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打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6066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5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打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打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打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打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打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打印Word格式.docx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打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打印Word格式.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打印Word格式.docx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在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1观察能力:

学习用目测方法观测风向、风力,用测力计测力。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教给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内部构造。

2实验能力:

学习使用酒精灯加热水,以及做弹力、摩擦力、热传导、热对流、根吸水、茎运输水分等实验,巩固对比实验方法,学习设计说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雨的模拟实验。

3探究能力:

学习运用探究的方法,认识水蒸气凝结的条件,水的三态变化。

4分析综合能力:

学习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及热传递的方式。

5推理能力:

学习运用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认识露、雾、云、雨、雪、风等天气现象的成因。

6想象能力:

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想象蒸发的本质,叶、茎的内部构造。

7动手能力:

学习制作植物动物标本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通过讲述火箭的发明及我国现代火箭的发展,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风、露、霜、云、雨、雪的成因等,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四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主要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暗示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名称

所需器材及数量

2

根的作用

根系完整的幼苗、胶塞、植物油、带根毛的幼根、培养皿、放大镜、直根系和须根系植物标本。

3

茎的作用

广口瓶、红墨水、剪刀、放大镜、塑料袋。

6

8、木材

水槽、酒精灯、小刀、小锤、若干小木块、放大镜、电池、导线。

8

10、陶瓷

酒精灯、陶瓷物品、碎瓷片、小刀、小锤、镊子、放大镜、电池、导线。

11、金属

有热水的的杯子、大烧杯、小铁勺、锤子、小刀。

10

12、玻璃与塑料

烧杯、剪刀、、小刀、镊子、电池、导线、锤子玻璃板、塑料板、锥形瓶。

12

13、蒸发

镜片、瓷盘、玻璃片、玻璃棒、瓶盖、

温度计、酒精灯、烧杯。

13

14沸腾

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火柴、秒表。

14

15、凝结

热水、烧杯、试管夹、酒精灯、火柴、小镜、小瓷盘、放大镜。

15

16、水的三态变化

烧杯、、冰块、试管、温度计。

17、小水滴的旅行

保温瓶(内装热水)、广口瓶、温水、冰块、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小碟子、试管夹、火柴、小镜、小瓷盘、放大镜,挂图或投影片——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

17

19、地球上有什么

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球仪。

18

20、地球的内部有什么

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熟鸡蛋、小刀

19

21、苹果为什么落地

测力计、钩码、铁架台、火柴。

第一单元:

我们吃什么

本单元包括《我们的食物》、《我们的营养》、《饮食与健康》3课内容。

本单元从学生的饮食这一最基本的生活经验切入,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人类需要哪些营养;

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

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

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设计食谱;

养成科学饮食的好习惯。

逐步从探究科学饮食的多种活动中意识到要珍爱生命;

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本单元各课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我们的食物》是本单元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用观察和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一些食物,知道我们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大自然。

《我们的营养》一课是让学生学习用简单的实验方法鉴别几种常见食物的主要营养,进一步收集资料,并作简单分析。

《饮食与健康》主要阐述任何一种或一类食物都不能为人体提供全部所需的营养素,所以我们要学会从营养的角度认识食物的分类,合理地搭配日常的膳食。

在对信息作进一步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认识到营养全面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3课时 

1、我们的食物

1、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3、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4、激发学生关心食物的兴趣,增进学生的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

(教师课前适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方法)

(2)根据问题搜集资料(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是什么?

、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哪些?

2.教师准备:

实物投影仪、全班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一.认识食物、了解食物

(1)拿出你制作的食物卡片,在小组内交流你

昨天吃的食物情况,然后老师找几个同学

向全班汇报昨天所吃的食物情况,并说说

你对食物知道些什么?

还想了解些什么?

并随机板书课题。

(2)给你所吃的食物进行分类,看谁分的方法多?

(用学生自制的卡片分类、摆在桌子上)

(3)汇报你的分类情况,并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

(对学生的分类结果,只要合理应给与肯定)

(4)师:

大家一天中吃了这么多种食物,吸收了很多人体所需的营养,你知道人体主要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吗?

这些营养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你能说出几种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的食物吗?

小组讨论,将自己搜集来的资料相互交流。

(5)汇报讨论的结果,并简要板书。

(6)请你按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为标准给你吃的食物重新分类,并想一想哪些食物支持我们生长发育?

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

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又不能吃得太多?

哪些食物让我们保持健康?

(7)汇报你分类的结果,并说说这些食物对我们人体的作用。

(学生边汇报老师边将卡片贴在黑板上,重复的食物卡片只贴一个)

(8)你能找到一种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的食物吗?

(9)讨论并汇报:

只吃一种或少数几种食物好吗?

为什么?

二.统计、评价全班一天所吃的食物情况

(1)教师按照黑板上食物的分类情况统计全班所吃的每种食物的人数。

(老师将人数标在食物卡片下面)

(2)请同学们将黑板上的数据整理后填在《科学活动手册》上。

(3)分组讨论:

从统计的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将你的发现写在《科学活动手册》上。

(4)汇报你的发现。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四.延伸:

老师给大家提出一个课下思考的问题:

同样一日三餐,可是有的人吃出了健康,有的人吃出了疾病,为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吗?

2、我们的营养

1、知道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营养素。

2、能借助资料设计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借助简单的器材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活动,并做好试验记录。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善待生命,珍爱生命。

通过简单的检测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同时知道维持人类健康的主要营养素。

1、学生准备:

各种水果和蔬菜、馒头、饼干、花生等。

2、教师准备:

酒精灯、火柴、碘酒、镊子、小刀、白纸等。

一、发现并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吃哪些食物吗?

(多名学生说)对于你们喜欢吃的这些食物,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们提出问题,教师归纳: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总起来都是想研究食物中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同时板书课题:

我们的营养)

3、让学生根据日常积累的知识说一说:

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如果学生说的不全或不对,教师要及时补充和纠正)

4、师问:

食物中真的有这些营养素吗?

(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二、计划与组织

1、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食物:

各种蔬菜和水果、馒头、饼干、花生、鸡蛋、肉等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准备研究教师展示的哪些食物?

打算怎样研究?

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交流)

3、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提出几点要求:

希望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卡”上,看看在最短的时间内,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三、事实与证据

1、教师让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到“食物超市”(材料区)选择想要研究的食物。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边巡视边发放“小科学家记录卡”,并做实验提示打在大屏幕上,供学生参考。

实验小提示

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

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

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气味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比如:

酒精灯的使用不正确等)

四、表达与交流

1、教师示意实验的时间到,学生们把实验物品摆放整齐。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及时纠正或补充实验结论)

3、各小组汇报完后,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实验做的很认真,也很成功。

通过看、闻、尝等很多方法发现:

在纸上挤压花生米和肥肉时,会留下油渍,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脂肪;

在馒头和饼干上滴上2-3滴碘酒后,它们变成了蓝色,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

蛋清和瘦肉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味道,说明它们里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质。

除了这几种营养素外,食物中还含有矿物质、纤维素和维生素,关于这几种营养素的检验我们以后将继续学习。

五、总结评论

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

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2、教师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表现的不错,希望你们今后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讲究营养卫生,保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最好资本。

最后,让我们唱着一首动听的《健康歌》结束今天的课题吧!

3、饮食与健康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密切联系,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健康。

2、通过调查活动,搜集资料,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资料、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3、通过学生在收集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培养团体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4、通过对饮食与健康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节约粮食,不浪费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日常饮食注意科学、合理地搭配。

2、学会科学搭配自己的饮食。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外收集、整理饮食与健康方面资料制作小报或资料卡。

2、向父母、老师或身边的厨师、保健医生了解各种菜谱中的营养搭配技巧,设计一个一日三餐的食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

同学们,前几天,老师碰到一件令人难过的事,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个学生上体育课的时候,上到半节课,不知何故突然奇怪的晕倒了,你们猜猜他为什么会突然晕倒呢?

学生纷纷发言,最后一致认为他突然晕倒原因主要有二个。

一是缺乏锻炼,二是营养不良,教师趁机提出饮食与健康的话题,并板书课题:

二、提出活动主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了解哪些饮食与健康的知识呢?

或者你最想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教师要边出示活动主题分类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确定活动主题。

我们的问题,形成活动主题。

如:

(1)、哪些食物在一起搭配好?

(2)、怎样设计菜谱?

(3)、饮食对健康有怎样的影响?

(4)、不良的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5)、儿童不吃早餐的危害?

三、自选主题,组成活动小组

活动主题出来了,下面请你们从中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题目进行研究吧!

在教师的组织下形成不同主题的研究小组,接着每个小组取一个有创意的名字,要求是符合自己研究的主题。

四、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1)教师下发小组活动方案,小组开始制订方案

小组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你们想知道什么?

) 

活动方式(你们想如何去做?

小组分工:

(根据个人特长,安排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

 

负 

责:

小组成员:

要 

求:

时间安排(完成课题时间):

活动预期成果(你们想以什么形式来表达自己取得的成果) 

可能会碰到的困难:

(2)小组写方案 

教师巡视指导

五、小组方案汇报交流

教师提出交流要求,小组代表上来交流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其余的小组要边听边对交流的小组作出评价,评价的内容有语言表达,行为举止和方案的可操作性。

六、活动小结

教师作总结,挑选出较好的方案作为示范,让学生下课后继续修改完善,并强调学生准备怎样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二单元:

水里有什么

单元分析:

本单元由《水变咸了》、《怎样加快溶解》、《做一杯饮料》、《水里有什么》四课组成。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以“水的溶解”为主线串联为一体。

《水变咸了》、《怎样加快溶解》主要是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特性以及加快溶解的方法,重点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

《做一杯饮料》、《水里有什么》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逐步深化探究,了解到水不仅能溶解固体,还能溶解液体、气体物质,进而拓展到水的净化等方面的探究。

本单元在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借助生活经验,研究生活现象,应用于生活实践,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的多种资源进行学习,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摆脱了书本的束缚,使科学探究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丰富了学习经历,有利于学生学科学、用科学习惯的养成。

4课时

4、水变咸了

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

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

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观察材料,科学猜想

1、(出示白开水和食盐)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杯白开水和一汤匙食盐,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食盐是白色颗粒状的固体,而白开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假如把食盐放入白开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盐会不见了,水会变咸了,水位上升等)。

(板书:

水变咸了)

二、初步验证,产生问题

1、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猜想,想不想亲自做一做,验证我们的说法?

(各小组学生亲自做实验,调制并品尝盐水,发现猜想正确,教师予以表扬,并板书:

食盐——>

不见了)。

2、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如“食盐是怎样到水里的?

”、“还有哪些物体放到水中,也像食盐一样看不见了?

”、“食盐不见了与什么有关系?

”、“怎样看到一种物体到水里的过程?

”等问题)。

3、大家的问题真有趣,讨论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好不好?

4、通过小组讨论,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出白糖、味精到水中也不见了,教师板书:

白糖、味精。

学生可以提出观察深颜色的物体在水中的变化)。

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出示高锰酸钾)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种叫做高锰酸钾的药品,请看它与食盐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出它是一种紫红色的固体粉末状颗粒)。

2、下面,我们观察把它放入水中后发生了哪些现象?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为:

高锰酸钾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烧杯中的水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在杯子底部没有沉下的高锰酸钾。

3、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由回答,如认为“高锰酸钾是均匀分散到水中的”“食盐、白糖、洗衣粉也是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等等。

4、小结:

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一样,放入水中后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溶解。

(教师板书:

高锰酸钾——>溶解)让我们再看一下这个溶解过程(课件出示高锰酸钾分子由大变小,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

四、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1、刚才,我们研究了高锰酸钾等物体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研究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问题,如“还有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

是不是所有物体都能溶解到水中?

小苏打、面粉、肥皂、石灰会不会在水中溶解?

”)

2、问题提出来了,那你们想怎样研究?

(学生回答,可以亲自做实验。

3、下面,老师给大家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看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哪些物体不能溶解到水中,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各小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五、汇报交流,深度探究

1、我发现大家的研究热情很高,肯定有很多发现,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可以回答出:

小苏打、洗衣粉、肥皂等溶解于水,石灰、粉笔末、石子、黏土等材料不溶解于水。

再如:

“发现有的材料溶于水,有的材料不溶于水。

”、“水有溶解别的物质的性质。

”、“石灰放入水中会沉淀到烧杯底部,它不能均匀分散到水中,可见石灰不溶于水”等。

老师引导学生多方面汇报实验发现,并用鼓励性语言予以评价。

教师板书:

石灰、粉笔末、石子、黏土——>不溶解)

2、在研究中,大家还有没有重大发现,让我们分享一下?

(学生可能发现“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可能会出现沉淀现象”、“使用玻璃棒搅拌会加快溶解”。

此时,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会怎样?

”、“怎样加快溶解”让学生深度探究。

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回各小组指导,学生将食盐不断放入,发现开始时食盐溶解了,后来食盐沉淀了,通过讨论可以得出: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由此可以想到“有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也是有限度的”。

针对“怎样加快溶解”,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桌上的烧杯、温水、冷水、玻璃棒、肥皂、糖块、小锤等材料自主设计三种有对比度的实验,得出用玻璃棒搅拌、用温度高的水做实验、将可溶解的物质颗粒变小都可以加快溶解。

六、课堂评价,问题结课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谁来评价一下,小组同学及老师的表现?

你们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5、怎样加快溶解

1、让学生在探索“怎样加快溶解”的过程中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2、引导学生在“哪一块食盐溶解得快”的活动中,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并认识影响物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几个因素。

3、引导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大胆设想,精心设计,并能控制实验条件,用对比法的原理进行科学的验证过程。

经历利用对比的方法验证肥皂溶解速度变化的探究过程。

明确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