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江苏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江苏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江苏版Word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7题
指名板演,集体评议。
近似数用什么符号连接?
第8题
指名板演,集体评议
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独立做题再进行有效交流。
7~8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近似数的含义,增强对近似数的感
受,发展数感。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进一步整理所学知识,形成相应知识网络。
第十一单元 用计算器计算
课题一用计算器计算
教科书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2、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实物投影仪CAI课件学生自带计算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电脑出示照片,了解计算器在生活中的运用。
2、揭示课题
二、尝试使用,探索交流
1.认识计算器。
(1)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题目:
向小组同学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如怎样开机、关机)
你们小组的计算器有哪些相同点和哪些不同点?
(2)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常用的计算器有很多种,它们一般都是由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组成的。
(通过几个小组的介绍,使学生明确计算器常用按键的作用)
2.尝试使用。
(1)学习例题
出示书上例题:
38+2730×
18
要求:
现独立计算,再在纸上验算,看用计算器算得是否正确。
(2)学习两步计算式题
380+192+43816÷
68×
27
提问:
这两题的运算顺序相同吗?
让学生独立计算,全班订正得数
讨论:
你认为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
应注意什么问题?
3.教学“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做题,记下得数,共同订正。
三、设计游戏,熟练使用
1,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做”想想做做”第1,2题.
独立做题,课件显示得数,共同订正.
2,游戏.
(1)说明游戏规则:
在1到9之间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想在心里,把这个数字在计算器上按9次.如:
我喜欢2,就在计算器上按9个2.然后用这个九位数除以.你只要告诉我结果是多少,我就可以猜出你喜欢的数字是几2
(2)学生算,老师猜.
(3)学生猜,谁会猜了就到上面来,你请同学报结果,再来猜.
(4)揭示规律:
发现规律了吗?
(5)小结:
刚才的游戏好玩?
要是没有计算器,这个游戏还能玩得这么顺利吗?
计算器的用途可大了,除了今天课上学到的一点,还有好多.课上和老师同学一起学,课后怎么学呢?
你有办法吗?
3.探索规律.
出示×
.(课件出示)你有办法算出结果吗?
试试看.
(1)学生算.
(2)汇报结果,教师提出质疑:
一道题应该只有一个正确的结果呀,怎么计算器会显示的不一样呢?
然后教师说明错误的原因.
(3)讨论:
能不能想办法找出结果呢?
(小组商量)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探索这题的结果.先计算这题的结果,找一找有什么规律,再直接填出最后一题横线的数.
1×
1=
11×
11=
111×
111=
1111×
1111=
11111×
11111=
………………
×
=
(4)交流: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最后一题的结果是多少?
四、追根溯源,了解历史.
计算器就是人们为了计算方便而发明的一种计算工具.它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几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算盘,现在人们普遍使用计算器.它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能进行复杂的计算.
五.整体回顾,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还有那些困惑?
计算器是学生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在这个环节中,通过简单交流的方式勾起学生的回忆。
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强烈愿望。
有趣的游戏既熟练了学生对计算器的操作使用,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到计算器在学习生活中的用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学法的交流,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计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
先出示×
让学生在运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形成矛盾的冲突,引起他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激发探索欲望,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办法,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来探索结果.这样安排着眼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图文声话结合的计算工具发展史介绍,形象生动,既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又激发起学生对计算器甚至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的探索兴趣.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你知道吗”,并让学生操作,了解计算器上其它的功能键,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计算器功能和使用计算器的兴趣。
课题二 用计算器计算
教科书第页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解它的基本功能,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2、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使用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1、学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2、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实物投影仪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
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324+418165×
182
816÷
68784+ 343×
725÷
175
(1)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练习.
(2)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操作方法.
提问:
第5,6两题为什么可以连续按键计算?
2.揭示这节课学习内容:
继续学习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2)按运算顺序操作
1提问:
这道题含有哪两则运算?
运算顺序是什么?
能不能像做上面两道题那样从左往右连续按键计算呢?
想一想该怎样操作呢?
2小组讨论怎样操作
3指名汇报操作方法
4师生共同总结操作方法。
(3)用科学计算器按书写顺序操作。
1有些科学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可以根据算式的书写的顺序直接按键。
(括号也可以直接输入)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器上有没有括号键(,)
3如果一些学生使用的是科学计算器,就把学生重新分组,使每组至少有一个科学计算器,然后在小组内尝试操作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引导学生思考:
这两道题各含有哪两则运算?
你能具体的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吗?
你认为这两题可不可以连续按键操作?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3)集体订正。
3.总结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的方法。
思考:
用一般计算器计算例题和试一试的两道题,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
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应该怎样操作?
现在小组内讨论,再在班内交流。
三.组织练习,运用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练习
(2)集体订正
(3)思考:
哪几题你是连续按键计算的?
第3行的两道题能不能连续按键计算?
如果连续按键,说一说你的运算顺序.并说一说这样运算的根据.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分组练习,求出平均身高.
(2)在学生求出平均身高.后,引导学生讨论:
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如果有必要,可以借助计算器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思考:
“142857”这个数,有什么有趣的特点?
(2)学生分组计算。
(3)分组讨论:
观察各题你有什么发现?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独立练习
(3)思考:
做这道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5.组织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1)让学生自己阅读
(2)思考: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使用改错键进行一次操作吗?
(3)布置学生课后查阅资料。
探索其他键的功能。
四.课堂总结,个人评价
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怎样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新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
学生通过尝试计算,经历了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的全过程,再通过例题和“试一试”的题目计算方法的比较,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并掌握了计算两步式题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获得有趣的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计算结果,探索并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体验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索的成功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你知道吗”,并让学生尝试操作,了解计算器上的其他功能键,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计算器功能和使用计算器的兴趣。
课题三 练习十综合练习
教科书第页.
1、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2、借助计算器计算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简单数表中有关数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物投影仪
一、谈话引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做练习十第1题.
组织学生开展竞赛,使学生在会算,算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使用计算器的熟练程度.
三、做练习十第2题.
学生独立做题,校对.
四、做练习十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观察发现各组题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按规律接着编题,并直接写出答案.
(3)组织学生交流,说说编题时的思考过程.
五、做练习十第4题.
(1)组织学生阅读题目.
(2)在弄清题意及发票的数量后,用计算器计算,并作出判断.
(3)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依据.
六、做练习十第5题.
(1)学生试找找方框中9个数与方框正中间的15有什么关系?
(2)学生随意框出9个数,计算它们的和,并比较与中间那个数的关系,从中发现规律.
(3)他们运用规律研究框下面的一个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
课题四 一亿有多大
教科书:
第页
1、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教师准备天平,卷尺,秒表,100粒大米
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出示)大家认识它吗?
(指名回答)
大家都会写一亿,但是一亿到底有多大呐?
想了
解吗?
那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一亿有多大”(将课题补充完整)
一.实践操作
1.数一数
(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出一些练习簿,合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的数,数到100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即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间,组长记录下来,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数100本练习簿大约所用的时间。
(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如果这样的速度,我们数一亿本练习簿要用多少秒呢?
出示书本上的表格,(学生可以把90秒900秒改为全班认同的其他秒数),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推算,并把推算结果填入表格。
(3)小组反馈,指名读最后的得数。
(4)进一步探究问题
9千万秒(或学生推算出的其他秒数),这段时间长不长?
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
(年)怎样把9千万秒换算成年?
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后看书上的算式。
(5)小组合作,借助计算器计算出结果。
看了这个计算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2.排一排
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从时间上感受了一亿的大小,大家还想不想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来感受一下一亿的大小呢!
(1)实际测量长度。
请10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行,师生共同测量长度,(可能会出现测量的结果不是整米数,取整米数的近似数来表示)
(2)列表进行推算
照这样计算,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
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测量的数据列个表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
(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
指名读出推算的长度.
:
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但究竟有多长.还可能感受不深,地球赤道全长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
用计算器算一算.
指名说一说计算结果.
看了这个数据,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
3.称一称.
通过数一数,排一排,我们感受到一亿的大小,老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个工具,(出示天平)大家猜猜我能用这个天平做什么呢?
(学生对天平已有认识,所以能够想到“称”)那下面我们就用称一称的方式再来感受下一亿的大小.
(1)实际称一称.
出示100粒大米,在天平上称一称,称出100粒大米的克数.
(2)列表进行推算,解决两个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
13亿人为什么乘13,而不是乘13亿?
(让学生明确表示推算出的是1亿粒大米的重量,13亿粒米,就是13个1亿粒米,所以只能用1亿粒米的重量乘13).
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第一个问题.
2解决第二个问题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交流反馈.
看了这两个计算结果,你想说什么呢?
(在这里不仅让学生说一说一亿的大小,同时要让学生说说应该节约粮食)
三.全课总结
通过我们以上的实践活动,现在你对“一亿到底有多大”有认识了吗?
你能来给我们大家描述“一亿有多大”吗?
教学伊始,让学生认一认“一亿”,在学生会读会写的基础上,对他们提出一个新的要求,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入下面的实践活动中
由于学生对数100练习簿所用的时间,一般没有直接的体验,这里组织学生实际数一数,看看大约用多少秒,以让学生对这段时间的长短有所感受。
通过列表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有序地进行思考,以正确推算数一亿本所用的时间。
接着运用计算器把以“秒”为单位的时间逐步换算成用“年”为单位的时间。
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看了计算结果的感受。
学生会从时间的漫长上来体会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
在“排一排”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测量首先感受到10个人站成一排的长度,接着用他们所测得的数据,通过填写表格的形式,有序地推算出一亿个小朋友排成一行得到的长度,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来推算出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借助这遥远的路程体会到一亿的实际大小。
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带来天平干什么,再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第一个问题,采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思考,以培养他们仔细读题分析的习惯。
通过计算后得到的结果,让学生感受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同时学生会再次感受1亿的数值是多么巨大。
第十二单元整理与复习
课题一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教科书P109第1-4题。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除法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
2、通过练习、比较,帮助学生回顾、整理笔算除法的方法,并通过多种试商情况的对比,进一步提高学生试商的能力,巩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笔算;
3、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简单的估计策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口算卡片、小黑板等
一、整体感受。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集体交流(关注学生填写的表格)
学生小组交流,互相提示
汇报交流情况
本环节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进行回顾与整理,可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忆并互相交流本学期学习内容,然后进行反思与总结,进行自我评价。
二、口算练习。
卡片出示
80÷
20150÷
5015×
62×
45
14+86630÷
70300÷
6013×
4
480÷
8036÷
216×
3770-70
600+40550÷
570÷
551+49
开火车口算
选择几题说出思考过程
虽然口算不是本课的重点,但是也要对相应的口算方法进行复习。
三、笔算练习
1、第1题:
第一组
出示题目:
162÷
30162÷
34162÷
38
(1)指名板演(巡视)
其余学生独立计算
(2)仔细观察这三道题,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交流结果:
商都是一位数;
被除数相同,除数不同;
1、3两题
本环节设计时重点突出对不同情况的比较,引导学生交流除法笔算和试商的方法,着重提高学生的
不要调商,第2题需要调商。
(3)“34”、“38”分别看成多少试商的?
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调商”?
学生交流后小结:
“34”看成“30”“38”看成“40”;
初商偏大或偏小时,需要调商。
2、第1题:
第二组
出示题:
990÷
60990÷
62990÷
66
(1)指名板演(巡视,个别提示)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计算结果(商都是两位数)
(与第一组相同情况)
(2)引导比较这一组题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什么情况下商是一位数,什么情况下商是两位数?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是怎样计算的?
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商就是一位数;
反之,就是两位数。
4、第2题
出示:
83÷
18604÷
21
教师指名板演(要求演算)分析验算方法、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验算过程并检查订正。
试商能力。
在交流中要突出怎样试商快,怎样才能少出错。
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验算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四、解决问题。
第3题
集体分析第1小题
“平均每只蚌产珍珠多少颗?
”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式、结果:
432÷
12=36(颗)
“照这样计算”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
照这样计算就是照“12只蚌产432颗珍珠”计算。
每72颗珍珠串成一条项链,你估计432颗可以串多少条?
(930颗呢?
学生独立估算,交流估算方法、过程。
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进行实际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注意估算的应用。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这些知识的存在与灵活应用。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主要复习了什么内容?
教师可根据反馈信息进行针对性的有效复习。
课题二混合运算、运算律、简便计算等
教科书P第5-11题。
1、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提高学生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能力。
2、进一步巩固四则混合运算、正确计算以及解答相关的应用题。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增强灵活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以及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意识。
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正确进行四则运算,能进行适当的简算
投影等
一、复习混合运算
1、出示第5题习题735÷
15×
6800-600÷
20
(704+258)÷
3718×
(537-488)
教师提问各题的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按什么顺序计算?
有括号的呢?
学生互相交流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互相交流过程与结果。
2、练习:
根据运算顺序列综合算式
184-25=5959×
11=649
2560÷
8=70160-70=90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①(84-25)×
3160-560÷
8=90
4指名说思考过程
同桌互相说过程
本环节复习时重点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可先帮助学生系统整理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按顺序进行练习,使学生能依照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强调做题之前先审题,确定正确的运算顺序,以保证解题的正确率。
二、复习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1、复习:
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定律?
同桌互相提示、回忆、互相交流
加法交换律(含义、举例说明)
加法结合律(含义、举例说明)
乘法交换律(含义、举例说明)
乘法结合律(含义、举例说明)
这些运算定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出示四个运算律字母式子
a+b=b+a(a+b)+c=a+(b+c)
a×
b=b×
a(a×
b)×
c=a×
(b×
c)
教师依次提问每个式子表示的含义
2、出示第7题38+175+6235×
13×
4329-186-14
720÷
16÷
5630÷
42
学生初步分析、思考可否简算,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运用的运算律或性质
检查订正
本环节要让学生清楚每一种运算律的具体含义,并注意引导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应用运算律或其他规律,选择简便算法。
二、解决问题。
1、出示第8题。
教师指名读题,分析题意。
能够列综合算式计算吗?
学生独立解题(尽量综合算式)
交流解法(可用乘法结合律计算)
2、出示第9题。
教师要求分析题意,并列表整理信息
学生独立列表整理信息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学生交流列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