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美经济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中国应对之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5537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欧美经济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中国应对之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论欧美经济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中国应对之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论欧美经济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中国应对之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论欧美经济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中国应对之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论欧美经济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中国应对之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欧美经济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中国应对之策Word格式.docx

《论欧美经济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中国应对之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欧美经济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中国应对之策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欧美经济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中国应对之策Word格式.docx

美国金融危机后,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大幅的波动。

不但引起欧美经济衰退,而且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市场、出口产品和跨国企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在史无前例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对世界经济发展所作的预测以及中国应采取的对策都必须调整,需要重新审视未来我国发展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解决新出现的问题,需要结合当前实际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当调整对策及处理的方法。

本文以后金融危机时期,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和中国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措施及施行后的现状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我国应对危机有效的方法及金融危机带给中国前所未有的机遇。

关键词:

美国;

金融危机;

对外贸易;

应对措施;

挑战;

机遇

AfterUSfinancialcrisis,hasbroughtthelargefluctuationfortheglobaleconomic.NotonlycauseEuramericanrecession,andtoChina'

sforeigntrademarket,exportproductsandmultinationalenterprisebroughtmanyadverseeffects.Theinternationalfinancialcrisisinunprecedentedundertheinfluenceofinternationaleconomicenvironment,greatchangeshavetakenplaceinworldeconomicdevelopment,theoriginalpredictionsandcountermeasuresthatshouldbeadoptedinChinamustadjust,needreviewingthefuturedevelopmentinChinafaces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

Solvenewproblemsneedcombiningtheactualsituation,theconcreteanalysis,andadjustthecountermeasuresandprocessingmethod.Inthispaper,afterthefinancialcrisisperiodoftheinfluenceofChina'

sforeigntradeandforChina'

sfinancialcrisisofthemeasuresadoptedbythestatusquoanddiscussedasthebreakthroughpoint,inordertodealwiththecrisiseffectivemethodsandfinancialcrisistobringChina'

sunprecedentedopportunities

 

一、引言

目前,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各国经济发展相互关联的过程也进一步加强,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可避免地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当前全球经济的发展处于后危机时代,主权债务危机成为笼罩在欧元区上空挥之不去的阴影,美国经济复苏的脚步仍受高失业率的拖累。

一方面,主要发达经济的需求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而萎缩,从而导致这些国家的进口减少;

另一方面,高失业率等社会政治压力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的出口形势在短期内面临严峻挑战。

不管这场危机最后如何演变,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都将出现重大变化。

正确认识此次金融危机的性质、发展态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对于我国应对危机带来的挑战以及在塑造未来世界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占得先机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危机的出现给我国带来了许多的损失和不利的影响,但同时它也给我国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程度较高,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较大;

如果世界经济持续低速增长,可能会影响我国经济,特别是对外经济的增长速度。

但如果其他国家经济放缓幅度更大,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可能会上升得更快。

因此,研究欧美经济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以及概述中国的应对之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提高外贸进出口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美国金融危机及欧美经济衰退的现状概述

(一)金融危机的概述

1.金融危机的概念

金融危机又称为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例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

2.金融危机的类型和特征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

近年来,金融危机呈现某种形式混合的趋势。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未来经济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二)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

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主要有如下三个根源:

一是美联储过分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随之造就的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

二是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为全球金融市场提供了充沛的资本来源;

三是在金融监管缺位下过分发展的金融衍生产品创新。

所以,次贷危机的出现,与其说是一种偶然,不如说是一种必然。

次贷危机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美国主导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过程,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有效经济监管与管理体制,使得资本不能服务于促进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不能维护全球范围内生产能力迅速扩张与基本消费持续扩张的平衡,而是集中投入到金融的投资领域。

因此,我们可以说,次贷危机在本质上是一场繁荣造就的灾难。

(三)美国金融危机导致欧美经济衰退

由于本次金融危机发源于全球经济和金融中心的美国,它不同于以往发生在外围国家的区域性金融危机,而是一次全球范围内的危机。

其规模和强度超过以往任何一次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的破坏也是史前无例的。

本次发生在21世纪以来全球金融业过度膨胀的背景下,以往的金融危机理论在解释危机的成因上难免存在缺失。

纵观本次危机的发展历程,其根本原因在于全球经济金融化背景下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

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失衡无法调和时,这种矛盾最终必将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爆发。

因为欧美发达国家主要金融机构遭受大量亏损,它们不得不主动收缩财务杠杆,这意味着国际机构投资者将出售在新兴市场国家的风险投资,并将这些资金调回本国金融市场。

这就导致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发生逆转,开始由新兴市场国家流回发达国家。

国际资本流动的转向对新兴市场国家形成了两大冲击:

第一,大量的短期国际资本外流导致新兴市场国家股票市场指数不断重挫,资本项目收支状况出现逆转;

第二,大量的短期国际资本外流造成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相对于美元大幅贬值,这恶化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外债负担。

近来,东亚的韩国、西欧的冰岛、东欧的乌克兰、匈牙利、白俄罗斯、拉丁美洲的阿根廷与巴西均面临严重的资本外流,各国的本币汇率,国债与股票市场直线下跌,有的国家甚至面临“国家破产”的风险。

 三、欧美经济衰退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我国出口贸易,跨国企业的前貌与现状分析

作为我国多年来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出口在2007年上半年还保持着强劲动力,不过,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和全面升级,金融2008年,我国出口行业压力日渐明显。

由于我国几大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先后在2008年陷入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内部消费十分低迷,导致我国外部需求剧减,海外订单大幅缩减。

同时,受美元在2008年上半年大幅贬值影响,国际原材料价格突飞猛进,我国出口行业的生产成本暴增,而2008年下半年全球进入准通缩时代后,在高物价时期储备的大量高价原材料又推升了低物价和低消费时期的产品成本,两方面力量相互作用,使得本已订单寥寥的出口行业的利润更是所剩无几。

此外,在欧美等国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之下,我国出口企业还时刻面临外商延迟付款甚至破产倒闭进而形成大量应收账款无法回收血本无归的巨大风险。

以上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我国出口形势在2008年末已经变得极为严峻。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12月,我国出口总额为14285.5亿美元,同比增长仅17.2%,较2007年增速下滑8.5个百分点。

其中11月,出口总额为1149.9亿美元,同比下降2.2%,为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2008年12月,出口总额为1111.6亿美元,延续前一月走势下降2.8%。

2009年前5个月,在世界实体经济深度下滑以及贸易保护主义苗头显露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出口形势继续恶化,出口总额累计只有4261.4亿美元,同比骤降21.8%。

其中,5月单月出口降幅高达26.4%。

2009年6月,尽管出口同比降幅收窄至21.4%,但持续下滑压力仍旧巨大。

参见下表

单位:

亿元;

%

年份

月份

出口总额

同比下降

2008

1-12

14285.50

8.5

2009

1-5

4261.40

21.8

(二)我国外贸经济受欧美经济衰退所造成的影响

对于当前的金融危机,美国金融界普遍认为其严重程度是百年一遇,与大萧条时期差不多。

从目前观察到的情况看,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冲击迅速凸显。

而且根据近期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一些企业的调研情况看,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巨大的。

中国作为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到目前为止,还是以制造业为重心的生产基地。

因此,对于中国的经济来讲,分析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主要观察源自美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从目前所得到的信息和数据来看,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以下的方面:

1.海外市场,特别是欧美国家消费市场的突然萎缩和消费信心的突发重挫,对中国的短期出口市场造成较大影响。

其结果是中国庞大的出口机器和外向型经济体将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订单缺失、市场萎缩、收款困难和经营压力等一系列负面的影响。

拿广东东莞地区来说,现在该地区的出口企业大致的经营状况是20%亏损,30%持平,50%微利。

如果出口的低迷状况持续下去并且没有得到及时的政策支持,很可能其中20%的亏损企业会倒闭。

而这些企业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果它们倒闭将会加大就业的压力。

2.国际资本流动可能逆转。

伴随着全球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过程,可能有一部分母国的总部会出现经营困难,需要调回资本。

例如,2008年10月下旬香港资本市场的持续大幅下跌,就直接源于对冲基金迫于赎回压力而被动平仓。

3.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带来剧烈的库存调整,将严重打击实体经济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企业。

去杠杆化的推进以及金融市场的调整,使国际商品市场和主要货币的汇率大幅波动,而中国的企业大多处于制造业环节,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将导致中下游在短期内剧烈的正反馈收缩,这对所有处于制造环节的企业都形成了剧烈的冲击。

对冲基金退出商品市场导致石油等商品价格大幅回落,使得中下游的企业迅速形成强烈的产品价格下滑的预期,并大幅压缩库存和延迟采购。

最恐怖的是,这种不同环节的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对于同一产业群中的优秀企业和业绩欠佳的企业是“通杀”的,短期内的库存调整导致的“突然消失的需求”,其杀伤力极强。

4.信贷紧缩。

在全球金融风暴导致流动性不足的大环境下,银行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即使当局大幅放松货币政策,这些货币也可能依然滞留在银行体系内部,而难以通过信贷等形式到达企业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手中,这种刻意的信贷紧缩,很容易导致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失效,进而使得银行与实体经济间的资金流动停滞。

欧美金融市场上的利率居高不下,反映了信贷收缩带来的冲击。

5.市场预期。

金融危机使得中国的企业和消费者形成了对于未来经济的较为悲观的预期,在这种预期的推动下,无论是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还是受到冲击的企业,都主动进行大幅的收缩,不少大型企业还制订了自己的“过冬”的战略。

对于单个的企业来说,这种“过冬”的心态可能有助于增强其对金融危机的应对能力,但是当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同步进行这种收缩时,整个经济体系遭受的冲击就难以想象。

金融危机发生后,各方面的数据都显示出经济收缩在中国的制造业领域大面积传染。

由于外来的不确定性,预防性紧缩和避险心理正在企业中流行开来,个人也都强调保持现金流。

6.部分对外部负债依赖程度较高的、相对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倒下,进而继续使金融危机的冲击扩大化和恶化。

金融危机已经对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机会所有国家都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

随着去杠杆化进程的推进,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的紧张,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将对那些严重依赖国际债务融资的新兴市场国家形成更大的冲击,其基本逻辑与雷曼倒下之后一些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危机是十分相似的。

这些国家往往外债较多,金融危机的蔓延,使投资者恐慌心理蔓延,大量国际资本就会迅速撤出,它们在国际市场上融资的难度也会显著加大,这就会导致其货币大幅度贬值以及金融机构倒闭,进而引发债务危机。

7.贸易保护主义可能重新抬头带来冲击。

从目前的演变情况看,金融危机的冲击已从金融领域过渡到对实体经济的传导层面。

在这种情况下,前一阶段经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为直接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很可能出于对本国经济的保护,进行贸易保护主义。

已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中国经济,可能首当其冲称为西方国家贸易保护政策的受害者,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壁垒,将使中国贸易企业在外需不足、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环境下雪上加霜,各种贸易摩擦也将对中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产生新的挑战,引发新的思考。

 四、我国应对欧美经济危机的对策

(一)国家应当采取的措施

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一方面坚持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采取符合WTO规则的措施,努力稳定外需,以实现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宏观目标。

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既要扩大内需,也需要稳定外需。

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外贸发展形成巨大冲击,但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积累形成的比较优势。

未来的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1.确定了稳定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

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我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内需和外需都是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动力,二者相辅相成。

扩大内需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而稳定外需对于增加就业、促进企业发展、进而拉动国内消费具有重要作用,也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有利条件。

在当前困难的经济环境下,采取积极措施保持出口稳定是福重要。

原因不仅仅在于稳定出口,事关稳定经济和稳定就业大局,而且在于稳定出口就是稳定我国的国际市场份额和企业的发展空间。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连续出台了保持外贸稳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数次提高了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取消了部分出口商品关税,调整了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积极推进贸易、通关和收汇的便利化等。

2009年5月27日,我国政府出台了进一步稳定外需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确定了促进外经贸发展的六项措施,包括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大力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减轻外贸企业负担、完善加工贸易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带动出口等。

我国政府实施的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对缓解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提振企业信心、保持我国出口竞争力产生了积极效果。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因外部需求萎缩导致出口减少仍将是我国经济增长面对的最大困难。

我们必须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相结合,要注重落实好稳定外贸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用好用足政策,努力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2.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妥善应对贸易摩擦

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系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贸易保护主义只能使世界经济雪上加霜,更不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

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强,我国始终旗帜鲜明地表明了立场,这就是积极支持自由贸易,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维护开放、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体系,推动多哈谈判早日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

我国主张,加强全球合作,通过合作和磋商解决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在抵御金融危机中维护开放的经济体系,即使是合理的贸易保护也应十分慎用。

面对当前贸易摩擦加剧的挑战,我国要继续树立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努力寻求与各国经济的共同点和互补点,减少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

首先,逐步完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国际贸易保护措施的最新动向,以及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政策及措施的调整和变化动向,分析影响,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通报。

其次,通过政府间的双边对话机制加强沟通,加大交涉、磋商和法律抗辩的力度,要求有关国家取消不公平、不合理的保护措施,对某些成员违反WTO规则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或采取其他贸易限制措施的做法,在必要时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切实维护我国企业利益。

最后,提高企业应当摩擦的能力,支持企业运用法律手段积极应诉,完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的“四体联动”机制,解决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贸问题。

3.继续积极维护多边经贸体制的稳定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求合作、谋发展,而这正是中国所极力推动的。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在当今世界中处于一个独特的地位。

在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中,中国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我国的国家利益密切相关。

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冲击,但同时也带来机遇。

如果我们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不仅会成为一个经济大国,而且会成为一个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国家。

尽管经历了严重的危机,但在未来的对外开放中,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对外就是要为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保障我国的和平崛起。

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济体和WTO成员,我国要继续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的活动,维护WTO原则,致力于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推动建立一个更公平、更合理、更开放的国家贸易秩序。

(二)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

在后危机时代,对于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对策建议有如下的方面:

1.开发新兴市场,进一步落实市场多元化战略。

例如新兴市场对手机的强劲需求是全球手机出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必须在发展中国家寻找机会,如拉美和非洲市场。

中国公司不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到美国身上,要扩大自己的消费市场。

从电子信息行业看,开发新兴市场尤为重要。

去年第四季度,首次进入全球前十大手机排行榜的有RIM、中兴通讯和苹果等,中兴通讯获此殊荣,主要是采取削价竞争策略,锁定新兴市场,如今已对LG电子等构成了威胁。

2.外贸和内贸并举,出口与进口并举。

3.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最有效的办法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加快产品创新步伐,以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继受含量和附加值,减少人力成本优势弱化的不利影响。

对于大型中国跨国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既有不利的因素,也有有利的条件,如可以利用币值提升,多引进一些国外的技术和人才,为自主研发与创新增强后劲,以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调整产品结构,朝深加工、高附加值、上档次方向发展,是摆脱外贸困境的根本出路。

4.在出口金融风险加大的形势下,要使用出口信用保险,规避货款损失。

企业要深入了解WTO规则和贸易救济调查的相关知识;

高度重视贸易摩擦的影响,在遭遇贸易摩擦案件时要敢于应对,善于应对,特别是在应诉时要注意团结作战,一致对外;

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进口预警机制,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制度;

加强自律,主导抵制低价竞销等扰乱出口经营秩序的行为,避免盲目的救量扩张和简单的价格竞争。

5.企业产品经营也要实施多样化。

6.谨慎实施扩张战略。

欧美经济衰退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国跨国企业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采用并购与合作等方式,实施海外扩张战略,提高产品及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不过,实施海外扩张,要明确定位、选准目标、谨慎行事,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五、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看到经济困难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混凝中隐藏的有利因素。

金融危机的突然到来,首先解决了中国经济中一直非常头疼的通货膨胀问题。

在整个2008年上半年,我们还在为通货膨胀忧心忡忡,可是一夜之间通货膨胀就被消除得无影无踪。

而通胀才是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中至关重大的关键问题。

其次,这场危机使得趋于高位的全球资源能源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回调。

像中国这种庞大的经济体,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以支撑现有的生产服务体系。

因此,资源能源成本的降低必然增加中国经济的活力。

但我们还应该注意到,随着美国基础货币和国债的快速增发,美元难以避免大幅波动,由此将带来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的急剧反弹,中国经济当前面对着难得的历史窗口期;

同时,劳动力的价格在过去几年里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也增加了社会不安定成本。

当前,人们对工作就业的机会非常渴望,也使得人们倍加珍惜已经获得的就业条件,减少了对生活不那么现实的期望值,增强了生活的满意度和快乐感,这些都有利于经济的稳定。

第三,在这场危机之下,政府再三进行宏观调控,希望削弱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投资速度的目的得以实现。

国有资本,特别是一些民间资本对部分资金密集、明显过剩的产业,比如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产业的投资,出现了明显的削弱和下调。

这对于解决绝对的产能过剩问题又有很大帮助。

因为中国的产能从绝对量上讲,显然是超过国内市场需求的。

如果盲目地进行产能扩张,最终会酿成更大的苦果。

(二)如何把握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

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下,我们要认清楚不同区域发展的特点,寻找区域经济升级的重大机会。

例如,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认识到海外市场的变化时一种暂时性现象。

我们面对的保护主义和海外竞争对手的调整,既是要极力反对的,又要冷静予以应对。

我们能做的选择,在于努力使本地区的产业和经济有效地提升。

1.进行产业的结构调整。

把不能够满足现有和潜在市场需求的产业、无法适应市场调整变化的产业、附加值不高但资源能源消耗较强雇佣劳动力水平较低同时创新空间较小的产业,逐步地从本地经济中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进行外迁。

2.努力在扩展新兴产业、新增产业的同时,培育本地市场,扩大沿海地区城市消费,在带动本区域经济的同时,也拉动中西部经济的成长,勇敢地挑起消费这根大梁。

3.加速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加快产业中对未来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