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汉英语言对比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6066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汉英语言对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一章 汉英语言对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一章 汉英语言对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一章 汉英语言对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一章 汉英语言对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汉英语言对比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一章 汉英语言对比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汉英语言对比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 汉英语言对比Word文档格式.docx

”他的这一观点与德国作家歌德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

异之于我,可作一明镜,从异中更清楚地照清自身。

在这个意义上,与异语文化的接触,有助于认识母语与母语文化的不足。

看清了自身的不足,便有可能从异语异文化中去摄取营养,弥补自身,丰富自身。

在艰难的翻译中,纪德亲历了种种障碍,他结合翻译中的具体例证,作了某种意义上的剖析与归纳,其中几条颇具启发性。

  首先是词语层面的对等问题。

他指出:

“几乎总发生这种情况:

即使当一个词指的是精确物体,而且在另一种语言中也有精确的对应词,但它是一种联想与模糊回忆的光环,一种谐波,它在另一种语言中是不一样的,译文中是无法保留的。

”纪德这儿谈及的,是文学翻译中一个十分微妙而棘手的难题。

从指称意义上看,甲乙两种语言中的词可以是相对应的,但问题是该词在不同语言中却有可能给人以不同的联想,或具有相当微妙的内涵意义。

这样在翻译中便有可能给译者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寻求指称意义上的对应,还是联想意义上的融合?

从英语到法语,特别是善于运用词语制造丰富联想意义的莎士比亚,给纪德造成的困难,便不仅仅是语言表达层面的取舍,而是文化意义的移植。

  其次是面对莎士比亚戏剧文本中出现的多义性或意义含糊的情况,纪德又遭遇到了两难的选择。

从翻译的根本任务来看,“译意”,为翻译的第一要义,而理解是译意的基础。

但问题是,“莎士比亚有无数段落几乎无法理解,或者具有二、三、四种可能的解释,有时明显地相互矛盾,对此评论家议论纷纷。

有时甚至存在好几种文本,出版商在取舍时犹豫不定,人们有权怀疑最通常接受的文本也许是错误的。

”面对这种情况,纪德认为译者无疑要对如下的问题作出选择性的回答:

在原文多种的含意中,“该选择哪一种?

最合理的?

最有诗意的?

还是最富联想的?

抑或,在译文中保持含糊性,甚至无法理解性?

”纪德给自己或给译者提出的这些问题,是值得每一个文学翻译家去认真思考的。

多义可以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而意义的含混则有可能给读者开拓广泛的想像空间。

文学文本的多义性和意义含混性问题,是文学理论研究者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译者所应该细加对待的。

面对多义的文本,首先要求译者能真正深刻地领悟到原文本的意义和原作者的意图,这是基础的基础,因为只有全面理解了,才有可能从整体的效果出发,经过全局地衡量,作出不可避免的取舍。

  纪德面临莎士比亚给他造成的种种障碍和给他出的道道难题,没有像伏尔泰、夏多布里昂等前辈那样对莎士比亚的“趣味”或文风加以责难,而是从译者的角度,在语言与文化接触与交流的层面,对种种障碍与困难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在他看来,“如果说每个译本不可避免地都多多少少背叛了莎士比亚,但至少不是以同一种方式。

每种译文都有其特殊功效,只有当它们聚合起来才能重现莎士比亚天才的绚丽光彩”。

经过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法国人在与莎士比亚的遭遇、相识与种种冲突中,最终看到了莎士比亚天才的绚丽光彩,而翻译在其间起到的作用,是谁也不能否认的。

——许钧,《“遭遇”莎士比亚》

 

第一节汉英词汇对比

一、词汇语义对比

汉语和英语都有丰富的词汇。

汉英大量的对应词语是汉英翻译的语言基础。

两种语言中存在许多不相对应的词语,主要表现为词语的空缺和词义的差别。

例如:

(1)

(2)

车-vehicle,car,truck,lorry,cart,bus,taxi

穿,戴-wear

船-vessel,boat,ship,ferry,canoe

臂,膊-arm

门-door,gate,entrance

姑,婶,姨-aunt

酒-wine,liquor,spirit,beer,rum,gin,alcohol

姐,妹-sister

人-man,woman,person

表兄弟,表姐妹-cousin

上列左右两端词语不完全对应,不对应现象给汉英翻译造成一定的可译度障碍,需要进行适当的翻译处理,例如:

舅舅从桌上把花瓶拿去了。

Mother’sbrotherhastakenthevaseawayfromthetable.

二、词汇的语法对比

汉语的词类大约有十类,实词类有:

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数词和量词,虚词类有:

连词、介词、助词、叹词等。

英语也有十大类词,实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数词、代词,虚词类包括介词、连词、冠词、感叹词。

1、两种语言词类划分的异同显而易见:

(1)英语的冠词和汉语的量词分别为各自所独有,而没有直接对应。

(2)汉英中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大实词类基本对应,虚词中的介词、连词也基本对应。

(3)汉语的助词是个特殊的词类,它包括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气助词等,英语虽无此类助词,但其动词的时态与体式,句式的陈述与疑问,词语之间的修饰关系都分别与汉语的助词的功能相对应。

(4)英语的副词较复杂,只有一小部分能与汉语的副词相当(程度、疑问、时间、范围、连接副词等)。

汉语中也没有英语的关系(代、副)词,但关系词在词义上相当于名词,所以汉语的名词、代词有时译成英语的关系词。

(5)汉语名词中的方位名词在语义上与英语的介词有共通之处。

2、从数量上比较,汉英词类有如下不同特点:

(1)汉英语言中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作为开放性词类在词汇中各占较大比重。

(2)副词在汉语中数量相对较少。

英语中副词为实义词,概因英语中很大一部分副词由形容词派生而来,数量众多。

(3)介词与连词,英语多汉语少。

连词也基本如此。

3、从词类使用频率分析,汉语多用动词,英语多用名词。

汉语的动词在使用频率上远远高于英语,因为英语动词的使用要受限制,一句话只要一个动词谓语,而汉语的动词无此限制。

英语中代词、介词、连词的使用频率比汉语高。

英语数词的使用不如汉语多,因为汉语的成语及缩略语依靠数词(词素)构成。

汉语的量词同英语的冠词一样,附属于各自的名词,使用频率也同名词.

补充练习

给出下列词语相应的英文

1、贵贱2、买卖3、宽窄4、深浅5、开关6、肥瘦7、咸淡8、呼吸9、厚薄10、回去

三、汉英词类划分的理据比较及对汉英翻译的意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主要依据词义,即词义的实与虚、动与静、具体与抽象等。

英语的词类依据是语法,词类与句子成分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理据的不同造成汉英词类的名同实异,从翻译理论上说,这就是词语“转类法”这一翻译技巧的语言理据。

从翻译角度归纳如下:

(一)由于汉英词汇意义存在不对应现象,翻译时应通过各种手段对靶语(英语)的词义加以补充或限定,技巧上表现为词语的增减、阐释、借用、音译等。

如:

1、我进去看了,只记得门警是瑞士兵士,穿着黄色制服,别的没有印象了。

Iwenttheretohavealook.AllIremembernowisthattheguardsattheentrancewereSwisssoldiersinyellowuniforms.

汉语为加强语气,对于一件事,往往从一个方面说了之后,还要从另一个方面说一说。

英语则不然,前面有了AllIremembernowis...,后面如果再说andIdon'

trememberanythingelse,就显多余。

“方面”、“方式”、“问题”、“情况”之类的范畴词,在汉语句子里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但很有用,可以使句子流畅。

汉译英时,范畴词可以不译,英译汉时,可以酌情使用。

2.中国有13亿多人口,陆地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Chinahasapopulationofmorethan1.3billion,anditslandnaturalresourcespercapitaarelowerthantheworld’saverage.

此处“水平”未译。

(二)由于词汇使用频率的不对应,翻译时不能拘泥于字面的对应,而应以整体意义为重,灵活变通。

技巧:

某些词汇手段表达的意义,可以用另外的词汇来表达,甚至使用非词汇手段达到目的。

如:

1、前门驱虎,后门进狼。

Fendoffonedangeronlytofallpreytoanother.

译文中不见了“前门”、“后门”、“虎”和“狼”。

2、汉语表示疑问句用语气助词“吗”,英语则使用词序倒装。

3、汉语用时态助词表时间,英语里用动词变化表时态。

4、汉语用词汇手段,英语用语法手段。

(三)由于词类的性质不同,词类的转换便成了汉英翻译中经常使用的技巧。

常见的有:

1、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之间的互相转换。

2、名词向代词的转换。

3、动词向介词的转换。

词类转换法的采用可以使译文多样化。

1、代词的使用,在英语和汉语里有很大的不同。

总的来说,英语代词用得多,汉语代词用得少。

因此,英译汉时,有些代词可以不译。

汉译英时则要在适当的地方增加代词,特别是物主代词。

有时要用代词避免重复,才符合英语的说法。

(1)朱德想起自己的年龄,他已三十六岁....

ChuTehrememberedhisage.Hewasthirty-six...

(2)英语有时在句子里先出代词,然后再出它所指的人或物。

汉语一般总是先出实词,然后才用代词。

朱德顾不得拉过的椅子,端端正正地站在这个比他年轻十几岁的青年面前,用平衡的语调说明自己的身份......

Ignoringthechairofferedhim,ChuTehstoodsquarelybeforethisyouthmorethentenyearshisjuniorandinalevelvoicetoldhimwhohewas......

2、形容词与副词在英语里是两个非常活跃的词类。

其词义往往随前后搭配而变化,其用法也特别灵活。

若与汉语相比较,则会发现有时与汉语是一致的,有时则有很大的差距。

这两个词类有些共同的特点,而且翻译时往往可以互相转换。

周恩来举止优雅,待人体贴......

Chouwasanelegantandthoughtfulman......

3、她满意地走了。

Shewentawaywithsatisfaction.

Shewentawaysatisfied.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运动”一词的翻译:

1.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

2.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3.篮球是一项竞技性运动。

4.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5.这种策略太像一场选举运动了。

6.由于这次抵抗运动的成功,帕克斯成为闻名于世的“民权运动之母”。

7.他们正在开展大规模植树运动。

8.约翰·

布朗领导了一场反奴隶制的正义运动。

第二节汉英句子对比

一、语义型句子和语法型句子

汉语句子为语义型或意合型,英语句子为语法型或形合型。

换言之,汉语句子的根据在语义,英语句子的根据在语法。

比较下例原言语及译文中的标点使用: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一位姑娘,(。

)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

)瓜子脸儿,白净面皮,(。

)相貌不过中人之姿,(。

)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

Amidstthefeverishbustling,thereappearedonthestageagirlabouteighteenornineteenyearsold,dressedupjustliketheformer.Herfacewasshapedlikemelon-seed.Herbeautywasabovetheaveragewoman-charmingbutnotcoquettish,andaclarityofcomplexionbutnotcoldness.

汉语中无主语句和无动词句较多,英语句子主语和动词则不可或缺。

即使充当句子主语或谓词并无实际意义,也须加上这个词以满足语法形式的要求。

1、看样子要变天了。

Itseemstheweatherischanging.

2、不行!

Itwon'

tdo!

下面是一些比较典型的汉语单句,比较其英译文并找出汉英对应的句式来:

1、鲁迅是绍兴人。

[主语+动词谓语]

LuXunwasfromShaoxing.[SVC]

2、这个姑娘很漂亮。

[主语+形容词谓语]

Thatgirlisverypretty.[SVC]

3、他打破了杯子。

[主语+谓语+宾语]

Hebroketheglass.[SVO]

4、天上挂着一轮明月。

[主语(处所)+谓语+宾语(存现句)]

Abrightroundmoonhangsinthesky.[SVA]

二、“话题-说明”结构与“主语-谓语”结构

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口语语法》(1986)一书中指出:

“在汉语里把主语、谓语当作话题和说明来看待,比较合适。

”。

汉语句子的“话题”与“说明”是从句子顺序上说的。

“话题”是说话人想要说明的对象,总是放在句子开头处。

如果语言环境或上下文能暗示话题,也可能省略不提。

“说明”部分位于话题之后,对话题进行说明、解释或质疑。

请分析下例中“话题-说明”部分是如何转化为英语“主语-谓语”结构的:

有个叫毛满珠的哑巴姑娘,翻过几重山来找王斌,痛苦地做着各种手势,要求得到帮助。

TherewasadumbgirlcalledMaoManzhu,whotraveledoverrangesofmountainstocometoWangBin.Withvariouspainfulgestures,shebeggedforWang'

shelp.

三、“板块”式结构与“多枝共干”结构

由于汉语的“意合”特点,有些汉语句子的内部成分常常一一罗列,呈现并排式结构,外形上没主从之分,层面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标记。

有人形象地把这种句子称为“板块”式结构,也有人称为“竹节”式结构。

英语句子的“主谓结构”为句子主干,其它成分则通过各种连带附加关系附着在这条主干上,犹如树枝与树干的关系。

人们把英语句子的这种结构称作“多枝共干”型。

在下面的译例中,原文小句的并列关系,到英文里变成了主从关系或偏正关系:

他们进行挑衅活动,制造紧张局势,必须马上停止。

Theymuststopalltheirprovocationsatonce,whichcreatetensions.

下面的句子在翻译时需要在英文句中增加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使原文隐含的语义关系显现出来。

试译:

1、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2、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四、“左分支”结构与“右分支”结构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基本上是首先考虑事物的环境和外围因素,然后考虑具体事物或中心事件。

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正相反,首先考虑中心事物,然后才加上外围因素。

如图所示: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表现到句子结构上,就是汉语中的定语总放在谓语或句子主体前边,形成“左分支”结构,整体上显得头大尾小,有人将其比作“狮子头”形状。

村东头的王大妈来了,受坏人欺骗的村民们也来了。

TherecameAuntWangwhodweltattheeasternendofthevillage,andalsocamethevillagerswhohadbeendeceivedbythescoundrel.

英语句式正相反。

英语的定语成分除单词外,多数都置于中心词之后。

多数英语状语的正常位置也是置于主干成分之后,由此形成了英语的右分支结构,句子多为前短后长,有人将其形容为“孔雀尾”。

去年他为了完成一个项目在实验室用计算机努力地干了十个月。

Heworkedhardwithacomputerinthelabfortenmonthsinordertocompleteaprojectlastyear.

按照要求将下列句子译成英文:

1、照他看来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用插入语)

2、白求恩大夫刚到时虽然很累,但他立即便开始工作。

(用关系从句)

3、中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用倒装句)

4、他尽管视力不好,但反应敏捷、判断准确。

(用简单句)

5、这位部长在报道中说教育投资没有达到要求。

(用被动式)

6、做伟大事业的人,做事与其说是靠一阵子努力,毋宁说是靠坚持不懈的苦干。

(notsomuch)

7、若不是你相助,他就失败了。

(butnot)

8、那位年青女小提琴手使所有的竞争者相形见绌。

(outshine)

第三节汉英语体风格对比

语体一般可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

口头语体包括谈话语体和演说语体;

书面语体又分为四类:

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和文艺语体。

语言的风格可分为语言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

不论是语体还是风格,都是从语音、词汇、语法上体现出来的。

一、汉英语体风格在词汇上的表现

不同语体风格的词语在使用组合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待点。

有些词语经常在某一语体中使用,而不在其它语体中使用,这些词语也就带上了某种语体的待殊色彩。

词语的语体色彩在同义词中特别明显。

词语的语体色彩与词语的成分和来源有一定的联系。

汉语是词汇丰富的语言之一,有不少文言词,也吸收了不少外来词语。

汉语语体基本分为文白两大块,相当于书面与口头、正式与非正式的语体。

还有众多的方言土语,也给汉语语体增添了变化。

方言词带有口头语体的色彩,外来词和古词语带有书面语体的色彩。

例如,汉语表达“die”的概念除了“死”之外,还有“卒”、“殁”、“归西”、“登腿儿”等。

英语中具有语体色彩的同义词语有三类;

一类是英语本族词(nativewords),一类是外来词(1oanwords:

拉丁语、法语、希腊语等),另有一类为习语同义词(synonymousidioms)。

源于拉丁语、希腊语和法语的词语往往比本族词更为正式,多用于科技、学术、事务性文体中,具有书面特征;

习语则显得生动活泼,具有口语特点。

如英语表达“死”的词语除“die”之外,还可用“tocease”、“topassaway”、“tokickthebucket”等。

语体要素一般在整个语篇上表现,翻译时不必在字面上一一对应。

只要某一种语体要素的总量在原文和译文中都占相当比例,就可以使原文的语体风格在译文中得到体现。

二、语体风格在句法上的表现

汉语句式复杂多样,从结构上分为单句和复句,从其它方面可分为主谓句、无主句、流水句、连动句、主题句等,也可分为散句如长、短句,整句如对偶句、排比句、顶真句、回环句等。

英语句子从结构上分为简单句(simplesentence)、并列句(compoundsentence)与复合句(complexsentence),从长度上分为长句与短句,从修辞角度分为松散句(loosesentence)、平衡句(balancedsentence)、圆周句(periodicsentence)、完整句(completesentence)和片语句(sentencefragment),从主谓先后上分为正装句与倒装句。

翻译中应把握两种语言各自在文体和句式对应上的不同特点,英译时不拘泥于汉语原文句式,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语体恰当的英语句型。

三、篇章语体对比

汉英书面文章都可分为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和文艺语体四类。

(一)事务语体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之间相互处理事务的一种语体,它包括公文文件、规章制度、日常应用文三大类。

如通知、公告、调查报告、法规、条例、注意事项,书信、条据、使用说明等。

事务语体在语言上的特点有:

第一,有固定的程式,如中英文信件都各有其固定格式;

第二,有一套固定的习惯用语。

如中文信中称谓很少用“亲爱的’’字眼,但英文中不论对方是谁一律冠以“Dear…”。

中文里的某些习惯用语还保留了一些古语成分、如“此致”、“兹”等;

英文也有自己的一套语言模式。

第三,事务语体用词明晰准确,避免发生歧义和误解,句式周密、严谨、简练。

甲方和乙方本着友好合作的精神签订本合同,根据合同,甲方聘请乙方为外籍工作人员,合同条款如下:

(合同)

ThiscontractismadeinaspiritoffriendlycooperationbyandbetweenPartyAandPartyB,wherebyPartyAshallinvitePartyBforserviceasforeignstaf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