逐渐扩大。

3)蛇肚疔:

发于指腹部,整个患指红肿疼痛,呈圆柱状,形似小红萝卜,关节轻度屈曲,不能伸展。

4)托盘疔:

初起整个手掌肿胀高突,失去正常的掌心凹陷或稍凸出,手背肿势通常更为明显。

5)足底疔:

初起足底部疼痛,不能着地,按之坚硬。

3~5日有啄痛,修去老皮后,可见到白色脓点。

第三节、痈定义:

痈是指发生在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学上的皮肤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等特点:

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结块范围多在6--9cm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伤筋骨,也不易造成内陷。

10

外科笔记辨证论治①火毒凝结证:

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加减。

②热胜肉腐证:

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③气血两虚证:

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加减。

一、颈痈颈痈是发生在颈部两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俗名痰毒,又称时毒。

相当于西医学的颈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特点:

多见于儿童,冬春易发,初起时局部肿胀、灼热、疼痛而皮色不变,结块边界清楚,具有明显的风温外感症状。

治疗:

散风清热、解毒化痰,以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辨证论治风热痰毒证:

散风清热,化痰消肿—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

外治法:

初起:

用金黄膏或金黄散。

成脓:

切开排脓。

引流应通畅,外敷金黄膏。

有腐肉者用八二丹、九一丹;

脓腐已尽,见出透明浅色粘液者,宜生肌收敛,改用生肌散、太乙膏或生肌白玉膏或生肌玉红膏盖贴溃后:

有腐肉者用八二丹、九一丹,用红油膏盖贴;

脓腐已尽,改用生肌散、太乙膏或生肌白玉膏或生肌玉红膏盖贴。

有袋脓者,可先用垫棉法加压包扎,如无效可扩创引流。

二、委中毒委中毒是发生在腘窝委中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腘窝部急性化脓性疾病淋巴结炎。

第五节、有头疽

(一)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痈。

(二)特点:

①多见于中老年,尤其是消渴病患者。

②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处。

③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12CM,大者可在30CM以上临床表现部位:

多见于项后、背部。

年龄:

多见于中老年,多数有糖尿病史。

局部症状七日成形;

二候成脓;

三候脱腐;

四候生肌①初期:

(一候)局部红肿结块,肿块上有粟粒样脓头,作痒作痛,逐渐向周围和深部扩散,脓头增多,色红、灼热、疼痛。

②中期:

(二至三候)(溃脓期)疮面腐烂,形似蜂窝,肿势范围大小不一,常超过10CM,甚至大逾盈尺;

随后中央部逐渐坏死、溶解、塌陷,象“火山口”,内含有脓液和大量坏死组织。

③收口期:

(四候)脓腐渐尽,新肉生长,肉色红活,逐渐收口而愈。

少数病历,亦有腐肉虽脱,但新肉生长迟缓者全身症状初期即可有发热恶寒,头痛,食欲不振等,酿脓期全身症状明显,溃后或切开引流后,如脓液畅泄,全身症状也渐减或消失。

11

外科笔记有糖尿病者糖尿病症状加重。

若兼见神昏谵语、气息急促、恶心呕吐、腰痛,发斑等严重全身症状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