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3626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3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事业管理概论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主讲:

季燕霞,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简介1)在西方国家的情况18世纪德国起源,起源早,比管理学还早。

20世纪初期美国:

公共管理的分支学科、“公共服务学校”1911年、公共事务学院、公共政策美国联邦政府的工作人员,约有10%到20%的人,获得了公共事业管理或相近专业学位,公共政策领域的工作人员有50%到60%的人具有公共事业管理或相近专业学位。

西方政坛精英大多都接受过公共事业管理相关教育,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德国前总理科尔。

在当代西方国家专业目录里,没有对应的专业名称。

PUM-publicutilitiesmanagement高等院校专业表达NonprofitManagement美国高校专业列表PSA-PublicServiceAdministration,PA-PublicAdministration,publicinstitutionmanagement公用事业单位管理。

主要是指受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非盈利组织管理方面的的训练。

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情况欧洲考察:

1996年娄成武、崔运武,埋下了南派北派之争的伏笔。

1997年申报,1998年教育部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代码110302试点:

1999年招生,东北大学、云南大学招生。

2000-57,2001-132,2002-180,2003-220、2004-327,2005-300,加上高职高专有人统计为500所。

特征:

膨胀性发展,原因:

高校扩招高潮,自主招生、教育部无法控制,起步晚,膨胀快,嫁接型娄成武,教育部五专业:

文教、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

卫生方向:

卫生事业管理,卫生行政与业务管理,医事法学,药品监督与管理;文教方向:

教育管理,文化管理,文秘管理;环境方向:

环境经济与管理,城市管理,房地产与物业管理;体育方向:

体育管理,体育行政管理和体育经营管理;社会保险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其他方向中大致涵盖了公共行政及公共经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工作,电子政务,财经。

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国内外开设的不同点-国外:

有特定的专业背景-国内:

综合性大学与单科院校的不同探索,国内高校较为普遍的做法:

“四年一贯制”,在现有框架下进行小的改革,逐渐积累,最终改变现状。

优化课程体系,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扩大知识面,同时慢慢寻找专业方向,达到“厚基础,宽口径”的目标。

(本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与在校生思想上存在的疑惑)近年来国内各高校正在进行的改革探索:

(1)第二学位培养模式及其利弊

(2)交叉培养模式:

又称22模式从在校工科、理科或者更大的范围上,选择符合一定标准的、优秀的、对管理感兴趣的学生,进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入学前两年学习专业知识课程,后两年学习管理学的课程,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这是培养具有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的模式,但操作起来存在很多困难,特别是工科、理科为主的学校可以试行。

(3)院系合作培养模式专业基础课由学院教师承担,通过到其他院系选修专业方向课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和凝练专业特色。

例如,通过与医学院或卫生学院的合作,进一步明确医疗卫生管理方向;通过与教育学院的合作模式,培育教育事业管理的方向特色;通过与商学院的合作培养,凝练现有的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等等。

这是目前成本最低、操作最为简便人才培养模式,关键也是在学校总体协调。

(4)校际合作培养模式校际之间进行横向合作,资源共享,教师互通,学生可以跨校选课,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达到文理兼通。

这需要校际合作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操作难度较大,但对于学生培养更有价值,对提升本专业的知名度更有效。

(5)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计划调整与改革的情况介绍,2、课程简介-我院自公管06届首次开设此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1)教材选用的理由说明2)讲授内容的选择与教学设想,第一章绪论,一、公共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公共需要、群体需要、个人需要及其相互关系案例分析:

养老保险制度高等教育事业公共需要的特点:

客观性:

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性:

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整体的共同需要多样性:

人的社会活动和精神世界的复杂多元主体性:

与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人的发展水平相关成长性:

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进步而发展,第一章绪论,二、公共物品社会产品的分类公共物品(publicgoods)公共物品的特征:

非排他性(nonexclusivity)非竞争性(nonrivary)准公共物品现实问题讨论,第一章绪论,三、公共事务、准公共事务公共事务及其涵盖的领域准公共事务及其特点:

部分公益性非盈利中介性事务是对物品形成的描述,是生产、供给特定物品的活动.结合具体案例说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一般程序.四、公共事业事业单位热点关注:

事业单位的养老制度改革公共事业与公益事业公共事业的特征:

公共性、非盈利性、规模性、超前性,第一章绪论,五、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及主要内容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区别和联系六、公共事业管理学正在建设中的新兴学科本课程教学的设想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思考题:

公共需要的特点准公共物品、准公共事务区分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第二章公共事业组织,国家与社会公民社会(Civilsociety,又称市民社会),是指由自由的公民和社会组织机构自愿组成的社会。

与公民社会相对应的概念是以武力维系的国家(State),无论这样的国家实行何种政治制度。

名家名言:

一个国家越富裕,它准许民主的可能性就越多。

从亚里斯多德到现在,人们一直认为,只有在富裕社会,即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公民相对较少的社会,才能出现这样一种局面:

大批民众理智地参与政治,培养必要的自我约束,以避免盲从不负责任煽动的呼吁。

一个分化成大多数贫困民众和少数显贵的社会,要么导致寡头政治(少数上层分子的独裁统治),要么导致暴政(以民众为基础的独裁统治).(美)李普塞特:

一、公民社会理论的由来与发展1、古典公民社会理论亚里斯多德时代由公民组成的“城邦社会”契约论思想家反对专制王权的理论武器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2、当代公民社会理论研究“公民社会”的当代研究是对古典市民社会理论的扬弃,主要体现在将它作为公共治理的社会基础、社会转型因素、现代价值规范等内容上。

国外如哈贝马斯、帕森斯、柯亨等提出公民社会是凸显公民价值与权利的民主社会,强调这一共同体对整个社会系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3、当代西方公民社会的特征:

构成主体为公民及其各类社团。

(联系国外的见闻)非政府性,是国家权力的制衡力量。

(政府权力有限性及其外部压力)非营利性,互惠、信任、合作重要的社会资本4、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背景与西方公民社会产生发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近年来我国公民社会兴起的标志:

公民的自主意识、权益意识、政治参与我国公民社会组织建设的最新动态课外作业之一:

收集深圳、温州、南京等城市公民社会组织及管理创新的实践,二、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和特征1、组织的概念和分类浏览自学书本知识:

政府组织、市场经济组织、公共事业组织及其互补关系2、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和分类3、公共事业组织的特征萨拉蒙关于NGO特征的概述4、公共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及其局限性,第二章公共事业组织,思考题:

公民社会理论概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作业题:

1收集深圳、温州、南京等城市公民社会组织及管理创新的实践2调查、收集我国志愿者组织、公民维权性组织功能发挥的案例,第三章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西方公共事业管理职能变迁的三个阶段西方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强化了政府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当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改革改革的基本动因改革的主要内容:

(重点掌握)私有化市场化社会化地方化,第三章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西方公共事业管理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政府不断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改革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上不断创新培育并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思考题:

阐述西方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第四章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共事业管理总特点:

国家对公共事业统包统管成因:

历史的原因、体制的原因、认识的误区具体特征:

高度行政化、主体单一化、资源配置非社会化、国家的事业职能扩大化弊端:

机构重叠、人员膨胀政事不分、职责不明管理僵化、缺乏活力结构失调、效率低下,第四章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改革的背景:

公共事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宏观经济社会发展与体制转轨改革的方向:

主体多元化资源配置社会化、市场化重点掌握:

1、公共事业社会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2、公共事业产品市场交换的特殊性3、现代事业制度的基本概念、基本框架和特征前期的改革举措(一般了解),第四章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重点)1政事分开:

职责分开、机构和人员编制分开、经费分开、管理方式分开2科学管理:

人员、财务、收入分配制度管理3经营社会化思考题: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及实现途径,第五章、教育事业管理,一、教育事业管理概述1、教育与教育管理1)教育与人生:

家庭的教育、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个人的自我教育2)教育事业的基本结构:

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3)教育管理:

广义、狭义,第五章、教育事业管理,2、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从教育管理的一般过程的视角)教育预测教育决策教育计划教育组织教育评价,第五章、教育事业管理,二、我国的教育事业管理体制1、基础教育事业的管理模式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除少数实验性、示范性的学校之外,应取消重点和非重点学校之分。

划分学区,学生就近入学,免收学费。

取消择校生、议价生。

学校的领导由地方教育局任命。

开展教育评估和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督导,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2、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模式以地方和社会办学为主。

其中一些可以按企业方式运行,享受政府资助和免税待遇。

学校的人才培养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直接为生产、服务性企业输送人才。

第五章、教育事业管理,3、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重点)1)特点:

决策权集中于政府,政府对高校直接管理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以封闭式管理为主2)评价:

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在资源稀缺的年代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日益显现:

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压力,经费不足等等。

第五章、教育事业管理,3)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及深度推进:

重要文件:

1993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改革的基本思路:

改革过于集中的统一管理体制,增强了地方政府特别是省级政府对高校的管理权。

鼓励社会参与,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化。

扩大高校在招生、专业调整、机构设置、干部任免、经费使用、职称评定等方面的自主权。

第五章、教育事业管理,重大行动:

部属院校绝大部分划归地方,实行属地化管理。

高校之间的合并,实行资源整合。

1999年以来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学费扩招政策。

高校教学评估。

第五章、教育事业管理,焦点问题关注:

扩招政策的实施背景、内容、效应高校债务危机的现状及其化解的方针和措施大学评估、大学排名中存在的种种现象和问题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来龙去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讨论的核心话题高校教育经费的来源及运行管理的模式,第六章、科技事业管理,科技与人类社会:

发展科技事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需要。

现代生产力=科学技术(土地+资本+劳动力)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特征:

综合化社会化(注意掌握“大学科”的四个特征),第六章、科技事业管理,一、科技事业活动的类别划分(从研究的性质划分)1、基础科学研究2、人文社会科学3、应用技术研究4、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第六章、科技事业管理,二、政府对科技事业管理的必要性及主要作用1、必要性:

1)科技事业产品的公共性纯度差别2)科技产品具有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