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科院屋顶花园及周边环境设计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236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科院屋顶花园及周边环境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生科院屋顶花园及周边环境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生科院屋顶花园及周边环境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生科院屋顶花园及周边环境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生科院屋顶花园及周边环境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科院屋顶花园及周边环境设计毕业论文.docx

《生科院屋顶花园及周边环境设计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科院屋顶花园及周边环境设计毕业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科院屋顶花园及周边环境设计毕业论文.docx

生科院屋顶花园及周边环境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生科院屋顶花园及周边环境设计

生科院屋顶花园及周边环境设计

摘要:

大学校园不仅是学生接受高等文化教育的场所,也是陶冶师生情操的生活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

本方案是湖北工程学院生科院教学楼屋顶及周边环境的景观规划设计。

总体以生命为主题,利用叶子的不同形状来构图,突出生科院的文化特色,为生科院师生创建一个休闲娱乐、学习、实践、休息的既独立又开敞的户外活动空间。

关键词:

校园环境屋顶花园规划设计

ThedesignofLifescienceandtechnologyinstitute’sRoofgardenanditssurroundings

Abstract:

theuniversitycampusisnotonlythestudentsinhighereducationculture,alsoedifysentimentofthelivingenvironment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exertsasubtleinfluenceonthestudents'physicalandmentaldevelopment.Thisschemewasborninhubeicollegeofengineeringsciencecollegeteachingbuildingroofandsurroundingenvironment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Withtheoverallthemeoflife,theuseofdifferentshapesofleavestocomposition,highlightthecharacteristicsoflifesciencecollegeofculture,livingsciencecollegeteachersandstudentstocreatealeisureentertainment,studyandpractice,therestarebothindependentandopenspaceforoutdooractivities.

Keywords:

campusenvironmentroofgardenplanninganddesign

2.4空间结构分析6

3.1设计概况8

5.2.1心叶亭18

5.2.2紫藤花架18

5.2.3双桂小广场19

5.2.4一米小桥19

5.2.5实验田20

5.2.6叶落归根20

文献综述

大学校园是城市中科技和文化的最高体现与聚集地,最具文化和活力,具有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文精神传承的使命。

校园的环境对城市文化氛围的创造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城市整体的环境起着重大作用,改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的期待,更可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1]。

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张,校园内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使得校园用地越来越紧张。

所以,在有限的土地面积内,合理开发利用空置的屋顶空间是很有必要的。

屋顶绿化不仅可以增加校园绿地的覆盖率,还可以改善环境,缓解“热岛效应”;保护长期裸露的屋顶,延长楼顶使用寿;降低噪音,给室内休息、学习的师生一个安静的环境;还可以美化环境,利用植被小品等代替各种管道、机房使大面积单调且丑陋的屋顶更有观赏价值[2]。

1校园景观发展现状

1.1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现代校园景观发展大概从17世纪左右开始逐渐形成,其形成深受工业革命影响,伴随着学科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文化教育发展的专业化对校园建筑物的总体功能分区规划与群落组合产生的影响,使得这一时期建筑多成古典中轴对称形式[3]。

到20世纪左右,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从而使得教育观念以及学科间的相互联系的日益加深形成了不同规模、风格各异的建筑和造景艺术,校园环境和景观形态都更加趋于多样化。

二战以后,外国发达国家的校园建设又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

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内容更新,学生的构成也更加复杂,研究生人数增加,学生年龄、层次以及背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复杂性和日益扩大的校园规模下,大学校园在形态上更接近一座小城市[4]。

1.2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历史始于19世纪末,在引进西方的办学理念和教育体制的同时,中国大学的校园空间也随之诞生了。

在国外大学的多方影响下,中国大学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校园规划与景观规划设计[5]。

跨入21世纪以后,由于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景观规划也逐渐向人性化、生态化、系统化等方向转化,师生也对其学习、工作、生活的环境越来越重视,生态型校园已经成为今后校园规划建设的发展目标。

但是目前在大学校园绿化建设中存在很多管理不当、缺少使用功能等问题需要慢慢来改善[6]。

2屋顶花园发展现状

2.1国外发展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陆续开始建造各类规模的屋顶花园。

通过规划设计统一建在屋顶的花园,多数是在大型公共商业建筑和居住建筑的屋顶或天台上。

而校园建筑屋顶空间利用的相对较少,但是由于校园活动空间以及绿化面积的锐减,也迫使校园内的一些景观活动空间不得不向屋顶发展。

比如荷兰代尔伏特理工大学图书馆屋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艺术楼屋顶都是结合校园进行了很好的绿化并且还可以在上面休憩活动[7]。

目前屋顶花园在国外并不是“空中楼阁”。

在近几十年发展中,德国、日本对屋顶绿化及其相关技术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技术,是世界上屋顶绿化技术水平发展较快的国家。

日本设计的楼房除加大阳台以提供绿化面积外,还把最高层的屋顶连成一片,在屋顶栽花种草。

而德国则进一步更新楼房造型及其结构,将楼房建成阶梯式或金字塔式的住宅群,布置起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后,如同一条五彩缤纷的巨型地毯,美不胜收[8]。

2.2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研究屋顶花园和屋顶绿化技术,由于受传统观念束缚,以及环境条件恶劣等因素影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相对滞后[9]。

20世纪70年代,我国第一个屋顶花园在广州东方宾馆屋顶建成,它是我国建造最早,并按统一规划设计,与建筑物同步建成的屋顶花园。

近十年来,屋顶花园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发展很快。

但是对于大多数城市和建筑来说,屋顶至今还是处于被忽视的境地,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源浪费[10]。

同时,屋顶花园在校园景观中利用率也是较低的,大多高校的屋顶、平台等地方都属于空置状态,并没有被合理利用起来[11]。

也有部分高校节约有限土地空间,利用屋顶空间资源创建更多景观效益,比如湖南科技大学家属区屋顶绿化,湖南农业大学第十一教学楼屋顶花园,广西大学农学院屋顶空间绿化等。

以及武昌理工学院食堂屋顶、南京邮电大学后勤楼屋顶都是将运动场植入屋顶空间,提高屋顶空间的利用率。

 

1前言

在大学校园内不仅需要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更重要的是为师生们塑造一个有利于平时学习和交流的生活环境。

拥有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与校园建筑的学校更能体现出她的文化底蕴。

那么,在满足校园教学功能的前提下,校园环境优化主要体现在校园内丰富的景观空间和活动空间设计上。

有效地利用每一寸空间,使其焕发新的活力,改善校园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在改善校园环境同时能够有效的利用空置的屋顶去为师生提供更加生态的活动空间是非常有意义的[12]。

通过这次生科院屋顶花园及周边环境设计,掌握如何合理建设规划校园环境和开发利用屋顶空间,提高校园景观的生态效益及景观效益。

利用发展眼光看待校园景观规划,在有限的土地资源环境中合理开发所有空置空间,创建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

让师生们能在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2基址分析

2.1区位分析

基址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孝感市是湖北省的地级市之一。

它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孝命名的城市,是中国孝文化之乡。

孝感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光照充足。

湖北工程学院位于孝感市孝南区,校园内环境湖光潋滟,杨柳依依,鸟语花香,环境怡人,是全省首批“生态园林式学校”。

学校总占地面积约1728亩,其中校舍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

生科楼于2015年建成,位于湖北工程学院西部的新校区,与老校区分隔于航空路。

位于博文小区东面,与博文小区分隔于一条小河,立于科技楼的北面。

(如图1)

 

图1区位分析图(来源:

作者自绘)

2.2周边环境用地分析

基址周边的环境的用地界限划分明显,用地环境较简单,主要划分有居住用地、教育用地、公共绿地以及一块留用空地。

居住用地指教师的宿舍小区——博文小区占地面积较大,主要居住人群指教师以及其家属。

由于博文小区内公共活动区域不够丰富,所以。

在傍晚时,经常有教师家属在生科楼周边活动,在基址的规划设计中应该为这些活动者提供一定的公共活动空间以及休闲娱乐设施。

教育用地主要指位于生科楼南侧的科技楼,以及其东南角的化材学院,在工作日期间人流量较大,由于周边绿地环境不够丰富,所以生科楼周边环境也可以给他们提供一定的休息,休闲娱乐空间。

公共绿地位于科技楼北侧,有小片公共绿地,但功能性不足,休息设施不够,不能满足日常活动功能。

留用空地位于生科楼东部区域,暂时属于一片荒地,无绿地规划,平时没有人流量,但长期空置,造成土地浪费以及不美观影响。

(如图2)

图2周边环境用地分析图(来源:

作者自绘)

2.3功能分区

基址内部已做的规划较简单,所提供的的功能也不全面。

由于屋顶暂未规划,所以还不能为师生提供功能,周边环境及中庭可划分为公共活动区、休闲娱乐区以及植被观赏区。

公共活动区主要位于生科楼的东部区域,此区域是生科楼主要出入口处,其铺装面积较大,视野较为开阔,基本没有休息设施,大面积铺装区域可供人们停车、做户外运动等。

休闲娱乐区位于生科楼的东西两侧,由于两侧平时人流量较少,比较安静,有一定硬质水泥地,与两边植物相搭配,形成了一个安静休闲空间,可以供人们在空余时间散步,聊天等。

植被观赏区位于科楼中庭内部,此区域的植被数量及种类相对较多,形成了一定植物层次,可供观赏。

而且中庭内部平时较为安静,但没有休息设施,所以景观功能性不足。

(如图3)

图3功能分析图(来源:

作者自绘)

2.4空间结构分析

开敞空间主要位于生科楼南侧出入口区域,及生科楼东侧区域,生科楼出入口处铺装面积较大,植被较为低矮,东侧区域有数个花坛,但植被较为稀少。

所以这些区域视野叫较为开阔,空间较为开敞。

半开敞空间属于生科楼西部空间,此区域有一侧有建筑物遮挡了视线,另一侧由行道树与灌木组合阻挡了一定视线,所以形成了半开敞空间。

生科楼的中庭内部属于封闭空间,由于中庭四周都被建筑遮挡了视线,所以形成了封闭空间。

(如图4)

图4空间结构分析图(来源:

作者自绘)

2.5交通分析

外部交通主干道主要是校外的航空路与学院路,用于连接校外与老校区,是部分师生上课的必经之路。

内部交通主干道是校区大门通往基址的主干道,平时师生上下课的必经之路,人流量较大。

内部交通次干道是生科院四周的小路与中庭内部小路,也包括楼梯与电梯,是通往楼顶的必经之路。

平时人流量也较多。

楼顶出入口主要是生科楼西南角与东北角两边的楼梯通道。

平时基本上没有人出入楼顶,暂时属于空置状态,无道路规划。

(如图5)

图5交通分析图(来源:

作者自绘)

2.6植被分析:

屋顶上暂时空置,无任何植被。

其周边环境中,原有植被种类还算多,但由于大多都是成片种植,所以形成的植被层次也不够明显。

中庭内部植被种类较周边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